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24年)小学语文统编版课后作业(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2024年)小学语文统编版课后作业(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2024年)小学语文统编版课后作业(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2024年)小学语文统编版课后作业(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2024年)小学语文统编版课后作业(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2024年度)小学语文统编版课后作业(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书写(每题5分共1题)

1).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1)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2)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

1).照样子,写一写。

例:(千)言(万)语

(

)言(

)语(

)言(

)语(

)言(

)语2).根据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完成练习。

(1)学习了《棉花姑娘》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蚜虫。最后___________把她的病治好了。我还知道__________捉空中飞的害虫,_________捉田里的害虫,_________捉树干里的害虫……大自然真奇妙。

(2)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我知道了________用尾巴拨水;________用尾巴赶蝇子;_______用尾巴掌握方向;________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3)《咕咚》一文中的“咕咚”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还知道哪些反犬旁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长大,就得告别妈妈,______。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2)夏季里,______,采桑养蚕又插秧。早起勤耕作,______月光。

(3)中午,______,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______。

(4)古诗《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______写的。日照______紫烟,遥看瀑布______。飞流三千尺,疑是______落九天。

(5)古诗《梅花》的作者是宋朝诗人______。墙角数枝梅,凌寒独______。遥______,______暗香来。5).补充词语。

如鱼(

)(

)穷(

)尽信(

)为(

)

(

)言(

)语(

)光(

)色(

)色满(

)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

1).选出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小溪泛尽却山行()A.小溪流的尽头B.小溪的水流完了C.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2).“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什么?()A.“一棵棵”写出了小城的榕树多。B.“树叶密不透风”写出榕树叶又大又绿的特点。C.用“绿绒大伞”作比喻,写出了榕树颜色绿,树冠大,形状像伞的特点。D.“遮”“挡”两个动词既切合伞的特点,又准确写出了榕树茂密的特点。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蟋蟀常常慎重(谨慎)地选择住址。B.盘古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停止)的江河。C.宙斯吩咐(指示)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D.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渐渐)变成灰色。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

1).句子乐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把下面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土匪打伤了我的眼睛,请您给治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

1).读一读,连一连。

一辆星星挖故事

一只汽车讲游戏

一头蝴蝶玩水井

一颗黑熊捉虫子2).我会连一连。

长长的阳光听虫子

温暖的头发捉篮子

美丽的水果提足球

香甜的景色踢音乐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

1).把下面诗句按顺序标上1、2、3、4。

赠汪伦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李白乘舟将欲行

(

)不及汪伦送我情2).连词成句,并在句末加上标点符号。(用序号排列)

1.①味道②它的③难道④特别吗⑤很

_____________

2.①米糕②这③就是④吃的⑤平常

_____________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

1).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句“√”,是拟人句的画“×”。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

2.一位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

3.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

)

4.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1.在横线上将词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词,“_____”是词牌名。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我还读过他写的词《_____》。

3.下面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B.七八/个星/天外。C.两三点雨/山前。D.旧时/茅店/社林边。4.用“”画出词中展望丰年的句子。

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行黄沙道中”这个题目,主要点明了这首词写作的时间和地点。B.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山村深秋月夜图,充满幽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9、书面表达(每题10分共1题)

1).习作。

题目:______的早晨

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某一处自然景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落雪、雨中、或海边、森林、大山……美在哪里呢?请你运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写出景物的变化。500字左右。10、文言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

②方:________

③欲:________

④还: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_______________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11、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朗读短文,回答问题种太阳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许多的太阳。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1.“我”的愿望是长大以后能播种______。

2.“我”要把太阳送给谁?在括号里画“√”

南极()北冰洋()春天()冬天()晚上()12、信息匹配(每题5分共2题)

1).给下列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钩。

冰棍(gùnkùn)蒲(púfǔ)扇竹椅(yǐqǐ)

下沉(chénchéng)伸(shēnshēng)手展(zhǎnzǎn)示

柔(róulóu)软泉水(yánquán)露(lùlòu)珠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爱憎(zēnɡzènɡ)薄弱(báobó)窈窕(tiáotiǎo)

轧伤(zháyà)家禽(qínqíng)痴迷(chīcī)13、语言表达(每题10分共1题)

1).按要求写句子。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运用对比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

2.太阳光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