(高清版)GBT 42148-202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保护测控装置_第1页
(高清版)GBT 42148-202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保护测控装置_第2页
(高清版)GBT 42148-202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保护测控装置_第3页
(高清版)GBT 42148-202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保护测控装置_第4页
(高清版)GBT 42148-202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保护测控装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直流保护测控装置2022-12-30发布2023-07-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I前言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15技术要求 25.1工作环境条件 25.2储存、运输环境条件 25.3特殊使用条件 25.4额定电气参数 25.5准确度和变差 35.6绝缘性能 45.7机械性能 45.8电磁兼容 55.9直流电源影响 55.10连续通电 55.11结构和外观 65.12安全防护 66功能要求 66.1基本功能要求 66.2通信功能 76.3保护功能 76.4控制功能要求 96.5模拟量采集功能要求 96.6数字量采集功能要求 97试验方法 7.1试验条件 7.2绝缘性能试验 7.3功能试验 7.4环境试验 7.5机械性能试验 7.6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7.7直流电源影响试验 7.8连续通电试验 7.9结构和外观检查 7.10安全防护试验 Ⅱ8检验规则 8.1检验分类 8.2出厂检验 8.3型式检验 8.4检验项目 10产品出厂随行文件 参考文献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铁路局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8)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1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直流保护测控装置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直流保护测控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本文件适用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直流保护测控装置(以下简称“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7261—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11287—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GB/T14537—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GB/T14598.2—2011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4598.26—2015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GB/T14598.27—201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GB/T25890.1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直流开关设备第1部分:总则GB/T25890.7—2010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直流开关设备第7-1部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专用测量、控制和保护装置应用指南GB/T25890.8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直流开关设备第7-2部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专用测量、控制和保护装置隔离电流变送器和其他电流测量设备GB/T25890.9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直流开关设备第7-3部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专用测量、控制和保护装置隔离电压变送器和其他电压测量设备DL/T478—201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860(所有部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3术语和定义GB/T25890.1、DL/T478—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OMTRADE:电力系统瞬态数据交换的通用格式(CommonformatforTransientDataExchange)GOOSE: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enericObjectOrientedSubstationEvents)2IRIG-B:B类串行时间交换码(Inter-RangeInstrumentationGroup-B)SD:安全数码卡(SecureDigitalmemorycard)SOE:事件顺序记录(SequenceofEvents)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5技术要求5.1工作环境条件正常工作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4598.2—2011中4.2的规定。5.2.1储存环境温度为-25℃~+55℃,24h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85%。5.2.2运输环境温度为一40℃~+70℃,24h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85%。5.3.1当使用条件超过5.1和5.2规定范围时,用户应按照GB/T14598.2—2011中4.3的规定,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确定。5.3.2当安装地点的环境温度超出5.1正常工作环境条件时,宜选用的环境温度工作范围为:a)热带地区:-10℃~+70℃;b)寒带地区:-25℃~+55℃。5.4额定电气参数5.4.1.2工作范围应为额定电压的80%~110%。模拟量输入要求如下:a)所选择电流隔离变送器应符合GB/T25890.8的规定,电压隔离变送器应符合GB/T25890.9c)如可接入光纤数字量输出的隔离变送器,宜采用GB/T20840.8或DL/T860.92标准协议;d)上述模拟输入要求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设置改变输入量程。模拟量输出要求如下:a)模拟量输出宜为4mA~20mA,0mA~24mA,-20mA~20mA,-10V~10V,0V~10V,—5V~5V,0V~5V;b)可通过软件或者硬件设置改变输出量程。数字量输入要求如下:3a)数字量输入应采用光电耦合器进行隔离;b)额定电压宜为DC220V、DC110V、DC60V、DC48V、DC24V;c)启动电压应大于0.55倍且小于0.7倍额定电压。5.4.5数字量输出数字量输出要求如下:a)数字量输出设置应符合GB/T14589.2—2011中6.7.2的规定;b)继电器接点输出回路的技术指标应符合DL/T478—2013中4.5.4的规定;c)应至少设置1路快速出口,出口动作时间应符合5.5.10a)的规定。5.5准确度和变差5.5.1准确度是在7.1.1规定的检测基准条件下连续5次测量,对于遥测测量,准确度宜采用引用误差表示;对于保护定值准确度宜采用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表示。5.5.2基准测量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基准测量范围测量类型测量对象基准测量范围电压母线电压/馈线电压/框架电压(DC750V系统)母线电压/馈线电压/框架电压(DC1500V系统)—2000V~+2000V电流进线和馈线电流—20000A~+20000A框架泄漏电流—500A~+500A5.5.3~5.5.12测量误差要求皆基于表1基准测量范围要求,如果测量值不在基准测量范围之内,相对误差要求不变,绝对误差要求可相应放大或缩小。5.5.3遥测测量值误差:电流、电压应不大于0.5%,功率、电能应不大于1%。5.5.4当过电流保护电流定值在100A~20000A范围内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2.5%。如果相对误差大于2.5%时,绝对误差应不大于25A。5.5.5框架泄漏电流保护定值在30A~500A范围内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2.5%。如果相对误差大于2.5%时,绝对误差应不大于2A。5.5.6当电压保护电压定值在100V~2000V范围内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2.5%。5.5.7电流变化率定值误差:a)当电流变化率启动定值小于50A/ms时,应不大于5A/ms;b)当电流变化率启动定值大于或等于50A/ms时,应不大于10%。5.5.8电流增量定值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0%。如果相对误差大于10%时,绝对误差应不大于100A(测试电流变化率di/dt需满足不大于50A/ms)。5.5.9电阻定值相对误差应不大于2%。如果相对误差大于2%,绝对误差应不大于0.05Ω。5.5.10延时时间误差:a)瞬时过电流和电流增量保护元件,固有动作延时应小于5ms。b)定时限保护元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如果相对误差大于1%,绝对误差应不大于15ms。c)反时限热过负荷保护元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5%。如果相对误差大于5%,绝对误差应不大于100ms。5.5.11温度变差:在5.1规定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应不大于2.5%。5.5.12电磁兼容试验时,允许的试验误差应为正常基准试验条件下的两倍。45.6绝缘性能在5.1规定的正常工作环境条件下,各独立电路对地(即金属外壳)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电路之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0MΩ。经交变湿热试验且恢复1h~2h后,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MΩ。装置的介质强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介质强度回路试验电压要求各独立电路对地(即金属外壳)当回路额定工作电压大于63V时,试验电压为2kV;当回路额定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63V时,试验电压为500V工频50Hz交流电压,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电路之间继电器出口同一组触点间装置的冲击电压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冲击电压回路试验电压要求各独立电路对地(即金属外壳)当回路额定工作电压大于63V时,试验电当回路额定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63V时,试验电压为1kV冲击电压,试验部位应无击穿或绝缘损坏,测试过程中,可出现不导致绝缘损坏的闪络现象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电路之间装置的固体绝缘应符合GB/T14598.27—20175.7机械性能5.7.1振动(正弦)装置的振动响应性能应符合GB/T11287—2000装置的振动耐久性能应符合GB/T11287—2000装置的冲击响应性能应符合GB/T14537—1993中10.6.3的规定。中5.1的规定。中5.2的规定。中5.1的规定。5GB/T42148—20225.7.2.2冲击耐受装置的冲击耐受性能应符合GB/T14537—1993中5.2的规定。装置的碰撞性能应符合GB/T14537—1993中5.2的规定。5.8电磁兼容电磁兼容包括电磁抗扰度和电磁发射。装置在符合7.6规定的试验规格条件下,验收准则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电磁兼容性验收准则电磁抗扰度辐射射频电磁场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A静电放电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B工频磁场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B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A快速瞬变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B慢速阻尼振荡波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B浪涌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B工频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A电磁发射辐射发射GB/T14598.26—2015中8.1传导发射GB/T14598.26—2015中8.15.9直流电源影响装置在符合7.7规定的试验规格条件下,验收准则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直流电源影响验收准则直流电压暂降A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AB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BC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C直流电压中断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C直流中的交流分量(纹波)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A缓升/缓降GB/T14598.26—2015中8.2准则C注:直流电压暂降试验验收准则A、B、C与表12试验规格A、B、C相对应。5.10连续通电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连续通电试验。连续通电期间,装置工作应稳定可靠,动作行为、信6号指示应正确,无元器件损坏、软件运行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5.11结构和外观结构和外观要求如下。a)装置结构应采取必要的电磁兼容措施。装置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具备可靠接地点,装置的接地端子处应有明显的接地符号标识。b)金属结构件应有防腐蚀措施,应满足发热元件的散热要求。装置运行时箱内温度均匀,应具有抑制凝露产生的相关措施。c)机箱模件应拔插灵活,接触可靠,互换性好。e)机箱表面的涂覆层的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的色差和眩光。涂覆层表面应无砂粒、起绉、流痕等缺陷。5.12安全防护5.12.1外壳防护(IP代码)要求如下。a)装置应有外壳防护,防护等级要求:1)面板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0;2)背板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20;3)侧板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20;4)上下底板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0。b)外壳防护等级的标志,应标记在产品的铭牌或外壳上,或在产品说明书上明示。5.12.2产品可接近部分的电击安全防护应符合GB/T14598.27—2017中5.1.5的规定。6功能要求6.1基本功能要求6.1.1装置中不同种类保护功能都应能投入和退出。6.1.2装置应提供中文显示界面和中文菜单。6.1.3装置应提供不少于8个状态指示信号。每一个状态指示信号能提供多种信息,指示信号的信息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6.1.4装置应具备不少于2套可切换的定值组的功能。6.1.5装置应具备硬件和软件“看门狗”功能,设置一路专用的告警出口,出口采用常闭接点,装置正常运行时,该告警继电器始终处于激励状态,出口接点断开,当外部电压失电、内部辅助电源故障时,该告警接点闭合。6.1.6装置应设有硬件起动回路,只有在牵引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才可开放跳闸回路。6.1.7装置对时精度应不大于1ms,宜具有IRIG-B码对时功能。6.1.8装置应具有电流隔离变送器和分流器回路故障检测功能,当与之相连的隔离变送器和分流器回路发生辅助电源失电、分流器接线开路等异常和故障情况时,装置应能及时检测并发出告警信号。6.1.9装置应具有直流断路器位置信号故障检测功能,并按照故障导向安全的设置原则设置发生故障情况下的保护动作逻辑,应符合GB/T25890.7—2010中A.2.8的规定。6.1.10故障信息记录功能要求:a)装置应能可靠记录保护动作的相关信息,如保护动作时的故障电量、动作元件、动作时间等,并应能存储不少于16次最新的故障录波数据;7b)录波长度不应小于1.5s,故障前时间不应少于100ms;c)录波文件不应采用私有格式,宜参照GB/T14598.24规定的COMTRADE给出的标准格式;d)录波数据分辨率不应低于250μs;e)故障录波可在人机界面上显示或提供USB、SD卡等快速下载手段,方便现场快速抢修。6.1.11装置应具有以时间顺序记录的方式记录事件的功能,事件应包括保护事件报告、操作事件报告、状态量变位报告,操作事件应包括定值或参数修改、定值切换、遥控操作、装置掉电上电及装置复位等信息。6.1.12装置应具有用户级可编程逻辑功能,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实现电气联锁、指示信号、开入、开出、报告和故障录波的可编程功能。6.1.13装置应具有不少于16路遥信功能,应能监视开关位置等开入量的变化并生成带时标的SOE事件记录,分辨率应不大于1ms。6.1.14装置应具有不少于2路遥控功能,应能接受并执行监控系统的控制命令,如断路器分闸、合闸等命令。6.1.15装置应具有遥测功能,应能实现对应间隔的电流、电压、功率和电能的测量,测量误差应符合6.2通信功能装置应具备与上位监控机通信功能,应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宜采用DL/T860(所有部分)标准协议,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满足一致性和互操作要求,实现“即插即用”。6.3保护功能直流保护装置功能设置应能对直流进线(含整流机组)、直流馈线(含机车车辆的部分故障)和直流框架系统各种故障和异常状态做出正确的反应。直流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与性能应符合6.3.2~6.3.46.3.2直流进线保护直流进线保护功能包括下列要求。a)断路器本体大电流脱扣监视。b)逆流保护功能,要求如下:1)逆流保护动作不应启动线路测试且闭锁合闸,需复归解除闭锁;2)电流整定范围宜为100A~10000A;3)跳闸延时整定范围宜为0ms~1000ms。c)断路器失灵保护功能,要求如下:1)应设置独立的出口;2)对于采用DL/T860(所有部分)标准协议的直流保护宜采用GOOSE方式在不同保护装置之间传输断路器失灵信号;3)应具有与中压交流断路器相互联跳的接口功能。6.3.3直流馈线保护直流馈线保护功能包括下列要求。a)断路器本体大电流脱扣监视。8GB/T42148—2022b)电流速断保护功能,要求如下:1)电流整定范围宜为1000A~15000A;2)动作延时时间整定范围宜为0ms~100ms;3)动作极性可设置为正向、反向和无方向。c)过电流保护功能,要求如下:1)应具备多段保护;2)动作极性可设置为正向、反向,定值可分别整定;3)电流整定范围宜为1000A~10000A;4)动作延时时间整定范围宜为0s~99s。d)电流变化率和电流增量保护功能,要求如下:1)应具备两段保护,分别对应近端和远端故障保护;2)动作极性可设置为正向、反向,定值可以分别整定;3)电流变化率启动定值整定范围宜为30A/ms~300A/ms;4)电流增量整定范围宜为1000A~10000A;5)动作延时整定范围宜为1ms~300ms。e)热过负荷保护功能,要求如下:1)采用反时限特性,宜参照GB/T14598.149给出的热过负荷特性曲线;2)应具备两段保护,分别用于告警和跳闸;3)热过负荷保护额定电流整定范围宜为500A~4000A;4)热过负荷保护K因子整定范围宜为0.5~2.5;5)时间常数整定范围宜为0.2min~100min。f)低电压保护功能,要求如下:1)可选择作用于告警或跳闸;2)低电压整定范围宜为200V~1500V;3)延时整定范围宜为0s~99s。g)过电压保护功能,要求如下:1)可选择作用于告警或跳闸;2)过电压整定范围宜为200V~1900V;3)延时整定范围宜为0s~99s。h)双边联跳功能,要求如下:1)应正确区分框架保护和其他保护启动的双边联跳,对于框架保护动作启动的双边联跳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启动或者不启动线路测试和重合闸;2)应支持电缆或光纤方式传输双边联跳信号;3)采用光纤传输方式的双边联跳应采用基于DL/T860(所有部分)中GOOSE协议;4)应支持大双边供电运行方式时的双边联跳。i)线路测试功能,要求如下:1)线路测试次数和线路测试间隔时间可设;2)合闸逻辑可分为保护跳闸触发的自动重合闸和人工合闸;3)自动重合闸次数可设,重合闸失败应闭锁重合闸,需要人工复归方可再次投入;4)人工合闸可通过外部开入选择是否经线路测试合闸。j)断路器失灵保护功能,要求如下:1)应设置独立的出口;2)保护动作应启动双边联跳,不应启动线路测试和重合闸;9火火3)对于采用DL/T860(所有部分)标准协议的直流保护宜采用GOOSE方式在不同间隔之间传输断路器失灵信号。6.3.4直流开关设备框架故障保护框架故障保护包括框架泄漏电压保护和框架泄漏电流保护,故障保护系统示意图见图1,要求a)框架泄漏电压保护电压设定范围宜参照GB/T28026.1—2018中9.3.2给出的人体耐受直流电压安全限值;b)框架泄漏电压保护应具备多段保护,包括告警段和跳闸段;c)框架泄漏电流保护宜具备多段保护,包括告警段和跳闸段;d)框架泄漏电流保护动作极性可设置为正向、反向、无方向;e)框架泄漏电压保护应具备自动和人工复归功能,框架泄漏电流保护应具备人工复归功能;f)电压整定范围宜为100V~1000V;g)延时整定范围宜为0.1s~300s;h)电流整定范围宜为30A~500A;i)延时整定范围宜为0ms~100ms。地图1框架故障保护系统示意图6.4控制功能要求6.4.1应具备可编程的分合闸逻辑,支持电保持、磁保持和机械保持等多种类型断路器分合闸逻辑。6.4.2断路器控制回路和断路器位置监视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发出异常告警或分闸出口命令。6.5模拟量采集功能要求6.5.1每台装置应至少能接入3路模拟量。6.5.2测量类型宜包括但不限于:直流母线电压、进线电流、馈线电压、馈线电流、框架泄漏电压和框架泄漏电流的测量。6.5.3模拟量输入应符合5.4.2的规定,准确度应符合5.5的规定。6.6数字量采集功能要求6.6.1可接入不少于16路数字量输入。6.6.2当采用DL/T860(所有部分)标准协议时,应支持不少于32路GOOSE数字量。6.6.3应具备数字量防抖动功能,每路数字量的防抖时间可分别设置。6.6.4应支持单点和双点模式。6.6.5SOE分辨率应不大于1ms。6.6.6数字量输入应符合5.4.4的规定。7试验方法7.1试验条件7.1.1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检测基准条件应符合DL/T478—2013中7.1的规定。7.1.2被试装置和测试仪表应良好接地,并考虑周围环境电磁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7.2绝缘性能试验绝缘电阻测量及介质强度、冲击电压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试验按照GB/T10.6.4.2~10.6.4.4和10.6.3规定的方法进行。7.3功能试验7.3.1保护功能试验按照GB/T7261—2016中6.4、6.5、6.6规定的方法进行以下保护功能试验:a)保护元件功能与性能;b)线路测试功能与性能。测试保护功能系统接线示意图见图2。测试仪QGt隔离变送器1隔离变送器2On图2测试保护功能系统接线示意图按照GB/T7261—2016中6.7、6.8规定的方法进行以下测控功能试验:a)模拟量采集功能试验;b)数字量采集功能试验;c)控制功能试验。7.4环境试验高温试验按照GB/T14598.2—2011中6.12.3.1规定的方法进行。7.4.2低温试验低温试验按照GB/T14598.2—2011中6.12.3.2规定的方法进行。7.4.3高温储存试验高温储存试验按照GB/T14598.2—2011中6.12.3.3规定的方法进行。7.4.4低温储存试验低温储存试验按照GB/T14598.2—2011中6.12.3.4规定的方法进行。7.4.5交变湿热试验交变湿热试验按照GB/T14598.2—2011中6.12.3.7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变化试验按照GB/T14598.2—2011中6.12.3.5规定的方法进行。7.5机械性能试验7.5.1振动试验(正弦)振动响应试验按照GB/T11287—2000中3.2.1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耐久试验按照GB/T11287—2000中3.2.2规定的方法进行。冲击响应试验和冲击耐久试验按照GB/T14537—1993中4.5和4.6规定的方法进行。碰撞试验按照GB/T14537—1993中4.6规定的方法进行。7.6电磁兼容性能试验7.6.1装置的端口装置与外部电磁环境的特定接口称为端口,含输入端口、输出端口、通信端口(以下统称为处理、测量与控制线端口以及长总线端口)、直流电源端口、外壳和功能地端口,见图3。外壳外壳功能地端口输出端口通信端口直流电源端口输入端口被测装置图3保护装置的端口示意图7.6.2电磁抗扰度性能试验外壳抗扰度性能试验应按照表6的规定进行。表6电磁抗扰度性能试验——外壳试验项目试验规格试验配置和方法辐射射频电磁场扫频试验频率范围试验场强调幅80MHz~800MHz10V/m(有效值)80%AM(1kHz)GB/T14598.26—2015中7.2.4试验频率范围试验场强调幅20V/m(有效值)80%AM(1kHz)试验频率范围试验场强调幅1400MHz~2000MHz10V/m(有效值)80%AM(1kHz)试验频率范围试验场强调幅5V/m(有效值)80%AM(1kHz)试验频率范围试验场强调幅5100MHz~6000MHz3V/m(有效值)80%AM(1kHz)点频率试验点频率80MHz±0.4MHz380MHz±1.9MHz450MHz±2.25MHz900MHz±4.5MHz1850MHz±9.25MHz2150MHz±10.75MHz试验场强10V/m(有效值)调幅80%AM(1kHz)静电放电接触6kV(充电电压)GB/T14598.26—2015中7.2.3空气8kV(充电电压)工频磁场50Hz,100A/mGB/T14598.26—2015中7.2.100Hz,300A/m7.6.2.2直流辅助电源端口直流辅助电源端口抗扰度试验应按照表7的规定进行。GB/T42148—2022表7电磁抗扰度性能试验——直流辅助电源端口试验项目试验规格试验配置和方法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扫频试验频率范围0.15MHz~80MHzGB/T14598.26—2015中7.2.8试验等级10V(有效值)调幅80%AM(1kHz)点频率试验点频率27MHz±0.135MHz68MHz±0.34MHz试验等级10V(有效值)调幅80%AM(1kHz)快速瞬变上升时间t-/持续时间taGB/T14598.26—2015中7.2.5试验等级4kV(峰值)重复频率5kHz和100kHz慢速阻尼振荡波电压振荡频率1MHz和100kHzGB/T14598.26—2015中7.2.6试验等级线对线1kV(峰值)线对地2.5kV(峰值)浪涌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电流)GB/T14598.26—2015中7.2.7试验等级线对线线对地7.6.2.3处理、测量与控制线端口以及长总线端口处理、测量与控制线端口以及长总线端口抗扰度试验应按照表8的规定进行。表8电磁抗扰度性能试验——处理、测量与控制线端口以及长总线端口试验项目试验规格试验配置和方法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扫频试验频率范围0.15MHz~80MHzGB/T14598.26—2015中7.2.8试验等级10V(有效值)调幅80%AM(1kHz)点频率试验点频率27MHz±0.135MHz68MHz±0.34MHz试验等级10V(有效值)调幅80%AM(1kHz)快速瞬变上升时间tr/持续时间taGB/T14598.26—2015中7.2.5试验等级2kV(峰值)重复频率5kHz和100kHz表8电磁抗扰度性能试验——处理、测量与控制线端口以及长总线端口(续)试验项目试验规格试验配置和方法慢速阻尼振荡波电压振荡频率1MHz和100kHzGB/T14598.26—2015中7.2.6试验等级线对地2.5kV(峰值)线对线'1kV(峰值)浪涌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电流)GB/T14598.26—2015中7.2.7试验等级线对地2kV(峰值)线对线’1kV(峰值)工频A级差模试验电压150V(有效值)GB/T14598.26—2015中7.2.9耦合电阻耦合电容共模试验电压300V(有效值)耦合电阻耦合电容使用电容耦合夹。’仅适用于不带屏蔽线的处理、测量与控制线端口以及长总线端口。工频试验仅适用于数字量输入端口。7.6.2.4功能地端口功能地端口抗扰度性能试验应按照表9的规定进行。表9电磁抗扰度性能试验——功能地端口试验项目试验规格试验配置和方法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扫频试验频率范围0.15MHz~80MHzGB/T14598.26—2015中7.2.8试验等级10V(有效值)调幅80%AM(1kHz)点频率试验点频率27MHz±0.135MHz68MHz±0.34MHz试验等级10V(有效值)调幅80%AM(1kHz)快速瞬变上升时间t:/持续时间taGB/T14598.26—2015中7.2.5试验等级4kV(峰值)重复频率5kHz和100kHz外壳发射试验应按照表10的规定进行。表10电磁发射试验——外壳试验项目试验规格试验配置和方法频率范围限值辐射发射(低于1GHz)30MHz~230MHz40dB(μV/m)准峰值(10m处)GB/T14598.26—2015中7.1.1和7.1.250dB(μV/m)准峰值(3m处)230MHz~1000MHz47dB(μV/m)准峰值(10m处)57dB(μV/m)准峰值(3m处)辐射发射(高于1GHz)56dB(μV/m)平均值76dB(μV/m)峰值(3m处)60dB(μV/m)平均值80dB(μVm)峰值(3m处)试验要求如下:a)被试设备的最高内部源指在被试设备内部产生或使用的最高频率,或被试设备工作或调谐的频率;b)如果被试设备内部源的最高频率低于108MHz,则测量只进行到1GHz;c)如果被试设备内部源的最高频率在108MHz~500MHz,则测量只进行到2GHz;d)如果被试设备内部源的最高频率在500MHz~1GHz,则测量只进行到5GHz;e)如果被试设备内部源的最高频率高于1GHz,则测量将进行到最高频率的5倍或6GHz,取两者中的小者直流电源端口发射试验应按照表11的规定进行。表11电磁发射试验——直流电源端口试验项目试验规格试验配置和方法频率范围限值传导发射79dB(μV)准峰值66dB(μV)平均值GB/T14598.26—2015中7.1.1和7.1.373dB(μV)准峰值60dB(μV)平均值7.7直流电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