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4北京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4北京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4北京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4北京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

历史

2024.1

本试卷共9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一项。

1.战国时期,秦将其统治区域称为“夏”。睡虎地秦简中的户籍制度规定:“夏子”是指秦国

人,以及秦国人与周边新征服地区之人所生子女。这一规定

A.标志户籍制度的形成B.有助于秦国统治的稳定和影响力的扩大

C.体现阶级关系的变化D.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瓦解和郡县制的确立

2.《汉书》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歌

谣)”,并命人为其编订音律。在祭祀仪式上,“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天子和

百官)皆肃然动心焉。”汉代乐府的创立

A.目的是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B.体现了汉武帝“大一统”思想

C.开创对民间诗歌整理的先河D.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3.下图是隋唐时期政府所设粮仓分布图。《隋书》记载隋朝“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

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通典》记载粮仓“储米粟多者千万

石”。由此判断

第1页/共10页

①粮仓储粮来自江南地区②广设义仓以备水旱赈济

③粮仓的分布与漕运相关④仓储建设反映农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有学者认为宋代政治思想之重心不在理学,当时一些士人“斥心性之空谈,惩国势之积弱

而思振救之”。下列史事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B.政府行崇文抑武方针

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D.朱熹提倡“格物致知”

5.下表是清代南昌县乡饮中大宾身份的统计。乡饮是古代重要的礼仪活动,不仅饮酒,还要

“敦崇礼教,相互劝勉”。活动由当地官员负责,并邀请德高望重者出任大宾。由此可见乡饮

主事或低阶地位不

如共翰林举人iti生员董生

内阁中书助,父官员头七的人礴定者

人效

231114117116

统计

注:教谕是县学的教官。

①是政府推行教化的重要途径②引导了尚学重教的社会风气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④体现了国家优抚高年的传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1840年英国照会清廷:“兹因官宪扰害本国之民人,及该官宪亵渎大英国家威仪,是以大

英国主,调派水陆军师,前往中国海境,要求皇帝赔偿并匡正。”该照会

A.体现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法原则B.反映了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C.掩盖了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本质D.暴露了清政府天朝上国思想

7.阅读下表,可以推断出

期刊名称创刊日期创刊地点备注

《新青年》1915年上海陈独秀主办

每周评论1918年北京李大钊等主办

《国民J1919年北京北大学生主办

《新教育》1919年上海中华新教育社刊物

'V,这设)1919年上海国民党机关刊物

解放与改造1919年上海进步党机关刊物

、少年世界1920年上海少年中国学会主办

①新文化运动推动报刊发展②政党政治深入发展

第2页/共10页

③报刊关注国民思想的改造④国人办报遍及各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近代某年,由于近百所大学停闭或迁移,为稳定大学正常运作,减少考生奔波,教育部改

各校单独招生为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只在重庆、成都、昆明设立招考分处。此变化反映

A.清末学堂教育改革成果显著B.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开始北伐

C.一二•九学生运动席卷全国D.抗战时期教育事业的艰难与调整

9.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不但

在解放区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国民党统治区,在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也得到

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①解放区长期坚持“三三制”的政治原则

②国统区兴起反抗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

③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赢得战略决战胜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1950年中英建交谈判开启,中方提出英国必须先和国民党集团“断交”,但英国执意保

留在台领事馆,谈判未果。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两国达成代办级半建交方式的外交关

系。1971年,英国提出重启谈判,双方商定第二年升格为大使级关系,英国撤销在台官方机

构。上述历程反映了

①中国坚持“一边倒”方针②中国外交的务实性与原则性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和扩大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帕罗斯碑》发现于希腊帕罗斯岛。碑文以刻碑那一年为基点依事纪年,比如“距今1135

年前,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寻女并播种,得谷物者众”“距今57年前……亚历山大葬于孟

菲斯;哲人亚里士多德卒;……托勒密至库勒内。”从距今418年开始,每年都记载当年雅典

执政官姓名。对此石碑的认识合理的是

①此碑产生于希腊化时代②为研究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提供史料

③碑文带有一定神话色彩④开创了西方历史学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在意大利商业城市博洛尼亚,法律日益受到重视。11世纪,以法学闻名的博洛尼亚大学

创立。大学最初的形式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成员“交会费,违章要受罚,这与行会的情形

第3页/共10页

相同”,大学仿效行会学徒制来制定称谓。彼特拉克、哥白尼都曾在此学习。由此说明

①大学的出现适应城市需求②行会组织形式为大学建设提供了借鉴

③大学由行会行使管理之责④大学为欧洲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古代欧洲,只有富人能用植物油灯照亮自家门口。18世纪末期,英国科学家从煤中提炼

出可燃气体,发明了煤气灯,1815年以后,伦敦街道和家庭普遍使用煤气灯,许多商店和餐

厅都经营到深夜。20世纪初,伦敦街道开始普及电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共照明设施发展加剧了社会阶级对立

②煤气灯的发明使城市的夜生活愈加便利

③伦敦从“电气时代”开始普及了公共照明

④人类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影响照明技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下图是柏林会议期间英国人绘制的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代表英国

非洲的安格

太平洋的新几

拉一佩克纳湾

内亚岛

A.俾斯麦妄图称霸欧洲大陆B.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德国挑战

C.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D.英国对德国实行了绥靖政策

15.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

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②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

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

③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

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④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

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第4页/共10页

A.③④①②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5分)

16.(12分)中国古代庄园

材料一东晋谢灵运承袭祖父的爵位——康乐县公,在会稽经营家族庄园。他在《山居赋》

中记载,“田连冈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蔚蔚丰秫,芯芯香粳(稻米)”“兼有陵陆,麻、

麦、粟、菽”,可做到“供粒食与浆饮”。庄园中由佃客(依附民)为之生产蚕桑麻纥,甚至

还提到“六月采蜜'亦酝山清”(酿酒)。

——摘编自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宋代,“富者有资可以买田”,并‘招募浮客(佃户),分耕其中”。政府规定‘客

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一些田庄设存放借贷

佃户财物的解库,“佃户乏时,举债于主人而后偿之”“秀州居民韦十二者,于其庄居豢豕数

百,散市杭、秀间”。

——摘编自崔永盛《唐宋庄园和庄园经济研究》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谢氏庄园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推动庄园发展的主要因素。(5分)

(2)阅读材料二,提取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庄园发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7分)

17.(10分)巴黎和会中国拒约

1919年1月,北京政府派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外交总长陆征祥为团长,顾维钧、王正廷

等人为成员。6月28日,中国拒签《凡尔赛条约》。

材料一和议草约大体应签字,惟山东问题应提出声明。(指在和约内注明中国对山东问题

条款不予承认的保留意见,才能签字)

——5月15日北京政府来电(代表团20日收到)

注:当时北京与巴黎之间发电报需数日才能收到。

材料二昨英、法两使均称签字加保留事恐办不到.....如不能保留应签字为是。

——5月20日北京政府来电(代表团24日收到)

材料三所有(请愿团)各代表等陈请,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等情,昨亦电达专使(指陆征

祥)在案。

——6月27日《政府对鲁代表呈文之批词》(即北京政府对山东请愿团要求的批示)

材料四我不愿意再在不公正的条约上签署我的名字......闭幕会议(指6月28日《凡尔赛条

约》签字仪式)已经结束几小时后,我收到一封完全出乎意料的电报,向我下达不签字的命

令,其实我已自行其事地大胆实行了。

第5页/共10页

——陆征祥于1943年回忆

材料五电报实际上是指令代表拒绝签字。电报于6月28日下午到达,我想是三点钟左右,那

已在和会最后会议结束之后了。……陆总长本人起初赞同签约,甚至即使不允保留,可能也会

赞同签字,但由于中国国内以及巴黎形势的发展,在国内舆论强大压力下,他最后也同意我的意

见,反对签字了。

——《顾维钧回忆录》1976年

材料六签约之日,和会事事为我备齐,待我随班签字,当此之时,廷与陆使愤慨万分,而

陆使心犹重违北京训令,迟疑未决,经廷一再趣劝速决,二人卒皆严拒不到。

——《王正廷致吴景濂等函》1919年8月11日

(1)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说明中国拒签和约的真正决策者。(7分)

(2)简析中国拒签和约的原因。(3分)

18.(10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材料一福建省大田县有十余种方言、土语,隔山不同语,过溪不同音。1954年,浙江干部

徐永钺到西北工作,当地人都听不懂他说话。

1955年,《人民日报》发表《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

社论。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完成汉语拼音方案,以便于普通

话的教学。自1958年起,上海各报刊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注报头、刊名,实验小学等学校

用普通话教学的比例高达95%。山西万荣县农民学会汉语拼音后,可以看懂《黑妮种棉》《模

范饲养员》等注音读物,到1959年底,80%以上的文盲脱盲。山东平原县、浙江桐庐县的群

众依靠汉语拼音学习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

——摘编自崔明海《1956-1960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宪法。

1997年,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突破1亿人大关。

20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

普通话……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21世纪初,语音技术在手机社交和生活服务平台普及。

2014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全国有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摘编自李忠杰《共和国之路》等

第6页/共10页

阅读材料,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10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10分)19世纪法国历史学

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开始重点关注“民族”,米什莱和拉维斯是民族历史研究的两座高

峰。

米什莱被誉为“法国历史学之父”。在其编著的《法国史》中提出,法国人从百年战争中

开始具有国籍意识,到大革命与特权阶级的对抗中,完成了法兰西民族的整合,以此教育人

民建构法兰西民族的自我认同。他始终认为法兰西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是

引领世界走向自由,通往繁荣之路的灯塔。他的观点成为19世纪上半叶法国历史学的主流。

普法战争战败后法国割地赔款,知识分子的民族优越感被击碎。第三共和国的史学家拉

维斯主编27卷的《法国史》,提出历史上布列塔尼人、普罗旺斯人……各地人民都是法国人,

尊崇共同的祖先、共有的英雄人物。他高度赞扬共和国,对国歌、国庆日、纪念仪式等各种

“被发明的传统”进行历史性阐释,传播共和主义精神,将殖民扩张视为开化落后地区、传

播先进文明的特殊使命。以此“向法国青年人说明,为什么他们应当为组成一个民族国家而

自豪”。拉维斯被19世纪末法国史坛誉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教师”。

■一摘编自王玮、吕一民《拉维斯与19世纪晚期法国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等

围绕“历史书写与民族认同”,评析19世纪法国历史学的发展。(10分)

20.(13分)16至19世纪的跨太平洋贸易

跨太平洋贸易兴起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发展于北太平洋贸易。

16世纪,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通,起到了连接两个终端洲

际市场的作用,给西属美洲带来丝绸、香料,给东方带来美洲的白银、农产品。到18世纪

末,受西班牙支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衰落。

18世纪,探险家开始对北美西北海岸探险,并开发了海獭毛皮资源。美国独立后的贸易

拓展需求,为北太平洋商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此时,中国形成了庞大的外来奢侈品需

求市场,销售北美西北海岸毛皮和夏威夷檀香木为主的北太平洋贸易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

扩展出新的三角贸易:美国东部人将廉价小玩意儿卖到西北部,换取毛皮销往广州,再向西将

中国货物销往欧洲和波士顿。毛皮、檀香木贸易与鸦片贸易一起,对1820年代以后白银流入

中国比例的下降发挥了直接作用,但为美国东北部增加了极其可观的资本积累。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等

第7页/共10页

近代世界示意图

(1)概述跨太平洋贸易兴起和发展的背景。(5分)

(2)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与北太平洋贸易的不同影响。(8

分)

第8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DCACADCD

题号1112131415

答案ABCB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5分)

16.(12分)

(1)特点:规模大,种植多种南北方作物,自给自足程度高。

因素:士族把持官位,掌握大量土地,世代享受政治、经济特权。

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南迁,为庄园提供了劳动力。(5分)

(2)宋代富人通过土地买卖形成庄园,并广泛实行租佃制,雇佣农民进行生产,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减弱。

庄园还经营商业和放贷,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这折射出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7分)

17.(10分)

(1)评分标准:

等级要求

水平三提取和归纳核心信息全面,概括史料价值准确,

6-7分驻行全面的考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水平二提取和归纳核心信息不全面,概括史料价值不准确,

2-5分四行较全面考证,但得出正确结论(或:进行全面考证,但是结论不准确不充分)

水平一提取和归纳信息只有少量正确,较少提及史料价值

0T分殳有史证意识,脱离材料的论述,结论错误

示例一:

材料一、二、三属于政府文书,直接反映了北京政府的态度多次动摇,先是有条件的签约,遭到列强

反对后改为无条件签约,最后在民众请愿下改为拒签。但由于当时通讯条件差,政府指令不可能及时送达

代表团,因此北京政府不是拒签的真正决策者。

材料四、五虽然是代表团成员多年之后的回忆录,但可以与材料六当时的信函相互印证,反映了拒签

的过程,证明代表团在未接到政府指令下自行决定拒签,因此代表团才是拒签的真正决策者。由于回忆录

和信函包含记述者的主观因素,代表团每个成员发挥的作用,在材料四、五、六中存在争议。

示例二:

材料一、二、三属于政府文书,直接反映了北京政府的态度多次动摇,虽然最后决定拒签,但由于当

时通讯条件差,政府指令不可能及时送达代表团,因此北京政府不是拒签的真正决策者。材料四、五属于

当事人的回忆录,都称拒签后代表团才收到政府电报,也进一步证明了北京政府并非拒签的真正决策者。

第9页/共10页

材料五、六是代表团两个成员的回忆录与信函,反映了拒签的过程,二者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证,印证

了团长陆征祥一度犹豫不决,在顾维钧、王正廷影响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