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河北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河北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河北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河北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河北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河北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1.下列有关实验设计与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运动,可反映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B.“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应先将蒜根置于卡诺氏液中固定后再置于冰箱中诱导培养 C.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梯度,可找到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利用样方法可调查某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以及某植物类群的丰富度2.酵母菌进行有性生殖时,两菌体细胞相互结合形成二倍体合子,二倍体合子经减数分裂会形成4个单倍体的孢子,发育为4个酵母菌。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有时会出现两种小菌落:①因核基因A(显性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产生分离型小菌落;②因失去全部线粒体DNA,不能产生有氧呼吸相关酶,而产生中性型小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型小菌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后代正常菌落:分离型小菌落=3:1 B.中性型小菌落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酵母菌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生长增殖缓慢 C.中性型小菌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理论上后代均为中性型小菌落 D.该实例说明同一性状可能由细胞核或细胞质基因独立控制,二者没有关联3.野生型马铃薯大多自花传粉不能产生后代,为使子代保持亲本的性状,研究者培育了DMP基因突变的马铃薯,并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正常基因相比,突变DM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发生了改变 B.突变后DMP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诱导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图示幼苗由种子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发育而来 D.图示纯合植株具有母本的优良性状,但不一定适应多变的环境4.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异性抗原刺激即可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除此之外,其还可通过产生干扰素、穿孔素等活性因子发挥免疫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NK细胞具有特异性,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NK细胞可发挥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作用 C.干扰素、穿孔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不只由免疫细胞产生 D.NK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表面的受体可与抗原结合引发免疫反应5.如图是处于生态平衡的某天然森林的结构模型,其中a~f代表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b、d、e、f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B.e同化的能量与b、c、d、e、f呼吸散失的能量处于均衡状态 C.在负反馈机制的调节下,该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禁止乱砍、滥伐可增大a→e过程,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如图为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水稻植株茎生长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光照、是否用赤霉素及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 B.根据1、2组实验结果,可知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茎的生长 C.根据4、5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所用水稻植株自身能够合成赤霉素 D.本实验说明水稻植株茎的生长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与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7.白麦瓶草(2n)是一种常见的田间杂草,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白麦瓶草的常见花色有红色和黄色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以纯合黄花白麦瓶草为母本,纯合红花白麦瓶草为父本,杂交所得F1为红花雌株:黄花雄株=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根据杂交结果,白麦瓶草的黄花性状由隐性基因d控制 B.F1黄花植株中,仅次级精母细胞内含有两条Y染色体 C.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所得F2中D的基因频率为 D.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F1即可获得四倍体白麦瓶草8.新鲜荔枝口味甘甜,而用新鲜荔枝酿制的荔枝酒和荔枝醋更是醇香味美。如图是以新鲜荔枝为原料,通过生香酵母等菌种发酵酿制荔枝酒和荔枝醋的流程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相比果酒发酵,果醋发酵需要更高的温度 B.可经诱变育种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生香酵母 C.榨汁是为了使果肉中的糖类与发酵所用菌种充分接触 D.果醋发酵阶段,醋酸菌产生CO2的量远多于果酒发酵9.如图1表示衣藻细胞膜上存在的两种Ca2+运输方式。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很低,只有水环境的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眼点感光可促使衣藻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打开,利于衣藻运动,图2表示衣藻鞭毛(本质是蛋白质)运动与细胞内Ca2+浓度的关系,箭头表示衣藻的运动方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衣藻依赖图1中的b运输方式维持细胞内外Ca2+的浓度差 B.衣藻两种鞭毛对10﹣9mol/L的Ca2+反应不同可能与其蛋白质不同有关 C.眼点感光后,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快速上升,有利于衣藻向眼点侧移动 D.b运输方式可将胞内Ca2+浓度提升至10﹣8mol/L,此时衣藻将向正前方移动10.联会复合体(SC)是进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梯状蛋白结构,在稳定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促进非姐妹染色体片段交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C的合成与解体直接影响配子中染色体的种类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SC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合成,其合成与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有关 B.因非同源区段的存在,X染色体与Y染色体形成的SC结构与常染色体可能不同 C.若一对同源染色体的SC未正常解体,则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比例为 D.SC的合成与解体会影响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过程,可能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11.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反复出现强迫思维和行为,且无法自控。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如氟西汀)是治疗强迫症的常用药物,如图为5﹣羟色胺的调节示意图,科研人员给模型猴服用一定剂量的氟西汀后,其强迫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5﹣羟色胺的释放需要Ca2+的催化,以完成突触小泡的移动 B.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膜内电位逆转 C.氟西汀可增加患者突触间隙内的5﹣羟色胺含量,以抑制兴奋传递 D.可将题述实验所得的氟西汀有效剂量直接应用于患者以治疗强迫症12.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珊瑚礁渔业是数以百万计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如图为某岛屿附近海域不同大小和食性类型的珊瑚礁鱼类分布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禁渔期,不同鱼类的数量均会因人类干扰的减少而持续上升 B.可根据某种肉食性鱼类出生率的大小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C.该地区肉食性鱼类物种数最多,其数量一定多于植食性、杂食性鱼类 D.渔民的过度捕捞会导致不同食性的鱼类恢复到相对稳定数量的时间延长13.甲病(A/a)和乙病(B/b)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两个家庭关于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研究人员对部分家庭成员(Ⅰ﹣1、Ⅰ﹣2和Ⅱ﹣1)甲病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注:受检测者的DNA与相应探针杂交,若受检者的DNA中有相应基因,则表现为阳性,否则为阴性。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群中甲病的致病基因频率等于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 B.Ⅱ﹣2个体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不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 C.Ⅱ﹣5的次级卵母细胞中致病基因的个数为0或2或4 D.Ⅱ﹣5、Ⅱ﹣6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14.大象、鲸鱼、加拉帕戈斯象龟等大型动物体内很少出现癌细胞。经研究发现,大象体内至少有20份的p53基因,而人类基因组中只有一份(2个等位基因)。p53基因表达的p53蛋白能阻滞细胞周期运转,从而修复因复制而损伤的DNA;当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就会启动细胞凋亡程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其表达发生在细胞核中 B.推测p53蛋白能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前期,帮助修复损伤的DNA分子 C.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将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大象体内p53蛋白含量高,能有效抑制细胞的不正常生长和增殖(多选)15.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小肠、肾脏等细胞中,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会导致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为尿酸(以尿酸盐形式存在)。尿酸盐排出体外时,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若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患高尿酸血症。为研究新药物F的降尿酸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大鼠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尿酸氧化酶、尿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内环境的稳态失调 C.模型组和治疗组都应用适量药物F灌服高尿酸血症大鼠 D.根据实验结果,新药物F能明显降低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多选)16.三螺旋DNA是一种特殊结构的DNA,由第三条核苷酸链与局部双螺旋DNA的一条链结合而成,如图所示。已知三螺旋DNA第三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时形成两个氢键。下列关于双螺旋DNA和三螺旋DNA的比较,合理的是()A.双螺旋DNA具有2个羟基末端,三螺旋DNA也具有2个羟基末端 B.双螺旋DNA边解旋边复制,三螺旋DNA可能无法完成复制过程 C.双螺旋DNA和三螺旋DNA中碱基C与碱基G配对均形成2个氢键 D.双螺旋DNA中嘧啶数与嘌呤数相等,三螺旋DNA中则不一定(多选)17.海拔是影响山地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对吉林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乔木层(A)、灌木层(B)和草本层(C)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3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主要通过影响气候等非生物条件来影响山地的物种分布 B.乔木层的组成成分可影响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组成和结构 C.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均总体呈下降趋势 D.不同海拔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均较高,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无关(多选)18.油菜素内酯(EBR)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紫,在植物抵抗环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油菜素内酯(EBR)是人工合成的BR类似物,为探究EBR在铜离子胁迫时对葡萄幼苗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是120μMCu2+处理和未作任何处理 B.一定浓度的EBR可以缓解铜离子胁迫对葡萄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 C.三种浓度的EBR处理均可以增加葡萄幼苗体内脱落酸的含量 D.在缓解铜离子胁迫对葡萄幼苗影响过程中,EBR和脱落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三.解答题(共5小题)19.极端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会对水稻种植产生巨大影响。为给水稻种植提供依据,科研人员研究了高温、干旱胁迫对水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将三组生长状态相同的水稻幼苗分别进行下表所示处理,一周后测定相关指标。回答下列问题:处理叶绿素含量/(mg•g﹣1)光合速率/(μmmol•m﹣1•s﹣1)气孔导度/(mmol•m﹣2•s﹣l)胞间CO2浓度/(μmol•mol﹣1)CK正常处理2.155.380.34395.32H高温胁迫处理0.451.780.12362.78DH干旱—高温交叉胁迫处理1.834.750.30425.65(1)分析表格可知,高温会导致水稻幼苗的光合速率(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原因可能是(答出2点)。(2)气孔导度(填“是”或“不是”)限制DH组水稻幼苗光合速率的因素,判断依据是。(3)通过比较H与DH组的实验结果,能否得出“干旱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的结论,并解释原因:。(4)进一步检测发现,高温会使水稻叶绿体中类囊体的数量减少,如图为类囊体膜的结构及发生在类囊体上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物质a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有(答出2点);复合物A~D中,一定含有光合色素的复合物是(填字母)。20.当人体内产生肿瘤细胞后,肿瘤抗原首先被树突状细胞捕获,同时联合MHCⅠ类或MHCⅡ类分子被呈递给CD8+T细胞或CD4+T细胞。CD8+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TL细胞,后者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其裂解,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的功能,具有上述功能的细胞还有(答一点)等。(2)MHCⅠ类分子是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标签”,其合成及加工的场所有。肿瘤抗原被降解后产生的抗原肽会与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既而运至细胞(填“表面”或“内部”)并被CD8+T细胞表面的识别。(3)CD4+T细胞分泌的物质M,即,也参与了CD8+T细胞的活化。CD8+T细胞增殖分化后,除了产生CTL细胞外,还可产生细胞。(4)当CTL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后,其释放的穿孔素与颗粒酶会协同发挥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填“凋亡”或“坏死”)。免疫系统清除体内异常的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21.肥胖性肌萎缩是指长时间的能量过剩和代谢紊乱导致的肌肉量减少或功能性下降的现象,是肥胖的一种并发症。Atrogin﹣l与MuRF﹣1是两种E3泛素化连接酶,可促进肌细胞中蛋白的降解。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因其在多种慢性疾病中的显著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肥胖性肌萎缩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图注:C为普通饮食组;CM为普通饮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CH为普通饮食+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为高脂饮食组;M为高脂饮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H为高脂饮食+高强度间歇运动组。(1)运动时,支配腿部肌肉的神经(填“属于”或“不属于”)自主神经,运动时心跳加快是(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调节的结果,此时小鼠消化腺的分泌活动。(2)据实验结果分析,肥胖引起肌萎缩的机理为,运动对预防肌萎缩的发生起到作用,且的方式效果更明显。(3)白色脂肪组织中的交感神经兴奋后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NE)可引起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分解,其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去甲肾上腺素对脂肪细胞的调节方式为,观点1认为MSC细胞分泌的GDNF只能通过图示路径作用于脂肪细胞,观点2认为MSC细胞分泌的GDNF也可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引起脂肪分解,为了判断两种观点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量的脂肪组织平均分为甲、乙组,甲组损毁ILC2细胞,注射GDNF;乙组,在相同条件下检测两组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分解脂肪的情况。22.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贵州省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部扑灭。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群落区别于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森林中植物在垂直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层,这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有的植物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这类植物主要生活在(填“上层”“中层”或“下层”)。森林植物可为动物提供,因此森林动物也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2)森林大火过后,森林中许多动物的种群密度会降低,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同时会使森林失去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引发水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但是如果森林发生的是局部轻微火灾,反而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原因是(写出2点),森林能够很快恢复原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森林作为“地球的肺”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到植被中来。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程度的山火对植被碳密度(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中碳元素的重量,单位为t•hm﹣2)的影响,通过在不同程度的火烧迹地及相邻的未火烧林,设置固定样地,于火灾结束1年后测定植被的碳密度,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山火强度的增大,植被的总碳密度逐渐减小,该变化主要由(填“乔木”“灌木”或“草本”)碳密度的变化导致。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址,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山火强度的增大(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碳中和的实现。(4)对于因严重火灾导致大部分植被被破坏的地区,通过植树造林可加快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植树时应按适宜的比例选择多种适应该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23.糖化酶是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酶,大部分野生酵母菌因缺乏糖化酶基因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研究人员将经诱变处理后获取的黑曲霉菌高产糖化酶基因导入毕赤酵母GS115(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中,构建能直接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该过程所用质粒的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限制酶BamHⅠPstⅠXba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5′→3′)G↓GATCCC↓TGCAGT↓CTAGA相关结构:PAoxI:甲醇诱导型强启动子TAoxI:终止子HIS4:组氨酸脱氢酶基因,其表达产物催化组氨酸合成Ori:复制原点Ampr: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1)将诱变处理的黑曲霉培养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且加入碘液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透明圈直径(填“较大”或“较小”)的菌株,并从中提取DNA,提取时向含DNA的滤液中加入预冷的酒精溶液后进行离心,取(填“上清液”或“沉淀物”)即获得黑曲霉DNA。(2)利用PCR的方法从提取的DNA中获取目的基因时需要引物,引物的作用是。如图2为目的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请设计引物的碱基序列,引物1(A端的引物):5′3′,引物2(B端的引物):5′3′。为了使目的基因能够正向插入质粒中,设计引物时还应在引物1和引物2的端分别添加的识别序列,PCR时,需要设置的循环温度依次为90℃以上、℃左右和72°C左右。(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毕赤酵母菌后,需要在添加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目的是。检测导入目的基因的毕赤酵母菌对淀粉的分解情况,可将毕赤酵母菌培养在添加成分的以淀粉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中。

2024年菁优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河北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下列有关实验设计与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运动,可反映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B.“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应先将蒜根置于卡诺氏液中固定后再置于冰箱中诱导培养 C.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梯度,可找到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利用样方法可调查某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以及某植物类群的丰富度【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的流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专题】正推法;细胞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种群和群落.【答案】B【分析】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如光照较弱时,则以叶绿体较大的一面对着光源,以增大光的吸收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需要以叶绿体为标志。2、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如果用低温处理根尖,则在根尖分生区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如:处理植物幼苗的芽,则可以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解答】解:A、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需要以叶绿体为标志,故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运动,可反映细胞质的流动情况,A正确;B、“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应先将蒜根置于冰箱中诱导培养,再用卡诺氏液进行固定,B错误;C、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梯度,可缩小浓度范围,然后找到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正确;D、样方法针对的是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利用样方法可调查某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以及某植物类群的丰富度,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教材经典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酵母菌进行有性生殖时,两菌体细胞相互结合形成二倍体合子,二倍体合子经减数分裂会形成4个单倍体的孢子,发育为4个酵母菌。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有时会出现两种小菌落:①因核基因A(显性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产生分离型小菌落;②因失去全部线粒体DNA,不能产生有氧呼吸相关酶,而产生中性型小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型小菌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后代正常菌落:分离型小菌落=3:1 B.中性型小菌落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酵母菌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生长增殖缓慢 C.中性型小菌落酵母菌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理论上后代均为中性型小菌落 D.该实例说明同一性状可能由细胞核或细胞质基因独立控制,二者没有关联【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减数分裂.【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解答】A、由题干信息可知,正常菌落酵母菌核基因型为A,突变后的分离型小菌落酵母菌的基因型为a,二者结合形成的二倍体合子的基因型是Aa,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4个单倍体孢子的基因型为A、A、a、a,发育成的4个酵母菌2个为正常菌落,2个为分离型小菌落,且比例为1:1,A错误;B、中性型小菌落失去全部线粒体DNA,不能产生有氧呼吸相关酶,但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生长缓慢,B正确;C、中性型小菌落酵母菌产生的原因是无线粒体DNA,属于细胞质遗传,与正常菌落酵母菌杂交,后代酵母菌中会有正常线粒体,因此后代均为正常菌落酵母菌,C错误;D、中性型小菌落说明同一性状可能由细胞核或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区分细胞质遗传与细胞核遗传,从而结合题干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3.野生型马铃薯大多自花传粉不能产生后代,为使子代保持亲本的性状,研究者培育了DMP基因突变的马铃薯,并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正常基因相比,突变DM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发生了改变 B.突变后DMP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诱导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图示幼苗由种子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发育而来 D.图示纯合植株具有母本的优良性状,但不一定适应多变的环境【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专题】模式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C【分析】结合题图“筛选并鉴定仅有母本来源染色体的种子”可知DMP基因突变可使父本来源染色体全部或部分消失;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解答】解:A、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与正常基因相比,突变DM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发生了改变,A正确;B、据图可知,种子仅含有来自母本的染色体,可知DMP基因突变可使父本来源染色体全部或部分消失,突变后DMP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诱导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生物技术,结合题图可知,杂交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由种子(仅有母本来源染色体的种子)发育而来,该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C错误;D、图示纯合植株是仅含有母本染色体的单倍体经秋水仙素诱导加倍获得,具有母本的优良性状,但不一定适应多变的环境,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死亡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4.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异性抗原刺激即可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除此之外,其还可通过产生干扰素、穿孔素等活性因子发挥免疫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NK细胞具有特异性,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NK细胞可发挥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作用 C.干扰素、穿孔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不只由免疫细胞产生 D.NK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表面的受体可与抗原结合引发免疫反应【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A【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解答】解:A、分析题意,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的一部分,则其识别无特异性,属于第二道防线,又因为其通过产生干扰素、穿孔素等活性因子发挥免疫作用,参与的是第三道防线,A错误;B、NK细胞可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作用,B正确;C、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参与裂解肿瘤细胞,与免疫有关,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C正确;D、NK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析题意可知,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其表面的受体可与抗原结合引发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考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解答即可。5.如图是处于生态平衡的某天然森林的结构模型,其中a~f代表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b、d、e、f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B.e同化的能量与b、c、d、e、f呼吸散失的能量处于均衡状态 C.在负反馈机制的调节下,该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禁止乱砍、滥伐可增大a→e过程,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类型;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专题】模式图;正推法;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A【分析】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生态平衡不是绝对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有可能通过自身调节,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答】解:A、如图是处于生态平衡的某天然森林的结构模型,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但并不意味着生态系统中b、d、e、f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B、e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d、f为消费者,c为消费者,在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e同化的能量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b、c、d、e、f呼吸散失的能量处于均衡状态,B正确;C、生态平衡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该机制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即在负反馈机制的调节下,该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禁止乱砍、滥伐可增大a→e过程,进而增加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因而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隐定性,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6.如图为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水稻植株茎生长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光照、是否用赤霉素及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 B.根据1、2组实验结果,可知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茎的生长 C.根据4、5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所用水稻植株自身能够合成赤霉素 D.本实验说明水稻植株茎的生长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与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专题】模式图;植物激素调节.【答案】A【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解答】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时长、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水稻植株茎生长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时长、是否用赤霉素及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A错误;B、根据图中第1组和第2组的数据对比可知: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水稻)茎的伸长的生理功能,B正确;C、第4组和第5组对比可知: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能抑制水稻合成赤霉素,从而影响水稻茎的伸长,这说明水稻植株自身能够合成赤霉素,C正确;D、本实验结果可说明水稻植株茎的生长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与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进而可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象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7.白麦瓶草(2n)是一种常见的田间杂草,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白麦瓶草的常见花色有红色和黄色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以纯合黄花白麦瓶草为母本,纯合红花白麦瓶草为父本,杂交所得F1为红花雌株:黄花雄株=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根据杂交结果,白麦瓶草的黄花性状由隐性基因d控制 B.F1黄花植株中,仅次级精母细胞内含有两条Y染色体 C.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所得F2中D的基因频率为 D.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F1即可获得四倍体白麦瓶草【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答案】A【分析】据题意分析可知纯合黄花白麦瓶草为母本,纯合红花白麦瓶草为父本,杂交所得F1为红花雌株:黄花雄株=1:1,可推知双亲基因型是XdXd×XDY,黄花为隐性性状,红花为显性性状。【解答】解:A、分析题意,白麦瓶草的常见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以纯合黄花白麦瓶草为母本,纯合红花白麦瓶草为父本,杂交所得F1为红花雌株:黄花雄株=1:1,子一代中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且可推知双亲基因型是XdXd×XDY,即白麦瓶草的黄花性状由隐性基因d控制,A正确;B、F1黄花植株基因型是XdY,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时期包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也包括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B错误;C、F1雌雄植株XDXd、XdY相互杂交,所得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Xd:XDY:XdY=1:1:1:1,D的基因频率===,C错误;D、生长素不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故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F1不能获得四倍体白麦瓶草,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伴性遗传,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题目难度适中。8.新鲜荔枝口味甘甜,而用新鲜荔枝酿制的荔枝酒和荔枝醋更是醇香味美。如图是以新鲜荔枝为原料,通过生香酵母等菌种发酵酿制荔枝酒和荔枝醋的流程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相比果酒发酵,果醋发酵需要更高的温度 B.可经诱变育种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生香酵母 C.榨汁是为了使果肉中的糖类与发酵所用菌种充分接触 D.果醋发酵阶段,醋酸菌产生CO2的量远多于果酒发酵【考点】果酒、果醋的制作.【专题】模式图;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答案】D【分析】1、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解答】解:A、果酒发酵温度是18~30℃,果醋发酵的温度为30~35℃,A正确;B、诱变育种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可经诱变育种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生香酵母,B正确;C、榨汁是为了使果肉中的糖类与发酵所用菌种充分接触,使之充分反应,C正确;D、以乙醇为底物进行果醋发酵时没有CO2产生,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如图1表示衣藻细胞膜上存在的两种Ca2+运输方式。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很低,只有水环境的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眼点感光可促使衣藻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打开,利于衣藻运动,图2表示衣藻鞭毛(本质是蛋白质)运动与细胞内Ca2+浓度的关系,箭头表示衣藻的运动方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衣藻依赖图1中的b运输方式维持细胞内外Ca2+的浓度差 B.衣藻两种鞭毛对10﹣9mol/L的Ca2+反应不同可能与其蛋白质不同有关 C.眼点感光后,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快速上升,有利于衣藻向眼点侧移动 D.b运输方式可将胞内Ca2+浓度提升至10﹣8mol/L,此时衣藻将向正前方移动【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答案】D【分析】分析图1可知,a方法为顺浓度差运输,需要膜蛋白,不消耗能量,可判断为协助扩散,b方法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膜蛋白且消耗能量,可判断为主动运输。【解答】解:A、图1中的b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细胞依靠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A正确;B、Ca2+浓度为10﹣9moV/L时,顺式鞭毛和反式鞭毛的反应不同,可能与组成两种鞭毛的蛋白质不同有关,B正确;C、由图2可以看出,眼点感光后,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快速上升,反式鞭毛弯曲运动,利于衣藻向眼点侧移动,C正确;D、b运输方式会使细胞内Ca2+浓度减小,a运输方式可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以促进衣藻向眼点侧移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联会复合体(SC)是进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梯状蛋白结构,在稳定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促进非姐妹染色体片段交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C的合成与解体直接影响配子中染色体的种类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SC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合成,其合成与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有关 B.因非同源区段的存在,X染色体与Y染色体形成的SC结构与常染色体可能不同 C.若一对同源染色体的SC未正常解体,则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比例为 D.SC的合成与解体会影响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过程,可能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考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包括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然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均分到子细胞中。【解答】解:A、SC是胞内蛋白,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由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合成,A正确;B、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上存在非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没有配对的结构,故性染色体在联会过程中形成的SC结构可能与常染色体不同,B正确;C、若一对同源染色体的SC未正常解体,则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这对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开,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C错误;D、SC的合成与解体可影响减数分裂Ⅰ前期和后期的基因重组,且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发生均可能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反复出现强迫思维和行为,且无法自控。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如氟西汀)是治疗强迫症的常用药物,如图为5﹣羟色胺的调节示意图,科研人员给模型猴服用一定剂量的氟西汀后,其强迫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5﹣羟色胺的释放需要Ca2+的催化,以完成突触小泡的移动 B.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膜内电位逆转 C.氟西汀可增加患者突触间隙内的5﹣羟色胺含量,以抑制兴奋传递 D.可将题述实验所得的氟西汀有效剂量直接应用于患者以治疗强迫症【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C【分析】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形式被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释放,需要能量;氟西汀属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增加患者突触间隙内的5﹣羟色胺含量,以抑制兴奋传递。【解答】解:A、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根据图示可以看出,5﹣羟色胺的释放需要Ca2+的促进,而Ca2+不是酶,不起催化作用,A错误;B、根据图示可以看出,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导致Cl﹣内流,突触后膜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错误;C、氟西汀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可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患者突触间隙内的5﹣羟色胺含量,以抑制兴奋传递,维持静息电位,C正确;D、题述实验是以模型猴为研究对象的,不能将题述实验所得的氟西汀有效剂量直接应用于患者,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确定适用于人类的氟西汀剂量才能用于治疗强迫症患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珊瑚礁渔业是数以百万计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如图为某岛屿附近海域不同大小和食性类型的珊瑚礁鱼类分布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禁渔期,不同鱼类的数量均会因人类干扰的减少而持续上升 B.可根据某种肉食性鱼类出生率的大小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C.该地区肉食性鱼类物种数最多,其数量一定多于植食性、杂食性鱼类 D.渔民的过度捕捞会导致不同食性的鱼类恢复到相对稳定数量的时间延长【考点】种群的数量特征.【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答案】D【分析】1、由图可知,某岛屿附近海域中物种数最多的是肉食性鱼类,其次是植食性鱼类,物种数最少的是杂食性鱼类,三中鱼类中,均为中型鱼类的物种数最多。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解:A、在禁渔期,不同鱼类的数量均会因人类干扰的减少而在一定时间内上升,但不会持续增长,A错误;B、可根据某种肉食性鱼类的年龄结构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C、该地区肉食性鱼类物种数最多,但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较高,其获得的能量较少,因此其数量不一定多于植食性、杂食性鱼类,C错误;D、渔民的过度捕捞导致珊瑚礁中鱼类的数量下降较快,鱼类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不同食性的鱼类恢复到相对稳定数量的时间延长,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珊瑚礁鱼类分布特征图为情境,考查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13.甲病(A/a)和乙病(B/b)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两个家庭关于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研究人员对部分家庭成员(Ⅰ﹣1、Ⅰ﹣2和Ⅱ﹣1)甲病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注:受检测者的DNA与相应探针杂交,若受检者的DNA中有相应基因,则表现为阳性,否则为阴性。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群中甲病的致病基因频率等于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 B.Ⅱ﹣2个体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不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 C.Ⅱ﹣5的次级卵母细胞中致病基因的个数为0或2或4 D.Ⅱ﹣5、Ⅱ﹣6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专题】模式图;人类遗传病.【答案】B【分析】图1中,Ⅰ﹣3和Ⅰ﹣4均正常,但他们的女儿Ⅱ﹣4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都正常,他们的儿子Ⅱ﹣1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图2的检测结果可知,Ⅰ﹣1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可进一步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解:A、图1显示:Ⅰ﹣1和Ⅰ﹣2都正常,他们的儿子Ⅱ﹣1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图2的检测结果可知,Ⅰ﹣1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Ⅰ﹣2为甲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据此可进一步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见,人群中甲病的致病基因频率等于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A正确;B、只研究甲病,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进而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XAXA、XAXa,Ⅱ﹣2与基因型为XAY的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不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B错误;C、Ⅲ﹣3的基因型为bbXaY,据此可推知:Ⅱ﹣5的基因型为BbXAXa,Ⅱ﹣5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所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致病基因的个数为0(不含基因a和b)或2(含2个基因a或含2个基因b)或4(含2个基因a和含2个基因b),C正确;D、Ⅲ﹣3的基因型为bbXaY,据此可推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二者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B_×XAY=,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需要学生判断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14.大象、鲸鱼、加拉帕戈斯象龟等大型动物体内很少出现癌细胞。经研究发现,大象体内至少有20份的p53基因,而人类基因组中只有一份(2个等位基因)。p53基因表达的p53蛋白能阻滞细胞周期运转,从而修复因复制而损伤的DNA;当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就会启动细胞凋亡程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其表达发生在细胞核中 B.推测p53蛋白能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前期,帮助修复损伤的DNA分子 C.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将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大象体内p53蛋白含量高,能有效抑制细胞的不正常生长和增殖【考点】细胞的癌变的原因及特征.【专题】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CD【分析】细胞癌变的定义: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解答】解:A、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p53基因表达的p53蛋白能阻滞细胞周期运转,可推测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A错误;B、据题意可知,p53基因表达的蛋白能使细胞不能进行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p53蛋白能使细胞周期停滞在分裂间期,B错误;C、当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就会启动细胞凋亡程序,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的死亡,因此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将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促进细胞凋亡,C正确;D、大象、鲸鱼、加拉帕戈斯象龟等大型动物体内很少出现癌细胞。经研究发现,大象体内至少有20份的p53基因,由于p53基因表达的p53蛋白能阻滞细胞周期运转,从而修复因复制而损伤的DNA;当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就会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因此推测大象体内p53蛋白含量高,能有效抑制细胞的不正常生长和增殖,从而使其体内很少出现癌细胞,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多选)15.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小肠、肾脏等细胞中,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会导致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为尿酸(以尿酸盐形式存在)。尿酸盐排出体外时,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若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患高尿酸血症。为研究新药物F的降尿酸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大鼠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尿酸氧化酶、尿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内环境的稳态失调 C.模型组和治疗组都应用适量药物F灌服高尿酸血症大鼠 D.根据实验结果,新药物F能明显降低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专题】坐标曲线图;内环境与稳态.【答案】BD【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新药物F的降尿酸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F的有无及大鼠类型。【解答】解:A、分析题意,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小肠、肾脏等细胞中,它们不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该过程中尿酸氧化酶可参与其中,故尿酸氧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可被肾小管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当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进而使人体出现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症状,B正确;C、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新药物F的降尿酸作用,则治疗组应用适量药物F灌服高尿酸血症大鼠,而模型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C错误;D、据图可知,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血清尿酸盐含量降低,说明新药物F能明显降低血液中的尿酸含量,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选)16.三螺旋DNA是一种特殊结构的DNA,由第三条核苷酸链与局部双螺旋DNA的一条链结合而成,如图所示。已知三螺旋DNA第三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时形成两个氢键。下列关于双螺旋DNA和三螺旋DNA的比较,合理的是()A.双螺旋DNA具有2个羟基末端,三螺旋DNA也具有2个羟基末端 B.双螺旋DNA边解旋边复制,三螺旋DNA可能无法完成复制过程 C.双螺旋DNA和三螺旋DNA中碱基C与碱基G配对均形成2个氢键 D.双螺旋DNA中嘧啶数与嘌呤数相等,三螺旋DNA中则不一定【考点】DNA的结构层次及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专题】模式图;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答案】BD【分析】①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的不同。细胞生物体内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类,但遗传物质只能是DNA;②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解答】解:A、双螺旋DNA含2条核苷酸链,所以具有2个羟基末端,三螺旋DNA含3条核苷酸链,具有3个羟基末端,A错误;B、双螺旋DNA边解旋边复制,三螺旋DNA可能无法完成复制的过程,B正确;C、双螺旋DNA中,碱基C与碱基G配对时可以形成三个氢键,三螺旋DNA中,第三条链上的碱基C与碱基G配对时形成两个氢键,C错误;D、三螺旋DNA中嘧啶数与嘌呤数不一定相等,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选)17.海拔是影响山地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对吉林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乔木层(A)、灌木层(B)和草本层(C)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3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主要通过影响气候等非生物条件来影响山地的物种分布 B.乔木层的组成成分可影响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组成和结构 C.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均总体呈下降趋势 D.不同海拔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均较高,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无关【考点】群落的空间结构.【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答案】ABC【分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海拔是影响山地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解答】解:A、海拔主要通过影响气候(温度、水分)等非生物条件来影响山地的物种分布,A正确;B、乔木层和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呈垂直分布,乔木层的组成成分可影响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组成和结构,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均总体呈下降趋势,C正确;D、不同海拔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均较高,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空间结构,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理解图像传达的信息。(多选)18.油菜素内酯(EBR)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紫,在植物抵抗环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油菜素内酯(EBR)是人工合成的BR类似物,为探究EBR在铜离子胁迫时对葡萄幼苗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是120μMCu2+处理和未作任何处理 B.一定浓度的EBR可以缓解铜离子胁迫对葡萄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 C.三种浓度的EBR处理均可以增加葡萄幼苗体内脱落酸的含量 D.在缓解铜离子胁迫对葡萄幼苗影响过程中,EBR和脱落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专题】信息转化法;植物激素调节.【答案】AD【分析】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目前涉及的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油菜素内酯也属于植物激素。【解答】解:A、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实验组为铜离子胁迫处理和有外源油菜素内酯(EBR),故对照组为无铜离子胁迫、铜离子胁迫处理和无外源油菜素内酯作用,由于对照组1比对照组2葡萄幼苗根系总长度更长,故对照组1和2的处理分别是无铜离子胁迫,铜离子胁迫处理(120μMCu2+处理),A错误;B、相比对照组可知,图1显示铜离子胁迫会抑制葡萄幼苗的根系生长,一定浓度的EB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铜离子胁迫会抑制葡萄幼苗的根系生长,B正确;C、图2结果显示,在铜离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EBR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葡萄幼苗体内脱落酸含量,C正确;D、油菜素内酯在植物抵抗环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D错误。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三.解答题(共5小题)19.极端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会对水稻种植产生巨大影响。为给水稻种植提供依据,科研人员研究了高温、干旱胁迫对水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将三组生长状态相同的水稻幼苗分别进行下表所示处理,一周后测定相关指标。回答下列问题:处理叶绿素含量/(mg•g﹣1)光合速率/(μmmol•m﹣1•s﹣1)气孔导度/(mmol•m﹣2•s﹣l)胞间CO2浓度/(μmol•mol﹣1)CK正常处理2.155.380.34395.32H高温胁迫处理0.451.780.12362.78DH干旱—高温交叉胁迫处理1.834.750.30425.65(1)分析表格可知,高温会导致水稻幼苗的光合速率降低(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原因可能是叶绿素含量降低,气孔导度减小(答出2点)。(2)气孔导度不是(填“是”或“不是”)限制DH组水稻幼苗光合速率的因素,判断依据是DH组的胞间CO2浓度较高。(3)通过比较H与DH组的实验结果,能否得出“干旱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的结论,并解释原因:不能;缺乏仅有干旱处理的实验组。(4)进一步检测发现,高温会使水稻叶绿体中类囊体的数量减少,如图为类囊体膜的结构及发生在类囊体上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物质a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有作为还原剂参与C3还原、为C3还原提供能量(答出2点);复合物A~D中,一定含有光合色素的复合物是复合物A、复合物C(填字母)。【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1)降低叶绿素含量降低,气孔导度减小(2)不是DH组的胞间CO2浓度较高(3)不能;缺乏仅有干旱处理的实验组(4)作为还原剂参与C3还原、为C3还原提供能量复合物A、复合物C【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高温、干旱胁迫对水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处理,因变量是水稻幼苗的光合作用。【解答】解:(1)分析表格数据,与CK相比,H组高温胁迫处理会导致光合速率降低;叶绿素可参与光反应过程,二氧化碳可参与暗反应过程,H组的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均降低,可能是导致水稻幼苗的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2)据表可知,DH组虽然气孔导度比对照组低,但胞间CO2浓度比对照组高,说明DH组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不是气孔因素。(3)H组与DH组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干旱处理,据表可知,DH组叶绿素含量升高,光合速率升高,可说明在高温条件下干旱处理可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水稻幼苗光合作用,但由于未进行单独的干旱处理,故不能得出“干旱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的结论。(4)据图可知,物质a是NADPH,光合作用过程中,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可参与暗反应阶段的C3还原,同时也储存能量用于C3还原;由图可知复合物A﹣D中,A和C能吸收光能,据此推测它们含有光合色素。故答案为:(1)降低叶绿素含量降低,气孔导度减小(2)不是DH组的胞间CO2浓度较高(3)不能;缺乏仅有干旱处理的实验组(4)作为还原剂参与C3还原、为C3还原提供能量复合物A、复合物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0.当人体内产生肿瘤细胞后,肿瘤抗原首先被树突状细胞捕获,同时联合MHCⅠ类或MHCⅡ类分子被呈递给CD8+T细胞或CD4+T细胞。CD8+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TL细胞,后者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其裂解,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树突状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具有上述功能的细胞还有巨噬细胞(答一点)等。(2)MHCⅠ类分子是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标签”,其合成及加工的场所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肿瘤抗原被降解后产生的抗原肽会与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既而运至细胞表面(填“表面”或“内部”)并被CD8+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3)CD4+T细胞分泌的物质M,即细胞因子,也参与了CD8+T细胞的活化。CD8+T细胞增殖分化后,除了产生CTL细胞外,还可产生记忆细胞。(4)当CTL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后,其释放的穿孔素与颗粒酶会协同发挥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填“凋亡”或“坏死”)。免疫系统清除体内异常的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答案】故答案为:(1)摄取、处理和呈递巨噬细胞(2)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表面TCR(3)细胞因子记忆(4)凋亡免疫监视【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解答】解:(1)据图分析,树突状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或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具有上述功能的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或B(淋巴)细胞]。(2)MHCI类分子是存在于树突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故其合成及加工的场所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据图可知,肿瘤抗原被降解后产生的抗原肽会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移动到细胞表面并被CD8+T细胞表面的TCR(或受体)识别。(3)CD4+T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物质M,即细胞因子,也参与了CD8+T细胞的活化。CD8+T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其增殖分化后,除了产生CTL细胞外,还可产生记忆T细胞。(4)当CTL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后,其释放的穿孔素与颗粒酶会协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免疫系统清除体内异常的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故答案为:(1)摄取、处理和呈递巨噬细胞(2)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表面TCR(3)细胞因子记忆(4)凋亡免疫监视【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肥胖性肌萎缩是指长时间的能量过剩和代谢紊乱导致的肌肉量减少或功能性下降的现象,是肥胖的一种并发症。Atrogin﹣l与MuRF﹣1是两种E3泛素化连接酶,可促进肌细胞中蛋白的降解。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因其在多种慢性疾病中的显著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肥胖性肌萎缩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图注:C为普通饮食组;CM为普通饮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CH为普通饮食+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为高脂饮食组;M为高脂饮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H为高脂饮食+高强度间歇运动组。(1)运动时,支配腿部肌肉的神经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自主神经,运动时心跳加快是交感(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调节的结果,此时小鼠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2)据实验结果分析,肥胖引起肌萎缩的机理为肥胖可导致Atrogin﹣l与MuRF﹣1活性增大,使肌细胞中蛋白的降解加快,从而导致肌萎缩,运动对预防肌萎缩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且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的方式效果更明显。(3)白色脂肪组织中的交感神经兴奋后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NE)可引起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分解,其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去甲肾上腺素对脂肪细胞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观点1认为MSC细胞分泌的GDNF只能通过图示路径作用于脂肪细胞,观点2认为MSC细胞分泌的GDNF也可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引起脂肪分解,为了判断两种观点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量的脂肪组织平均分为甲、乙组,甲组损毁ILC2细胞,注射GDNF;乙组保留ILC2细胞,注射等量GDNF,在相同条件下检测两组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分解脂肪的情况。【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1)不属于交感减弱(2)肥胖可导致Atrogin﹣l与MuRF﹣1活性增大,使肌细胞中蛋白的降解加快,从而导致肌萎缩抑制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神经—体液调节保留ILC2细胞,注射等量GDNF【分析】由题意可知,Atrogin﹣l与MuRF﹣1是两种E3泛素化连接酶,可促进肌细胞中蛋白的降解,分析图示可知,运动可降低Atrogin﹣l与MuRF﹣1活性,且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降低效果更明显,说明该条件下,预防肌萎缩效果更明显。【解答】解:(1)支配腿部肌肉的神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不属于自主神经。运动时人处于兴奋状态,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压上升,此时肠胃蠕动、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2)由题意可知,Atrogin﹣l与MuRF﹣1是两种E3泛素化连接酶,可促进肌细胞中蛋白的降解,据图可知,较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的Atrogin﹣l与MuRF﹣1活性较高,从而导致肌细胞中的蛋白降解更多,进一步导致肌萎缩。对比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高脂饮食+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可知,运动可抑制Atrogin﹣l与MuRF﹣1活性,从而抑制肌萎缩的发生,且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时Atrogin﹣l与MuRF﹣1活性更低,说明其预防效果更明显。(3)去甲肾上腺素对脂肪细胞的调节涉及交感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该激素的运输及发挥作用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观点1和观点2的区别在于是否有ILC2细胞的参与,所以可取等量的脂肪组织平均分为甲、乙组,甲组损毁ILC2细胞,注射GDNF,乙组保留ILC2细胞,注射等量GDNF,在相同条件下检测两组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分解脂肪的情况。若甲组脂肪分解情况与乙组无差异,则说明观点2正确,若甲组脂肪分解情况明显弱于乙组,则说明观点1正确。故答案为:(1)不属于交感减弱(2)肥胖可导致Atrogin﹣l与MuRF﹣1活性增大,使肌细胞中蛋白的降解加快,从而导致肌萎缩抑制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神经—体液调节保留ILC2细胞,注射等量GDNF【点评】获取有用的核心信息是建立在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基础上的,本题要用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去分析背景信息。22.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贵州省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部扑灭。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群落区别于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森林中植物在垂直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层,这主要与阳光或光照(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有的植物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这类植物主要生活在下层(填“上层”“中层”或“下层”)。森林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因此森林动物也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2)森林大火过后,森林中许多动物的种群密度会降低,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森林大火后,植物密度降低,导致动物种群密度随之降低,同时会使森林失去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引发水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但是如果森林发生的是局部轻微火灾,反而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原因是轻度火灾后林下光照强度增强、土壤无机盐含量增加(写出2点),森林能够很快恢复原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或负反馈)调节,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森林作为“地球的肺”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到植被中来。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程度的山火对植被碳密度(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中碳元素的重量,单位为t•hm﹣2)的影响,通过在不同程度的火烧迹地及相邻的未火烧林,设置固定样地,于火灾结束1年后测定植被的碳密度,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山火强度的增大,植被的总碳密度逐渐减小,该变化主要由乔木(填“乔木”“灌木”或“草本”)碳密度的变化导致。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址,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山火强度的增大不利于(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碳中和的实现。(4)对于因严重火灾导致大部分植被被破坏的地区,通过植树造林可加快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植树时应按适宜的比例选择多种适应该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协调原理。【考点】群落的空间结构;碳循环过程与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工程.【答案】(1)物种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