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4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ㅤㅤ不朽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光辉榜样,照亮民族复兴征程。不论是共克时艰(殚惮)精竭虑的每一位抗灾英雄,还是把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的每一位“张桂梅”,无不令人钦佩。我们要向英雄模范学习,要_______(名铭)鲜明品质。(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juānxiǎnB.juānxiānC.juànxiǎnD.juànxiān(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在下面。2.(8分)古诗文默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①”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②,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③,④,盖竹柏影也”是苏轼笔下月光皎洁、树影摇曳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西湖美景,白居易沉醉其中:“⑤,谁家新燕啄春泥。”面对长寿的神龟,曹操发出了“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李白抒发的是“⑦,⑧”的思乡之情。3.(4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一个人一生最可靠的颜值并不是皮相上的外在之美,而是因奋斗产生的内在之美。比如,丰富的知识,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增长自身才干,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①冒着巨大风险在脸上动刀,②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读书、思考、实践。③。奋斗的人,最开心,俗话说“相由心生”,内心坚定乐观的人必然经常喜在眉梢。你也许无法决定五官的形状,却可以决定五官呈现的柔和度。(1)依次填入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如果②就B.①与其②不如C.①虽然②但是D.①因为②所以(2)在第③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4.(8分)2021年是我国的航天大年,关注航天的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吧。(1)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天宫课堂”上了热搜,搜集了以下媒体上有关的新闻,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任选出两则,判断其新闻体裁①河南新乡:1.2万余名师生同步观看“天宫课堂”(2021年12月10日新乡日报)②中国梦,航天梦,有你有我——记神舟十二号乘组天地连线互动现场(2021年9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③王亚平:闪耀中国空间站的“她力量”(2021年12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小文同学对海报上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见图)很感兴趣,请你为他解说该标识的构图及妙处。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5.(1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神十四出征,飞天梦伸向更远天际①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②这一趟太空旅程意义重大。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出征③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全面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其中,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将组建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国家太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多领域先进技术发展。在轨期间,乘组将面临构型多、状态新、任务密等挑战,但中国航天人从来不惧挑战,越是艰险越向前。④一次次飞天逐梦,一次次将梦想变为现实。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第九次载人航天飞行。2003年10月,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到现在,已经有14人23人次造访太空。首次实现载人天地往返,首次实现多人多天执行飞行任务,首次出舱,首次太空授课,首次全由第二批航天员组成远征团队……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首次”,航天员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勇气,一步步完成任务和使命。伴随着一次次起飞,离我们的梦想越来越近。⑤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从“天和”遨游星辰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谱写着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崭新篇章。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航天梦引领着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对无止境的宇宙探索来说,而是未来征程中的一个起点。中国航天人将继续探索,打开更多星空的奥秘。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奋力迈向新目标,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作者:向秋。选自光明网2022年6月6日)(1)这是一则新闻评论,作者是针对什么事件进行评论的?请简要概括。(2)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B.航天员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C.在轨期间,乘组将面临构型多、状态新、任务密等挑战,对乘组执行任务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D.建成空间站只是未来征程中的一个起点,因为对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境的。6.(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屠呦呦:把青蒿素献给世界①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突然接到紧急任务: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与全国60家科研单位、500余名科研人员一起,遂为“523”项目。②最初阶段,研究院安排屠呦呦一个人工作。她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收集整理了2000多个方药,送交“523”办公室。经过两年时间,她的团队逐渐壮大,屠呦呦的目光锁定中药青蒿:他们发现青蒿对小鼠疟疾的抑制率曾达到68%,但效果不稳定……③说起研究的艰辛,屠呦呦老伴李廷钊记忆犹新:为了寻找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屠呦呦再次重温古代医书。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绞取汁,尽服之。”④“其一是青蒿有品种问题。中药有很多品种,青蒿到底是蒿属中的哪一种?其二,青蒿的药用部分,青蒿采收季节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其四,最有效的提取方法是什么?”屠呦呦说。⑤屠呦呦反复考虑这些问题,最终选取了低沸点的乙醚提取。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对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都达到了100%。⑥尽管有了乙醚中性提取物,但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却发现疑似的副作用。只有确证安全后才能用于临床。疟疾有季节性,就要再等一年。于是,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⑦然而,青蒿素的首次临床观察出师不利。一连串疑问困扰着屠呦呦:不是青蒿素纯度的问题,也不是动物实验和数据的问题,再一次临床试验。这次,患者在用药后平均31个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⑧1982年,屠呦呦以抗疟新药一青蒿素第一发明单位第一发明人身份,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取了发明证书及奖章。青蒿素的研制成功,现在全球每年有2亿多疟疾患者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疟疾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73.6万人稳步下降到2019年的40.9万人。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⑨面对荣誉,屠呦呦一如既往地淡定。“共和国勋章”颁发人选公示前,评选组曾经联系过屠呦呦。当时,我够格吗?组织上有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直到对方一再确认保证,她才同意接受。⑩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栋普通居民楼里,屠呦呦依然没有习惯成为一位“明星”科学家,她的精力依然在科研。在屠呦呦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北京大兴举行了青蒿素研究中心奠基仪式;愿景中的研究中心白色的主楼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青蒿。(作者:王君王。摘自《科学大观园》2021年5期,有删节)(1)青蒿素的研究过程非常艰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屠呦呦成功研发青蒿素的过程。(2)第④段引用了屠呦呦的话,有何作用?(3)在研究的过程中,屠呦呦为什么决定要亲身试药?(4)从全文看,屠呦呦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7.(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郦道元《三峡》)【乙】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类合欢而蔓生,轇轕①水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②众草,纷红骇绿,蓊葧③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④,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节选自柳宗元《袁家渴记》)【注】①轇轕(jiāoɡé):交错纠缠的样子。②掩苒(rǎn):风吹草靡的样子。③蓊葧(wěnɡbó)(wēi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略无阙处雄才大略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走如风D.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甲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时,为什么先写夏水?(4)甲文的第三段和乙文写景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8.(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C.诗人登高远眺,汉阳城和鹦鹉洲的美景尽收眼底,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音调和谐,旋律优美。四、名著阅读。(共4分)9.(4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红星照耀中国》一问世便引起轰动,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几个星期内就加印了5次,请说说你的理解。10.《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相。作者斯诺曾这样高度评价红军:“我所见到的,我所听到的,都在告诉我,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他们的精神,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五、作文。(50分)11.(50分)走过了春天的似锦繁花,经历了夏季的热烈奔放,沐浴着秋雨的绵绵清凉,慢慢地我们在成长。成长的道路上,既伴有美妙独特的自然景物ㅤㅤ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1)请自拟题目,描写你眼中美妙独特的自然景物,做到突出特征(2)请以“成长路上的那缕阳光”为题目,叙述你成长路上值得记录的人和事,做到内容充实ㅤㅤ要求:①书写工整,600字左右;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答案:(1)B(2)殚铭【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①山山唯落晖(重点字:晖)②大漠孤烟直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中藻、荇交横⑤几处早莺争暖树⑥老骥伏枥(重点字:骥枥)⑦仍怜故乡水⑧万里送行舟【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解答】(1)本题考查关联词。通读文段可知。故填“与其……不如……”。故选:B。(2)本题考查概括句。文段后半部分主要讲奋斗的作用,内心坚定乐观的人必然经常喜在眉梢”可概括为:美好的性情。答案:(1)B(2)奋斗塑造美好的性情【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关联词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关联词的关系。4.【分析】(1)本题考查新闻体裁。①“天宫课堂”第一课在2021年12月9日开讲,2021年12月10日新乡日报就发布了这则新闻,具有鲜明的时效性。且从标题可以看出,这则新闻报道的是一个简短的新闻事件。所以是消息。②从“记神舟十二号乘组天地连线互动现场”可知,这则新闻是对天地连线互动现场的报道,不具有时效性,“天地连线”是一个有新闻价值的片断,所以这是一则新闻特写。③从题目来看,这则新闻是选取了一个突出人物进行报道,所以这是一则人物通讯。(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这个标识由两部分组成,图形和文字。图形整体上像是一个“中”字,又像一只鲲鹏飞翔于天际。图形又像是空间站的外形。中间一竖是舱体,两边是太阳能电池板。中间一竖的尾部呈现出书法的笔触特点,又像喷出火焰,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了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文字在右下角,点明了这个标识的主题“中国载人航天”。据此解说即可。【解答】答案:(1)示例:①消息,因为消息时效性最强,且标题可看出。②新闻特写,因为从题目看。③新闻通讯,因为从题目来看,属于人物通讯。(2)小文你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由文字+图形组成,宛如一只鲲鹏翱翔于天际,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右下角的文字“中国载人航天”点明了这个标识的主题。【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5.【分析】本文介绍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说明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约577秒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2003年10月,之后,到现在,有14人23人次造访太空。(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结合原句“约577秒后”。BCD.正确。故选:A。答案:(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发射(2)说明了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3)A【点评】材料阅读题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6.【分析】本文记叙了屠呦呦成功研发青蒿素的过程:先是锁定了中药青蒿,然后用低沸点的乙醚提取,接着亲身试药,后来将青蒿素药物单体原粉直接装入胶囊。体现了医学工作者研究上的重重障碍;突出了医药研究的突破之难、之艰。【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筛选与概括。从第②段的“经过两年时间,历经数百次失败,锁定中药青蒿,最终选取了低沸点的乙醚提取”可概括出;结合第⑥段的“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带头参与志愿试药,再一次临床试验”可概括出。(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第④段引用的屠呦呦的话,是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突出了医药研究的突破之艰难。(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屠呦呦要亲身试药在文章第⑥段,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它前面的“尽管有了乙醚中性提取物,却发现疑似的副作用。疟疾有季节性,就要再等一年”就是原因。(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收集整理了2000多个方药,送交523办公室,她的团队逐渐壮大,第⑤段的“屠呦呦反复考虑这些问题”和第⑥段的“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面对科研工作、刻苦,不怕失败,勇于牺牲,屠呦呦一如既往地淡定和第⑩段的“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栋普通居民楼里,她的精力依然在科研”可以看出,醉心于科研。答案:(1)屠呦呦先是锁定了中药青蒿;然后用低沸点的乙醚提取;后来将青蒿素药物单体原粉直接装入胶囊。(2)体现了医学工作者研究上的重重障碍;突出了医药研究的突破之难。(3)因为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了疑似的副作用,只有确证安全后才能用于临床,疟疾有季节性。因此屠呦呦提出了亲身试药。(4)刻苦钻研、献身科学:屠呦呦历经多次失败终于发明青蒿素可以看出,依然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栋普通居民楼。【点评】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7.【分析】译文:【甲】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生长绿色的草丛,一年四季都浓密茂盛。山旁有许多岩洞。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树木多是枫树、柟树、石楠、楩树、槠树、樟树、柚树;小草则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但是长出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石头。常常有风从四周山上吹下,吹动大树,翻动着轻柔的众草,使红花和绿叶在纷乱中像吃惊似的,香气浓郁;冲起波涛旋着水涡,从溪谷流进流出,摇动着繁密的花草,随着季节而变换。风景大多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完。【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作答本题,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从/如果;B.完全、全部/谋略;C.快/快;D.极高的/停止,消失。故选:C。(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虚词,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①重点词:至于,到了,漫上两岸的丘陵,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②重点词:峻,高;良,很。句意:水清、山高,实在是有许多趣味。(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能力。作者是为江水作注,而水以夏季为胜。为写水势,这既能揭示水速快的原因,更能形成一副险峻奇壮的图画,后写春冬之水,沿溯阻绝”,最为凶险,最具特点。(4)本题考查动静结合的写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甲的第三段中“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崖上又有许多的柏树;“悬泉瀑布,是动景;乙文“其树多枫、柟、楩、槠、樟、柚。草则兰、芷,类合欢而蔓生”写了周边的树木;“每风自四山而下,掩苒众草,蓊葧香气,退贮溪谷,与时推移”是写风吹动树叶,这属于动景,形成这一幅美丽图景。答案:(1)C(2)①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②水清、树荣、草盛。(3)因为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所以接着写水,因为夏水最盛、迅疾。(4)甲文第三段“素湍绿潭”是动态,“潭”是静态,“倒影”是静,相映成趣,“悬泉瀑布”和“飞漱其间”是动态,辉映成趣,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柚、粳、緒、樟、柚”“草则兰、芷,后面“类合欢而蔓生,特别是风中的景物“振动大木”“掩众草”“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为动态描写,风采纷呈。【点评】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8.【分析】《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一要忠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了解诗歌的意境,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树”与“草”以及表现其特点的字词,故概括的画面内容是:在阳光的照耀下;江中的鹦鹉洲上,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ABD.正确。C.有误,诗人登高远眺,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选:C。答案:(1)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上树木清晰可见,芳草茂盛。(2)C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点评】解答此题,先要读诗理解诗歌意思,理解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要联系诗句内容,解读出词语在写景的特点和情感方面的表达效果。四、名著阅读。(共4分)9.【分析】本题考查题目理解。要结合名著的主题和内容进行阐释。红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题目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解答】答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0.【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解答】本题考查《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要求谈谈作者斯诺对红军评价的语言,谈自己对这一评价的肯定和赞同。他们的存在;他们的精神。”可从红军的创建到壮大的过程。答题时不要空泛地谈红军精神,如爬雪山、突破乌江等战役中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答案:示例一:这支军官的平均年龄才24岁的队伍,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创下长征壮举。红军将士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集合在一起就是一支信仰坚定,他们的精神是世界文明的财富。示例二:这支军队有着超强的信念和意志,为了民族的利益心甘情愿的舍弃自己、草地的过程中有那么多舍己为人的故事。同时他们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跨越,他们值得被铭记。【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名著的时代背景是我们理解名著主题与内容的钥匙。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因其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真实状况,描述了生活在其中的各类人群的状态,得到了读者的共鸣,以文学的手段解释了一个社会的矛盾和变迁,以及一种文学美感征服了世界。五、作文。(50分)11.【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作文。这个题目中,我们首先抓住“自然景物”一词,“自然景物”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这是实景,可将文章写成游记、写景抒情类。也就是说这类作文要写实际的风景。此题目适合写成写景的散文,以游踪为线索,有次序地写景;总之此文可叙、可描写、可抒情,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度,便于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2)本题考查命题作文。请以“成长路上的那缕阳光”为题目,叙述你成长路上值得记录的人和事。“阳光”指太阳的光亮,给人以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