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疆域四至较为模糊。商代早期遗址盘龙城发现后,其控制的范围和具体的界限根本无法确定,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达到长江流域。江西吴城商文化遗址发现后,又有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到达江西中部。出现这类情况可能是由于()A.商代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B.商代文明多元缺乏一体特征C.商代的政治疆域具有多变性 D.商政权扩张但统治力量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对盘龙城遗址和江西吴城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证明了早商政权在这些地方的势力扩张,人们对商朝政治版图的已有认知逐步更新,也反映出早期国家的统治力量还很有限,并未完成疆域的统一,D项正确;材料未进行商代各区域文化比较,无法体现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商政权扩张但统治力量有限,未体现商代文明多元缺乏一体特征,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商政权扩张但统治力量有限,“商代的政治疆域具有多变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西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耿寿昌建议“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朵,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巢,名白常平仓。民便之。”常平仓的设置()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体现 B.有利于稳定物价和改善百姓生活C.减轻了赋税以缓和阶级矛盾 D.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4年(中国)。根据材料“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朵,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巢,名白常平仓。民便之。”可知,常平仓在谷物价格低贱时收购,谷物价格高时,低价出售,这有利于稳定物价,也有利于改善百姓生活,B项正确;这是惠农重农表现,但没有涉及抑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谷物价格高时政府低价放粮,谷物价格低时,政府就平价收粮,调节粮价,没有涉及减轻赋税,排除C项;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据此唐朝馆驿()A.推动了唐朝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B.加强了对基层百姓的控制C.贸易机构设置助推内外贸易发展 D.推动了唐专制皇权的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这说明唐朝馆驿既发挥经济职能又有政治职能,这有利于唐朝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A项正确;馆驿是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不是控制百姓的,排除B项;馆驿不是贸易机构,排除C项;馆驿设置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和皇权强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宋代文化失去汉唐的雄浑、博大、外向特性,审美观念表现出平淡、细腻和宁静。在色彩上,宋代绘画由重彩向淡彩转变;在境界上,追求萧条淡泊、荒寒、雅意。此绘画风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文人画家消极避世观念 B.理学对艺术精神的塑造功能C.宋代社会矛盾更加突出 D.绘画艺术的商业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在色彩上,宋代绘画由重彩向淡彩转变;在境界上,追求萧条淡泊、荒寒、雅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由于理学盛行,所以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等观念渗透到艺术与文化审美方面,所以宋代绘画,在色彩上,由重彩向淡彩转变;在境界上,追求淡泊、荒寒、雅意等意境,B项正确;宋代文人画家追求平淡宁静并不代表消极避世,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理学与艺术”,“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绘画作品没有流向市场,“商业化程度较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5.明代中后期福建邵武府对于经济的态度强调“积些谷”“多置田”。清中叶以来则出现“士见义不为,见利必趋”“嫁女犹从厚,设筵必欲丰”等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A.消费观念变迁促成四民平等 B.奢侈风气导致社会经济衰退C.经济结构变化影响社会风气 D.经济发展造就百姓生活富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地方政府对待经济态度强调“积些谷”“多置田”,到来清朝则更加出现“士见义不为,见利必趋”“嫁女犹从厚,设筵必欲丰”等现象,说明由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兴起,社会出现逐利现象,C项正确;四民平等说法错误,排除A项;社会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衰退,排除B项;百姓生活富足说法夸大化,排除D项。故选C项。6.鸦片战争以前传入中国的西学基本上是以天文历算为中心的宫廷科学。鸦片战争后,西学传播的重点从宫廷科学转向实用的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此变化主要是()A.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B.统治者生活情趣变化使然C.民族危机出现的产物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西学传播的重点从宫廷科学转向实用的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战败也让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逐渐认识到技术的落后,开始向西方学习器物,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生活情趣变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后先进国人逐渐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说法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如图为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张贴画,从中可以得出()A力量联合影响革命进程 B.巴黎和会激发民众爱国热情C.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深远 D.民主革命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根据图片中信息“工农兵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可推断这是国民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力量联合,进行国民革命,A项正确;巴黎和会是1919年召开,时间不符,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不会出现“联合工农兵学”的宣传,排除C项;民主革命性质没有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8.如图为中央苏区时期的“攻城”与“抄袭要塞”儿童教育游戏,据此()A.经济封锁导致教育形式落后 B.奠定了红色教育的基本模式C.苏区教育充满政治教化色彩 D.革命动员满足了革命的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根据图片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央苏区儿童游戏中有“攻城”与“抄袭要塞”等这些具有战斗色彩的内容,说明当时苏区教育充满政治教化色彩,C项正确;“攻城”与“抄袭要塞”儿童教育游戏并不代表教育落后,排除A项;奠定红色教育基本模式夸大了其作用,排除B项;儿童游戏教育算是革命动员,但满足了革命需求说法不切实际,排除D项。故选C项。9.1961年1月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强调:“今年搞个实事求是年,当然不是讲我们过去根本一点也不实事求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对实际情况不大摸底了……我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很少了。”材料表明当时我国()A.彻底地纠正大跃进运动错误 B.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C.着手调整国民经济建设方针 D.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迷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年(中国)。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当时中国经济严重困难。1961年,毛泽东倡导“调查研究年”,旨在了解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并纠正偏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建设方针,C项正确;彻底纠正说法错误,“左”倾错误当时仍然存在,排除A项;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迷信均是1956年党的八大开始的,排除BD项。故选C项。10.如表为战后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创新实践的典型路径,据此表能够说明()中国新时期外交国家(地区)美国西欧、日本中国时期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关贸总协定欧共体、亚开行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组织目标及行动战后世界秩序地区发展发展中国家集中地区的发展组织结构大国贡献与大国优先大国贡献与大国优先大国贡献与平等对话A.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自主外交 B.积极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构建协调合作、均衡发展大国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二战后以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倡导构建大国贡献和大国优先的国际组织,而中国则倡导构建积极构建大国贡献与平等对话的国际组织,如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等,这体现中国积极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B项正确;中国的确倡导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自主外交,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不仅仅体现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如亚投行参与国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排除C项;构建均衡发展说法错误,中国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1.从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材料的主旨是()A.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 B.探索非洲历史文化遗产任重道远C.气候条件导致大津巴布韦的衰落 D.战争对文明扩张和融合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封闭的环境不利于文明发展和传承,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并非强调探索非洲历史,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气候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文明交流,没有特指通过战争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12.欧洲中世纪庄园法规定:“为了合理利用牲畜耕种属于不同租户的相邻条田,避免未来播种和收割时发生冲突,农民采取一致的耕作方法是必要的。对于共有的牧场、草地和林地的使用,也需要达成协议。”材料表明欧洲庄园法()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强调维护村庄共同体自治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庄园法规对农民耕种作出具体规定,防止农民在耕种时发生冲突,这体现了庄园法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的稳定,C项正确;庄园法根本上是维护庄园主的利益的,排除A项;材料中庄园法的规定是处理农民之间的纠纷的,排除B项;庄园法强调维护秩序稳定,而不是维护村庄共同体自治权利,排除D项。故选C项。1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该状况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起来C.西方列强走向联合日益和谐 D.亚非拉国家传统经济结构日益顽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世界日益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开展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的欧美国家,一部分是落后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亚非拉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因此有了所谓“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概念,该状况反映出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起来,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该状况反映出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起来,不能说明西方列强走向联合日益和谐,排除C项;该状况反映出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起来,“亚非拉国家的传统经济结构日益顽固”说法不准确,亚非拉国家的传统经济结构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14.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学者弗格森认为:“1914年的战争决定是因为德国军政领导人都认为德国无力赢得一场与周围大国的军备竞赛。”材料说明战争起源于()A.后起国家的挑战 B.国家间的发展不平衡C.决策者错误认知 D.发起国维护既得霸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德国)。根据材料可知,修昔底德认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雅典的崛起引起斯巴德的恐慌,而学者弗格森认为,1914年战争爆发是因为德国无力赢得一场与周边大国的军备竞赛,二者的观点均是认为战争爆发因为国家间实力发展不平衡导致的,B项正确;根据材料观点不是后起国家的挑战,而是因为后起国家的恐慌,排除A项;决策者错误认知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战争爆发并不是维护发起国既得霸权,而是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表为苏联20世纪205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的来源农村与城市的百分比率,此表反映了苏联()时间1927—1938年1939—1958年从农村迁往城市和农村变成城市居民点82%80%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18%20%总计100%100%资料来源:C.布鲁克:《世界人口》,第188页A.城市化水平较高 B.农业集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C.人口政策的宽松 D.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50年代(苏联)。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50年代,从农村迁往城市和农村变成城市居民点、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比例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城市人口变化比较稳定,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城市化水平较高”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与“农业集体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未体现人口政策是否宽松,排除C项。故选D项。16.1944年在美国推动下,包括苏联在内的44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194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再决定:“美国安全需要立即、无限期地停止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美国的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美苏经济合作关系的变化说明()A.两大阵营冷战的序幕将揭开 B.苏联成为能与美国经济抗衡的大国C.世界经济体系因此更加混乱 D.欧洲是美国称霸全球战略重点区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1947年(美苏)。根据材料“1947年12月17日,……要求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的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及所学可知,美国进一步采取对苏联等东欧国家物资的出口限制,相比1944年布雷顿森立协议,这说明美苏冷战在不断加剧,而欧洲则是美国称霸全球战略重点区域,D项正确;两大阵营冷战的序幕揭开时间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表,排除A项;苏联经济上相比美国而言还是落后的,排除B项;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有序发展,世界经济体系并没有因此而混乱,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又名沙堆烽)遗址赫然在列。根据碳十四测定等诸多证据,专家推断,沙堆烽的使用年代在公元692年至公元790年之间。在遗址旁一处背风向阳的斜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被沙土掩盖千余年的物品堆,里面埋藏了大量的纸、木、纺织品等遗物,专家惊呼发现了“一座小型档案馆”。出土文书也显示,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者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沙堆烽遗址出土的文书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部分用焉耆文书写,有的文书中还提到“于阗兵”。沙堆烽遗址考古成果最大亮点在于出土纸文书、木简883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摘编自新浪新闻(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从沙堆烽遗址可以合理得到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沙堆烽遗址的发现的历史价值。【答案】(1)①唐朝政府加强对西北少数民族管理;②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③唐代开放尚武的社会风气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④唐朝文学盛行及儒家思想影响;⑤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任意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①为了解唐代边塞生活和军事管理制度研究提供丰富第一手实物史料;②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③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治和各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④为研究古代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资料;⑤体现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形成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任意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出土文书也显示,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者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可得出①唐朝政府加强对西北少数民族管理;根据材料“沙堆烽遗址出土的文书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部分用焉耆文书写,有的文书中还提到‘于阗兵’”可得出②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③唐代开放尚武的社会风气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根据材料“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可得出④唐朝文学盛行及儒家思想影响;综合以上出土文物及发掘可知⑤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出土文书也显示,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者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①为了解唐代边塞生活和军事管理制度研究提供丰富第一手实物史料;②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③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治和各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④为研究古代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资料;根据材料“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可得出⑤体现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形成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6年9月,清政府颁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宣布了九年预备立宪期,1910年10月又在国人的压力下,被迫缩短预备立宪年限。在此期间,在野的立宪派掀起了数次大规模的请开国会的请愿运动。其中,东北由于日、俄环视,民族危机加剧,立宪呼声最高,而以奉天学生为先锋的盛京请愿规模最为浩大,影响波及最广。为了使这次请愿运动获得民众的支持,唤醒人民大众的救亡图强意识,盛京学生们努力发动民众参加斗争。他们深入民间,广泛宣讲请开国会之意义,动员群众,鼓动群众加入请愿行动,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震动全国的立宪民主运动。——摘编自张旭《盛京请愿——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材料二1968年是二战后美国历史上最动荡的,也是世界诸多地区充满动荡的一年。在美国地区,引发动乱的多数事件是美国国内的具体事件,如对越南战争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等等。暴乱的最常见形式是学生运动。在西方工业国家,新近崛起的人口成为了强大的新生社会力量。这些新式青年所接受的文化与前辈们的主流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他们崇尚个性、个人自由甚至反叛。与此同时,录像技术及轻型便携式电视摄影机的发明使实况资讯能够瞬间传遍全球。在世界多数地方,1968年的诸多暴动并没有实现参与者们期望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改革,但也带来了诸多改变:全世界的大学都进行了重大改革。1968年以后西方基督教会和犹太教会的宗教仪式大为减少。个人自由的新观念获得认可,鼓舞了后来的社会运动。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巨大改变,并影响了许多国家的人民。——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卷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京请愿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8年世界诸多地区充满动荡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特点:①受内外因素共同影响;②规模大,影响广;③深入民间,认识到人民的作用。(任意两点即可)(2)原因:①各国国内矛盾不断激化;②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③不同年龄的剧烈的文化认同冲突;④全球媒体力量的发展;⑤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之间的剧烈斗争(任意三点即可)影响:导致各地区政治动荡,不利于稳定发展(弊端即可);推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改革,对后世的社会运动造成一定的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1910年10月又在国人的压力下,被迫缩短预备立宪年限。在此期间,在野的立宪派掀起了数次大规模的请开国会的请愿运动。其中,东北由于日、俄环视,民族危机加剧,立宪呼声最高”可知,受内外因素共同影响;根据材料“而以奉天学生为先锋的盛京请愿规模最为浩大,影响波及最广”可知,规模大,影响广;根据材料“为了使这次请愿运动获得民众的支持,唤醒人民大众的救亡图强意识,盛京学生们努力发动民众参加斗争。他们深入民间,广泛宣讲请开国会之意义,动员群众,鼓动群众加入请愿行动,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震动全国的立宪民主运动”可知,深入民间,认识到人民的作用。【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68年世界。原因:根据材料“在美国地区,引发动乱的多数事件是美国国内的具体事件,如对越南战争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等等。暴乱的最常见形式是学生运动”可知,各国国内矛盾不断激化;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根据材料“在西方工业国家,新近崛起的人口成为了强大的新生社会力量。这些新式青年所接受的文化与前辈们的主流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他们崇尚个性、个人自由甚至反叛”可知,不同年龄的剧烈的文化认同冲突;根据材料“与此同时,录像技术及轻型便携式电视摄影机的发明使实况资讯能够瞬间传遍全球”可知,全球媒体力量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之间的剧烈斗争。影响:根据材料“1968年是二战后美国历史上最动荡的,也是世界诸多地区充满动荡的一年”可知,导致各地区政治动荡,不利于稳定发展;根据材料“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巨大改变,并影响了许多国家的人民”可知,推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改革,对后世的社会运动造成一定的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世纪80年代,在英国棉纺织业中,手工织机仍占绝对优势。到了19世纪中期,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动力织机增至22.5台,其中蒸汽动力超过了水力。手工织机则减少至6万台。——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1872年,官方展开了一项调查,采访者询问了约254万人,其中约201万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材料三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经营形成垄断组织,这在19世纪末已经很普遍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它们固定产品价格、限制商品生产,并划分销售市场,由此获得丰厚回报。它们往往可以提供比较持续的和有保障的就业,但有些垄断组织更为贪婪,贫穷和饥饿还是困扰着劳动者。——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推动英国经济发展因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影响。【答案】(1)生产力的进步,蒸汽机使用;工厂制度的推动(2)积极: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消极: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加剧殖民扩张,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到了19世纪中期,情况发生了根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