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1页
注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2页
注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3页
注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4页
注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摘要:语篇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了语篇、语篇教学的含义以及语篇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其次阐述了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五大问题:语篇信息碎片化、语篇解读浅层化、语篇处理模式化、语篇教学功利化、语篇类型刻板化,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六大应对策略:content(语篇内容)、analysis(语篇分析)、reason(写作缘由)、relation(活动关联)、opinion(观点看法)和transfer(迁移创新),旨在通过基于语篇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核心素养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为实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服务,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根据课标精神,英语试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英语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情况。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书面语篇的能力,其中包括对语篇内容、语篇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也包括对语篇内容的分析、阐释和评价,理解的对象包括语篇直接或间接提供的信息、事实、观点、情感和态度等。理解的层次包括识别、区分、归纳、分析、阐释和评价等。试题的难度可以从理解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两方面来考虑。因此,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多样化的语篇,进行整体阅读和深度阅读相结合的语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一、相关概念界定1.语篇课标》提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是人们运用《[1]语言的常见形式。刘辰诞认为语篇是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指出“语篇这个词在语言学中用来指称任何确能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语言段落,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也无论其长短”。关于语篇的特征,deBeaugrande和Dressler指出语篇应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境性和跨篇章性,其中衔接性和连贯性是语篇的主要特征。[2]2.语篇教学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的,是从语段的篇章结构入手,从其所表现的交际功能出发,从言语的主体与言语对象的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语言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把握语篇的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掌握语篇是如何构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从而加深对语言交际功能的理解、训练和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3.语篇教学与核心素养关系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英语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语篇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为信息的获取和思想的交流提供了最恰当的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语篇教学是通过英语学习活动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语篇的丰富内涵,围绕主题意义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思维品质提升和学习策略运用,逐步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二、当前语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笔者的课堂教学经验以及相关调查发现,当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1.语篇信息碎片化碎片化是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也是造成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语篇中理解、接触、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而不是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开展学习。然而很多教师认为词汇和语法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根据阅读内容所设计的问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在讲解文章生词用法、分析文章重难点句型以及解释文章语法结构时,往往是作为单个模块来进行,并不是从语篇整体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结合具体的语境,忽视了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概念和意义以及语言学习、文体结构和主旨思想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获取的是碎片化的语言点,缺乏对文本整体意义的构建。课标指出: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在语言运用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总是交织在一起,成为语篇意义建构的最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从语篇的高度来进行阅读教学,树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挖掘主题意义,避免碎片化教学。2.语篇解读浅层化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认知目标包括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属于低阶思维,而分析、评价和创造则属于高阶思维。有些教师读前读中读后的活动缺乏层次性,阅读教学停留在文本表层,教学的深度不够,形式单一,多以理解和记忆层面的事实性问题为主,学生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且环节与环节之间缺乏过渡,低阶思维的活动较多,而高阶思维活动较少。葛炳芳提出教师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与解读就是阅读教学的开始:有什么样的解读,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定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一方面取决于活动思维的深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因此,教师对于文本解读的程度停留于表层内容,那么学生对文本也必然缺乏深层次的理解。3.语篇处理模式化模式化是指由于教学思路僵化而导致的教学设计千篇一律、缺少灵活变通的教学现象。大多数阅读教学设计都是采用读前、读中和读后这一教学过程,聚焦文本表层内容的理解,读前通过激活学生已知,预测文本信息;读中通过skimming、scanning以及carefulreading获取文章大意、段落大意、细节信息,题目形式多为判断正误、连线配对、填写表格、单项选择等;读后主要是通过填空总结文本信息或根据所给信息对文本进行复述。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大多停留在略读、寻读、预测等认知策略上,而对于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培养则较为欠缺。课标指出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学习、适时反思学习效果、调控自身情感、利用多种资源开展学习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4.语篇教学功利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功利化的表现主要是教学活动设计紧跟高考试题题型,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关注的重点停留在“教”而不是“学”上,与高考无关的内容不学不讲不练。阅读教学以应试为导向,注重阅读习题的训练和考试技巧的指导,没有把策略与技能的培养融入到语篇的教学过程之中。结合考试题型的阅读训练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此外,课标强调学生在理解语篇能力的考查,其中包括对语篇内容、语篇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也包括对语篇内容的分析、阐释和评价。试题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文化差异进行理解和判断,对语篇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分析和阐释。由此可见,高考正在稳步进行改革,侧重对学生分析和理解语篇能力的考查。英语教师若想真正提高学生成绩,还是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从语篇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语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核心素养。5.语篇类型刻板化语篇类型是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1]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语篇类型刻板化是指高中阶段的英语语篇多局限于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体裁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应用文的学习仅局限于高考作文常考的书信体,与考试无关的语篇类型很少作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在进行文本教学设计时也很少考虑到不同语篇类型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比如记叙文如何挖掘六要素;说明文如何总结举例子、列数字等写作方法以及议论文如何组织论点、论据等,导致学生对于不同语篇类型的了解较为模糊。课[1]标指出,英语试题要注意语言材料的题材和体裁的丰富多样。教师平时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和体验丰富的语篇文体,如访谈、小说、传记、新闻报道和报刊文章、宣传册、电子邮件、博客等语篇类型,帮助学生提高对语篇类型的认识,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稳步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三、核心素养下语篇教学的途径--CARROT原则对于以上问题,教师要站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来正确定位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应当包括:(1)获取语篇的基本信息和内涵;(2)培养阅读策略和阅读技能;(3)学习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4)学习文化知识,拓展文化视野;(5)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6)学习写作技巧,发展写作能力;(7)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形成良好的语感。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改进语篇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content(语篇内容)--analysis(语篇分析)--reason(写作缘由)--relation(活动关联)--opinion(观点看法)--transfer(迁移创新)。1.Content--剖析语篇内容阅读的首要任务是获取文本信息。剖析语篇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语篇的主题意义、基本信息和重点内容,比如文章大意、段落大意以及判断依据,从而对文本信息进行初步解构。本环节主要是浅层次的阅读,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即回答what之类的问题,readthelines,在学生获取关于文本的碎片化信息后,再帮助学生梳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时空顺序等,构建结构化的语篇信息。具体可以参考以下问题:(1)Whatisthemainideaofthepassage?(2)Whatisthemainideaofeachparagraph?Howcanyoufindit?(3)Whatisthetopicsentenceofeachparagraph?(4)Whatarethesupportingdetailsforthemainidea?(5)Whatistheorderofthetext?(6)Whatistherelationshipamongtheparagraphs?2.Analysis--分析语篇框架一篇文章因语篇类型不同而有其独特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分析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信息,也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模仿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和写作手法,最终能够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当学生从不同层次理解了文本信[9]息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焦点转向作者是如何表达信息的,理解字里行间的含义,即回答how之类的问题,readbetweenthelines,重点关注作者在表达信息时所使用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具体可以参考以下问题:(1)Canyoudividethewholepassageintothreeparts?(2)Howdothedifferentpartsservethetitleofthepassage?(3)Whatisthefunctionofthelastsentenceinparagraph3?(4)Howdidthewriterdesignthepassage?Whatcluescanyoufind?(5)Whatisthetypeofthetext?Howdidyoufindit?(6)Howarethecharacteristicsaboutexposition/argumentation/exposition...beenshowninthearticle?(7)Howdoyouunderstandthissentence?Whatrhetoricaldevicedoesituse?3.Reason--探明创作缘由写作属于表达性技能,因而每篇文章的背后都蕴含一定的写作目的,教师应带领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关注语篇的选材出处和发表时间,分析作者或说话人的写作意图、观点立场、表述风格、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以及特定时期的语言特点和时代印记,进行文章深层次的阅读,即回答why之类的问题,readbeyondthelines,培养学生推理判断、总结概括的高阶思维能力。具体可以结合以下角度设问:(1)Whydidtheauthorwritethisarticle?(2)Whatistheattitudeofthewritertowards...?Howdoyouknowthis?(3)Whydoestheauthorendthearticlewithaquestion?(4)Howmuchdoyouknowabouttheauthor’screationbackground?(5)Wheredoesthetextcomefrom?Andwhy?4.Relation--注重活动衔接在阅读设计的各个环节之间要注意自然地过渡与有效地衔接以及活动的层次性和系统性,让活动与活动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有些教师虽然活动设计新颖独创,但是与教学内容和主题意义没有太大关联;有些教师活动设计虽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但总给人一种生搬硬套之感,缺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在每个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根据任务难度,给予学生相关提示,可以是活动实施的具体细节,可以是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是学习策略的细心渗透,也可以是提供相应的参照模板,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相应的脚手架,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实现从语言输入到高效输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说诸如“Letmegive/showyouanexample”、“Youcanrefertothissample”、“Youcandolikethis”、“Doyouknowhowtodothisactivity”之类的话语。5.Opinion--发表个人看法英语阅读需要读者的语言参与、文化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语言参与是指读者运用语言知识去解读作者的写作内容;文化参与是指读者利用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去理解作者的写作内涵;思维参与是指读者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推理、判断、概括作者的写作内容和意图;情感参与是指阅读不仅仅是语言活动、文化活动和思维活动,更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读者要能够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作者的观点,体验作者的情感,评[9]价作者的态度。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角度:(1)Whatdoyouthinkofthetitleofthepassage?Why?Canyoumakeanewtitle?(2)Whichsentenceorpartimpressesyoumostinthepassage?Why?(3)Doyouagreewiththeauthor’sopinion?Whyorwhynot?(4)Whatdoyouthinkofthewriting?Giveyourreasons.(5)Ifyouwerethewriter,wouldyoudesignthepassageinthisway?(6)Canthetextbeimprovedinsomeaspects?6.Transfer—实现学以致用理想的阅读教学活动应该将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有机结合,使语言教学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结构。阅读教学只有将信息输入变为信息输出,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语言能力。现代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多种语言技能的整合,比如听与说的结合,读与写的[9]结合,甚至读、说、写的结合。读后的迁移创新类活动要基于文本并超越文本,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创设真实合理的语境,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可以选择情景对话、媒体采访、小组辩论、角色扮演等口语表达活动,也可以采用发表演讲、设计海报、征文比赛、读后续写等口语和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活动。四、结语语篇如同一棵大树,主题犹如主干,段落层次犹如大树的大分枝,语句犹如细小的枝叶,作者的观点和主旨犹如树根,所有要素有机组合成一棵大树,它们互相区别又一脉相承,共同与主干相连。树的主干和大分枝就是语篇的结构,语篇结构的各个环节都围绕主题布局,并受命于主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基于语篇,帮助学生对语言(词汇和结构)和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观点、作者情感和态度、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