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

语文(二)(全国卷)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颜值即正义”的当下,脱发对人们的

困扰,远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对大众心理的考验。

有人统计,我国脱发人群约2亿,其中90后占比高达39.3%,80后人群占比37.9%,

脱发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世界性难题。小小的脱发,甚至让年轻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

力。有媒体此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

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对脱发的担忧,日渐成为

压在年轻人心头的一座大山。

脱发的病因有很多,内分泌、遗传、精神因素、营养不良等都是诱因。除了遗传因素难

以避免外,大多数患者脱发都是由生活作息不规律、日常饮食不讲究引起的。一些不良生活

习惯,成为脱发的“催化剂除了熬夜、生活压力大等常见原因外,还有一些不良习惯值

得警惕。例如,长时间打游戏、玩手机,让大脑皮层一直处在兴奋状态,容易导致脱发;频

繁烫染发也对头发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使用的化学药物对身体也存在副作用....改善生活

习惯,显然有助于缓解脱发。

年轻人的脱发焦虑,也与对脱发的错误认知有关。有人将脱发视为“不治之症”,甚

至认为脱发意味着衰老的开始,从而产生了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事实上,脱发

并不等于衰老,精神压力才是加速衰老的催化剂。对于脱发的治疗,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认

知,大多数脱发其实是可逆的。如今一些医院已经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病因,提供个性化的

诊疗方案。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脱发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治疗手

段会更加完善。

对年轻人而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心态是应对脱发的关键。一方面,尽量减少熬

夜,避免长时间打游戏、玩手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另一方面,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

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与此同时,应正视脱发问题,不要因此而产生焦虑、自

卑等消极情绪。

(摘编自杨洪涛《脱发虽影响颜值但更需心理脱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脱发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世界性难题,对年轻人的困扰远胜于老年人。

B.年轻人脱发的病因主要是生活作息不规律、日常饮食不讲究、遗传等因素。

C.年轻人因脱发而产生的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比脱发本身更加可怕。

D.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脱发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治疗手段会更加

一亲口o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现实出发提出论点“脱发更需要让大众树立正确的认知”,强调了对大众心

理引导的重要性。

B.文章分析了年轻人脱发的原因,并从生活习惯、饮食规律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脱发问

题的具体措施。

语文(二)第1页共8页

C.文章阐述了有人将脱发视为“不治之症”,甚至认为脱发意味着衰老的开始,从而

产生了恐惧、然虑、自卑等心现问题。

D.文章结尾皿调了对年径人而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心态是应对脱发的关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脱发虽然是医学问题,但对人们的困扰更体现在对大众心理的考验上。

B.好的心态是治愈脱发的良药,因此我们要正视脱发问题,尽量避免产生焦虑、自卑

等消极情绪。

C.大多数人的脱发其实是可逆的,只要我们树立了正确的认知并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

D.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能够避免年轻人出现脱发现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甘薯营养丰富,且具有良好的食疗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被称为蔬菜中的“保健之

王”。近年来,随着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甘薯加工食品不断涌现。甘薯加工食品因

具有浓郁诱人的香味、香甜可口的口感,而深受大众喜爱。但由于人们对不同加工方式下

甘薯糖类物质转化规律及其对香味和甜度的影响认识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甘薯加

工业的发展,也影响甘薯制品的.质量档次和营养价值,。

烘干法和晒干法这两种干燥方式均可使甘薯粗淀粉含量显著减少,还原糖含量显著增

加。但这两种干燥方式处理的甘薯糖含量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与烘干法相比,晒干法粗淀

粉含量降幅和还原糖增幅明显偏低。甘薯中含有a—淀粉酶和(3—淀粉酶,前者最适温度

70℃~75℃,热稳定性好,能水解淀粉粒;而后者只能水解糊化淀粉,甘薯淀粉糊化温度

为73℃〜75℃,所以,在70℃〜80℃干燥条件下两种淀粉酶活性最大。而烘干法处理温

度较高,更接近于甘薯内源淀粉酶最适温度,因而更有利于淀粉糊化进而转化为还原糖。

研究人员对不同加工方式下甘薯中还原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煮制

的初始阶段,甘薯还原糖略有下降,而在煮制lOmin〜20min内,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

在煮制后期还原糖含量有所下降。与煮制不同,蒸制甘薯不直接与热水接触,因而在其开

始阶段,甘薯还原糖含量大幅增加,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还原糖含量仍持续缓慢增加。在

烤箱烤制过程中,甘薯还原糖含量呈现先降低,而后升高,最后又降低的趋势。与烤箱烤

制不同,在烘箱烘制的前2小时内,甘薯还原糖有所增加,而在随后的2h〜4h内,.还原

糖含量大幅度降低,但在后续4h~10h中还原糖含量几乎不变。在微波加热初期,甘薯还

原糖含量急剧降低,而在加热中期,由于甘薯内源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作用,还原糖含量

明显提高,加热后期还原糖含量有所下降。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不同加工处理对紫甘薯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影响,结果表明:蒸煮和

烘烤处理后,紫甘薯淀粉含量分别减少2.68%和3.21%,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5.87%和

5.27%,而经烘干和晒干后,紫甘薯淀粉含量分别减少9.98%和7.34%,还原糖含量分

别增加31.07%和12.24%,蒸煮和烘烤甘薯糖类变化幅度也比烘干和晒干小很多。与烘

干法、晒干法、蒸煮法、烘烤法相比,经微波加热和油炸加工后,紫甘薯淀粉和还原糖含

量变化率相近,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微波加热法和油炸法的酶促糖化作用较弱。这可能与

其传热特点有关,微波加热法使甘薯各部分在同一瞬间获得热量而升温,加热时间短,(3一

淀粉酶尚未能完全发挥作用即被灭活;油炸法由于油温过高,B—淀粉酶失活较快,紫甘薯

糖化强度不足。

烤制甘薯糖含量最大,其次煮制,微波处理的甘薯糖含量明品偏小,由于热处理后甘

薯糖含量差异,其香味特征明显不同,感官评定人员可轻易区分出三种加工方式下的甘薯

香味。相比于传统烤制方式,蒸煮和微波处理的甘薯只产生54.26%和6.43%的香味活性

物质,研究人员还从烘烤、蒸煮、微波处理的甘薯中分别检测出了37、20、32种风味物

质,其中风味稀释因子>100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有21、12、14种,香味活性物质的总

语文(二)第2页共8页

浓度分别为26.87、14.58、1.73fzg/kg»

甜度是评价甘薯食味的最重要品质指标,在甘薯品种选育时,生鲜薯甜度常被作为品

种筛选的有效指标。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鲜薯可溶性糖

与甘薯食味无关,甘薯的甜度主要来源于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糖分,熟薯可溶性糖具有较

高的品种间差异和与甜度相关性,更适合作为甘薯的甜度评价指标和食用品质指标。研究

人员对甘薯储藏期淀粉酶活性和淀粉率降低的动态研究发现,淀粉率下降速度与淀粉酶活

性高低相关性不显著,显然a、淀粉酶未必是生甘薯淀粉降解和产生糖分的来源。理论

上a—淀粉酶只能对糊化淀粉起作用,对原淀粉没有作用,显然在热加工过程中,淀粉边

糊化边糖化使得蒸煮后的可溶性糖大幅度增加,而还原糖的增加主要来自于B—淀粉酶在

蒸澈中对生薯可溶性多糖的进一步糖化。

基于对甘薯热加工过程中糖转化的不断研究,课题组成功研制了一种甘薯浸膏香料,

并验证其在卷烟调香领域的潜在价值。这一探索对于提高甘薯经济附加值、拓展甘薯应用

范围,进而促进我国甘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杨金初、王宏伟等人的《加工方式对甘薯糖类、香味及甜度影响研究进展》)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薯之所以深受大众喜爱,是因为其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食疗保健功能和药用

价值,加工后还具有浓郁的香味、香甜的口感。

B.蒸煮和烘烤加工均能使紫甘薯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增加。但是与干燥法相

比,蒸煮法和烘烤法还原糖含量的幅度稍微高一些。

C.烘干或晒干处理后甘薯中均有部分淀粉发生酶解反应,产生还原糖。但是这两种干

燥方式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同,可能与其干燥温度有关。

D.文章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加工方式对甘薯糖类、香味及甜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为

选育加工专用型甘薯品种和研制新型甘薯制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薯甜味不是由生甘薯总糖含量决定,而是与热加工过程中淀粉的糖化程度密切

相关。

B.烤制甘薯香味的物质种类和浓度均比煮制和微波的甘薯高,因而香味更为浓郁。

C.紫甘薯加工后甜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覆一淀粉酶作用,且淀粉糖化速度与其活性强

弱有关。

D.加工方式可影响传热和升温速度,进而影响甘薯内源淀粉酶的作用效果和时间,从

而引起还原糖生成量的显著差异。

6.材料详细地介绍了烘烤、蒸制等多种加工方式中糖转化的过程。那么在加热过程中甘

薯糖转化一般分成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对北方的黄牛,我多少懂一点。这么说吧:现在要是有谁想买牛,我担保能给他挑头

好的。看体形,看牙口,看精神儿,这谁都知道;光凭这些也许能挑到一头不坏的,可未

必能挑到一头真正的好牛。关键是得看脾气,拿根鞭子,一甩,“嗖”的一声,好牛就会

瞪圆了眼睛,左蹦右跳。这样的牛干起活来下死劲,走得欢。疲牛呢?听见鞭子响准是把

度往下一塌,闭一下眼睛,忍了。这样的牛,别要。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

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春天,火红的太阳把牛和人的影子长长地印在山坡上,扶犁的后面跟着撒粪的,撒粪

语文(二)第3页共8页

的后头跟着点籽的,点籽的后头是打土坷垃的,一行人慢慢地、有节奏地向前移动,随着

那悠长的吆牛声。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滩上折腾,往水潭里“扑通扑通”地

跳,有时候捉到一只鳖,又笑又嚷,闹翻了天。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

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

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

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棱棱”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

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冬天,月亮也躲进了山谷。星星和山峦,不知是

谁望着谁,或者谁忘了谁。

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

汉”。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大伙都说:“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

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憋细了嗓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着哥

哥的手,送哥到大门口...”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破老汉用镀把挑起一捆柴,扛着,

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声音拉得很长,虽不洪

亮,但颤微微的,悠扬。有时破老汉坐在饲养场前面的窑顶上就哑着个嗓子唱起来;“提

起那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破老汉是绥德人,年轻时打短工来到清

平湾,就住下了。

清明节的时候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我一个人躺在土炕上。那天,队长端来了一

碗白馍。后来才知道,是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的。破老汉说,

那是个刚强的人,宁可被人烧死在山里,也不出去做官。那天,队长把一碗“子推”放在

炕沿上,让我吃。他也坐在炕沿上,“吧达吧达"地抽烟。队长看着我吃,不言语。临走

时,他吹吹烟锅儿,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

开社员会时,黑压压坐了一窑人,小油灯冒着黑烟,四下里闪着烟袋锅的红光。支书

念完了文件,喊一声:“不敢睡!大家讨论个一下!”人群中于是息了鼾声,不紧不慢地应

着:“酝酿酝酿了再……”乡亲们说“酝酿”的时候,心里也明白;球事不顶!可支书让

发言,大伙总得有个说的;支书也是难,其实那些政策条文早已经定了。最后,支书再喊

一声:“同意啊不?”大伙回答:''同意——”然后回窑睡觉。

破老汉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过。那孩子小名儿叫“留小儿”。她总是没完没了

地问我北京的事。

“真个是在窑里看电影?”

“不是窑,是电影院。”

“前回你说是窑里」

“噢,那是电视。一个方匣匣,和电影一样。”

她歪着头想,大约想象不出,又问起别的。

“啥时想吃肉,就吃?”

“嗯」

“玄谎!”

“真的。”

“成天价想吃呢?”

“那就成天价吃。”

这些话她问过好多次了,也知道我怎么回答,但还是问。

“你说北京人都不爱吃白肉?”

她觉得北京人不爱吃肥肉,很奇怪。她仰着小脸儿,望着天上的星星;北京的神秘,

对她来说,不亚于那道银河。

“山里的娃娃什么也解不开。”破老汉说。破老汉是见过世面的,他三七年就入了党,

跟队伍一直打到广州。他常常讲起广州:霓虹灯成宿地点着、广州人连蛇也吃、到处是高

语文(二)第4页共8页

楼、楼里有电梯……“您那时候怎么没留在广州?”我随便问。他抓抓那几根黄胡子,用

烟锅儿在烟荷包里不停地剜,瞪着眼睛愣半天,说:“咋!让你把我问着了,我也不晓得

咋价日鬼的。”然后又愣半天,似乎回忆着到底是什么原因。"唉,琵毛擀不成个毡,山里

人当不成个官。”他说,“我那阵儿要是不回来,这阵儿也住上洋楼了,也把警卫员带上

了。山里人憨着咧,只要打罢了仗就回家,哪搭儿也不胜窑里好。”

十年过去了。前年留小儿来了趟北京,她说这两年农村的生活好多了,能吃饱,一年

还能吃好多回肉。她说,黑肉真的还是比白肉好吃些。

“清平河水还流吗?”我糊里巴涂地这样问。

“流哩嘛!”留小儿“咯咯”地笑。

“我那头红犍牛还活着吗?”

“在哩!老下了。”我想象不出我那头浑身是劲儿的红犍牛老了会是什么样,大概跟老

黑牛差不多吧,既专横又慈爱留小儿给他爷爷买了把新二胡。自己想买台缝纫机可没

买到。

“你爷爷还爱唱吗?”

“整天价瞎唱。”

“还唱《走西口》吗?”

“唱」

“《揽工调》呢?”

“什么都唱。”

“不是愁了才唱吗?”

“咦?!谁说?”

我只是常常记起牛群在土地上舔食那些渗出的盐的情景,于是就又想起破老汉那悠悠

的山歌:“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

哦,我的破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破老汉不仅吃苦耐劳,对新中国的建立还有一定的贡献,但是革命胜利后,

其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还是让他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返乡。

B.作者笔下的这个偏远的穷困的陕北农村,有着对苦难的坚忍的承受,对生命的顽强

的追求,对生活的淳朴的向往,以及赤诚动人的美好的人性温情。

C.留小儿代表了清平湾新一代的人物形象。她和《哦,香雪》中的香雪一样,她们身

上既有勤劳的优点,又对外界保持好奇,身上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D.作者没有突显生活粗暴、艰辛的一面,而是始终流淌着脉脉的温情,着力开掘苦难

中陕北人民的朴实、积极乐观的性格,激发人们认真地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8.小说叙写了留小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的情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

要说明。(6分)

9.在《插队的故事》中,史铁生说:“人不知道被命运安排在哪儿,又不知道为什么被安

排在那儿。”请结合文本探讨,清平湾对于史铁生而言,有什么特殊的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语文(二)第5页共8页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

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成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

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

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

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

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

肤,华发廊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

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

清,行不信者名必和。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务言而缓行,虽辩法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

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

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辨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

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节选自《墨子•修身》)

材料二:

传日:人君比天下之道,当显明其比道而已。如诚意以待物,恕己以及人。发政施

仁,使天下蒙其惠泽,是人君亲比天下乏道也。如是天下孰不亲比于上?若乃暴其小仁,

违道干誉,欲以求下之比,其道亦已狭矣,其能得天下之比乎?王者显明其比道,天下自

然来比。来者抚之,固不熙熙然求比于物。若田之三驱,禽之去者从而不追,来者则取之

也。此王道之大,所以其良喙嗥,而莫知为之者也。非惟人君比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

相比莫不然。以臣于君言之竭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

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在朋友亦然,修身诚意以待之,亲己与否,在人而已。不可

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比己也。于乡党亲戚,于众人,莫不皆然。

(节选自朱熹《近思录•卷八•治体》)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以臣于君因言之恒]竭由其忠诚国致其才回力E乃显回其比回君之道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务,指致力、从事,与《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中的“务”词义相同。

B.耗,虽然是个生僻字,但是可以根据所在句子的语境来推断其词义。它和“名”

搭配,所以推断其词义为“损害”。

C.比,指使……亲近,和文中“必察迩来远”的“来”用法相同;和“在天愿作比

翼鸟”的“比”词义不相同。

D.熙熙,指温和欢乐的样子,与现在经常使用的“熙熙攘攘”的“熙熙”意思是一

样的。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强调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篇中提出的“君子之道”应包括“贫则见廉,

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以及坚持不懈、讲究信用、注重实际等内容。

B.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智慧,又没有洞察事物本质的内心,再加上自身懒惰不堪,那

么他一定会背离正道。

C.墨子认为一个人功不成一定名不就,因为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还认为

功成不一定名就,因为名声是不能自己做假的。

D.材料二中提到做帝王的要学会舍逆取顺,对于主动来亲附的就安慰他们,不要故

意装样子来求得外物。

语文(二)第6页共8页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5分)

(2)非惟人君比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相比莫不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落星寺①

曹彦约

好风好雨旧关情,落在江心不强名。

地尽匡庐犹变现,水连彭蠡略峥喋。

金山②但设龙鱼险,能颁③空闻象马惊。

争似©清晖楼上好,重湖九叠互分明。

【注】①落星寺:《庐山记》载“落星石在彭蠡湖水中。石上有落星寺”。②金山:位

于镇江西北,古代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称誉。

③灌浪:指潮浪堆,长江瞿塘峡口的险滩,在四川省奉节县东。④争似:怎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连用两个“好”字表明风和雨是温和的,“落在江心”一词则从地理位置

上解释了落星寺不出名的原因。

B.诗的颔联巧妙地形容“落星石”犹如庐山变换样貌在湖中出现,其周边的湖水因

连接彭蠡湖而显得略为峥嵯。

C.诗的颈联写到诗人登临落星寺,看到了处于险要地势的金山,听到了从流浪堆传

来的像象马受惊的声音。

D.“九叠”形容山峰相互重叠的样子。同柳永《望海潮》中“叠嵋”的意思相同。

15.律诗的尾联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赏析本诗尾联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

大罪状进行了回应。其中,王安石强调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据可查,并非妄为的

两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

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同时泛舟而游之乐,也溢于言表。张孝祥的《念奴

娇•过洞庭》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汉之飞将军”李广,捍御匈奴,关爱士卒。他的故事常被文人们借用来抒发自

己的情感。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工(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由于在园子里逛得太久,贾母有点儿感冒,就没有亲自送刘姥姥出去。但刘姥姥确是

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好多衣服绸缎、瓜果点心,满意而去。临行前刘姥姥

给凤姐的女儿取名为“巧姐”,取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之意。

吃过早饭,黛玉被宝钗叫到屋中“训斥”了一番。原来在昨日行酒令时黛玉竟引用

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话。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否则,“就不

可救了”。说得黛玉心下暗服,自知有错,虚心接受了宝钗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导。

语文(二)第7页共8页

然后二人被请到李纨处,得知惜春因奉命作画而向诗社告假,众人追根溯源,埋怨起刘姥

姥来。黛玉嘴巧,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又取笑惜春要两年才能完成此画,惹得众人

直骂她嘴刁。而宝钗的一番评价更让黛玉的嘴“促狭”之极,黛玉不仅给惜春的画取名为

“携蝗大嚼图”,而且在宝钗给惜春列出用料单子后,开玩笑说宝钗列的是嫁妆单子,被宝

钗按在床上要拧她的嘴。宝钗论画得到众人赞赏。

17.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黛玉被宝钗叫到屋中“训斥”了一番。

A.临行前刘姥姥给凤姐的女儿取名为“巧姐工

B.黛玉虚心接受了宝钗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导。

C.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

D.黛玉嘴巧,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

18.下列句子中的“竟”与文中加点的“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山色经年青未改,水流竟日听无声。

B.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C.只要世界上仍然有痛苦和冲突,我们知道我们仍事业未竟6

D.他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竟自命不凡地把这些名家作品评得一文不值。

19.曹雪芹笔下钗黛之间的“智斗”,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杀机重重,却同样跌宕起伏。

请具体分析文中的“智斗”是怎样展开的。(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高原精灵”藏羚羊的迁徙被誉为“全球最壮观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①上个

月,在唯一-■处世界自然遗产青藏高原可可西里,2023年度藏羚羊迁徙圆满落下帷幕。

------------------------------------------------------------------------------------------------------------------------------------------------------------------------------------------------------------------------------------------------------------------------------------------------------------"*■*

每年冬季和夏季,②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羚研究团队都会如期出现在可

也是其中一个

重要因素。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冬季漫长且寒冷,食物和水源都十分匮

乏。通过迁徙,藏羚羊可以寻找到更适合生存的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

交流。此外,B也是藏羚羊迁徙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保

护力度的加强,藏羚羊数量已经逐渐恢复到约30万只。

为了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地,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加大了打击盗猎的

力度,使得藏羚羊数量得以恢复;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考察和研究,为藏羚羊近徒提供了

更好的保障和保护。尽管如此,藏羚羊迁徙C。我们需要继续加强保护意识,加

大保护力度,为这些可爱的动物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

20.请在文中A、B、C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中①②两句表述不当,请对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

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校训历来是一所学校珍贵的价值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所学校精神的集中表

达。通化师范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广业,与时偕行。

这个校训引发了作为青年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二)第8页共8页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看[辐函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植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二)答题卡(全国卷)

16.(6分)

准学证号一

-(]).................................................

回E贴条形雪区

,O00l

=REE

r三X

国I

wMEEIE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