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默写(io分)
1.默写
(1)青青子衿,=(《诗经》)
(2),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坐观垂钓者,o(《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在水一方。(《兼葭》)
(5)小明看到公园池塘里许多锦鲤游来游去,十分活跃,于是想起了《小石潭记》中的一句话
。(5分)
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各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若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若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若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本诗选自《》,这部诗集多采用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3.从诗中的“”""可以看出君子追求淑女“求之不得”时,内心
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三)(1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各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杨氏入山之大穴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日:“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
日:“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①、麻臬②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
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
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目:“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注释:①纱:絮衣服新丝绵。②臬:麻。
4.【甲】文的作者是(人名)。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下列选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与【乙】文都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语言朴素自然。
B.【乙】文的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C.【乙】文的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甲】文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山之大穴。
7.【乙】文中描述的“山之大穴”和桃花源一样是一个、、的地方。从
“"一句可以看出杨氏对这个地方的向往。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送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
约1/8,此夕卜,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②多么令人申下利隆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
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
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
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
灭害虫10000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棕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
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
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
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
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
的90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
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
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
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97%的海水进行淡
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
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⑥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
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⑦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
不开鸟类。
⑧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
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
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
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
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
危机。
⑨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
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
保护人类自己。
8.第②段中加点字“惊心动魄”在文中的意思是
9.第①段划线句中的加点字“约”不能删去,理由是
10.“渡渡鸟和大颅榄树原本是毛里求斯的两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
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
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
上面一段文字如要放回原文,正确的位置应是放在第段后面,请说明理由_______
11.文中第①到⑧段,作者使用顺序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说明:
①鸟类濒危的现状;
②;
③o
(-)(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蜡炬成灰泪始干
宗璞
①父亲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虽然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却幸而头
在颈上。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八十五
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
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②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好意地对我说:“能不能不要写了。"我转达这好意,父亲微叹道:
“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
③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
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
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
脑中。”这是他成为准盲人后,能完成大书的一个重要条件。
④更重要的是他的顽强,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
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进餐需人喂,有时要用一两个小时。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挡不了他
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
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⑤当时,我为这句话大恸不已,现在想来,如丝已尽,泪已干,即使勉强治疗也是支撑不下去的。而丝末
尽,泪未干,最后的著作没有完成,那生命的灵气绝不肯离去。他最后的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
彩”,就是用他整个生命说出来的。
⑥父亲久病后,偶然chAn巍巍地站立,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
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⑦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曾点说,
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⑧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
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父亲执著顽强,那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精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
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也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
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⑨多年以前,父亲为我和外子做过一首诗,“七字堪为座右铭,莫抛心力贸才名。乐章奏到休止符,此时无
声胜有声。”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谆谆教诲,不要为一点较易取得的浮名得意,在寂静中也许会有
更好的音乐。想到这些常觉得是父亲坐在那里,以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在沉寂中,让人想到“云在青天水在
瓶”的诗句。
选自《宗璞散文集》有删改
注:(1)本文作者宗璞,当代作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之女
12.看拼音写汉字chAn巍巍:()
13.请根据第③④段内容,说说父亲能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条件。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①段画线句颇有语言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
15.下列对文中相关信息阐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②段父亲“微叹”的原因是他感觉旁人认为他的这项事业是无意义的,白费功夫。
B.第④段写出了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仍在坚持写书,表现了他对中国哲学事业的深情。
C.第⑥段画线句用双重否定强调了父亲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哲学事业的愿望。
D.第⑧⑨段三次引用“云在青天水在瓶”,表现了父亲的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16.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改为“我的父亲冯友兰”更好。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三、综合运用与名著导读(5分)
今年四月,班级举行“读经典、学经典”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7.任务一:根据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在(1)(2)两空横线上填入相应选项,第(3)空填写书目名称,
使主要内容与书目相符。
展览卡片:《经典常谈》阅读推介
书目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1)______
《战国策》(2)______
《______⑶》B
A这部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是中国最古的
记言的历史书。
B.本书作者担任太史令和中书令,著述历史。他在书中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完成了这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这是一部划时代字书,收录九千多个汉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提供了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依据。
D.由于各诸侯国关系紧张,战争频繁,担负外交的策士受到重用。策士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他们的
言辞被此书收录。
18.任务二: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原义教育意义
好比加工象牙,切了还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磋,使其更加光滑;好比加
(4)_________
磨。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使其
更加细腻。
靡不有初,鲜克有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
(5)________
终。了了之,没个结果。
要善于借助别人(或
它山之石,可以攻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
听取别人的意见)帮
玉。以用来琢磨玉器。
助自己改正缺点。
四、写作(40分)
19.作家余华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
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也许,你曾在委屈中坚强,困境中破茧,拼搏中闪光,磨砺中绽放……
请以“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默写(io分)
1.默写
(1)青青子衿,=(《诗经》)
(2),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坐观垂钓者,o(《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在水一方。(《兼葭》)
(5)小明看到公园的池塘里许多锦鲤游来游去,十分活跃,于是想起了《小石潭记》中的一句话
【答案】①.悠悠我心②.海内存知己③.徒有羡鱼情④.所谓伊人⑤.俶尔远逝⑥.往
来翕忽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悠悠、知己、羡、伊、俶、逝、翕忽。
(二)(5分)
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各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若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若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若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本诗选自《》,这部诗集多采用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3.从诗中的“”""可以看出君子追求淑女“求之不得”时,内心
_______________的情感O
【答案】2.①.诗经②.重章叠句
3①.寤寐思服②.辗转反侧③.焦虑、苦闷、失望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
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
采行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
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形式,如“参差存菜”“窈窕淑女”等,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重章叠句是诗歌
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根据“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句意“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
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可知,从诗中的“寤寐思服”和“辗转反侧”可以看出君子追求淑女“求之不得”
时内心的焦虑、苦闷和失望。但这并没有动摇男子追求心上人的意念,而是更加执着的追求和热烈的向往。
(三)(1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各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臂,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杨氏入山之大穴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
日:“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①、麻臬②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
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
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目:“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注释:①纺:絮衣服的新丝绵。②臬:麻。
4.【甲】文的作者是(人名)。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下列选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与【乙】文都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语言朴素自然。
B.【乙】文的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C.【乙】文的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甲】文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山之大穴。
7.【乙】文中描述的“山之大穴”和桃花源一样是一个、、的地方。从
“"一句可以看出杨氏对这个地方的向往。
【答案】4.陶渊明5.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6.B
7.①.安居乐业②.人人自食其力或自给自足③.和平共处、与世隔绝④.“此公欲来”或“杨谢
而从之”。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
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
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此人,这个人。具,详细。所闻,所听到的。皆,者B。叹惋,感叹惋惜。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杨氏谢而从之”意为杨氏表示感谢并听从了他的安排。根据这句话可知杨氏是愿意留在穴中的。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前三空: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可以看出山之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都生
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从“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和“吾此间凡衣服、饮食、
牛畜、丝纺、麻臬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可以看出山之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都过着自由快乐、
自给自足的生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来或迟,则封穴矣”可以看
出山之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的热情、诚恳。
第四空:乙文中的“此公欲来”意为: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杨谢而从之”意为:姓杨的人道谢并
且听从了他的安排。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杨氏对这个地方的向往。
【点睛】【甲】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
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
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
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
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
(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
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
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
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
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
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
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
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乙】参考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个
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
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臬(臬,麻)这类东西,
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
(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
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
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的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
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②多么令人修〜可隆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
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
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
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
灭害虫10000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棕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
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
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
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
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
的90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
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
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
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97%的海水进行淡
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
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⑥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
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⑦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
不开鸟类。
⑧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
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
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
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
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
危机。
⑨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
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
保护人类自己。
8.第②段中加点字“惊心动魄”在文中的意思是
9.第①段划线句中的加点字“约”不能删去,理由是
10.“渡渡鸟和大颅榄树原本是毛里求斯的两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
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
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
上面一段文字如要放回原文,正确的位置应是放在第段后面,请说明理由_______
11.文中第①到⑧段,作者使用顺序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说明:
①鸟类濒危的现状;
③»
【答案】8.目前鸟类濒危的现状使人极度震惊.
9.“约”表示“大约”,表估计,可解释为左右、上下,说明现已知的鸟类中有4000种左右的候鸟,如删去则变成
正好4000种,与原文意思不符,所以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①.第④段;②.因为该段列举大颅榄树因渡渡鸟的灭绝而消失的事例(概括),承接上文具体清楚地
说明有些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才更容易萌生和成长,体现了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
相互依存的特点。
11.①.逻辑;②.②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抄第2段中“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
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给2分);③.③鸟类濒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结合语境“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
和数字”和前段中的“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
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可知,这个成语在句中的意思是目前鸟类濒危的
现状使人极度震惊。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约”是大约的意思,表示估计。在句中表示的是现有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大约有四千种是候鸟。如果去
掉,就变成了正好有四千种是候鸟。语义过于绝对,也改变了原意。“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
能去掉。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细读材料,根据所给材料“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
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预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可知,本段所写为大颅榄树因
渡渡鸟的灭绝而消失的事例。正好紧承第④段中的“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这一部分内容。所以本段应放在
第④段之后作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观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选文第①段“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概括可得:
鸟类濒危的现状;
根据选文第②段“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③段“世界上85%
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④段“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
样性”、⑤段“海鸟眼睛的盐腺……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⑥段“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
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⑦段“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
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等内容概括可得: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选文第⑧段“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
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
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秧及鱼类”等内容概括可得:鸟类濒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综上,作者围绕“鸟类”依次说明了鸟类濒危的现状、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和鸟类濒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蜡炬成灰泪始干
宗璞
①父亲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虽然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却幸而头
在颈上。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八十五
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
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②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好意地对我说:“能不能不要写了。"我转达这好意,父亲微叹道:
“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
③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
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
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
脑中。”这是他成为准盲人后,能完成大书的一个重要条件。
④更重要的是他的顽强,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
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进餐需人喂,有时要用一两个小时。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挡不了他
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
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⑤当时,我为这句话大恸不已,现在想来,如丝已尽,泪已干,即使勉强治疗也是支撑不下去的。而丝未
尽,泪未干,最后的著作没有完成,那生命的灵气绝不肯离去。他最后的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
彩”,就是用他整个生命说出来的。
⑥父亲久病后,偶然chAn巍巍地站立,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
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⑦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曾点说,
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⑧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
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父亲执著顽强,那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精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
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
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⑨多年以前,父亲为我和外子做过一首诗,“七字堪为座右铭,莫抛心力贸才名。乐章奏到休止符,此时无
声胜有声。”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谆谆教诲,不要为一点轻易取得的浮名得意,在寂静中也许会有
更好的音乐。想到这些常觉得是父亲坐在那里,以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在沉寂中,让人想到“云在青天水在
瓶”的诗句。
选自《宗璞散文集》有删改
注:(1)本文作者宗璞,当代作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之女。
12.看拼音写汉字chAn巍巍:()
13.请根据第③④段内容,说说父亲能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条件。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①段画线句颇有语言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
15.下列对文中相关信息阐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②段父亲“微叹”的原因是他感觉旁人认为他的这项事业是无意义的,白费功夫。
B.第④段写出了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仍在坚持写书,表现了他对中国哲学事业的深情。
C.第⑥段画线句用双重否定强调了父亲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哲学事业的愿望。
D.第⑧⑨段三次引用“云在青天水在瓶”,表现了父亲的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16.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改为“我的父亲冯友兰”更好。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12.颤13.①.第一个条件是他的博闻强识,能仔细反复体会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他对著
书抱有浓厚乐趣。②.第二个条件是他的顽强,他的执著,他的对中国哲学事业不可更改的深情。
14.角度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哲学知识储备的丰厚、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
的崇敬(为父亲感到自豪/对父亲的敬仰)。
角度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父亲对眼前人的“看不清”和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
“十分清楚”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哲学知识储备的丰厚、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为父亲感到自
豪/对父亲的敬仰)。15.A
16.不同意。”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文中指冯友兰先生为了写《中国哲学史新编》,不顾高龄,眼睛几乎失明,最终
用口授方式写成了这部一百五十万字的大书,几乎耗尽了他的心血。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赞扬冯友兰先生为了中
国的哲学事业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用诗句做标题可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用诗句更富文学性)。“我的父亲陈友
兰”虽然直接点出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的主人公,但是未点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这个标题也比较直白,不能吸引读
者的阅读兴趣。所以不能换。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chanweiwei——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哆哆嗦嗦的(多用来形容老人或病人)。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③段提示句“这是他成为准盲人后,能完成大书的一个重要条件”,寻找此段前面的内容,可知“他形容
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父亲早已把知识都
储存在了头脑中,这时候是拿出来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是条件之一。根据第④段“更重要的是他
的专注,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可得出父亲能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另一个条件为:父亲的专
注、执着和对哲学的深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句中写“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把父亲的头脑比作图书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图书馆”寓意着知识
储备量大,以此突出父亲头脑中知识的丰富和条理的清晰,也表达了身为女儿的自豪。句中写“他的视力很可
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看不清”和“十分清楚”
形成了鲜明对比,写父亲虽视力不好,却将知识深深记于脑海中,突出父亲储备的知识量大,反映出父亲对哲学
精神的追求。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根据第②段父亲的话“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吧!”可知,父亲此时“微叹”的原因是,面对别人对自己身体的关心,他却并不以此为苦,因为这是
他要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哲学事业的追求,并未体现“对旁人不支持他写作的无奈”。
故选A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
从内容上看,题目照应文章第②段“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以及第⑤段“而丝未尽,泪未干,最后的著作没有完成,那生命的灵气绝不肯离
去”的内容,写出了父亲在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将写作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终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编》,赞
扬了父亲为中国哲学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执着。从艺术表达来看,题目“蜡炬成灰泪始干”,将父亲比作蜡烛,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父亲像蜡烛一样的奉献精神。以诗句作为标题,既富于文采又能吸引读者阅读兴
趣,也点明了文章主旨。而“我的父亲冯友兰”仅点明了写作对象,无法体现父亲对中国哲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缺乏艺术色彩,故不能更改。
三、综合运用与名著导读(5分)
今年四月,班级举行“读经典、学经典”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7.任务一:根据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在(1)(2)两空横线上填入相应选项,第(3)空填写书目名称,
使主要内容与书目相符。
展览卡片:《经典常谈》阅读推介
书目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1)________
《战国策》(2)________
《______⑶》B
A这部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是中国最古的
记言的历史书。
B.本书作者担任太史令和中书令,著述历史。他在书中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完成了这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收录九千多个汉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提供了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依据。
D.由于各诸侯国关系紧张,战争频繁,担负外交的策士受到重用。策士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他们的
言辞被此书收录。
18.任务二: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原义教育意义
好比加工象牙,切了还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磋,使其更加光滑;好比加
(4)_________
磨。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使其
更加细腻。
靡不有初,鲜克有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
(5)________
终。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要善于借助别人(或
玉。以用来琢磨玉器。听取别人的意见)帮
助自己改正缺点。
【答案】17.①.C②.D③.史记
18.①.做学问(做事)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②.做事要有始有终。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
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说文解字》作为中
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
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故选C。
(2)《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卷,分十二国的“策”论。内容以战
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
籍。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和游说之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
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金融中区块链技术的对公服务优化策略
- 代办房屋过户服务合同范例
- 办公自动化与区块链技术的销售融合
- 书籍采购协议合同范例
- 2025年幼儿园教学总结模版
- 储备管理合同范例
- 临时借用合同范例
- 2025年教师节主题活动策划总结模版
- 医药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创新策略
- 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主要特点
- 2022年大连市西岗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上海市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大全【2017完整版】
- MAM860螺杆式空压机控制器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4 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 Lesson 19 人教精通版(共31张PPT)
- 项目积分制绩效管理办法优秀资料
- DB31∕696-2020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限额
- 认识分式 课件
- 大商业结构拆改加固专项施工方案(44页)
- 给排水专业ppt课件
- 四年级数学家长会ppt
- 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表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