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谪.守(zhé)隐曜.(yào)静谧.(mì)浩浩汤.汤(shāng)
B.纤.维(qiān)畸.形(jī)蛮横.(héng)樯倾楫.摧(jí)
C.环滁.(chú)脸颊.(xiá)粗糙.(zào)山肴野蔌.(sù)
D.摄.取(niè)绮.户(qǐ)应和.(hè)不省.人事(shěng)
2.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阴翳诗赋觥筹交错把酒凌风
B.潇湘波澜雾凇沆砀虎啸猿啼
C.迁客琼楼静影沉壁岸芷汀兰
D.皓月芒然宠辱偕忘喜气洋洋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_______(彰显显露呈现)了中华民族
的文化传承。
(2)垃圾分类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大局,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建议加快
制定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______________(循规蹈矩循序渐进一分为二)
地推动全省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展开。
4.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6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浊浪排空,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8)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莫说相公痴,___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10)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5.[2023·宝鸡陇县期中]名著阅读。(2分)
艾青被誉为“土地的歌者”。请你列举《艾青诗选》中三首以“土地”为意
象的诗歌,并分析其中一首诗里“土地”意象的作用。
(1)《艾青诗选》中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分)
(2)分析其中一首诗里“土地”意象的作用。(1分)
6.[2022·安徽改编]小刚同学写了一段话,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节活动,请
你帮他修改。(3分)
①同学们,校园体育节即将拉开帷幕,对这场盛会,值得我们期待。②
体育,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③我们既可以在短跑中感受速度与激情,也可
以在体操中体验律动与美感,既可以在足球运动中增进团结与协作,也可以
在棋类活动中培养思维与心性……多彩体育,总有一款适合你。④我们在多
彩体育中强健身体,磨炼意志,健康成长。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第④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2023·咸阳武功县月考]请你参加以“描摹时间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活动一:传统之美】学校将举办“中国时间”文化展览,请你结合生活经验
以及所给材料,就布展内容给出两点建议。(3分)
材料一:相比于现代机械化的时、分、秒,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则丰富有趣
得多,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命名,各自也有通俗的叫法,比如“子时”又称“夜
半”“子夜”,因为此时正处于黑夜的中间。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精确的时间观念与计时方式。虽然也有日晷、沙
漏、水漏等计时仪器及历书等时间指南,但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被应
用,人们主要还是依靠天体运行、物候现象或特定社会实践来衡量时间,如“日
上三竿”“山丹丹花开的时候”“一袋烟的时间”等等。
【活动二:意象之美】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捕捉合适的意象,也为时间画
一画肖像。(参考主题:时间也有颜色、高度、厚度、味道)(3分)
时间的肖像
时间也有重量/初时不觉/等多了/也会压弯脊背
时间也有声音/“嗒,嗒,嗒”/是她不分国籍的语言
时间也有感情/她让门前的那株老榆树/笑满了皱纹
别再说时间不等人——/她每天/都给你一个太阳
【活动三:劝诫之美】活动结束后,小亮同学在教室里张贴了劝诫大家珍惜
时间的诗句,请你将下面的诗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1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2022·青岛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2分)
材料一:
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这才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
的表达。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
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而且
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
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观念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在动力的生发也是
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可能是正解。
(摘编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材料二:
去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
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
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又表示“要花精力社交,建立
归属感”。
为何对经典阅读的认同度高,但实际阅读得少?天津大学大部分同学都认
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确立了“好读书,
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
因。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虞京春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
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
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
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摘编自《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
材料三:
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时代久远,与现代汉语语言上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
度上人们对其接受的难度越来越大。单纯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强调兴趣教学,肯
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古典文学的学习,自古就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甚至强
调“死记硬背”,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多阅读,多背诵,形成一定程度的强
制诵记十分必要。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
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
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
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全媒体时代,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
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
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
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
(摘编自《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
材料四:
图一:中国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图二: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摘编自《当代大学生古代文学经典阅读情况调查》)
8.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一显示,不同科类的中国大学生认为语言、内容方面是古代文学阅读过
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的比例差别不大,表达手法方面有较大差别。
B.图一显示,无论是理科生、文科生,还是中文生,“语言难懂”已经成为他
们不愿意阅读古代文学的主要原因,占比均超过40%。
C.图二显示,在不同科类的大学生中,认为“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
神财富”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中中文的最高,为56.5%。
D.两幅图表显示,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在阅读古代文学时遇到不同的障碍,但
大部分学生还是对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予以肯定。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加之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
但却有心无力等原因,让经典阅读出现危机。
B.化解经典阅读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经典阅读面临的问
题呈现出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
C.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化解经典阅读危机就要
远离网络,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
D.前三则材料谈论的内容均和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有关,但前两则重点论述产
生经典阅读危机的原因,而材料三重点论述解决办法。
10.如何解决大学生经典阅读面临的严重危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11.[2023·原创]结合材料,谈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学好古典文学。(3分)
(二)[202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在地图上旅行
张凌云
a作为地理爱好者,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
脑海里描摹出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只要对着
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
b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代表着低海拔,200米以下是深绿,200
米至500米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
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
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
c我决定不按直线走,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
前山峦起伏,穿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
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土地上,颜色也由浅绿变成浅黄,不少山峰要用
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1000米。我腾挪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
冈山、衡山之间任意切换,迎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翠竹,还有偶尔
飘过的茶香和辣椒香。
d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的颜色以深黄为主,
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
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一个奇迹。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
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地的各种演义中,除了金戈
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楼茶肆和滚滚红尘。
e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
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
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
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
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
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
f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
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形图上的黄色
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1000
米。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
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近天穹的地方。
g我像一个朝圣者一样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万山之祖昆仑山和各座神
山,如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
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
在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我都不可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
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自由翱翔在世界之巅,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
多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一言不发的巨人,矗立在冰清玉洁
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之域。
h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
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
玛干沙漠。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句,如著名的“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但描述的背景多在阳关、
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很少。
i我略作停留,随即跨越塔里木河,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吐鲁番盆地。中国
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吐鲁番盆地的最低点艾
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其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
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定地站住了。
j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
上。远山连绵,牛羊聚集,这田园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遥远的
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逍遥地度
过一段宁静的时光。(有删改)
12.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4.下列诗句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说。(4分)
16.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文章
简要分析。(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
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
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
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
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
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
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是岁十月之望.()(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3)余拏.一小舟()(4)焉得更.有此人()
18.下列加点词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是金陵人,客.此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2分)
(2)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20.[2023·原创]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面有何不同之处。(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21、22题。(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
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2分)
22.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
出,余词尽废。”请简要分析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词人表现的情怀。(2分)
四、作文(50分)
23.作为花季少年的你,一定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或独自面对父母出差的情况,
或协同伙伴探索神秘的游戏,或捡拾瞬间的感动……记录分享时,便可骄傲
地宣称:我,就是那善于发现故事、感悟生活、收藏美好的青春少年!
请以《我就是那少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等。
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AB项中的“纤”读“xiān”,“横”读“hèng”;C项中的“颊”读“jiá”,“糙”读“cāo”;
D项中的“摄”读“shè”,“省”读“xǐng”。
2.BA项中的“凌”应为“临”;C项中的“壁”应为“璧”;D项中的“芒”应为“茫”。
3.(1)彰显
“彰显”,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现出。
“呈现”,显出,露出。由题干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可知,应选“彰显”。
(2)循序渐进
“循规蹈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循序渐进”,(学习、工
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一分为二”,
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结合“推动全省垃圾分
类工作顺利展开”分析,应选“循序渐进”。
4.(1)玉盘珍羞直万钱(2)直挂云帆济沧海
(3)沉舟侧畔千帆过(4)巴山楚水凄凉地
(5)日星隐曜(6)月是故乡明(7)汉文有道恩犹薄
(8)云横秦岭家何在(9)更有痴似相公者
(10)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5.示例:(1)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
本题考查阅读积累。列举《艾青诗选》中三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即可。如
《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
(2)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土地”象征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凝聚着
诗人对祖国对人民最深沉的爱。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意象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
和主旨来理解。
6.(1)删去“对”,或将“值得我们期待”改为“我们充满期待”。
第①句成分残缺,其中的“对这场盛会,值得我们期待”缺少主语。
(2)将“体验律动与美感”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我们既可以在短跑中感受速度与激情,也可以在体操中体验律动与美感”与
“既可以在足球运动中增进团结与协作,也可以在棋类活动中培养思维与心性”
构成并列关系,故“体验律动与美感”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3)示例:让我们在多彩体育中强健身体,磨炼意志,健康成长吧!
祈使句是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的句子。陈述句变祈使句,
一般省去主语,句末用感叹号,有时也借助语气词“吧、啊、呀、哇、哪”等表
达。故本句可在句首加上“让”,然后在结尾加上语气词“吧”,句末改用感叹号,
以此来增强感染力和号召力。
二、综合性学习
7.【活动一】示例:展出中国古代计时仪器的图片或模型;展出与时间有关的文
化常识或典故展板。
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此题可结合题干提供的材料提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如根据“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则丰富有趣得多,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命名”,可
制作有关古代计时知识的展板展出。
【活动二】示例:时间也有颜色/春意盎然的绿色/看多了/也会变成清新活泼的
黄色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此题可从题干提供的参考主题“时间也有颜色、高
度、厚度、味道”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拟写,要注意使语句具有诗意美。
【活动三】略。
三、阅读
(一)8.B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图一统计的是中国大学生在古代文
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的比例,理科中有42%的大学生、文科中有44%
的大学生、中文中有41%的大学生认为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是语言难懂,并不代表“他们不愿意阅读古代文学”,此说法没有依据。故选B。
9.D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
娱乐文化挤压,加之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等原因”表述有误,根
据材料一中“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这才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
为清晰的表达”的内容可知,“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是“经典阅
读危机”的体现,不是原因。
B项,根据材料一中“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
决定了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的内容可知,该选项因果倒
置。
C项中“就要远离网络”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三中“全媒体时代,学生们日常
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
络”的内容可知,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而不是远离。故选D。
10.①去除浮躁心理,树立长久意识,提升观念水平,生发内在动力;②家庭、
学校、社会推荐经典名著,确立“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③改变松散的阅读
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④大力探索符合古典文学学习的规律,并制定相
应的规范和要求;⑤要真正顺应社会发展现状,有效利用新媒介与网络对学生
进行熏陶式教育。(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中“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化解
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的内容可知,要想重建阅读系统,要
营造良好的阅读经典的环境,可从社会层面考虑。
从材料三中“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
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
络……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的内容可知,要摸索经典阅读的规律,
积极进行教学与考试改革,整合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可从教育部门层面考虑。
从材料二中“‘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
因”“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
‘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
竿见影……’”的内容可知,要远离快餐化、碎片化阅读,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
潜心阅读,可从个人层面考虑。据此作答即可。
11.学生:多阅读,多背诵。教育部门: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
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
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
起来。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
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进行熏陶式的教育。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三可知,学生要想学好古典
文学,自己要多阅读,多背诵。“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
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则是教育部门应采取的措施,并且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介
与网络……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让学生经常
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进行熏陶式的教育。
(二)12.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
结构上,呼应标题,“对着地形图”与标题中的“在地图上旅行”呼应;也为下文
“我”在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的各大景点做铺垫。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
一般作用为交代文章内容、呼应标题等。
13.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想象中游历陕北高原
时所见到的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既写实般地写出了陕北独特的风
光,又好似作者真的在游历陕北,使读者也身临其境,又能表达出作者对陕北
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由三个“仿佛”可知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
法,写作者想象自己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的所见所闻,“仿佛听见来自蒙古
高原的北风……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看到“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
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这些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的描写,
使读者身临其境,又自然地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情。
14.C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结合前文“我正在昆
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文人墨客留下无数
关于沙漠的诗句”可知,第⑧段横线处应填写描绘沙漠中的雄奇景色的诗句。
A项写黄鹤楼上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符合语境。
B项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开阔的景象抒发出游子的喜悦之情,不符合语境。
C项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沙漠景象,符合语境。
D项写诗人由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将众山的渺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
与沙漠无关。不符合语境。故选C。
15.本文标题指“我”在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地形图上的各大景点,想象奇特、
新颖,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可结合标题的含义,联系标题的一般作用来作答。
16.①作者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展现了
中国地理的全貌,读者容易产生熟悉感;②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
高原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景点;③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并非单纯描写景色,
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青藏高原时感叹道“我像一个朝圣者一样艰难地
跋涉着”,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能让读者进入“我”这个
角色,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一望无际的平原,是
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离开陕
北高原,我向西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可知,作者
虽然是想象,但游览路线非常清晰,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
整体上展现了祖国美丽山河的全貌。
文章详略得当,对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的地貌描述,让人身临其境。作者
在描写各个阶梯时,提到了“酒楼茶肆”“头扎白毛巾的老乡”“信天游”“唐古拉
山”“冈底斯山”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在写作中触景生
情,让读者产生共鸣,有一种亲切感。
(三)17.(1)月亮圆的那一天,指农历每月十五(2)认识(3)撑(船)(4)还
18.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掠予舟而西也”一
句中的“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A项,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B项,名词用作动词,客居;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D项,
名词作状语,从东面。
19.(1)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2)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
痴的人啊。”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1)中的重点词语有:薄暮,
傍晚;顾,不过;安,哪里。句(2)中的重点词语有:及,等到……时候;莫,
不要;者,……的人。
20.《后赤壁赋》的选段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
木等,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毫无雕琢
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从《后赤壁赋》选段中的“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可以看出作者写了月夜之
游所见之景,看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
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
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描写了雪后西湖奇景,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甲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
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了,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
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我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
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月色
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
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
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
了应付您突然的需求。”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
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
来。才相隔没有多久,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于是我撩起
衣角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
时跨过形如虬龙的古木;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向下望着水神冯夷的深宫。大
概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震动,高山与我
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
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
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了,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它的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
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部分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话题作文15篇
- 企业合作项目保障承诺书(3篇)
- 2025届春季中国广核集团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业务流程优化项目计划书执行方案详解版
- 2025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IT系统维护故障排除手册与记录模板
- 采购申请及审批流程管理工具表
- 2025年合肥市骨科医院招聘4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农业生产基地智能化管理协议
- 低空经济 医疗
- 2025年数智采购供应链发展报告
- 绥化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 氢氟酸安全培训课件
- 养生店加盟方案(3篇)
- 极地安全教学课件
- 建筑行业招投标业务知识全面培训
- 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培训
-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 医院标识标牌采购投标方案
- 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