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初阶:设问的拆解、信息的提取、采分点的加工导学案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_第1页
主观题初阶:设问的拆解、信息的提取、采分点的加工导学案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_第2页
主观题初阶:设问的拆解、信息的提取、采分点的加工导学案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观题初阶——设问的拆解、信息的提取、采分点的加工【例1】2016年全国Ⅰ卷40题第(1)问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消极)/的原因/及其影响。看设问。读材料。(1)注意材料出处:从书名中发掘尽量多的信息(如出版时间、作者)。(2)注意关键词汇——“历史性”与“倾向性”词汇“历史性”词汇是指反映特定时空背景与变化的词,如“1993年”、“江南”、“门阀政治”、“已经”。当看到这些词,脑海中会浮现出许多与之相关的历史词汇,从而构建对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整体感知。“倾向性”词汇是指明言或暗蕴“叙述倾向”的词汇,如“但是”、“恶化”这样或直接或间接的评价性词语,我们能从这些词中感受到文本的侧重点与立场。(3)注意材料分层:材料分层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连接词和标点符号。(4)注意材料的“内外情境”。“内情境”:即文本内部的历史情境。如材料在讲清代海关的税率问题,那么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围绕清代海关税率的国与国之间的互动就是“内情境”。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对内情境进行较多的关注。“外情境”:即文本外部的历史情境,换言之,是作者创作该文本的时代环境,这个考察一般比较少。但当材料出处为原始史料与史学名著时,“外情境”往往会出其不意地展现自己,变成拉分点。如钱穆《国史大纲》的那道经典solo题,《国史大纲》的内情境无疑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叙述与评价,但外情境就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钱穆作为知识分子对国族文化保存的努力。如果get不到外情境,只是专注于内情境之中,就无法摸清楚文本与情境之间的完整关系。切割材料,在已划分层次中逐层抽取与设问要求一致的信息。(1)方法:(材料切片法)语法语义切分、标点断读法。(2)原则:穷尽材料信息、宁滥勿缺。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注:高考题中所给出的材料一般不是文献原文,它是规律性的重新组合,必然带有命题人的意志。所以它的句法、逻辑必定是严密且自然的。材料的每句话、每个词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蕴含着命题人几个月的心血。)原因:“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4、信息的加工与答案的制作。原因:“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抽取关键词:清朝康雍乾、一个多世纪、稳定→得出类似答案:盛世的长期稳定与统一;“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信息合情推理→开垦导致耕地面积增加;“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联想所学得出概括性答案→精耕细作;“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替换关键词,发现高产作物就是玉米甘薯的最佳替换→由此材料直接可以用(也可以联系新航路的开辟)→高产作物的推广从这一点我们发现,如果一则材料列举了诸多信息,那么“等”后的那个词往往就是概括性词汇。“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划分主谓宾→清政府(主)取消了(谓)人头税(宾),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补语:设问是问原因而后半句(补语)是结果,故后半句与答案无关→重点在前半句: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概括性不够强→概括得出类似答案: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人多)、“田地责少,寸土为金”(地少)→得到信息:人多地少→得出:人地关系紧张;“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得出类似答案:过度开发环境破环;“农业人均收入递减,(百姓没钱)各地民变此起彼伏。”(动乱民变)→得出: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从这题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加工尤其注重替换和概括。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必须常常训练才不会手生。【例2】2014全国Ⅰ卷48题第(2)问材料: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问:“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对于这样复杂的材料怎么概括与替换呢?五个字:合并同类项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