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①;尚方②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③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久之,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故爽等不复设备。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正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彦皆从。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因奏爽罪恶于帝。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桓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④佳人,生汝兄弟,钝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注】①乘舆:代指皇帝。②尚方:皇室库房。③天府: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烈祖封平原时图:明帝曹叡封平原王时的地图。④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曹操族子,三国著名将领,曹爽、曹羲的父亲。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太傅司马懿A以皇太后名义B下令C闭诸城门D勒兵E据武库F召司徒高柔G假节H行大将军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横,在本文中理解为形容词“跟地面平行的、左右向的”,与《赤壁赋》“横槊赋诗”中的“横”词义相同。B.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C.属,在本文中译为动词“连接”,与《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词义相同。D.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古人将早上五点到七点称为五鼓。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都和皇帝类似,家中充斥着宫廷才有的珍玩,将明帝的才人当作歌舞伎乐。B.刺史孙礼忠心为国。在拜见司马懿时,孙礼认为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天下混乱不堪,因此神情愤怒且不言语。C.司马懿老奸巨猾。刺史李胜来拜见时,司马懿便对他寄予厚望,并深切叮嘱他去并州时,要小心胡人的侵袭。D.桓范韬略超群。曹爽得知司马懿的奏章后,不知所措,桓范劝曹爽弟兄挟天子以令天下,他们却默然不从。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2)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14.根据文本概括司马懿在发动政变除掉曹爽前采取了哪些策略。(3分)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桓公问管仲曰:“寡人欲霸,以二三子之功,既得霸矣。今吾有欲王,其可乎?”管仲对曰:“公当召鲍叔牙而问焉。”鲍叔至,公又问焉。鲍叔对曰:“公当召宾胥无而问焉。”宾胥无趋而进,公又问焉。宾胥无对曰:“古之王者,其君丰,其臣教。今君之臣丰。”公遵遁①,缪然②远,二三子遂徐行而进。公曰:“昔者大王③贤,王季④贤,文王贤,武王贤。武王伐殷克之,七年而崩,周公旦辅成王而治天下,仅能制于四海之内矣。今寡人之子不若寡人寡人不若二三子以此观之则吾不王必矣。”桓公与管仲阖门而谋伐莒,未发也,而已闻于国矣。桓公怒谓管仲曰:“寡人与仲父阖门而谋伐莒,未发也,而已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桓公曰:“然。夫之役者,有执席食以视上者,必彼是邪?”于是乃令之复役,毋复相代。少焉,东郭邮至。桓公令傧者延而上,与之分级而上。问焉,曰:“子言伐莒者乎?”东郭邮曰:“然,臣也。”桓公曰:“寡人不言伐莒而子言伐莒,其故何也?”东郭邮对曰:“臣闻之,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桓公曰:“子奚以意之?”东郭邮曰:“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夫渊然清静者,缞绖⑤之色也;漻然⑥丰满,而手足拇动者,兵甲之色也。日者,臣视二君之在台上也,口开而不阖,是言莒也;举手而指,势当莒也。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莒。臣故曰伐莒。”桓公曰:“善哉,以微射明,此之谓乎!子其坐,寡人与子同之。”(节选自《管子·小问》)【注】①遵道:亦作“逡巡”,却退貌。②缪然:深思的样子。③大王:又称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④王季:本名姬历,是周太王的第三子、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周部族首领。⑤缭绖:丧服。亦指服丧。⑥漻然:清澈貌。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寡人之子A不若B寡人C寡人不若D二三子E以此F观之G则吾H不王必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趋,文中指小步快走,与《六国论》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的“趋”意思不同。B.进,文中指进前,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时时而间进”的“进”意思相同。C.举,文中指举起,与《阿房宫赋》中“函谷举”的“举”意思不同。D.微,文中指细微动作,与《屈原列传》中“其文约,其辞微”的“微”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在成就霸业之后还想成就王业,他就此询问管仲、鲍叔等人。最终宾胥无将齐桓公和古代的王者对比,委婉说出了自己的看法。B.齐桓公反对宾胥无的意见,并联想到周的太王、王季等人,认为他们都是贤能之人,但武王称王后七年而亡,周成王也只能控制四海之内。C.齐桓公怒责管仲,管仲认为,讨伐莒国的消息应该是智慧高超的人散布出去的。齐桓公对此说法表示认同,并亲自召见此人询问。D.东郭邮根据齐桓公和管仲的口型和动作以及莒国不服从齐国的事实,判断出他们商讨攻打的国家就是莒国,这得到了齐桓公的赞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人与仲父阖门而谋伐莒,未发也,而已闻于国,其故何也?(2)臣闻之,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14.从选文来看,齐桓公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顺平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②,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③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材料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宜,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③於邑:愤懑之意。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起也A将亡B赖子存之C非起也D敢专承之E其自桓叔F以下G嘉吾子H之赐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离,通“罹”,遭受,与《屈原列传》中“‘离骚’者,犹离忧也”的“离”意思相同。
子,古代为男子的美称,称别人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可直译为“您”。
耻,以⋯⋯为耻,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不同。
归,归附之意,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不同。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栾武子没有很多田产,也没有完整的祭祀礼器,但是他能够行德遵法,声名远播,故而荫及儿子桓子。B.
由于叔向对自己的态度真诚,直言不讳,韩宣子深解其义,对叔向的祝贺由不解到欣然接受,并且由衷感激。
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仕,做小官不避权贵,做高官无骄傲自满之色。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更需要自我修养和实践,不能指望别人帮助。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2)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14.
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请简要概括。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静郭君①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訾,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曰:“苟可以谦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静郭君曰:“王之不说婴也甚,公往,必得死焉。”剂貌辨曰:“固非求生也。”请必行,静郭君不能止。剂貌辨行,至于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剂貌辨见,宣王曰:“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颐豕视②,若是者倍反。不若革太子,更立卫姬婴儿校师。’静郭君泫而曰;‘不可,吾弗忍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也。至于薛,昭阳③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静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剂貌辨答曰:“敬诺。”静郭君来,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十日,谢病,强辞,三日而听。当是时也,静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非之弗为阻,此剂貌辨之所以外生乐、趋患难故也。(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士》)【注】①静郭君:姓田名婴,战国时齐国大臣,孟尝君田文之父,受封于薛地。②过颐豕视:耳后见腮,目光斜视。③昭阳:楚国国相。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宣王A立B静郭君C不善D于宣王E辞F而之薛G与H剂貌I辨俱。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吾无辞为也”与“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不若革太子”与“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两句中的“革”字含义不同。
先王,有两个义项,一指前代君王,二指上古的贤圣之君。在文中意思是前者。
庙,旧时供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房屋。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孟尝君针对静郭君对剂貌辨的态度进行劝谏,但静郭君不仅没有听从,反而对剂貌辨更好了:让他住进上等客舍,让自己的儿子侍奉他。B.
剂貌辨想让静郭君继续发挥才能以使齐国更强大,所以冒着被杀的危险进入国都去朝见齐宣王,劝其重新任用静郭君,他的劝谏取得了成功。C.
剂貌辨游说齐宣王的时候,讲述了两件事:一是静郭君不听劝谏,没有立卫姬之子为太子;二是拒绝了昭阳的请求,不肯与之互换土地。D.
齐宣王最终改变了对静郭君的态度,迎接静郭君回到都城,还任命他为相,但静郭君做相之后不久就借口有病辞去,宣王三天后才答应。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訾,门人弗说。(2)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14.
以“千里马”为核心词,分析“静郭君善剂貌辨”的事例可以支持哪些论点。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至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形无以测其奥。道象之妙,非言不传;传言之妙,非学不精。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以光身者也。夫茧缲以为丝,织为缣纨,绩以黼黻,则王侯服之。人学为礼仪,雕以文藻,而世人荣之。茧之不缫,则素丝蠹于筐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情性未炼,则神明不发。譬诸金木,金性包水,木性藏火。故炼金则水出,钻木而火生。人能务学,钻炼其性,则才慧发矣。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染使然也;冰生于水而冷于水,寒使然也:镜出于金而明于金,莹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语,教使然也。远而光华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故吴竿质劲,非筈①羽而不美;越剑性利,非淬砺而不铦:人性怀慧,非积学而不成。(节选自北齐·刘昼《刘子》,有删节)文本二:发虑宪,求善良,是以謏闻②,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有删节)【注】①筈:箭尾。②謏闻:小的声名。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然A故安B其学而亲C其师D乐其友E而信其道F是以G虽离师H辅而不反也。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雕以文藻”,用文采来装饰自己,与《石钟山记》中“余是以记之”句式结构不同B.彰,指清楚、明显,与《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的“彰”意思相同。C.铦,指锋利,与《过秦论》“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中的“铦”意思不同。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时面向北方朝见天子,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茧不拿来抽丝,素丝就会在筐笼里被蛀蚀;人如果不学习,才智就将朽烂于心中。B.“戎夷之子”虽然出生时声音相同,但长大后语言不同,是教育使他们变成这样的。C.古代学校施行每年一次的成绩考核制度,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察的内容也有所不同。D.在求学的道理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以光身者也。(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14两篇文章都谈及了学习的问题,请比较二者内容方面的异同。答案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10.C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太傅司马懿⋯⋯下令”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C处必须断开。“闭……城门”谓语宾语齐全,所以D处必须断开。“勒兵”“据武库”为连谓式结构,所以F处断开。11.B【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和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A项中前者为动词,纵横杂乱;后者为动词,横握。C项中后者应理解为:同“嘱”,叮嘱、嘱托。D项中五鼓指的是早上三点到五点。12.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司马懿并非深切叮嘱他,而是假装手脚无力来让曹爽等人对他放松戒备。13.(1)如今社稷就快要处于危难之中了,天下都骚动不安,这才是我不高兴的原因。(2)李胜回去后,告诉曹爽说:“司马公奄奄一息,身体和神魂已经分离,已经不值得忧虑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句中“危”“凶凶”“所以”各1分,句意1分。(2)句中“退”“尸居余气”“形神”“不足”各1分。14.①隐忍不发,劝慰孙礼忍耐曹爽;②瞒天过海,装病骗过李胜和曹爽;③未雨绸缪,暗中与其子司马昭谋划如何除掉曹爽。【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限定了筛选的范围“在发动政变除掉曹爽前”,因此只要抓住政变前司马懿所做的事情即可:一是与孙礼对话,突出了“忍”;二是与李胜的对话,突出了“装”;三是与其子的暗中谋划,突出了“阴谋”。参考译文: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都和皇帝类似;家中充斥着宫廷才有的珍玩,(曹爽)又私自将明帝的才人当作歌舞伎乐,总揽大权,掌管禁兵。当初,清河国和平原国为了地界争论不休,历时八年都不能解决。冀州刺史孙礼请求用朝廷所藏的明帝封平原王时的地图来判定边界。曹爽相信了清河国的说法,说地图已经不能用了,孙礼上奏章辩解,言辞直率而激烈。曹爽大怒,弹劾孙礼,心怀怨恨,判了他五年徒刑。后来,孙礼又做了并州刺史,前往拜见太傅司马懿,神情愤怒,不说话。司马懿问:“你嫌并州刺史职务低呢,还是生气处理地界的事?”孙礼说:“明公怎么讲这么奇怪的话?孙礼虽然没有才德,难道会将官职和往事放在心上吗?如今社稷就快要处于危难之中了,天下都骚动不安,这才是我不高兴的理由。”他边说边流泪。司马懿说:“先别这样,要忍耐别人忍受不了的事。”冬季,河南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去向太傅司马懿辞行。司马懿叫两名婢女服侍,他拿衣服,衣服掉落;指着嘴巴说口渴,婢女进粥,司马懿不拿杯子直接饮用,结果粥都流出来洒在胸口。李胜说:“大家都说明公旧病发作,没想到身体竟然这样了!”司马懿装作半天才缓过气来的样子说:“年老病重,生死不过是早晚的事。委屈你到并州为官,那里靠近胡地,要做好防备!这一别恐怕不再相见,就把小儿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托付给你了。”李胜说:“我是回到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听错,问道:“你才到并州?”李胜又说:“将到荆州。”李胜回去后,告诉曹爽说:“司马公奄奄一息,身体和神魂已经分离,已经不值得忧虑了。”因此曹爽等不再防范司马懿。太傅司马懿暗中与其子中护军司马师、散骑常侍司马昭谋划如何除掉曹爽。嘉平元年(249)正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都随侍在侧。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关闭城门,带兵占领武库,召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的职务,占据曹爽的军营。太仆王观掌管中领军事,占据曹羲的军营。然后向皇帝上奏曹爽的罪恶。曹爽看到了司马懿的奏章,城里的信息又不通,十分窘迫不知所措。桓范到了曹爽那里,劝曹爽兄弟带天子到许昌去,征发四方的军队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曹爽迟疑未决,桓范对曹羲说:“此事昭然若揭,你是读书人还不明白吗?今日情形下你们曹家这样的门户,即使只求贫贱平安度日还能做到吗?况且平民百姓抓了一个人为人质,还想以此为条件试图活下来。你们现在和天子在一起,挟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听!”兄弟二人都默不作声,不听从桓范的主张,自入夜至五鼓,最后曹爽将刀扔在地上说:“即使免官了,我也不失为富家翁。”桓范哭道:“曹子丹是何等人物,竟生出你们兄弟二人,像牛一样蠢笨。哪里料到今天竟然因为你们被灭族!”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答案】10.CEG11.B12.B13.(1)我同仲父闭门而密谋伐莒,没有行动,就已经传闻到国中,是什么原因呢?(2)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14.①任用贤才;②虚心纳谏;③礼贤下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我的儿子不如我,我又不如诸位。由此看来,我不能成就王业是注定的了。“若”的意思是“比得上”,“不若寡人”中,“寡人”是其宾语,“寡人之子”是句子主语,因此在C处断开;“寡人不若二三子”的句式与“寡人之子不若寡人”相同,在E处断开;“观”的宾语是“之”,在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小步快走;走向,接近。句意:宾胥无快步而进。/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B.错误。进前;进谏。句意:三人于是慢慢走上前去。/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C.正确。举起;被攻占。句意:举起手指划。/函谷关被攻占。D.正确。细微动作;精微。句意:从细微动作里判断大事。/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反对宾胥无的意见”理解不当,从原文看,齐桓公是认可宾胥无的意见;“但武王称王后七年而亡”理解不当,文中说的是“武王伐殷克之,七年而崩”,并不是说“称王后七年”。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1)“阖”,闭;“谋”,密谋;“发”,行动;“故”,原因。(2)“善”,善于;“意”,推测;“臣意之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能力。文中齐桓公说“寡人欲霸,以二三子之功,既得霸矣”,可见其能够任用贤才;面对宾胥无的发言,齐桓公“遵遁”“缪然远”并且承认自己的不足,可见其能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齐桓公能邀请泄露机密的东郭邮共同谋事,说明其礼贤下士。参考译文:桓公问管仲说:“我想成霸业,依靠众大臣之功,已经实现了。现在我又想完成王业,可以吗?”管仲回答说:“您可以召见鲍叔牙来问一问。”鲍叔到,桓公又问了这个问题。鲍叔回答说:“您可以召见宾胥无来问一问。”宾胥无快步而进,桓公又问了这个问题。宾胥无回答说:“古代成就王业的,都是君主的德高,大臣的德比较低,现在是您的大臣德望高。”桓公逡巡后退,肃然离开座位,三人于是慢慢走上前去。桓公说:“从前,周的大王贤明,王季贤明,文王贤明,武王也贤明。武王伐殷取胜,七年而死,周公旦辅佐成王治理天下,这才仅仅能控制四海之内。现在我的儿子不如我,我又不如诸位。由此看来,我不能成就王业是注定的了。”桓公与管仲闭门而计划伐莒,还没有行动,就已经传闻于外了。桓公生气地对管仲说:“我同仲父闭门而密谋伐莒,没有行动,就已经传闻到国中,是什么原因呢?”管仲说:“国中必有圣人。”桓公说:“是的。服役人员有一个执席而食并同时往上看的,一定是他了吧?”于是便让他继续服役,不得轮换。不久,东郭邮来了。桓公让礼宾的官吏请他上来,同他分级而立,询问他说:“你是说出伐莒的人?”东郭邮说:“是!是我。”桓公说:“我未曾说出伐莒而你说伐莒,是什么原因?”东郭邮回答说:“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说:“您是怎样推测的?”东郭邮说:“欣然喜乐,是鸣钟击鼓奏乐的样子;深沉清静,是居丧戴孝的样子;形貌清澈丰满而手足拇指都有动作,是发动战争的样子。那天,我看你们两位在台上的情况,口开而不合,是说的‘莒’字;举起手指划,方向对着莒国。而且我观察小国诸侯不肯服从的,只有莒国。所以说是伐莒。”桓公说:“好呵!从细微动作里判断大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您请坐下来,让我来同您共同谋事。”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顺平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0.BCE(“起”作主语,“也”字是句中表提顿,“将亡”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B处断句;“赖子”作状语,“存”作谓语,“之”作宾语,省略主语“我”,结构齐全,所以C处断句;“之”作“承”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E处断句。“桓叔以下”作主语,“嘉”是谓语,“吾子之赐”是宾语,中间不断开。故选BCE。)
11.D
(A.正确。句意: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愁;B.正确;C.正确。意动用法,以……为耻;/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句意: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D.错误。“归,归附之意”错误,材料中“归”是“称赞、称许”之意。“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是女子出嫁。句意: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故选D。)
12.C
(C.“做小官不避权贵”错误。“避”,躲开之意。此句意思是不挑选官职。故选C。)
13.
(1)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担忧财物不足,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2)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解析:(1)“患”,担忧;“吊”,哀悼;“何贺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有何贺”。(2)“处卑”,身处低位;“比”,相同;“斯”,这样。14.
①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②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③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的角度阐述;解析:由材料一“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可知,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由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可知,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由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知,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角度阐述;参考译文:材料一: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叔向反而祝贺他。韩宣子说:“我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他的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但他能宣扬德行,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依靠这点治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传到他儿子桓子,骄傲奢侈,贪得无厌,违法乱纪,任意妄为,借贷牟利囤积财物,本应遭到祸难,然而依赖他父亲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到了怀子,改变了桓子的行为,发扬武子的美德,本可以凭此免除祸难,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去了。如今您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您也能具备他的美德,所以向你道贺。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韩宣子下拜叩头,说:“我韩起将要灭亡之际,幸亏您保全了我,这不是我韩起一个人敢单独承受的,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恩赐。”(节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王充的性情淡泊,不贪图富贵。当被上司了解、破格提拔的时候,不为官大而高兴;当不被上司了解、被降职罢官受压抑的时候,也不为职位低而怨恨。几次担任县里的小吏,也没有挑选而不愿干。有人说:“你心胸那么高而行为却一般,喜欢结交趣味相投的人,做官也不计较地位,这样玷污了你的节操败坏了你的品行,世人向你学习什么呢?”王充回答说:值得学习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孔子做官,什么也不挑选逃避。当他做乘田、委吏的时候,没有不高兴的心情;当他做司空、相国的时候,也没有欢乐的表现。舜在历山耕种,就像要那样过一辈子;等到他继承了尧的天下,又像是本来就该这样似的。人应该担忧德行上的不足,而不应担心爵位不尊贵;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而不应羞耻于官职得不到提升。世人能识别什么是好人,那么好人即使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仍然是显贵的;世人不能辨别好坏,那么即使你地位再高,也仍然是耻辱的。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材料三: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条目细则。”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合礼的行为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这些话去做。”(《论语•颜渊》)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EG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宣王成为国君,静郭君与齐宣王并不交好,便告辞齐宣王与剂貌辨一起到薛地去。“宣王立”,主谓结构,其后断开,即B处。“静郭君不善于宣王”,“于宣王”作“不善”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即E处。“辞而之薛”,“而”表承接,连接前后内容,中间不断开,“薛”作“之”的宾语,其后断开,即G处。故BEG三处断开。)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错误。推辞;告辞。句意:我没有可推辞的。/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B.正确。废掉;消灭。句意:不如废掉太子。/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C.正确。D.正确。句意:庄宗接受之后收藏在了祖庙。故选A)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让静郭君继续发挥才能以使齐国更强大”错,于文无据。剂貌辨朝见齐宣王的目的在于使郭静君能得到齐宣王的善待,他也没有劝宣王重新任用静郭君。故选B。)
静郭君喜爱剂貌辨。剂貌辨为人有很多毛病,(静郭君的)门人不喜欢他。静郭君对我竟到了这样的地步!我年少无知,实在不知道这些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喜爱;“訾”,缺点,毛病;“说”,通“悦”,喜欢。(2)“一”,竟然;“少”,年轻;“殊”,很、实在、确实。)
①有千里马,还要有伯乐。②伯乐与千里马会互相成就。③贤能的人能让士人发挥千里之能。(本题考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人机考试题库(全真题库)带答案(轻巧夺冠)
-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母婴保健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
- 民航招飞录取流程
- 叉车特种设备应急预案(3篇)
- 前厅经理转正述职报告
- 2025-2026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某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 继电保护专业发展方向
- 2025年河北公务员遴选考试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 基于TCL冰箱的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 医院行政管理岗位招聘笔试题和参考答案6套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等4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反家暴法宣传课件
- 超声检查须知及注意事项
- 继电保护试验培训课件
- 2025年初中数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 香料调味培训课件图片
- 中国帝王蟹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意识形阵地管理制度
- 促进民族团结 同步练习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凉山州中医药保护条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