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押题卷(二)_第1页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押题卷(二)_第2页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押题卷(二)_第3页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押题卷(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二)历史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创造了统治大国的制度基础和治国经验,逐步形成了统一规模、统一传统。材料中的“制度”是指()A.分封制B.科举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2.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反映了()A.江南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C.江南自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D.江南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3.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这反映了宋代()A.城市商业繁荣B.城市布局更新C.科技文化先进D.中外贸易兴盛4.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到中原和洛阳,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该材料中内容体现了()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人口不断南迁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中外交流频繁5.“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B.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C.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6.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7.1936年12月29日,一则中共中央的指示电文提道:“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中共中央的这一主张()A.实现了与国民党之间的首次合作B.取得了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正式开始8.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9%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湖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二)历史第1页(共4页)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9.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改造再到农村改革三部曲。这一系列自我调整是为()A.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0.中国、沙特和伊朗三国2023年3月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双边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互派大使。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A.世界和平的维护者B.国际经济的推动者C.全球冲突的裁判者D.国际规则的制定者11.埃及的阿布辛贝神庙建造于3000多年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要求把神庙设计成只有在自己的生日(2月21日)和奠基日(10月21日),旭日的霞光金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披洒在神庙尽头神像的全身上下。这得益于古埃及的()A.天文学和数学成就B.医学和解剖学成就C.象形文字的发明D.楔形文字的发明12.1519年,麦哲伦带着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由此可知这次航行()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B.首次找到通往非洲的路线C.打通了欧洲和美洲的商路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13.下面的三幅图片分别呈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三次巨变,据此可知,它们的共同点是()A.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B.加剧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C.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D.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14.开始实施的一百多年后,这部法典依然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拿破仑还把它用到许多被征服的国家中,德国、葡萄牙、瑞士和西班牙也都借鉴了这部法典,它甚至影响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这说明《拿破仑法典》()A.影响深远且传播广泛B.总结了革命以来法制成果C.体现了自由平等原则D.推动了拿破仑的对外扩张15.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达到159.2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美苏这一做法()A.体现了美苏大国担当B.导致美苏关系彻底破裂C.加剧了美苏阵营对抗D.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16.1964年,《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发表,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决定在每次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前召开部长级会议,协调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致力于()A.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D.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18、19题各14分,第20题10分,共52分)17.(14分)经济、社会的发展受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使列国的生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湖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二)历史第2页(共4页)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我国封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材料二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中晚期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此后,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通过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具体原因,不难发现其离不开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摘编自陈霜霜《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材料三从1978——2021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78亿元增长至1143670亿元……2021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工农业发展、国防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摘编自唐亚林等《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建构与路径选择》(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并简述其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4分)18.(14分)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开辟新道路】材料一我们党在八七会议以前,一直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在秋收起义部队一再失利并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情况下,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毅然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的广大农村转移,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摘编自《革命摇篮的星火》【翻开新篇章】材料二长征的结果是光荣胜利了,长征的性质是红军主动的暂时的战略退却,这些结论都是对的。从事物发展的性质来看,长征是一次为了暂时保存实力的战略转移。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中国革命逐渐翻开新的历史篇章。—摘编自戚义明《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评价及其现实启示》【走向新时代】材料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4分)湖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二)历史第3页(共4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的结果是光荣胜利”的主要依据。(4分)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道路选择上的认识。(4分)19.(14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英国《权利法案》的多数条款都是“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力,比如只有议会才可征税等。这部《权利法案》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妥协原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英国议会愿意保留并接受君主制的形式,把国家主权的象征赋予国王……他的实质性权力受到议会法律的限制……议会主权才是最高的国家权力。同时应该指出,没有这两位君主(注:威廉和玛丽)的大智大勇和妥协精神,光荣革命的宪制也是难以达成的。———摘编自高全喜《英国宪制中的妥协原则——以英国宪制史中的“光荣革命”为例》材料二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在法律的眼里一律平等的所有公民皆能按照他们的能力平等地担任一切公共官职、职位与职务,除他们的德行和才能以外不受任何其他差别。——《人权宣言》材料三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是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的分离。——摘编自赵晓兰《美国的诞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议会和“两位君主”相互妥协的具体表现及妥协产生的重大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