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玉米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对母本去雄B.玉米种子的黄粒与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C.表现显性性状的玉米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隐性性状D.玉米一次杂交能产生大量子代,便于统计学分析,适合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答案〗D〖祥解〗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详析】A、玉米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不需要对母本去雄,A错误;B、玉米种子黄粒与圆粒为两种性状(种子的颜色、种子的形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C、表现显性性状的玉米植株,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隐性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隐性性状,C错误;D、在遗传学的杂交实验中,需要对实验数据做深入的统计学分析,统计的子代个体数越多,实验误差越小,玉米一次杂交能产生大量子代,便于统计学分析,适合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D正确。故选D。2.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成功提出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属于假说内容B.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C.完成测交实验,统计发现子代中高茎:矮茎1:1,这属于演绎推理D.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新的性状组合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答案〗D〖祥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析】A、雌雄配子数量一般不相等,雄配子的数量一般远远大于雌配子的数量,A错误;B、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错误;C、完成测交实验,统计发现子代中高茎:矮茎1:1,这属于实验验证,C错误;D、孟德尔亲本的表型为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和yyrr,F1的基因型为YyRr,F2的基因型为YYRR、2YYRr、2YyRR、4YyRr、1YYrr、2Yyrr、1yyRR、2yyRr、1yyrr,F2新的性状组合为1YYrr、2Yyrr、1yyRR、2yyRr,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D正确。故选D。3.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让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植株,F1自交,F2植株花色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2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有6种,1种C.F1全部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的表型和基因型均为3种D.F2中全部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6〖答案〗C〖祥解〗由题干信息可知,F2表现为12紫花:3红花:1白花,符合9:3:3:1,说明该植物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假设该植株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A_bb,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详析】A、F1全为紫花植株,F1自交,F2植株花色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3:1,符合9:3:3:1,说明该植物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假设该植株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A_bb,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紫花植株(A_B_、A_bb)的基因型有2×2+2=6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aabb)有1种,B正确;C、F1的基因型是AaBb,AaBb进行测交,即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1:1:1:1,AaBb、Aabb表现为紫花,aaBb表现为红花,aabb表现为白花,故F1全部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的表型有3种,基因型有4种,C错误;D、F2中全部红花(1aaBB、2aaBb)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2/3×1/4=1/6,D正确。故选C。4.如图为果蝇某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中只显示部分染色体),数字表示相应染色体,字母表示相关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图中3、4所表示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C.该细胞中发生的变异类型仅有基因突变D.该细胞最终会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图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该细胞中1和2是同源染色体,3和4是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图中的3和4是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表示性染色体,B正确;C、据图可知,2号染色体上同时含有A和a基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互换,且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D、根据图示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可知,该细胞最终会产生aY、AX、aX三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故选B。5.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表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孩子。下图中最可能表示患者患病原因的是()A. B.C. D.〖答案〗D〖祥解〗某表型正常的夫妇(XBXb、XBY),生出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的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孩子,则原因应该是母本产生了XbXb的卵细胞,即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进入同一细胞,与Y的精子结合,得到XbXbY的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孩子。【详析】A、该细胞胞质均等分裂,且含有染色单体,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胞质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与卵细胞无关,B错误;C、该细胞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含有染色单体,为初级卵母细胞,C错误;D、该细胞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且两条染色体进入大的一极,即为产生卵细胞的一极,D正确。故选D。6.拟常染色体区(PAR)是指X和Y染色体上类似于常染色体的同源区域,黑腹果蝇的刚毛基因(B)、截毛基因(b)位于PAR上。让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有3种B.四分体时期,雄果蝇中X、Y染色体间的互换发生在PARC.若子代出现刚毛雌果蝇。则该刚毛雌果蝇一定为杂合子D.若亲本刚毛雄果蝇为纯合子,则子代中雄果蝇均为截毛〖答案〗D〖祥解〗分析题文描述可知:黑腹果蝇的刚毛基因(B)与截毛基因(b)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该对等位基因在雄果蝇与雌果蝇的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时也表现为伴性遗传。【详析】A、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有3种,即XBYB、XBYb、XbYB,A正确;B、PAR为X和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四分体时期,雄果蝇中X、Y染色体间的互换发生在PAR上,B正确;C、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或XbYB,截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二者杂交,若子代出现刚毛雌果蝇,则该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一定为杂合子,C正确;D、若亲本刚毛雄果蝇为纯合子,则该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该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XbXb)杂交,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均为刚毛,D错误。故选D。7.果蝇的黄体基因和白眼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黄体基因与白眼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B.黄体基因和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若无基因突变,则1条X染色体上只含1个黄体基因1个白眼基因D.黄体基因是一段能够控制蛋白质或多肽合成的DNA片段〖答案〗C〖祥解〗分析题文描述可知:果蝇的黄体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属于非等位基因。【详析】A、黄体基因与白眼基因控制的是不同的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属于非等位基因,A正确;B、黄体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在X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若无基因突变,在X染色体复制前,1条X染色体上含1个黄体基因和1个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与着丝粒分裂前,1条X染色体上含2个黄体基因和2个白眼基因,C错误;D、黄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片段能够控制蛋白质或多肽的合成,D正确。故选C。8.qβ噬菌体是一种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RNA病毒,其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与T2噬菌体类似。若用qβ噬菌体替代T2噬菌体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qβ噬菌体B.用35S标记的qβ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保温时间过长会明显影响实验结果C.用32P标记的qβ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搅拌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D.该实验通过研究qβ噬菌体中32P、35S的去向,证明了RNA是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D〖祥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首先获得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再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适时保温后再搅拌、离心,最后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高低,从而得出结论。实验原理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在T2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详析】A、若要获得35S和32P标记的qβ噬菌体,首先需要用分别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以便获得分别用32P、35S的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qβ噬菌体,A正确;B、用35S标记的是qβ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的qβ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若保温时间过长,则qβ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明显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C、用32P标记的是qβ噬菌体的RNA,用32P标记的qβ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若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2P的qβ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C正确;D、实验采用同位素表记法,将qβ噬菌体中的R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RNA和蛋白质的作用,证明了RNA是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9.复制叉是指DNA复制时在DNA链上通过解旋等过程形成的Y型结构,两个靠得很近的复制叉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复制泡,如图所示。其中a表示相应物质,I、Ⅱ、Ⅲ和Ⅳ表示DNA复制的不同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说明DNA的复制是双向的B.物质a的移动方向均为5′→3′C.Ⅱ和Ⅳ区段合成的子链碱基序列相同D.Ⅰ区段中解旋酶和物质a会同向移动〖答案〗C〖祥解〗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前导)。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则是不连续的,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滞后链)。【详析】A、图中复制叉往两个方向移动,说明DNA的复制是双向的,A正确;B、物质a为DNA聚合酶,只能识别模板链的3′端,因此a的移动方向均为5′→3′,B正确;C、Ⅱ和Ⅳ区段合成的子链碱基序列分别与DNA的两条模板链互补,因此Ⅱ和Ⅳ区段合成的子链碱基序列互补,C错误;D、Ⅰ区段是连续合成的,其中解旋酶和物质a会同向移动,均向左移动,D正确。故选C。10.组蛋白是组成染色质的重要蛋白,组蛋白的乙酸化有利于DNA与组蛋白解离,染色质结构松弛,各种转录因子与DNA相应位点结合进而激活基因的转录,而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则发挥相反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蛋白修饰也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B.一个DNA分子中可存在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C.组蛋白的去乙酰化是通过影响翻译过程来抑制基因表达的D.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可用于治疗抑癌基因去乙酰化引发的癌症〖答案〗C〖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组蛋白是组成染色质的重要蛋白,组蛋白修饰也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A正确;B、基因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而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故一个DNA分子中可存在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B正确;C、组蛋白的乙酸化有利于DNA与组蛋白解离,染色质结构松地,各种转录因子与DNA相应位点结合进而激活基因的转录,故组蛋白的去乙酰化是通过影响转录过程来抑制基因表达的,C错误;D、分析题意可知,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会促进染色体螺旋化,促进DNA和组蛋白结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可用于治疗抑癌基因去乙酰化引发的癌症,D正确。故选C。11.下列关于遗传学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自变量控制采用了加法原理B.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C.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技术,依据DNA条带的位置确定了DNA的复制方式D.摩尔根最终通过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证明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A〖祥解〗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析】A、艾弗里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研究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在转化中的作用。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在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然后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因此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自变量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A错误;B、查哥夫发现的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为沃森和克里克构建正确的碱基配对方式提供了依据,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B正确;C、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依据DNA条带的位置确定了DNA的复制方式,C正确;D、摩尔根最终通过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证明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它的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A。12.动物和植物多为一倍体,如果蝇、玉米等;单倍体和多倍体多见于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两次授粉的作用不同C.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玉米单倍体的种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常二倍体的细胞中最多会存在4个染色体组〖答案〗C〖祥解〗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详析】A、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六倍体的配子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由其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就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两次使用普通西瓜的花粉,作用不相同,第一次是进行受精作用,第二次是刺激无子西瓜,产生生长素,促进无籽果实发育,B正确;C、单倍体高度不育,通常没有种子,诱导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错误;D、正常二倍体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也随之加倍,有4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C。13.某表型正常的女性体内的染色体异常(如图所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异常染色体可与正常的14号,21号染色体进行联会,配对的三条染色体分离时,其中的两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染色体则移向细胞另一极。已知体内含有两条正常的21号染色体和一条异常染色体会表现出21三体综合征的症状,且各种染色体异常的个体均能正常存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该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最多含有90条染色体C.若该女性与染色体正常的男性婚配,子代患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为1/6D.该女性与染色体正常的男子婚配后,在妊娠期应进行羊水检查〖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2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且中间部位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详析】A、如图所示,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又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最后只形成了一条异常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B、正常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最多含有46条染色体,该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且中间部位部分缺失,剩余45条染色体,故该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最多含有45条染色体,B错误;C、如只考虑14号、21号染色体和异常染色体,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时,三条染色体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有三种可能的情况:①14号移向一极,异常染色体和21号同时移向另一极,②异常染色体移向一极,14号和21号同时移向另一极,③21号移向一极,异常染色体和14号同时移向另一极;结果共产生六种精子,分别为:只含14号染色体:只含21号染色体:含有14号染色体和异常染色体:含有21号染色体和异常染色体:只含异常染色体:含14和21号染色体(正常)=1:1:1:1:1:1,这6种精子中含有21号染色体和异常染色体的占1/6,因此与染色体正常的男性婚配,子代患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为1/6,C正确;D、为避免生出染色体异常的患儿,妊娠期间须进行产前诊断,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14.豌豆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两株豌豆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矮茎=3:3: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豌豆的表型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B.F1红花高茎豌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C.欲判断F1中红花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让其与白花矮茎豌豆杂交D.在自然条件下种植F1的全部红花高茎豌豆,子代中红花矮茎豌豆所占比例为1/8〖答案〗ACD〖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两株豌豆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矮茎=3:3:1:1,即红花∶白花=1∶1,高茎∶矮茎=3∶1,逐对考虑可知,亲代的组合是Aa×aa,Dd×Dd,亲本的组合应是AaDd×aaDd,表现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A正确;B、亲代基因型是AaDd×aaDd,F1红花高茎豌豆基因型AaD-,比例=1/2×3/4=3/8,不含纯合子,B错误;C、F1红花高茎豌豆基因型有AaDD和AaDd,欲判断F1中红花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让其与白花矮茎豌豆(aadd)杂交:若基因型是AaDD,与aadd杂交,子代中AaDd∶aaDd=1∶1,表现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1∶1,若基因型是AaDd,与aadd杂交,子代中AaDd∶Aadd∶aaDd∶aadd=1∶1∶1∶1,表现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1∶1∶1∶1,C正确;D、在自然条件下种植F1的全部红花高茎豌豆1/3AaDD、2/3AaDd,豌豆之间只能自交,则子代中红花矮茎豌豆A-dd所占比例为2/3×3/4×1/4=1/8,D正确。故选ACD。15.某二倍体植物的黄果与红果、易感病与抗病为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纯合的红果抗病植株与黄果易感病植株杂交,F1均为红果抗病植株。科研人员欲利用上述获得的F1植株培育能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下列培育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让F1植株自交,从F2中选择黄果抗病植株连续单株自交B.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C.对F1中红果抗病植株进行多次诱变处理,筛选获得所需品种D.用秋水仙素诱导F1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ABC〖祥解〗纯合的红果抗病植株与黄果易感病植株杂交→F1均为红果抗病植株,可知红果抗病为显性性状。【详析】A、纯合的红果抗病植株与黄果易感病植株杂交→F1均为红果抗病植株,可知红果抗病为显性性状,设红果和黄果由A和a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由B和b控制,则F1红果抗病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黄果抗病的基因型为aaB_,从F2中选择黄果抗病植株(aaB_)连续单株自交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A正确;B、F1红果抗病基因型为AaBb,AaBb能产生Ab、aB、AB、ab四种花粉,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B正确;C、对F1中红果抗病植株(AaBb)进行多次诱变处理,筛选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C正确;D、F1红果抗病基因型为AaBb,用秋水仙素诱导F1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的基因型为AAaaBBbb,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D错误。故选ABC。16.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如图1所示,对该家族Ⅰ1、Ⅰ2和Ⅱ1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C.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D.若Ⅲ1配偶的基因型与Ⅲ4相同,则二者婚配后代息两种病的概率为1/6〖答案〗ABC〖祥解〗分析图2可知,I2只有条带2,故条带2代表甲遗传病基因,II1无条带2,故II1不携带甲病基因,II1与II2生出一个患甲病儿子(III2),故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和II6患乙病,生有正常女儿III3,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析】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正确;B、分析图2可知,I2只有条带2,故条带2代表甲遗传病基因,II1无条带2,故II1不携带甲病基因,II1与II2生出一个患甲病儿子(III2),故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II5和II6患乙病,生有正常女儿III3,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D、假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Ⅲ1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Ⅲ4的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后代患两病的概率为2/3×1/2×1/4=1/12,D错误。故选ABC。17.载脂蛋白的基因序列在肝、肠组织细胞中是相同的,但表达产物不同。在肝细胞中,产物为含4536个氨基酸残基的;在肠细胞中,产物为含2152个氢基酸残基的,其原因是在mRNA水平上将第2153位的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A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的产生与基因中发生碱基替换有关B.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载脂蛋白基因中至少含有13608个碱基对C.载脂蛋白基因两种产物的不同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载脂蛋白基因在肝和肠细胞核中转录出的前体RNA序列相同〖答案〗BD〖祥解〗分析题文描述可知,载脂蛋白的基因序列在肝、肠组织细胞中是相同的,但表达产物不同,这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调控的结果,即由载脂蛋白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mRNA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成熟的mRNA不同导致的。【详析】A、由题意可知,在肠细胞中,的产生,是由于载脂蛋白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mRNA在加工为成熟的mRNA的过程中发生了碱基的替换,A错误;B、在肝细胞中,载脂蛋白基因表达的产物含4536个氨基酸残基,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载脂蛋白基因中至少含有6×4536=27216个碱基=13608个碱基对,B正确;C、载脂蛋白的基因序列在肝、肠组织细胞中是相同的,载脂蛋白基因两种产物的不同是在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的调控导致的,不能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D、载脂蛋白的基因序列在肝、肠组织细胞中是相同的,因此载脂蛋白基因在肝和肠细胞核中转录出的前体RNA序列相同,D正确。故选BD。18.某植物的高茎和矮茎这一相对性状由基因D、d控制。某科研小组利用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1全为高茎。气温骤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植株,在F1进行测交实验时发现某植株甲的后代中高茎∶矮茎=5∶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气温骤降导致出现四倍体植株的原因是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植株甲测交后代中高茎植株有DDd、Ddd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C.F1测交后代中的高茎植株只能产生含D基因的一种配子D.若植株甲进行自交,则子代中出现矮茎植株的概率为1/36〖答案〗BC〖祥解〗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的亲本杂交,在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②低温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③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紫杂交。【详析】A、气温骤降,低温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引起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导致出现四倍体植株,A正确;B、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1全为高茎,说明高茎为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Dd。在F1进行测交实验时发现某植株甲的后代中高茎∶矮茎=5∶1,说明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dd,进而推知植株甲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DD∶Dd∶dd=1∶4∶1,植株甲与基因型为dd的矮茎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茎植株有DDd、Ddd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4,B错误;C、F1的基因型为Dd,F1与基因型为dd的矮茎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Dd,该高茎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D∶d=1∶1,C错误;D、结合对B选项的分析可知:植株甲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DD∶Dd∶dd=1∶4∶1,若植株甲进行自交,则子代中出现矮茎植株(dddd)的概率为1/6×1/6=1/36,D正确。故选BC。三、非选择题:19.图1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2为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填序号),细胞分裂图像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2)图2中数量关系与图1中②相对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满足⑤数量关系的细胞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初级精(或卵)母细胞,理由是_______。(3)若图1中①的下一时期发生了基因A、a的分离,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③②.③→①→②(2)①.④②.不一定③.⑤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3)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祥解〗分析图1可知:①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②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③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分析图2可知:④处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或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⑤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小问1详析】根据图1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推知:①、②、③分别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减数分裂Ⅱ后期、减数分裂Ⅰ前期,因此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③,细胞分裂图像的正确顺序为③→①→②。【小问2详析】图1中的②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与体细胞的相同,与图2中④的数量关系相对应。图2中⑤含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1∶2∶2,而且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与体细胞的相同,说明⑤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若⑤处于减数分裂Ⅰ,则为初级精(或卵)母细胞;若⑤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则为体细胞或精(或卵)原细胞。可见,满足⑤数量关系的细胞不一定是初级精(或卵)母细胞。【小问3详析】图1中的①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若图1中①的下一时期即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了基因A、a的分离,说明在细胞①中,存在组成1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具有等位基因A和a,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了交换;也可能是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20.果蝇的灰体与黑体,圆眼与棒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两只表型均为灰体圆眼的雌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灰体圆眼黑体圆眼灰体棒眼黑体棒眼雌果蝇3/41/400雄果蝇3/81/83/81/8(1)A、a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2)亲本中,灰体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灰体圆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杂合子=________。(3)若F1中灰体圆眼雌果蝇与黑体棒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中灰体棒眼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4)欲判断F1中灰体圆眼雄果蝇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②.F1中无论雌雄中灰体∶黑体均3∶1(2)①.AaXBXb②.1∶5(3)1/3(4)①.与黑体棒眼雌性杂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②.若均为灰体,则灰体圆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若既有灰体又有黑体,则灰体圆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祥解〗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小问1详析】F1雌、雄果蝇中灰体∶黑体均为3∶1,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均为Aa。【小问2详析】F1雌果蝇中只有圆眼,雄果蝇中圆眼∶棒眼=1∶1,说明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故灰体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灰体圆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灰体圆眼雌果蝇(A_XBX-)中纯合子(AAXBXB)为1/3×1/2=1/6,杂合子为5/6,纯合子∶杂合子=1∶5。【小问3详析】若F1中灰体圆眼雌果蝇(A_XBX-)与黑体棒眼雄果蝇(aaXbY)杂交,F1中灰体为1/3AA、2/3Aa,与aa杂交,子代为2/3Aa、1/3aa,F1中圆眼雌果蝇为1/2XBXB、1/2XBXb,与XbY杂交,子代为3/8XBXb、1/8XbXb、3/8XBY、1/8XbY,因此子代雄果蝇(X-Y)中灰体棒眼(A_XbY)个体所占比例为2/3×1/2=1/3。【小问4详析】F1中灰体圆眼雄果蝇(A_XBY)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Y,也可能为AaXBY,为探究其基因型,可以让其与黑体榜眼雌果蝇(aaXbXb)杂交,若为AAXBY,则子代为AaXBXb、AaXbY,子代为灰体圆眼雌性、灰体棒眼雄性(或子代均为灰体),若为AaXBY,则子代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子代为灰体圆眼雌性、黑体圆眼雌性、灰体棒眼雄性、黑体棒眼雄性(或子代既有灰体又有黑体)。21.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过程,字母表示相应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a模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酶为______________。(2)前体mRNA中相邻的两个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连。前体mRNA和成熟mRNA通过逆转录得到的DNA分子碱基序列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过程b中,成熟mRNA可相继结合多个核桃体形成多聚核糖体,每个核糖体所合成多肽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多聚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4)若图中多肽链为催化黑色素合成的酶,则图示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DNA(基因)的一条链②.RNA聚合酶(2)①.磷酸二酯键②.不同(3)①.相同②.少量的mRNA在短时间内即可大量合成蛋白质(4)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祥解〗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小问1详析】过程a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表示转录,转录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小问2详析】mRNA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前体mRNA是由基因转录而来,含有内含子等结构,而成熟mRNA通过逆转录得到的DNA分子中不含内含子等结构,故两者的DNA分子碱基序列不同。【小问3详析】成熟mRNA可相继结合多个核桃体形成多聚核糖体,由于模板mRNA相同,故每个核糖体所合成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多聚核糖体的意义是少量的mRNA在短时间内即可大量合成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小问4详析】若图中多肽链为催化黑色素合成的酶,则图示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2.某优质棉花品种是由物种1(AABB)与物种2(DD)经图示过程培育而来的,其中字母均表示染色体组。请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后代①的染色体组为_______(用字母表示),其不能产生可育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秋水仙素处理可由杂交后代①获得杂交后代②,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培育所得优质品种棉花为_______倍体,其与二倍体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4)有人认为图示育种方法可克服种间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你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上述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ABD②.F1细胞中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不能正常联会(F1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会发生联会紊乱)(2)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3)①.五②.花、果实大、茎秆粗壮(4)①.不同意②.图示优质品种染色体组成为AABBD,是不可育的〖祥解〗据图分析,图中①基因型是ABD,①→②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处理,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析】杂交后代①是物种1和物种2的配子结合而来,据图可知,物种1的配子是AB,物种2配子是D,则杂交后代①的染色体组为ABD;由于F1细胞中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不能正常联会(F1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会发生联会紊乱)。【小问2详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小问3详析】图中杂交后代②是异源六倍体,优质品种棉花染色体组成为AABBD,为异源五倍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优点是花、果实大、茎秆粗壮。【小问4详析】上述育种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该育种方法不能克服种间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因为图示优质棉花品种是不可育的。23.为对果蝇的裂翅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科研人员用下表中的果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已知黑檀体品系、紫眼品系、野生型品系均为纯合子,裂翅品系中关于裂翅的基因型未知,关于眼色和和体色的基因型均为纯合的。请回答下列问题:品系名称品系特征基因所在染色体裂翅(A)红眼、灰体、裂翅待定黑檀体(e)红眼、黑檀体、直翅3号紫眼(m)紫眼、灰体、直翅2号野生型红眼、灰体、直翅(1)基因A、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利用表中的品系进行杂交实验验证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裂翅品系雌雄果蝇之间相互交配,后代全为裂翅,且只有一种基因型。研究人员推测在裂翅品系中,AA纯合致死,且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存在隐性纯合致死基因(用n表示),请依据假设解释裂翅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只有一种基因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4)若(3)中的假设成立,为探究裂翅基因是否位于2号或3号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仅考虑眼色和翅型两对性状,利用紫眼品系果蝇与裂翅品系果蝇杂交,F1中裂翅果蝇相互交配,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裂翅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仅考虑体色与翅型两对性状,利用黑檀体品系果蝇与裂翅品系果蝇杂交,F1中裂翅果蝇相互交配,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裂翅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答案〗(1)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2)让红眼黑檀体和紫眼灰体的纯合子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表现为红眼灰体∶紫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紫眼黑檀体=9∶3∶3∶1,可证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3)致死基因n应与a位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这样Aa自交后,AA致死,aa致死,能存活的只有Aa(4)①.裂翅:紫眼:紫眼裂翅:野生型=1:1:1:1②.裂翅灰体:野生型黑檀体=2:1〖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基因A和a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小问2详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需要选择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结合表格可知,可选择分红眼黑檀体(相关基因型应为eeMM)和紫眼灰体(相关基因型应为EEmm)果蝇杂交,得到F1(EeMm),令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E-M-∶E-mm∶eeM-∶eemm=9∶3∶3∶1,即表现为红眼灰体∶紫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紫眼黑檀体=9∶3∶3∶1,可证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小问3详析】分析题意,裂翅品系雌雄果蝇之间相互交配,后代全为裂翅,且只有一种基因型,又已知AA致死,故若存在一个隐性致死基因,则致死基因n应与a位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这样Aa自交后,AA致死,aa致死,能存活的只有Aa。【小问4详析】若裂翅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则裂翅基因与2号染色体上的紫眼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实验结果应为裂翅紫眼子代F1中的裂翅紫眼杂交子代裂翅:紫眼:紫眼裂翅:野生型=1:1:1:1;表中黑檀体基因在3号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裂翅突变基因是否在3号染色体上,则选择裂翅突变体灰体与野生型黑檀体杂交,再让F1中裂翅相互自由交配,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列,若裂翅基因L在3号染色体上,则后代裂翅灰体:野生型黑檀体=2:1。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玉米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对母本去雄B.玉米种子的黄粒与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C.表现显性性状的玉米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隐性性状D.玉米一次杂交能产生大量子代,便于统计学分析,适合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答案〗D〖祥解〗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详析】A、玉米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不需要对母本去雄,A错误;B、玉米种子黄粒与圆粒为两种性状(种子的颜色、种子的形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C、表现显性性状的玉米植株,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隐性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隐性性状,C错误;D、在遗传学的杂交实验中,需要对实验数据做深入的统计学分析,统计的子代个体数越多,实验误差越小,玉米一次杂交能产生大量子代,便于统计学分析,适合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D正确。故选D。2.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成功提出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属于假说内容B.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C.完成测交实验,统计发现子代中高茎:矮茎1:1,这属于演绎推理D.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新的性状组合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答案〗D〖祥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析】A、雌雄配子数量一般不相等,雄配子的数量一般远远大于雌配子的数量,A错误;B、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错误;C、完成测交实验,统计发现子代中高茎:矮茎1:1,这属于实验验证,C错误;D、孟德尔亲本的表型为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和yyrr,F1的基因型为YyRr,F2的基因型为YYRR、2YYRr、2YyRR、4YyRr、1YYrr、2Yyrr、1yyRR、2yyRr、1yyrr,F2新的性状组合为1YYrr、2Yyrr、1yyRR、2yyRr,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D正确。故选D。3.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让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植株,F1自交,F2植株花色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2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有6种,1种C.F1全部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的表型和基因型均为3种D.F2中全部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6〖答案〗C〖祥解〗由题干信息可知,F2表现为12紫花:3红花:1白花,符合9:3:3:1,说明该植物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假设该植株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A_bb,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详析】A、F1全为紫花植株,F1自交,F2植株花色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3:1,符合9:3:3:1,说明该植物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假设该植株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A_bb,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紫花植株(A_B_、A_bb)的基因型有2×2+2=6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aabb)有1种,B正确;C、F1的基因型是AaBb,AaBb进行测交,即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1:1:1:1,AaBb、Aabb表现为紫花,aaBb表现为红花,aabb表现为白花,故F1全部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的表型有3种,基因型有4种,C错误;D、F2中全部红花(1aaBB、2aaBb)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2/3×1/4=1/6,D正确。故选C。4.如图为果蝇某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中只显示部分染色体),数字表示相应染色体,字母表示相关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图中3、4所表示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C.该细胞中发生的变异类型仅有基因突变D.该细胞最终会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图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该细胞中1和2是同源染色体,3和4是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图中的3和4是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表示性染色体,B正确;C、据图可知,2号染色体上同时含有A和a基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互换,且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D、根据图示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可知,该细胞最终会产生aY、AX、aX三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故选B。5.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表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孩子。下图中最可能表示患者患病原因的是()A. B.C. D.〖答案〗D〖祥解〗某表型正常的夫妇(XBXb、XBY),生出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的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孩子,则原因应该是母本产生了XbXb的卵细胞,即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进入同一细胞,与Y的精子结合,得到XbXbY的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孩子。【详析】A、该细胞胞质均等分裂,且含有染色单体,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胞质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与卵细胞无关,B错误;C、该细胞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含有染色单体,为初级卵母细胞,C错误;D、该细胞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且两条染色体进入大的一极,即为产生卵细胞的一极,D正确。故选D。6.拟常染色体区(PAR)是指X和Y染色体上类似于常染色体的同源区域,黑腹果蝇的刚毛基因(B)、截毛基因(b)位于PAR上。让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有3种B.四分体时期,雄果蝇中X、Y染色体间的互换发生在PARC.若子代出现刚毛雌果蝇。则该刚毛雌果蝇一定为杂合子D.若亲本刚毛雄果蝇为纯合子,则子代中雄果蝇均为截毛〖答案〗D〖祥解〗分析题文描述可知:黑腹果蝇的刚毛基因(B)与截毛基因(b)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该对等位基因在雄果蝇与雌果蝇的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时也表现为伴性遗传。【详析】A、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有3种,即XBYB、XBYb、XbYB,A正确;B、PAR为X和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四分体时期,雄果蝇中X、Y染色体间的互换发生在PAR上,B正确;C、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或XbYB,截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二者杂交,若子代出现刚毛雌果蝇,则该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一定为杂合子,C正确;D、若亲本刚毛雄果蝇为纯合子,则该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该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XbXb)杂交,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均为刚毛,D错误。故选D。7.果蝇的黄体基因和白眼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黄体基因与白眼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B.黄体基因和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若无基因突变,则1条X染色体上只含1个黄体基因1个白眼基因D.黄体基因是一段能够控制蛋白质或多肽合成的DNA片段〖答案〗C〖祥解〗分析题文描述可知:果蝇的黄体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属于非等位基因。【详析】A、黄体基因与白眼基因控制的是不同的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属于非等位基因,A正确;B、黄体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在X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若无基因突变,在X染色体复制前,1条X染色体上含1个黄体基因和1个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与着丝粒分裂前,1条X染色体上含2个黄体基因和2个白眼基因,C错误;D、黄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片段能够控制蛋白质或多肽的合成,D正确。故选C。8.qβ噬菌体是一种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RNA病毒,其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与T2噬菌体类似。若用qβ噬菌体替代T2噬菌体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qβ噬菌体B.用35S标记的qβ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保温时间过长会明显影响实验结果C.用32P标记的qβ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搅拌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D.该实验通过研究qβ噬菌体中32P、35S的去向,证明了RNA是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D〖祥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首先获得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再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适时保温后再搅拌、离心,最后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高低,从而得出结论。实验原理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在T2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详析】A、若要获得35S和32P标记的qβ噬菌体,首先需要用分别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以便获得分别用32P、35S的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qβ噬菌体,A正确;B、用35S标记的是qβ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的qβ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若保温时间过长,则qβ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明显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C、用32P标记的是qβ噬菌体的RNA,用32P标记的qβ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若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2P的qβ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C正确;D、实验采用同位素表记法,将qβ噬菌体中的R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RNA和蛋白质的作用,证明了RNA是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9.复制叉是指DNA复制时在DNA链上通过解旋等过程形成的Y型结构,两个靠得很近的复制叉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复制泡,如图所示。其中a表示相应物质,I、Ⅱ、Ⅲ和Ⅳ表示DNA复制的不同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说明DNA的复制是双向的B.物质a的移动方向均为5′→3′C.Ⅱ和Ⅳ区段合成的子链碱基序列相同D.Ⅰ区段中解旋酶和物质a会同向移动〖答案〗C〖祥解〗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前导)。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则是不连续的,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滞后链)。【详析】A、图中复制叉往两个方向移动,说明DNA的复制是双向的,A正确;B、物质a为DNA聚合酶,只能识别模板链的3′端,因此a的移动方向均为5′→3′,B正确;C、Ⅱ和Ⅳ区段合成的子链碱基序列分别与DNA的两条模板链互补,因此Ⅱ和Ⅳ区段合成的子链碱基序列互补,C错误;D、Ⅰ区段是连续合成的,其中解旋酶和物质a会同向移动,均向左移动,D正确。故选C。10.组蛋白是组成染色质的重要蛋白,组蛋白的乙酸化有利于DNA与组蛋白解离,染色质结构松弛,各种转录因子与DNA相应位点结合进而激活基因的转录,而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则发挥相反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蛋白修饰也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B.一个DNA分子中可存在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C.组蛋白的去乙酰化是通过影响翻译过程来抑制基因表达的D.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可用于治疗抑癌基因去乙酰化引发的癌症〖答案〗C〖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组蛋白是组成染色质的重要蛋白,组蛋白修饰也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A正确;B、基因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而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故一个DNA分子中可存在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B正确;C、组蛋白的乙酸化有利于DNA与组蛋白解离,染色质结构松地,各种转录因子与DNA相应位点结合进而激活基因的转录,故组蛋白的去乙酰化是通过影响转录过程来抑制基因表达的,C错误;D、分析题意可知,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会促进染色体螺旋化,促进DNA和组蛋白结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可用于治疗抑癌基因去乙酰化引发的癌症,D正确。故选C。11.下列关于遗传学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自变量控制采用了加法原理B.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C.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技术,依据DNA条带的位置确定了DNA的复制方式D.摩尔根最终通过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证明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A〖祥解〗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析】A、艾弗里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研究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在转化中的作用。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在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然后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因此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自变量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A错误;B、查哥夫发现的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为沃森和克里克构建正确的碱基配对方式提供了依据,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B正确;C、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依据DNA条带的位置确定了DNA的复制方式,C正确;D、摩尔根最终通过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证明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它的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A。12.动物和植物多为一倍体,如果蝇、玉米等;单倍体和多倍体多见于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两次授粉的作用不同C.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玉米单倍体的种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常二倍体的细胞中最多会存在4个染色体组〖答案〗C〖祥解〗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详析】A、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六倍体的配子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由其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就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两次使用普通西瓜的花粉,作用不相同,第一次是进行受精作用,第二次是刺激无子西瓜,产生生长素,促进无籽果实发育,B正确;C、单倍体高度不育,通常没有种子,诱导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错误;D、正常二倍体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也随之加倍,有4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C。13.某表型正常的女性体内的染色体异常(如图所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异常染色体可与正常的14号,21号染色体进行联会,配对的三条染色体分离时,其中的两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染色体则移向细胞另一极。已知体内含有两条正常的21号染色体和一条异常染色体会表现出21三体综合征的症状,且各种染色体异常的个体均能正常存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该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最多含有90条染色体C.若该女性与染色体正常的男性婚配,子代患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为1/6D.该女性与染色体正常的男子婚配后,在妊娠期应进行羊水检查〖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2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且中间部位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详析】A、如图所示,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又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最后只形成了一条异常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B、正常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最多含有46条染色体,该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且中间部位部分缺失,剩余45条染色体,故该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最多含有45条染色体,B错误;C、如只考虑14号、21号染色体和异常染色体,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时,三条染色体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有三种可能的情况:①14号移向一极,异常染色体和21号同时移向另一极,②异常染色体移向一极,14号和21号同时移向另一极,③21号移向一极,异常染色体和14号同时移向另一极;结果共产生六种精子,分别为:只含14号染色体:只含21号染色体:含有14号染色体和异常染色体:含有21号染色体和异常染色体:只含异常染色体:含14和21号染色体(正常)=1:1:1:1:1:1,这6种精子中含有21号染色体和异常染色体的占1/6,因此与染色体正常的男性婚配,子代患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为1/6,C正确;D、为避免生出染色体异常的患儿,妊娠期间须进行产前诊断,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14.豌豆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两株豌豆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矮茎=3:3: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豌豆的表型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B.F1红花高茎豌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C.欲判断F1中红花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让其与白花矮茎豌豆杂交D.在自然条件下种植F1的全部红花高茎豌豆,子代中红花矮茎豌豆所占比例为1/8〖答案〗ACD〖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两株豌豆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矮茎=3:3:1:1,即红花∶白花=1∶1,高茎∶矮茎=3∶1,逐对考虑可知,亲代的组合是Aa×aa,Dd×Dd,亲本的组合应是AaDd×aaDd,表现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A正确;B、亲代基因型是AaDd×aaDd,F1红花高茎豌豆基因型AaD-,比例=1/2×3/4=3/8,不含纯合子,B错误;C、F1红花高茎豌豆基因型有AaDD和AaDd,欲判断F1中红花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让其与白花矮茎豌豆(aadd)杂交:若基因型是AaDD,与aadd杂交,子代中AaDd∶aaDd=1∶1,表现为红花高茎∶白花高茎=1∶1,若基因型是AaDd,与aadd杂交,子代中AaDd∶Aadd∶aaDd∶aadd=1∶1∶1∶1,表现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1∶1∶1∶1,C正确;D、在自然条件下种植F1的全部红花高茎豌豆1/3AaDD、2/3AaDd,豌豆之间只能自交,则子代中红花矮茎豌豆A-dd所占比例为2/3×3/4×1/4=1/8,D正确。故选ACD。15.某二倍体植物的黄果与红果、易感病与抗病为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纯合的红果抗病植株与黄果易感病植株杂交,F1均为红果抗病植株。科研人员欲利用上述获得的F1植株培育能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下列培育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让F1植株自交,从F2中选择黄果抗病植株连续单株自交B.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C.对F1中红果抗病植株进行多次诱变处理,筛选获得所需品种D.用秋水仙素诱导F1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ABC〖祥解〗纯合的红果抗病植株与黄果易感病植株杂交→F1均为红果抗病植株,可知红果抗病为显性性状。【详析】A、纯合的红果抗病植株与黄果易感病植株杂交→F1均为红果抗病植株,可知红果抗病为显性性状,设红果和黄果由A和a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由B和b控制,则F1红果抗病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黄果抗病的基因型为aaB_,从F2中选择黄果抗病植株(aaB_)连续单株自交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A正确;B、F1红果抗病基因型为AaBb,AaBb能产生Ab、aB、AB、ab四种花粉,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B正确;C、对F1中红果抗病植株(AaBb)进行多次诱变处理,筛选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C正确;D、F1红果抗病基因型为AaBb,用秋水仙素诱导F1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的基因型为AAaaBBbb,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D错误。故选ABC。16.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如图1所示,对该家族Ⅰ1、Ⅰ2和Ⅱ1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C.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D.若Ⅲ1配偶的基因型与Ⅲ4相同,则二者婚配后代息两种病的概率为1/6〖答案〗ABC〖祥解〗分析图2可知,I2只有条带2,故条带2代表甲遗传病基因,II1无条带2,故II1不携带甲病基因,II1与II2生出一个患甲病儿子(III2),故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和II6患乙病,生有正常女儿III3,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析】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