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八年级上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6课 戊戌变法(解析版)_第1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八年级上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6课 戊戌变法(解析版)_第2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八年级上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6课 戊戌变法(解析版)_第3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八年级上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6课 戊戌变法(解析版)_第4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八年级上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6课 戊戌变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1.(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狱中题写此诗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A.谭嗣同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兴【答案】A【详解】据材料“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志士谭嗣同被捕入狱的历史信息,A项正确;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发起者之一,没有牺牲,排除B项;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宣传者,但没有为变法牺牲,排除C项;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传统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民族前途,且将抵御外侮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在他们的领导下掀起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C【详解】为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项正确;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战争,康有为、梁启超没有参与,排除B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末,某女士在《女学报》上撰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前月明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凡我同辈亦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A.太平天国的建立 B.洋务运动的兴起C.戊戌变法的实行 D.中华民国的创建【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中“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清政府实行戊戌变法,变法规定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项正确;太平天国建立于19世纪50年代,排除A项;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中华民国创建于1912年,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B项正确;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运动,不是社会变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中殉难的历史人物所参加的运动(

)A.严厉禁止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颁布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令C.自始至终一共经历了一百天 D.在顽固派发动政变之后失败【答案】D【详解】根据图片,可知人物是谭嗣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戊戌变法因顽固派发动政变之后失败,D项正确;严厉禁止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与戊戌变法内容不符,排除A项;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图片体现戊戌变法内容不符,排除B项;自始至终一共经历了一百天,不符合史实,因为戊戌变法历时103天,排除C项。故选D项。6.(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清德宗(1875-1908年在位)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关于变法的时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末 B.庚子年 C.光绪二十四年 D.清朝中期【答案】C【详解】根据“清德宗(1875-1908年在位)”和所学可知,1898年6月,清德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为光绪帝在1875年继位,所以1898年正是光绪二十四年,C项正确;1898年是19世纪末,排除A项;1898年是戊戌年,庚子年是1900年,排除B项;1912年清朝灭亡,所以1898年属于清晚期,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下表)。“新的高度”体现的是(

)人物主要活动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梁启超《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严复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A.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推动民主共和传播C.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使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次觉醒。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据此可知,“新的高度”即表格内容体现的是宣传维新启蒙思想,A项正确;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与“表格人物”不符,排除B项;1915年,陈独秀等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与“表格人物”不符,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表格人物”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是指(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稳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对儒家思想采取宣传的态度,“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其目的的利用儒家思想为变法宣传造舆论,如《孔子改制考》,C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对儒家学说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排除B项;实业救国借助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来拯救民族危亡,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宁夏银川·统考中考真题)1898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出版了《天演论》。该书宣传“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理论,将进化论的范围扩展到社会演变。严复旨在(

)A.阐述技术革新的迫切性 B.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C.鼓吹民主共和的必要性 D.强调民主科学的进步性【答案】B【详解】根据题目可知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是在1898年,当时中国正值甲午战败,天朝的颜面尽失。国内有识之士都主张变法图强。梁启超康有为先领导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后光绪皇帝采取康梁建议在1898年实施戊戌变法。而严复在这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在论证中国在面对外来的竞争时,需要顺应时代,变革图存,B项正确;技术革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理论指导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民族共和是孙中山的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甲午战争,我们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以高级官僚和士大夫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精英阶层,一边在应付来自外来的挑战,另一边也逐渐缓慢地开始反思。”19世纪末,这种“反思”演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火烧圆明园,一系列的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其实并没有真正从文化和精神的层面触动中国士大夫,甲午战争,我们是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马关条约》给士大夫所带来的震动,在几年内逐渐演化成实际而有效的行动,康有为连续八次上书光绪皇帝,恳求朝廷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一场制度性变革,公元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这便是维新变法的开始,B项正确;洋务运动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排除A项;武昌起义发生在20世纪,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这些报刊的主旋律是(

)A.有田同耕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驱除鞑虏【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上书皇帝,宣传变法图强,B项正确;有田同耕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C项;驱除鞑虏与辛亥革命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5.(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该事件是(

)A.创办强学会 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 D.创建兴中会【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A项正确;创办强学会和百日维新与“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无关,排除B、C项;创建兴中会是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康有为和梁启超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后,深受刺激的章太炎由专意治学走向参与政治。首先(

)A.宣传维新变法 B.投身辛亥革命 C.鼓吹政党政治 D.组织武装起义【答案】A【详解】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深受刺激的章太炎由专意治学走向参与政治”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章太炎宣传维新变法,失败后转而宣传革命思想,A项正确;B项不符史实,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排除B项;C项属于辛亥革命后,排除C项;D项不符史实,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排除D项。故选A项。7.(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项正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B项;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8.(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他在一次集会上发表了激昂的演说:“吾四万万之人,吾万千之士大夫,将何依何归何去何从乎?故今日当如大败之余,人自为成。救亡之法无他,只有发愤而已。”这说明康有为主张(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答案】B【详解】由题干材料判断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1898年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A项;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项;民主科学出现在新文化运动中,排除D项。故选B项。9.(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 D.西安事变【答案】C【详解】据材料“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事件是戊戌变法。甲午战后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民族觉醒。C项正确;AB项都是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前,排除;西安事变发生在甲午战争后,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10.(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严复此举意在(

)A.宣传民主科学 B.推动教育发展 C.号召救亡图存 D.传播传统文化【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再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国内的知识分子开始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进行了戊戌变法。严复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一时成为仁人志士的救国宣言,表明此举意在号召救亡图存,C项正确;宣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推动教育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物竞天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旨在说明戊戌变法促进思想启蒙,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但没实现国家富强,排除ABC项。故选D项。12.(2022·福建·统考中考真题)《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可知,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使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思想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说法有些片面,这时翻译的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不仅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文化,更使得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思想发生变化,排除A项;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给到的信息是“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没有说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排除D项;故选C项。13.(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A.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再结合这一时期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群情激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的宣传正好激发了民主救亡图存的意识,B项正确;明末清初就已经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排除A项;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C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传统思想不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为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某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 B.都主张暴力革命C.都主张民主共和 D.都主张君主立宪【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二者都是学习西方,A项正确;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属于革命,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只是局限于社会上层精英分子的活动,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评价戊戌变法方式,排除A项;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排除B和D项。故选C项。16.(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艺术节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参与百日维新运动……组织保皇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人物主张改良变法,参与维新变法,说明该人物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维新派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B项正确;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而题干体现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C项;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7.(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百日维新”【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材料可知,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下,宣布实行变法,历时仅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D项正确;19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1851年至1864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1.(2021·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可用于研究(

)A.鸦片战争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目的C.戊戌变法的背景 D.义和团失败的原因【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漫画上几个外国人在分割象征中国的蛋糕,由此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也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即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C项正确;图片涉及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洋务运动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排除AB项;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局限性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排除D项。故选C项。2.(2021·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主要政治意图是(

)A.主张自强求富 B.倡导维新变法 C.宣扬三民主义 D.鼓吹民主科学【答案】B【详解】梁启超是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和平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意思是:君主权力过于集中是中国落后的根源,这是为通过维新变法以伸张民权寻找依据,故B符合题意;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C项;资产阶级激进派鼓吹民主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3.(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之唤醒”的最早标志是(

)A.变法维新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序幕,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了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所以“大梦之唤醒”的最早标志是变法维新运动。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前进行的,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主要抗击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C项;武昌起义是在维新变法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4.(2021·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救亡图存戊戌变法运动【答案】D【详解】根据所字知识可知,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多名举人,以公车上书”的方式,上书光绪帝,清求变法。为宣传维新变法,成立学会和学堂创办报刊及著书立说,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排除C项。故选D项。5.(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西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严复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到中国,认为这一规则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这对于激发民众的救国意识,宣传变法主张发挥了巨大作用,A项正确;B项错在“共识”,排除;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项排除;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且戊戌变法时期的西方科学思想并未成为主流,D项排除。故选A。6.(2021·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表1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学堂、报刊、学会,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故C符合题意;维新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1·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商鞅变法【答案】B【详解】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故选B;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1911年辛亥革命,排除C;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排除D。8.(2021·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故C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了,排除D。故选C。9.(2021·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联合各地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并于1898年掀起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从而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B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不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A排除;辛亥革命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这应当属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二步,C排除;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后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并非政治近代化表现,D排除。故选B。10.(2021·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答案】C【详解】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维新派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排除B;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排除D。11.(2021·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B正确;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排除A;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排除C;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排除D。故选B。12.(2021·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容,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2021·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1898年,“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其中,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

)A.刘光第 B.杨深秀 C.康广仁 D.谭嗣同【答案】D【详解】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谭嗣同,在被捕入狱后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行刑时,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戊戌六君子”,但与题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D。14.(2021·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A.实业救国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C.民主共和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答案】D【详解】林则徐的名句体现出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感,谭嗣同的名句体现出台湾被割让的爱国思想,秋瑾的名句体现出救国的思想。三句诗体现出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故D符合题意;实业救国是通过兴办实业进行救国,排除A;君主立宪是维新派思想主张,排除B;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倡导的思想,排除C。故选D。15.(2021·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完成了反帝任务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慈禧太后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化尝试”是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最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D正确;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的目的不是反帝,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没有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C。故选D。16.(2021·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八年级小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A.图1涉及的史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从民用工业逐渐发展到军事工业B.图2涉及的史实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作用远不是改变所能刷洗干净的C.图3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制度D.图4《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不反对礼教、礼法……【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在戊戌变法中牺牲,戊戌变法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符合题意;图1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从军事工业逐渐发展到民用工业,A排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C排除;《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礼教、礼法,D排除。故选择B。17.(2021·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其主张宣扬维新思想,变法图存,B正确;A是林则徐,C是孙中山,D是袁世凯,排除。故选B。18.(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谭嗣同殉难图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展示的是谭嗣同殉难图,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但是变法被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去,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D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太平天国是1851-1864年洪秀全等人发动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B排除;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洋务派官员发起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C排除。故选D。19.(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请求变法的主要原因是1895年甲午战败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ABD项。故选C项。20.(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由此可知,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属于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故D正确;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属于二手史料,故ABC错误。21.(2021·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康有为大事记1858年

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1879年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1882年

到北京参加乡试来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1884~1885年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1888年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1895年

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1896年

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1897年

德国强占股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1898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

速往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

担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1917年

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3)根据材料中的分隔线提示,概括康有为的三段人生经历。并据此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答案】(1)家庭出身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入侵的影响。(2)精心研读西学;编著变法的书籍;组织学会等组织;创办报刊等。(3)人生经历:第一段:熟读经书、研究西学;第二段:宣传组织变法;第三段:复辟帝制。认识:人生的发展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人的思想变化会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详解】(1)依据材料一“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可得出康有为思想受到家庭出身和儒家思想影响;依据材料“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可得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可得出受到列强入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