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必背知识点整理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2.探究目标
(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二、知识梳理
1.我们把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发生变化,
我们判断它是运动的,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
们判断它是静止的。在说明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必须选好参照物。如:
和道路旁的树木相比,公交车站牌是静止的,公交车是运动的。
3.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用
东_、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
个方位词来描述方向。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描述物体的位置。
(2)探究问题: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呢?
(3)实验材料:方向盘、软尺等。
(4)实验步骤:
①两人静止不动,分别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②一人站在方向盘中心静止不动,一人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用方向和距
离来描述位置。
(5)实验现象:
小女孩在方向盘中心的东北方向约150厘米处。
(6)实验结论:
利用方向盘和软尺,描述自己在另一位同学的方向和距
离,从而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2.指点迷津
W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吗?
._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它是在实验前假定为静止的物体。.选
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一般也不同。_如:.在行驶的汽车中,
如果以车身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2.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二、知识梳理
1.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探究问题: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提出猜想:生活中的物体可以滚动、振动、转动等。
(3)实验材料:钢尺、指尖陀螺、玩具汽车、溜溜球、弹簧摇马、弹跳球、发
条铁皮青蛙、摆钟、圆点贴纸等。
(4)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个物体,如:钢尺。在钢尺的一端贴上圆点贴纸,用手将另一端
按压在桌面上,弹拨钢尺,借助圆点观察钢尺的运动形式并用箭头和线条画下
来,如:
②换个位置贴圆点,再用弹拨的方法让钢尺运动起来,观察并记录
比较前后两次运动形式是否相同。
③用铅笔尖穿过钢尺孔并甩动的方法让钢尺运动起来,重复步骤①和步骤②中
画横线的操作。
④选择更多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同一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以及不同物体的
运动形式,记录并交流。
(5)实验现象:
①弹拨后的钢尺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了原点,这种运
动形式是振动。利用铅笔尖甩动钢尺后钢尺绕着中心孔沿圆形轨迹运动,这
种运动形式是转动。
②指尖陀螺周围的点在绕着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这种运动形式是转
动。中心点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于指尖静止。
③正在行驶的小汽车,车身从一个地方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任意两点之间的
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这种运动形式是平动。车轮在绕着中心点转动,同时整
体移动了一段距离,这种运动形式是滚动。
④摆钟的钟摆、弹簧摇马的运动形式是摆动。
⑤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_,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6)实验结论:
①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②同一物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的。
2.指点迷津
金发条铁皮青蛙和弹跳球的运动形式是怎样的工
发条铁皮青蛙和弹跳球都是竖直方向的平动和水平方向的平动组成的复合
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探究目标
(1)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二、知识梳理
1.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
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苹果从树上下落,运动路线是直线,我们把它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3.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我们把它的运动叫作曲线运动。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2)探究问题: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分别是怎样的?
(3)提出猜想: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可能都是沿直线运动。
(4)实验材料:小球、桌子、桶或筐等。
(5)实验步骤:
①根据猜测在地面上摆好桶,以便接住掉落的小球。
②一位同学推小球,另一位同学观察小球在桌面上的滚动路线以及冲出桌面后
的运动路线,并记录。
③根据实验现象调整地面上桶的位置,重复步骤②两次,总结并交流实验发现。
(6)实验现象:
0
(7)实验结论:
用手将小球沿着桌面推出,当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它的运动路线是直
线,当小球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是曲线。从空中静止释放小球,小
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
2.指点迷津
点为什么小球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是曲线?一
__小球在离开桌面后,有继续做直线运动的趋势,离开桌面后没有了桌子的支
撑,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_因此小球冲出桌面后会呈现曲线
运动。__
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2.探究目标
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二、知识梳理
1.物体在斜面上有静止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2)探究问题: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
(3)提出猜想:在斜面上,有的物体可能会滚动,有的可能会滑动,有的可能
静止不动。
(4)实验材料:支架(8个小木块)、木板、立方体、小球、六棱柱、圆柱体、
正十二面体、铅笔、装有水的圆柱形药瓶等。
(5)实验步骤:
①用木板和支架做一个比较低的斜面。
②猜测把立方体轻轻放在斜面的一端后的运动情况,重复实验,观察并记
录。
③用步骤②的方法分别观察小球和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记录。
④小结前面三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正十二面体、
铅笔、装有水的圆柱形药瓶等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⑤总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以及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
上的运动情况是否有关系。
⑥拓展实验:利用支架增加斜面坡度,重复步骤②,观察斜面坡度变大后,物
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6)实验现象:
①立方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
②六棱柱在斜面上滑动。
⑶小球在斜面上滚动。
⑷正十二面体在斜面上滚动,圆柱体在斜面上可以滚动,也可以滑
动_。
⑤增加斜面坡度后,立方体从斜面上滑动下来,六棱柱滑动、小球滚动的
速度更快了。
(7)实验结论:
①物体在斜面上可能会出现的运动情况是静止不动、滑动、滚动。
②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③斜面坡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能会发生改
变。
2.指点迷津
占同一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相同吗?一
同一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会不同。如:把六棱柱的侧面放在斜
面上,即横放,一六棱柱可能会出现的运动情况是静止丕动或滑动或滚动;把六棱
柱的底面放在斜面上,即竖放,六棱柱可能会出现的运动情况是静止不动或滑动
把六棱柱的棱放在斜面上,可能会出现的运动情况是滚动。物体的放置方式可能
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可以用运动相同的距离,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用时短,
运动得快;用时长,运动得慢。
2.探究目标
(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二、知识梳理
1.可以用运动相同的距离,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2.奔跑100米,猎豹只需5秒,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问题:塑料小球和泡沫小球哪一个运动得更快?
(3)提出猜想:可能塑料小球比泡沫小球运动得快。
(4)实验材料塑料小球、泡沫小球、直线轨道(长于2米且有坡度)、秒表等。
(5)实验步骤:
①实验小组合理分工,安排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②发令员喊出倒计时“3、2、1”。操作员在听到“1”的同时在轨道起点把小球轻
轻放开,让小球自由滚到终点。计时员在听至『T'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在小球滚动到终点时停止计时。记录员记下秒表上显示的小球运动所花的时间。
⑶至少测量.3次。如果测量了3次,获得了不同的数据,可以取大小排序在
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④比较两个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得出结论。
(6)实验现象:
在相同距离内,塑料球运动到终点所花的时间更少,泡沫球运动到终点所花
的时间更多。
(7)实验结论:
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少的物体运动得快;用时多的物体运动得慢。
2.指点迷津
方为仕么操作员要把小球轻轻放开?_
—如果操作员用力推小球」会导致小球每次起始的快慢丕同,从而影响实验结
果。
宜重复实验所得的数据不同时,只能取大小排序在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吗?
.重复实验所得的数据不同时,一最终选择的数据可以是大小排序在中间的数,.
也可以选择出现频率最高的数,还可以是把所有数据相加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
数。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获得的数据较少(3个),数据之间重复的频率不高,因
此不适合选择众数。一而平均数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计算后容易出现小数,..丕符
合数学学科的学习进度.,,一因此也不适合选择平均数。所以,..在本实验中,.选择大
小排序在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是最合适的°—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距
离长,运动得快;距离短,运动得慢。
(2)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2.探究目标
(1)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二、知识梳理
1.可以用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2.按照运动的快慢,将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排序:喷气式客机>
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3.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可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
的大小。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问题:两位同学都沿直线行走,但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出发,该怎
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3)实验材料:软尺、秒表等。
(4)实验步骤:
①两人为一组,一人行走,另一人计时并记录,行走时间统一为10秒(为了减
小移动距离,规定用脚跟接脚尖的方式行走)。
②计时员喊出“3、2、1”,喊到“1”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运动员的脚尖在零
刻度线,听到“1”的同时按照规定的行走方式开始运动。
③计时员在10秒时间到的时候喊“停”。运动员听到指令后停止运动,并读出脚
尖所对应的距离。计时员记下运动员10秒时间运动的距离。
④两位同学交换分工,选择新的实验场地,重复以上步骤,然后比较两位同学
运动的快慢。
(5)实验现象:
10秒内,甲同学运动了160厘米,乙同学运动了190厘米。
(6)实验结论:
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长说明运动得快,运动距离短说明运动得
慢_°
2.指点迷津
长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用脚尖对准零刻度线吗?
——.实验时同学们亘以用脚尖对准零刻度线,.也可以用脚跟对准零刻度线/如果
实验时用脚尖对准零刻度线?…最后应在脚尖的位置读数如果实验时用脚跟对准
零刻度线,最后也应在脚跟的位置读数。因为若实验时用脚尖对准零刻度线,—最
后在脚跟的位置读数,则实际数据少了一个脚长的距离;若实验时用脚跟对准零
刻度线2.最后在脚尖的位置读数,则实际数据多了一个脚长的距离。―
第7课时我们的“过山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2寸采究目标
(1)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
指定的任务。
(2)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
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二、知识梳理
1.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
进完善等。
2.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板块:设计、制作、评价。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探究问题:设计搭建一座“过山车”。
(2)实验材料:塑料积木套件、小球、细绳、软尺等。
(3)实验步骤:
①熟悉实验材料的拼接方法,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在纸上设计“过山
车”的轨道路线;
“过山车”设计要求:
•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
起点
终点
•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设计图绘制要求:
■清楚标注起点和终点。
・用箭头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小球的运动路线。
・上下层路线有重叠时,位于下层的路线应使用虚线,建议配上文字说明。
②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过山车”。建议从低到高搭建,尽量根据设计进行
搭建,如果搭建和设计有一定出入,可以适当调整设计。对照设计要求进行测试
和调整。
③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对小组的,过山车”进行评价。“过山车”轨道的长
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鼓励小组间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完善模
型。
2.指点迷津
制作“过山车”时,为什么建议从低到高搭建?
_如果从高到低搭建:过山车:,.一会无法判断初始位置的高度2制作到最后可能
出现高度太低.、剩余材料过多,或者起始高度太高、支架耗材多而材料丕足的情
况。从低到高搭建可以根据实际拥有的材料合理确定轨道高度。
第8课时测试“过山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2.探究目标
正确描述“过山车”上小球的位置和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
球运动的快慢。
二、知识梳理
1.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2.如果要改变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改变轨道的坡度和曲直等状态。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探究问题: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运动路线、运动快慢?
(2)实验材料:制作好的“过山车”、秒表、软尺、细绳等。
(3)实验步骤:
①描述小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以“过山车”轨道起点为中心,借助方向盘
来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②描述小球的运动形式。将小球看成一个点,让它从高处滚落,观察其在轨道
上的运动形式,判断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③描述小球在轨道上的运动速度。可以用秒表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用
细绳和软尺量出沿着起伏的轨道运动到终点的全路程。采用运动相同距
离比运动时间的方法或者运动相同时间比运动距离的方法比较小球在不
同“过山车”上的运动速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蚕的一生从蚕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我们可以从颜色、大小、形
状等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孵化后变成蚁蚕。
2.探究目标
(1)能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图画、文字等方法记录下
来。
(2)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二、知识梳理
1.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
2.饲养一种动物,是了解动物一生的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知道关于
动物更多的事情,比如养蚕。
3.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4.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冷藏可以长期保
存蚕卵。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刻度尺等)观察蚕卵。
5.蚕卵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呈扁圆形,蚕卵的中心有点凹下去。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1〜2天变成浅褐色,3〜4天变成紫黑色,
之后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如果蚕卵是白色半透明的,则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
6.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7.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叫蚁蚕,身体是褐色或黑褐色的,外形像蚂蚁,
长2〜3毫米,体宽约0.5毫米。蚁蚕头大身小,身上长满小细毛。
8.养蚕注意事项:①转移:刚孵化的蚁蚕,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刷到桑
叶上;②食物: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状;找不到桑
叶,可以临时用黄苣叶代替③卫生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
保持蚁蚕“房间”的清洁,保持空气流通和一定的湿度;④禁忌:不要在
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或花露水。
9.我们可以通过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等方法观察记
录蚕的一生。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实验一:观察蚕卵
(1)探究问题:不同时期的蚕卵都是一样的吗?
(2)提出猜想:不同时期的蚕卵会发生变化,不是一样的。
(3)实验材料:不同时期的蚕卵、放大镜、刻度尺等。
(4)实验步骤:借助不同工具观察不同时期的蚕卵,完成记录。
(5)实验记录:
蚕卵大小大约细小芝麻大小(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蚕卵形状.扁圆形,中心下凹
蚕卵刚产下时是淡黄色的,1〜2天后变成浅褐色,3〜4天
蚕卵颜色
后变成紫黑色,小蚕孵出后的空卵壳是白色半透明的
(6)实验结论:
不同时期的蚕卵大小、形状相似,但颜色会发生变化。
实验二:制定蚕的一生观察计划
(1)探究问题:蚕的一生是怎么生长变化的?
(2)饲养时间:月日〜月日
(3)饲养地点:教室、家中。
(4)食物:桑叶、葛苣叶。
(5)观察记录方法: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
(6)观察记录内容:
日期;体长(毫米)它的样子(用图画记录)|生长需栗其他发现
2.指点迷津
蚕卵有生命吗?
蚕卵也有生命。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蚕卵的
颜色变化正说明了蚕卵有生命。
第2课时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卵是许多卵生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能发育成小动物。
(2)不同的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内部结构相似,如鸡卵有卵壳、卵白、卵
黄、气室等结构,这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探究目标
(1)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能观察并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并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二、知识梳理
1.像蚕一样,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如蛙、龟、蛇、鸡、蚂蚁
等。卵是这些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会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2.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都有卵黄和卵白。
3.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可以分为有硬壳卵和无硬壳卵两类。有硬壳的
卵有蛇卵、龟卵、鸡卵(鸡蛋)等,无硬壳的卵有蛙卵、鱼卵、蚂蚁卵
等。
4.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胚盘、气室等结构o
5.鸡蛋各部分的作用: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孵化提供水分和
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主要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
胚盘.发育成小鸡。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2)探究问题:鸡蛋内部有哪些结构?
(3)提出猜想:鸡蛋内部可能有卵白、卵黄等结构。
(4)实验材料:熟鸡蛋、生鸡蛋、解剖刀、镶子、盘子等。
(5)实验步骤:①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记录鸡蛋的内部结构。
②打开一颗生鸡蛋,与熟鸡蛋比较,观察记录其他结构。
蛋黄簟壳膜
蛋白
蛋壳胚盘飞至
(6)实验记录:见右侧。
(7)实验结论:鸡蛋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胚盘等结构。
2.指点迷津
鸡蛋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2.卵自为卵孵化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
提供主要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鸡2.
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__鸡蛋的胚盘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将会发育成小鸡。…
第3课时蚕长大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蚕的幼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
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2)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食物,幼虫生长过程中会伴
随眠和蜕皮的现象。
2.探究目标
(1)能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2)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结构。
二、知识梳理
1.蚕卵已经孵化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刚出生的蚕的幼虫,很小,很黑,身体很柔弱,表面有很多细
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随着蚕的长大,身体由短变长,
由细变粗,体色逐渐变白,身体表面变得光滑。
3.蚕的幼虫的身体呈_长圆筒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口、眼、足、
气门等结构。身体上有体节,胸部3个体节,腹部10个体节。身体两侧有9
对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一气门。蚕宝宝有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
1对,尾部后端有一个凸起叫尾角。
4.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空气、充足的食物、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
5.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从蚁蚕到吐丝结
茧,蚕共需蜕4次皮。蜕皮一次增加一龄,蜕皮4次即五龄蚕。蚕蜕皮前
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用
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蚕会做出反应,这说明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
刺激。
6.蚕到了五龄末期会完全停止进食,身体发黄发亮,头胸昂起,口吐丝缕。
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
头部胸部腹部尾角
胸足气门腹足尾足
第4课时蚕变了新模样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吐丝结茧。
(2)蚕茧中的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阶段,蚕蛹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的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探究目标
(1)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推测并解剖观察蚕茧内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异同点,用画图的
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知识梳理
1.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2.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是: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头不停摆动,开始寻找
合适的位置。找到合适的位置,开始吐丝,头部“8”字形摆动,让吐出的丝
黏结在蚕房的角落。吐的丝越来越多,结的茧厚实起来,将自己包裹在茧里面。
3.蚕茧呈椭圆形,由一根蚕丝组成,起到保护蚕蛹的作用。
4.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蚕蛹,蚕蛹的身体呈纺锤形,黄褐色,分头、胸、
腹三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触角;胸部有胸足和盾片(翅
的雏形);腹部有体节。蚕蛹的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5.养蚕抽丝、织成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抽丝过程:①把蚕茧放在热水
中浸泡几分钟。②用竹签搅拌,把丝头挑出来。③将蚕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
上。
6.蚊子、蝴蝶、蜜蜂等动物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2)探究问题:蚕茧中有什么?
(3)提出猜想:蚕茧中可能有蚕蛹和蚕在茧中蜕的皮。
(4)实验材料:蚕茧、剪刀、手电筒、放大镜等。
(5)实验步骤:
①按照观察动物的顺序,由整体到局部观察,用手电筒照蚕茧,观察透明情况。
②用剪刀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用放大镜观察蚕茧内部的情况,并将蚕蛹
的身体结构与蚕进行对比。
(6)实验现象:
蚕茧中的蚕蛹观察记录表
蚕蛹呈纺锤形、黄褐色;
蚕蛹和蚕宝宝外形的区别
蚕宝宝呈长圆筒形,白色
还有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
还能找到眼睛和足,身上还有环节
在吗?
蚕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蚕蛹一般不动,受到刺激体节会扭动。它的
么东西?胸部背面长出了盾片
剪开的蚕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5次蜕的皮
可能是什么?
其他发现蚕蛹头部有触角原始体
(7)实验结论:
①蚕茧里有蚕蛹和蚕在茧中蜕的皮。
②蚕蛹和蚕宝宝的外形区别很大,蚕蛹体形粗短,呈纺锤形。
2.指点迷津
竟蚕茧有生命吗?一
_蚕茧内的蚕蛹有生命一蚕茧是由蚕丝形成,一起到保护蚕蛹的作用。.蚕蛹是蚕
的幼虫生长发育而来的,一经过茧内的生长发育,.还会变成蚕蛾破茧而出。
蚕蛹会变色吗?
蚕蛹会变色。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蛹就会变
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
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第5课时茧中钻出了蚕蛾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而来的。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
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属于昆虫。
(2)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会产卵繁殖后代。
2.探究目标
观察蚕蛾触角
二、知识梳理
1.蚕结茧十多天后,蚕蛾从茧中钻了出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全身
披着白色鳞毛。蚕蛾是由蚕蛹发育而来的。
2.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
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
3.蚕蛾分为雌蛾和雄蛾。雌蛾体形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
爬行慢;雄蛾体形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
4.蚕蛾不吃任何食物,用足爬行,不能用翅膀飞行,在雌蛾和雄蛾交配
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一只雌蚕蛾大约产400〜500粒蚕卵。
5.常见昆虫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等。蝙蝠、蜂鸟、壁虎等动物不
是昆虫。
6.雌雄蛾特点的比较,如下表:
体形翅膀腹部爬行速度触角颜色
雄蛾小大狭长较快黑色
雌蛾大短小肥大较慢灰色
第6课时蚕的一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
不相同。
(2)蚕与其他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2.探究目标
(1)能基于观察记录,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2)能用数学方法统计蚕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寿命。
二、知识梳理
蚕的一生要‘
经过卵、幼
虫、蛹、成
&四个阶谈
我们用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展示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只
有坚持、及时、真实地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2.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
相同。
3.蚕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称
为蚕的生命周期。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
56天。
4.自然环境下,蚕宝宝一般在春天或夏天出生,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
食物、生活空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有些昆虫像蚕一样,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与成虫
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这种发育形式叫完全变态发育,如
菜粉蝶、苍蝇、瓢虫等。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只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
段,且幼虫和成虫身体差异不大的发育形式叫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蜻蜓、
蟋蟀、蝗虫、蝉等。
第7课时动物的繁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生物繁殖后代最常见的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2)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如蚕、鸡等;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
生,如猫、狗等。
2.探究目标
(1)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根据动物的繁殖方式,给它们简单分类。
二、知识梳理
1.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
两种。
2.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昆虫、鱼类、鸟类一般都是卵生
动物,如蚂蚁、金鱼、天鹅等,还有鳄鱼、乌龟、蛇、青蛙、蜥蜴、蜘蛛、
螃蟹、虾、蜗牛'章鱼等其他动物o
3.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
法喂养它们的后代,如蝙蝠、大熊猫、鲸、海豚、大象、人类等。
4.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生宝宝前一般都会给自己建个“家”。动物的家所
在位置与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如鸟类喜欢在树上筑巢,螃蟹的家在石缝中。
第8课时动物的一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不同动物的一
生经历时间不同,身体形态发生的变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
(2)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如鸡;胎生、身上长毛、吃
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如狗、羊。
2.探究目标
能基于不同动物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并以此给动物分类。
二、知识梳理
1.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麻雀、燕子、
喜鹊、企鹅、天鹅、大雁、野鸭、鸵鸟等都是鸟类。
2.母鸡将鸡蛋放在身体下面孵卵,21天左右小鸡破壳而出。30天左右
小鸡绒毛变成羽毛,6个月左右母鸡就会下蛋,繁殖后代。一只鸡寿命大约
6〜7年。
3.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如:
熊猫、马、牛、羊、骆驼、大象、老鼠、兔子等。
4.狗怀胎2个月左右会生出小狗。刚出生的小狗眼睛闭着,耳朵听不见,
靠母狗用乳汁喂养,2〜3周后眼睛睁开,6个月长出牙齿,能咀嚼食物。
9〜12个月长成成年狗。
5.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叫胎儿。出生后,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幼
儿、青少年、成年、老年五个阶段o
6.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冬季来临,
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1课时仰望天空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太阳是一颗恒星,带给地球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表面各不相同,到地球的距离也不同。
2.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图片,收集信息,整理维恩图,对比太阳和月球的异同点。
(2)用模拟实验尝试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二、知识梳理
1.太阳诞生之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形成,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
几十亿年了0
2.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
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恒
星,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太阳系的总质量,其中有大约;的质量是氢,是一个炽
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摄氏度。太阳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
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其他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
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09倍(大约139万千米)。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活动周期为11年。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它的
年龄大约为45亿年,直径约3500千米,与地球的距离约38万千米,体积约是
地球的白,引力约是地球的!。月球上有明显的环形山。
49o-------------
4.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阳月球
/恒星,/\卫星,\
发光发热,,球体、不发光不发热,
体积、质量很大,东升体积、质量较小
距离地球很远,落,距离地球较近,
7阳上有黑子V力球上有环形山,
5.通过模拟实验,我们知道: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看上去它们的大小差不多,
这是因为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远,月球离地球的距离近。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探究太阳和月球大小的模拟实验。
(2)探究问题: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为什么看起来大小差不多呢?
(3)提出假设:可能是与地球的距离远近影响了太阳、月球的观测大小。
(4)实验材料:观察纸筒、小圆纸片、大圆纸片等。
(5)实验步骤:
①观察纸筒模拟地球上人的观察视角,小圆纸片模拟月球,大圆纸片模拟太阳。
②保持观察纸筒和小圆纸片的位置不变,移动大圆纸片。观察大圆纸片移到多
远距离时,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6)实验现象:
物体距离观察位置越近,看起来越大,反之看起来越小。大圆纸片距离观察
纸筒较远时,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7)实验结论: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要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得多,所以两者看上去大小差不
多。
2.指点迷津
,宴验材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小圆纸片与大圆纸片的大小应该有显著差异z…这样实验现象会更明显...观察
纸筒底面的大小建议与小圆纸片一般大。
太阳、月球距离地球究竟有多远呢?
…太阳距离地球大约L5亿千米,月球距离地球大约38万壬米,太阳到地球
的距离大约是月球到地球距离的395倍_。一
第2课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太阳的照射下,一天中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太阳位置的变化会
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2)日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2.探究目标
(1)掌握制作简易日号的方法。
(2)能根据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知识梳理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太阳东升西落,影子
总是出现在有阳光和遮挡物的地方,总是在太阳的反方向。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易的日辱,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规律:
①影子长度变化:长一短一长。早晨和傍晚的影子较长,正午的影子最
短。
②影子方向变化:西―北—东,太阳方向变化:东T南一西。
③同一时刻,我们周围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4.日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日号是利用一天中同一物
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来计时的。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日辱。
(2)探究问题: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3)提出假设:可能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
(4)实验材料:纸板、观察纸(画好同心圆)、小短杆、双面胶、铅笔等。
(5)实验步骤:
①在一个纸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②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或指南针)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在纸板的
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③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
的时间。
④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6)实验现象:
见右图(部分)。早上太阳在东偏南方向,影子在西偏北方向;正午太阳在
正南方向,影子在正北方向;下午太阳在西偏南方向,影子在东偏北方向。同时,
清晨和傍晚时,太阳的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时,太阳的位置最高,影子最
短。
(7)实验结论: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
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
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2.指点迷津
食我们制作的简易日号和真正的日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易和真正的日的一样有祥面和暑针,也有暑针投影。但暑
面上只标记了方向和同心圆,没有刻度,也没有摆放角度,只是一个学习的工具,
还有改进的空间。
第3课时影子的秘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
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大小、长短等方面的变化。
2.探究目标
(1)用实验研究影子形成和变化的秘密,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
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手影的方法。
二、知识梳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井下影子的变化,其中手电筒模拟的是
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阳光下的物体,桌面模拟屏。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且阻
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3.光,源是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
等。月球因为自身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4.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长短、大小、形状等的变化o
①影子的方向随光源方向的变化而变化,总在背光一面。
②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Q源直射时,影子最短;
光源斜照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③影子的大小与阻挡物的位置有关。当光源和屏的距离一定时,阻挡物越
靠近光源,影子越大;阻挡物越远离光源,影子越小。
④影子的形状和被光源照射的物体形状有关。当物体侧面形状不同时,从
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影子;物体侧面形状相同,从不同角度照射,
也可能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影子。
5.云是天空中天然的挡光,物。云的厚薄、高低、黑白等变化,会直接影响我
们的生活。
6.手影游戏'皮影戏、无影灯等都利用了影子的原理。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实验一: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光照射角度关系的实验。
(1)探究问题:影子的变化与光的照射角度有什么关系?
(2)提出猜想:可能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也会不同。
(3)实验材料:手电筒、木圆柱、桌子、量角器等。
(4)实验步骤:
①将木圆柱放在桌子上,手电筒与木圆柱保持相同距离,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照
射木圆柱。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实验现象:
光与桌面的
30度60度90度120度150度
夹角度数
长,方向变短,方向变长,方向
最短,方向长,方向与
影子的变化与与光源相与光源相
与光源相反光源相反
光源相反反反
(6)实验结论:
影子的方向与长短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
实验二:探究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方式关系的实验。
(1)探究问题: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方式有什么关系?
(2)提出猜想:可能物体的侧面形状会影响影子的形状。
(3)实验材料:手电筒、木圆柱、桌子等。
(4)实验步骤:
①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不同摆放方式的木圆柱的侧面。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实验现象:
照射木圆柱的侧面形状圆形底面曲面
影子的形状圆形方形
(6)实验结论: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指点迷津
去当遮挡物的侧面形状都相同时,…影子的形状一定相同吗?
不一定。物体侧面形状相同,从不同角度照射,也可能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影
子。
第4课时月相变化的规律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月相、给月相图片排序、将月相图片装订成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
发现与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知识梳理
1.月球在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
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月相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农历上半月的月相由缺
到圆,亮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数学考试创造性思维试题及答案
- 材料科学背景下的大学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考试练习题目分析
- 教师教育实施反思与改进试题及答案
- 食品与饮料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报告
-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试题及答案
- 茂名邮政笔试试题及答案
- 电大形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西幼师笔试题目及答案
- 《装备质量问题归零实施指南》
- 人卫版肺部疾病教学课件
- 面肌痉挛的健康宣教
- 超滤反渗透调试方案
-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讲义课件
- LED制程与工艺介绍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导读-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北京中考语文词语表
- 水资源利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安理工大学
- 水质对干豆腐品质的影响机制及调控技术
- LY/T 2676-2016半干旱地区灌木林平茬与复壮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