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O16Cu64Fe56S32H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可知,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常见吸热反应,运用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和常见吸热反应分析。【详解】A.铝片和稀盐酸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A项错误;B.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B项错误;C.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C项正确;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常见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以C、CO、H2为还原剂的反应;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答案】C【解析】【详解】天然气、煤、石油均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且使用时,对环境有污染;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均符合题意。答案选C。3.已知H2(g)+Cl2,则H2(g)+Cl2(g)=HCl(g)的ΔH为()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反应热亦不同;反应方向改变,焓变数值符号改变。【详解】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已知H2(g)+Cl2,化学方程式的系数除以2,则焓变也应除以2,得到热化学方程式H2(g)+Cl2。答案选B。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是A.2H2(g)+O2(g)=2H2O(l)ΔH12H2(g)+O2(g)=2H2O(g)ΔH2B.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C.C(s)+1/2O2(g)=CO(g)ΔH1C(s)+O2(g)=CO2(g)ΔHD.H2(g)+Cl2(g)=2HCl(g)ΔH11/2H2(g)+1/2Cl2(g)=HCl(g)ΔH2【答案】C【解析】【详解】A、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故ΔH1<ΔH2;B、气态硫参加反应时比固态硫放出的热量多,则ΔH1<ΔH2;C、生成CO时比生成CO2放出的热量少,ΔH1>ΔH2;D、ΔH1=2ΔH2<0,即ΔH1<ΔH2;答案选C。5.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正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为吸热反应,正确;B错误;C、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热,错误;D、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固定,则反应热固定,与反应途径无关,错误,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判断6.已知:2H2O(l)===2H2(g)+O2(g)ΔH=+571.6kJ•mol-1,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当1g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对其热量变化的下列描述:①放出;②吸收;③2.44kJ;④4.88kJ;⑤88kJ。其中正确的是()A.②和⑤ B.①和③C.②和④ D.②和③【答案】D【解析】当1g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热,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液态水变化为气体吸收的热量;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2H2O(l)=2H2(g)+O2(g);△H1=+571.6kJ/mol,②2H2(g)+O2(g)=2H2O(g);△H2=483.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2H2O(l)=2H2O(g);△H3=+88kJ/mol,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当1g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热2.44kJ,所以②③正确;故选D。7.已知:①C(s)+O2(g)=CO2(g)ΔH1=-②CO(g)+O2(g)=CO2(g)ΔH2=-对于反应C(s)+O2(g)=CO(g),ΔH3应为A.+110.5kJ/mol B.-C.+221.0kJ/mol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运用盖斯定律分析。【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ΔH2=-(-)kJ/mol=-,B项正确;答案选B。【点睛】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8.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①4P(白磷,s)+5O2(g)===2P2O5(s)ΔH=-akJ/mol②4P(红磷,s)+5O2(g)===2P2O5(s)ΔH=-bkJ/mol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A.a<b B.a=bC.a>b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①-②可得到4P(白磷,s)=4P(红磷,s)△H=(-a)-(-b)kJ/mol,结合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判断a、b的大小。【详解】①4P(白磷,s)+5O2(g)=2P2O5(s)△H=−akJ/mol,②4P(红磷,s)+5O2(g)═2P2O5(s)△H=−bkJ/mol,由①−②可得到4P(白磷,s)=4P(红磷,s)△H=(−a)-(−b)kJ/mol,因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则△H=(−a)-(−b)kJ/mol<0,所以a−b>0,即a>b,故答案选C。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2CO2+3H2O△H=13670kJ•mol1(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mol1(中和热)C.S(S)+O2(g)=SO2(g)△•mol1(反应热)D.2NO2=O2+2NO△•mol1(反应热)【答案】C【解析】【详解】A项、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水的状态必须为液态,反应中生成的水为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故A错误;B项、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H应小于0故B错误;C项、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故C正确;D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聚集状态,故D错误;故选C。【点睛】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燃烧热抓住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中和热抓住生成1mol水是解答关键。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1/2O2(g)SO3(g)△H=98.32kJ·mol1,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A.等于 B.等于196.64kJ·mol1C.小于 D.大于【答案】C【解析】【分析】SO2(g)+1/2O2(g)SO3(g)是可逆反应;SO2(g)+1/2O2(g)SO3(g)△H=98.32kJ·mol1,指生成1molSO3(g)放热98.32kJ。【详解】SO2(g)+1/2O2(g)SO3(g)△H=98.32kJ·mol1,指生成1molSO3(g)放热98.32kJ;SO2(g)+1/2O2(g)SO3(g)是可逆反应,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生成SO3(g)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所以最终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4kJ,故选C。【点睛】反应热和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所以在计算反应中实际的热量时需依据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2A+B3C+4D(A、B、C、D均是气体)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mol/(L•s) B.υ(B)=0.3mol/(L•s)C.υ(C)=0.8mol/(L•s) D.υ(D)=1mol/(L•s)【答案】B【解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在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大小。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如果都用物质A表示,则反应速率分别是0.5mol/(L•s)、0.6mol/(L•s)、0.53mol/(L•s)、0.5mol/(L•s),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12.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B.工业上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合成氨是放热反应)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可知,本题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详解】A.Fe(SCN)3溶液中存在可逆过程Fe3++3SCNFe(SCN)3,加入固体KSCN后,KSCN电离出SCN,使反应物浓度增加,平衡向正方向移动,Fe(SCN)3浓度增加,颜色变深,所以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项正确;B.升高温度平衡会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但合成氨是放热反应,高温会使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高温能使合成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错误;C.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对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错误;D.I2和H2生成HI的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浓度: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减少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则反应向向正方向进行,反之亦然。

(2)压强:增加压强,则反应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减小压强,则反应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进行。

(3)温度:升高反应温度,则反应向着减少热量的方向进行,即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反应向着生成热量的方向的进行,即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催化剂:仅改变反应进行的速度,不影响平衡的改变,即对正逆反应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13.反应3H2+N22NH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C.增大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之比一定等于3:1: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项正确;B.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项正确;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C项正确;D.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与起始加入量有关,不一定等于3:1:2,D项错误;答案选D。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4.反应2A(g)+B(g)2C(g)(放热反应);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的是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中2A(g)+B(g)2C(g)(放热反应)可知,本题考查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详解】A.低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低压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不有利于生成C,A项错误;B.低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高压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有利于生成C,B项正确;C.高温平衡向逆方向移动,高压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不有利于生成C,C项错误;D.高温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低压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不有利于生成C,D项错误;答案选B。15.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Ⅰ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气体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体积分数不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综合运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详解】A.由平衡特征可知,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项不选;B.该反应达到平衡Ⅰ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B项不选;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与图示不符,满足题意,C项选;D.反应由平衡态Ⅰ改变条件后,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所以同一种气体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体积分数不相等,D项不选;答案选C。16.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NH3·L1·s1 B.V(O2·L1·s1C.·L1·s1 D.V(H2·L1·s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平均速率V(x)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运用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半分钟后,A.,A项错误;B.,B项错误;C.,C项正确;D.,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变化浓度之比=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17.在一密闭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mol•L1,O2为0.2mol•L1 B.SO2为0.25mol•L1C.SO2、SO3均为0.15mol•L1 D.SO3为0.4mol•L1【答案】B【解析】【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反应物、生成物一定共存。【详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变为0.mol/L,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故A错误;B、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变化量为0.2mol/L,实际变化为0.05mol/L,小于0.2mol/L,故B正确;C、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一个减小,另一个一定增大,故C错误;D、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变为0.4mol/L,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故D错误.18.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完全相同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答案】A【解析】19.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3个N—H键形成D.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答案】A【解析】【详解】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表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项正确;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项错误;C.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3个N—H键形成,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错误;D.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错误;答案选A。20.对于mA(g)+nB(g)pC(g)+qD(g)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26变为2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p+q,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m+n>p+q,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m+n<p+q,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m+n<p+q,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方程式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详解】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摩尔质量从26变为29,说明吸热反应方向气体计量数之和减小。A.如果m+n>p+q,升高温度时平衡应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B.如果m+n>p+q,升高温度时平衡应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项正确;C.如果m+n<p+q,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C项错误;D.如果m+n<p+q,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21.体积可变容器中,可逆反应A(g)+2B(g)nC(g)(正反应放热)生成物C的浓度随压强变化并建立平衡的关系图,则n值与压强p1、p2的关系正确的是:A.p2>p1,n<3 B.p2>p1,n>3C.p1>p2,n<3 D.p1>p2,n>3【答案】D【解析】【详解】其他条件相同下,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化学越快达到平衡。有P1>P2,压强增大,C的浓度减小,说明反应逆向移动,根据已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1+2<n;D项正确;答案选D。22.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2KClO3(s)===2KCl(s)+3O2(g)ΔH=-78.03kJ/molΔS=1110J/(mol·K)B.CO(g)===C(石墨,s)+1/2O2(g)ΔH=+110.5kJ/molΔS=-89.36J/(mol·K)C.4Fe(OH)2(s)+2H2O(l)+O2(g)===4Fe(OH)3(s)ΔH=-444.3kJ/molΔS=-280.1J/(mol·K)D.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ΔH=+37.301kJ/molΔS=184.05J/(mol·K)【答案】B【解析】A.ΔH<0,ΔS>0,△H–T△S<0,故A一定能自发进行;B.ΔH>0,ΔS<0,△H–T△S>0,故B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ΔH<0,ΔS<0,故C低温时,△H–T△S<0,能自发进行,高温时,△H–T△S>0,不能自发进行;D.ΔH>0,ΔS>0,故D低温时,△H–T△S>0,不能自发进行,高温时,△H–T△S<0,能自发进行。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小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倍,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详解】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来的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c+d,A的转化率减小。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变小,A项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项错误;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的体积分数可能减小,C项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c+d,D项错误;答案选A。二、填空题24.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1)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2)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ΔH=-641.625kJ/mol(2).生成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关系找出定量关系,进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结合燃烧产物的特点回答。【详解】(1)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32g肼燃烧放热;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ΔH=-641.625kJ/mol。故答案为:N2H4(l)+2H2O2(l)=N2(g)+4H2O(g)ΔH=-641.625kJ/mol(2)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水,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生成的物质无污染。故答案为:生成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盐酸与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盐酸跟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填“相等”“不相等”),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隔热保温减少热量的损失(3).偏小(4).不相等(5).相等(6).偏小【解析】【分析】根据题中装置图可知,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运用测定中和热的步骤,计算中和热的方法分析。【详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隔热保温减少热量的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所以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但是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所求中和热相等;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因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偏小。【点睛】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但是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26.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O(g)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1)若反应2min后,容器中CO仅剩,则0~2min间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_;CO的转化率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L1·min1(2).增大(3).减小【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详解】(1)根据题意知故答案为:·L1·min1(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增大;减小。27.(Ⅰ)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___;(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70080083010001200K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2)该反应为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H2)正=V(H2O)逆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判断此时温度为___℃。【答案】(1).(2).(3).吸热(4).BC(5).83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公式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详解】(Ⅰ)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故答案为:;(Ⅱ)(1)CO2(g)+H2(g)═CO(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故答案为:;(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答案为:吸热;(3)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B.到达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混合气体中c(CO)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C.

V(H2)正=V(H2O)逆说明氢气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D.平衡时CO2、CO浓度关系与CO2转化率有关,平衡时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BC;(4)某温度下,平衡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