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沙头角中学高考考前提分语文仿真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瘦了山水
丁丽
阿生在森林中奔跑,踩过的地方冒出青烟,烟越来越大,砰的一声,着火了!火势在风的助推下迅速蔓延,火过
之处,碳化的树干像一只只手臂,向他求救……
阿生从梦中惊醒,心还在剧烈地跳。他喘了口长气,同监舍的人一个个打着呼噜……这一次在德馨鱼庄吃“三秒
鱼”时,阿生又再次提起了服刑时的那个梦。
德馨鱼庄的特色菜''三秒鱼片”味道鲜美,但价位很高,阿生常在这里请客。
阿生刚刚花二百万元买下了一套二手“鳄破”一就是将大块石料破碎成细沙的一种大型机械设备。河道治理,一
个个蚂蛾一样叮在大河上吸血的选沙厂都被关停,勒令拆除。他一个年轻人,却凭一股猛劲儿,趁机捡便宜,淘到了
这架八成新的先进设备。
阿生只有二十七岁,眼角的皱纹还没长出来呢,但他很有钱。
阿生将“三秒鱼片”夹起,放到锅中一涮,豁达一笑。在老山窝里,一条不出名的支流上,他本来有个沙厂,河
道和环境治理,还没有延伸到那里。前几年,因为地僻路远,沙不好卖,一直没赚到钱。现在主流河道不让采挖,大
车小车远道来山窝里买沙,供不应求,正好买来设备扩建升级。
“我要包下一座石头山。”同座的人都放下筷子,瞪大了眼睛。设备的原主人互相看了一眼,看见了彼此脸上的
皱纹,一种再也提不起斗志的苍凉感,让他们沉默着。
我也静静地看着阿生,听他滔滔地讲述。
他说自己是吃山长大的孩子,十三岁辍学跟着领头大哥进到大山腹地,收购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原木——“窖木”。
那时,他又瘦又小,看大山格外巍峨,山林深不可测。山里人家,每天到山上原始林中,将直径十厘米的树伐倒,削
掉枝丫,背回卖给他们。长则四五天,短则两三天收够一车,他便打电话让大哥半夜带车上山。这一车,若顺利过得
林业局设的道道关卡,送到木料场,便能赚到十倍的利润。
吃好的穿好的,还有零花钱可拿,押车躲避盘查的惊险刺激都让阿生乐此不疲。直到春节前两天,他们储积木料
的地点来了一大拨工作人员,将木料全部贴上封条。这一年,阿生已经十八岁,被山水滋养、山风磨砺得健壮挺拔!
血本无归的领头大哥拎着一瓶二锅头一只烧鸡,找到阿生,两人推杯换盏,不觉间就喝高了。大哥说:“靠山吃
山苦哇。我这回要拼命把这堆木料拉下山去卖掉,好给弟兄们发薪大家肥肥地过个年。”阿生酒劲上涌,一拍胸:“我
帮你!”
木材连夜转移走了,阿生被拘留起来,他始终咬定是自己一人所为背后无人指使,也不肯供出帮忙装卸的人。真
相依然大白,他被判服刑九个月。
没有文化的阿生,之前一直认为靠力气和义气便能行走天下,这九个月让他知道了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等他出来的时候,领头大哥还在吃大山倒腾树。不同的是干得公开体面,收的是直径五十厘米左右的树,连根带
梢,活的。于是,一批批的绿树由山里人家统一打包,风风光光,千万里乘车进京去了,变成了首都“万亩造林”工
程的一员。
吃着大山,阿生买房、结婚、生子;望着大山,阿生渐渐地发现大山瘦了,新栽的树苗还没长齐整,原始树林一
点点在萎缩,从大山里汇聚到河谷的水量也少了。有一晚,领头大哥告诉他自己还有一个赚钱的门路愿与弟兄共享,
把他带到了城外的一个工厂的围墙内。一辆长长的台式货车,拉来了一棵巨大的树,工人们悄无声息地围着它开始工
作,浓烟在灰暗的火光里升起来,冲向夜空。三天后,它将变成一堆上好的木炭运出去。领头大哥得意地笑了:“深
林里头,这种大树长了几十年上百年了,纯天生的,没有主家,钱都不用付,用挖机吊车弄卡车上,拉回来就成倍变
现钱。”
阿生脑海里出现了那个满山焦黑的梦,他说:“大哥,我觉得哪里不对劲呀。这树不能这样挖呀,烟也不能这样
四下飘呀!”
“管它呢!怎样,合伙干吧?”
他第一次对领头大哥的作法产生了疑惑,说要考虑考虑。大哥挥手让他离开。独自离开时,阿生心里很痛很痛,
像自己与自己分离。
天一亮,阿生就一个人去了那座深山:瘦了,那山更瘦了,流进谷里的小溪也瘦了。
就是在那一刻,他决定挖沙卖。
桌上的“三秒鱼”片涮完了,阿生要给我们再杀一条。我们止住他。我说:“河沙也会挖尽的啊!”
阿生开始往锅里倒豆腐,眼皮不抬地说:“所以要买一座荒秃的石头山,将石料破碎成细沙。等石料采尽,我就
买土回填,在山上种树……”
(选自《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阿生的故事浓缩在餐桌上,让'‘我"作为旁观者听阿生讲述自己的经历,构思集中而巧妙。
B.作者从描述阿生狱中的噩梦入手,既玄妙引人,也突出了监狱的教育在阿生心里产生的巨大影响。
C.阿生花二百万买下二手“鳄破”,是为采石破沙,然后买土回填种树绿化,回报养育自己的山林。
D.领头大哥不讲环保只想赚钱。“大山瘦了”,都是因为他们这种无知的山民想尽各种办法违法砍伐
2.小说在刻画阿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故事紧紧围绕“山”,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
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
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
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
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
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
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
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1217年11月1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藉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
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2%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2%的中小学生,在上大
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12%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
书馆研究院12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12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1.3%,
而美国是68%,英国是38%。12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2.36次,美国人均到馆3.1次。
(摘编自12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1212—12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
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合计
购购购
财财财财政
书专项书专项书专项购书专项经费
份政拨款/政拨款/政拨款/拨款/万
经费/经费/经费//万元
万元万元万元元
万元万元万元
1
178321697313439713
21211.1
2.12.21.2.23.43.1.3
年
1
12232141533137
21118.11431.3
4.12.2.7.29.43.3
年
1
312323642223241618
2111631.1
1.22.26.6.2,3,11.1
年
1
446723633486182
21333.71236.3
1.92.26.14.68.73.9
年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1211—1214年)统计得出。
材料四:
在河南许昌市鹿呜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
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1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
书馆、便氏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1座这样的玻
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32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
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
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鼠氢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
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1217年11月12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1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
35.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其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及人均到馆次数均低于美国。
B.在政府的支持下,1212年至12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均逐年增加。
C.1212年至1213年间,江西省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馆的拨款均高于市级馆,更高于省级馆。
D.虽然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仍有超半数的居民从来没有去过。超过92%的中小城市甚至没有图书馆的道
路标识。
3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图书馆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成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人类文化的传播地。
B.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因为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而在网上迅速“爆红”。
C.许昌、天津的公共图书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虽然面孔不同,但都很受欢迎。
D.滨海新区图书馆、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
37.你认为,要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做哪些努力?请根据上述材料加以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蒙的爸爸
莫泊桑
十二点的钟声刚刚敲过,学校的大门就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地涌出来。可是,他们不像平日那样很快
散开,却在三五成群地低声谈论。他们听完了又互相转告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孩子说的这句话:“你们知道吧西
蒙……嘿嘿,他没有爸爸。”
布朗肖大姐7岁的儿子也在校门口出现了。这当儿,一群群还在交头接耳的同学,突然爆发出一片残忍的笑声,
像在狂欢中的野人一样,他们很自然地牵起手来,围着他一边跳,一遍又一遍地叫:“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他气得发了狂,正好脚底下有几块石头,他拾起来,使劲朝折磨他的那些人扔过去,他们吓得四散奔逃。现在只
剩下这个没有爸爸的小家伙一个人了,他撒开腿朝田野里奔去,他想投河自杀。天气很热,也很舒适。和煦的阳光晒
着青草。河水像镜子似的发亮。西蒙感到几分钟的幸福和淌过眼泪以后的那种困倦,恨不得躺在暖烘烘的草地上睡一
会儿。突然一只沉重的手按在他肩上,一个粗壮的声音问他:“什么事叫你这么伤心呀,小家伙?”
西蒙回过头去。一个长着鬃曲的黑胡子和黑头发的高个儿工人和蔼地看着他。他眼睛里、嗓子里满是泪水,回
答:“他们取笑我……因为……我……我……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工人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认出了这是布朗肖大姐的孩子。虽然他到当地不久,可是他已经隐隐约约地知道一
些她过去的情况。
“好啦,”他说,“别难过了,我的孩子,跟我一块去找妈妈吧。你会有……会有一个爸爸的。”
“您愿意做我的爸爸吗?”
孩子看见那人不回答,又说,“您要是不愿意,我就再去投河。”
那工人把这件事当做玩笑,微笑着回答:“当然喽,我很愿意。”
“您叫什么?“孩子接着问,“别人再问起您的名字,我就可以告诉他们了。”
“菲列普。”那人回答。
西蒙沉默了一会儿,把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然后伸出双臂,无限快慰地说:“好!菲列普,您是我的爸爸啦。”
工人把他抱起来,突然在他双颊上吻了两下,很快地跨着大步溜走了。
第二天放学以后,那个大孩子又想重新开始,可是他像扔石子似的,冲着他的脸把话扔了过去:“我爸爸叫菲列
普。”
周围响起了一片高兴的喊叫声:“菲列普谁?……菲列普什么?……菲列普是个啥?……你这个菲列普是打哪儿弄来
的?“
西蒙没有回答;他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心,用挑衅的眼光望着他们。大孩子得意地搓着手,说:“因为你要是有的话,
他就应该是你妈的丈夫。”
西蒙窘住了,不过他还是回答:“他反正是我的爸爸。”
布朗肖大姐的儿子垂下头,心事重重地朝卢瓦宗老大爷开的铁匠铺走去。菲列普就在那里干活儿。西蒙走进去的
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在这一阵不常有的静寂中,响起了西蒙尖细的嗓音:“喂,菲列普,刚才保罗对我说您不完全
是我的爸爸。”
“为什么?”工人问。
孩子天真地回答:“因为您不是我妈的丈夫。”
菲列普一动不动地站着,他在沉思。菲列普突然弯下腰,对西蒙说:“去跟你妈说,今儿晚上我要去找她谈谈。”
他来到布朗肖大姐家敲门的时候,已经是满天星斗了。年轻女人来到门口,很为难地说:“菲列普先生,像这样天
黑以后到这儿来,不大合适。”他想回答,可是他望着她,结结巴巴地不知说什么好了。这时,他突然说:''只要您愿
意做我的妻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回答,不过西蒙相信他听到阴暗的房间里有人倒下去。接着,他突然被他的朋友抱起来。他的朋友用一双巨
人般的胳膊举着他,大声对他说:“你可以告诉你的同学们,你的爸爸是铁匠菲列普•雷米,谁要是再欺侮你,他就要
拧谁的耳朵。”
第二天,快要上课的时候,小西蒙站起来,用响亮的声音说:“我的爸爸是铁匠菲列普•雷米,他说谁要是再欺
侮我,他就要拧谁的耳朵。”
这一次再没有人笑了。因为大家都认识这个铁匠菲列普•雷米,有他这样的一个人做爸爸,不管是谁都会感到骄
傲的。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小说富于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透过简单的情节,表现了纯朴美好的人情人性。本小说语言朴实简洁,但又不
失隽永含蓄。
B.本小说情节环环相扣,一线展开。文章的开篇,已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故事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可谓
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C.小说开篇采取点面结合手法,既描绘了学生放学时候的场面,又巧妙地安排了主角西蒙的出现。使得文章情节能够
有条不紊地展开。
D.表面上看,菲列普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人;其实,他一方面乘虚而入,一方面在舆论上造势,迫使布朗肖大姐不得
不接受他,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E.本小说为塑造西蒙这一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技巧。写同学们的调皮捣蛋,反正是要突出西蒙这个7岁的孩子希
望拥有父爱、获得保护的心愿。
(2)请简要概括西蒙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本文是如何塑造西蒙的爸爸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你对菲列普认子娶妻的行为作何感想?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建阳明祠堂记
(清)方苞
自余有闻见百数十年间,北方真儒死而不朽者三人:目定兴鹿太常、容城孙征君、睢州汤文正,其学皆以阳明王氏
为宗。陋者或剿程、朱①之绪言,*两阳明以钓声名而逐势利。故余于平生共学之友,穷在下者,则要以默识躬行;达而
有特操者则即以睢州之志事,而毋标讲学宗指。
金陵西华门外旧有阳明书院,不知废自何年。讲堂学舍,周垣尽毁。乾隆十一年贵州布政使安州陈公移安徽过余北
当偶宣及此遂以为复选岁五月造成遥余迅之。
嗟乎!鄙肤儒学,安知阳明氏揭良知以为教之本学乎?有明开国以来,淳朴之士风至天顺而一变。盖由三杨②忠衰
于爵禄,以致天子本操权,阁部之事权,阴为王振、汪直®辈所夺。而王文、万安④首附中官,窃据政府,忠良斥,廷
杖开。士大夫之务进取者渐失其羞恶是非之本心,而轻自陷于不仁不义。
阳明氏目击而心伤,以为人苟失其本心,则聪明入于机变,学问助其文深,不若固守其良知,尚不至梏亡而不远
千禽兽。至天启中,魏党肆毒,欲尽善人之类。太常、征君目击而心伤,故于阳明之说直指人心者重有感发,而欲与
学者共明之。然则此邦人士升斯堂者,宜思阳明之门如龙溪、心斋,有过言畸行,而未闻其变诈以趋权势也。再传以
后,或流于禅寂,而未闻其贪鄙以毁坏廉隅与也。若口诵程、朱而私自取所求,乃盂子所谓失其本心,与盗贼为类者。
阳明氏之徒且羞于为伍。是则陈公重建兹祠堂之本志也夫!
今兹重建,费大夫作始。公惟不诘屋与地私相授受之由,由官赎之。鸟工具材,并出禄赐。邑侯海宁许君助之,
属差役于绅士,不由得封胥官吏,故不日而事集。
(注)①程、朱:北宋二程(程颍、程颐)兄弟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开创新儒学,传承至南宋时,朱
熹集为大成,号称“程朱理学”。②三杨:明代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明代初期的名相。③王振、汪直:王振,
明英宗时专权太监,东厂首领;汪直,明宪宗时专权太监,西厂首领。④王文、万安:明英宗时大臣;万安,明宪宗
宠臣、外戚、奸臣,官至内阁首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亚确的一项是()
A.谩谀阳明以钓声名漫诋:乱骂。
B.a以睢州之志事勖:表彰。
C.安知阳明氏揭良知以为教之本揖乎本指:宗旨。
D.鸠工具材鸠:召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漫诋阳明以钓声名画逐势利蟹六跪画二螯
B.以致天子之操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C.士大夫之务进取春即今之像然在墓看也
D.尚不至梏亡而不远于禽兽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点出王阳明的儒学地位,为下文重修阳明书院、评述王阳明学说的重要性作铺垫。
B.明代天顺年间,宦官专权,大臣附阉,把持朝政,使积极进取的士大夫也丧失了羞恶是非的本心,沦为不仁不义
之徒。
C.在作者看来,王阳明的学说直指人心,他创立心学的目的是让人固守良知,其门人中没有出现过奸诈、趋炎附势、
贪婪卑鄙之徒。
D.在陈公的主持、邑侯海宁许君的资助之下,官府负责重建阳明祠堂的各项事宜,虽然工程耗费大于当初首建时,
但是没几天就竣工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乾隆十一年贵州布政使安州陈公移安徽过余北山偶言及此遂议兴复逾岁五月告成属余记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于平生共学之友,穷在下者,则要以默识躬行。
(2)若口诵程、朱而私自取所求,乃孟子所谓失其本心,与盗贼为类者。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其一)®
苏轼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
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尚书②清节衣冠后,处土③风流水石间。
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
[注]①诗人因写诗嘲讽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毛令,指县令毛国华。方尉,指县
尉方武。②尚书:三国时期魏国尚书仆射毛圻。毛国华是毛圻的后人。③处士:唐代隐士、诗人方干。
1.前两联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悬泉瀑布,,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4),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6),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7),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8)登山则情满于山,0(《文心雕龙》)
7、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都会精心构建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
部作品,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行赏析。要求:结合作品内容。
②假如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分为多个篇章,其中有一个篇章专门用来讴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请你为
这个篇章确定一个篇名。要求:篇名出自文化经典,并陈述理由。
③以“呼吸”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写现代诗,用对比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直接抒情的方
法。
8、“成绩排名”,一直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但近日,我省出台的有关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公布按照考试
成绩的排名属于“违法”。对此,有人提出了疑问:不排名,拿什么激励学生?对这个疑问,请你作一回答。字数在
80字以内。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5年,年仅29岁的王传福在中国深圳创立了比亚迪,他说:“青年人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勇于创业”
2006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领导层表示,一个企业刚起步慢一点不怕,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成长会越来
越快。
2017年,比亚迪电动大巴车因产品技术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获准进入英国市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3
年排名全球第一。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D
2.(1)有魄力:阿生花二百万元买下了一套二手“鳄破”,当河道治理,一个个的选沙厂都被关停,勒令拆除时,他
一个年轻人,却凭一股猛劲儿,趁机捡便宜,淘到了这架八成新的先进设备。(2)仗义:阿生从13岁起跟着“大哥”
一干5年,虽担惊受怕,但“吃好的穿好的,还有零花钱可拿",可见大哥对他“不错”。出狱后大哥让他加入“万
亩造林”工程,阿生买房、结婚、生子,应该说都有大哥的“情义”。阿生本性是条仗义的汉子,当年他独自揽罪可
见他对大哥的忠义。(3)心存良知:服刑后明白了环保的道理,不愿再破坏山水,可见阿生心存良知。
3.(1)“山”是文章的线索,小说故事紧紧围绕“山”,使整个故事情节更紧凑合理。(2)“山”是小说人物生存的
依靠,活动的主要场景。(3)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对山林进行破坏,而阿生想要包下一座石头山,通过人物的觉醒和转
变,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
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都是因为他们这种无知的山民想尽各种办法违法砍伐”是错误的。由原文“长则四五天,短则两三天收够一
车,他便打电话让大哥半夜带车上山。这一车,若顺利过得林业局设的道道关卡,送到木料场,便能赚到十倍的利润”
可知,他们并不是“无知”,是明知道犯法还去干。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人物形象的描写技巧,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
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文章中说到阿生凭着一股猛劲,
刚刚花二百万元买下了一套二手“鳄破”,又说到阿生说到想要包下一座石山时,同座的人都放下筷子,瞪大了眼睛,
而设备的原主人互相看了一眼,看见了彼此脸上的皱纹,一种再也提不起斗志的苍凉感,让他们沉默着。这些都说明
阿生是一个有魄力的人。阿生十三岁跟着领头大哥进入大山腹地,吃好的穿好的,还有零花钱可拿,说明领头大哥对
阿生“还不错”,阿生也一直认为靠力气和义气能行天下,所以当木材连夜转移走后,阿生始终咬定是自己一人所为
背后无人指使,也不肯供出帮忙装卸的人。这些说明阿生是一个仗义之人。监狱的教育在阿生心里产生的巨大影响,
当阿生看到大山的植被受到很大的破坏,大山“瘦了”时,他决定要买一座荒秃的石头山,将石料破碎成细沙。等石
料采尽再买土回填,在山上种树。从这可以看出阿生还是心存良知的。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的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为下文
作铺垫(伏笔)作用;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本文考查“山”
这一物象的作用。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山”展开,可以说是“山”串起了文章的情节,所以“山”这一物象是小说
的线索,起贯穿文章情节,使文章情节更紧凑的作用。山也是文章所有人物生活的场景,是人物生存的依靠,主人公
阿生是靠大山起家的,但同时也是因为破坏山林而被拘留,然后九个月的监狱教育在阿生心里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再
次回到大山的阿生想要包一座荒山挖沙植树,通过人物思想的一些列变化,从而突出环保这一主题。
【点睛】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
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
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
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
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
的词句表述出来。
2、35.B
36.A
37.(1)政府方面:一方面加大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专项基金的投入,提高硬件标准;
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服务态度,降低阅读的门槛,提升软件实力。(1)民众方面:充分认识读书的价值,逐步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共同营造“书香社会”的良好氛围。
【解析】
3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
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
容较难。B项,结合材料三“1212—12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分析可知,“均逐年增
加”错。故选B。
3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
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
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网上迅速“爆红”的原因错,原文为“走进天津滨
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C项,“历史悠久庄严肃穆”错,这是“滨海
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讲话的内容,不是文中具体所指;D项,”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
槛'”错,过于绝对。故选A。
37.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
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要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做哪些努力”,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当阅读逐渐
实现‘零门槛',氤氯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
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
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1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国家图书馆研究院12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
馆利用率很低”和图表的内容概括。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
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
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3、(1)AE
(2)受到同学嘲弄时,他愤怒,失落;得到菲列普的安慰和鼓励之后,他渴盼有个父亲;当菲列普答应愿意做他的父
亲时,他快慰;第二次被同学语言攻击之后,他低落、疑惑;菲列普确定做他的爸爸之后,他自豪而坚定。(能结合作品
内容,概略分析出西蒙情绪起伏的过程,即可)
(3)正面描写:①外貌、神态描写,如“髯曲的黑胡子和黑头发”刻画菲列普的长相、身材和身份。“和蔼地看着他”写
出他的慈爱。②语言描写,如“只要您愿意做我的妻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写出他的率真果敢。③动作描写,如“用
一双巨人般的胳膊举着他”,表现他勇于担当。侧面描写:①他人对西蒙的羞辱,西蒙的无助,衬托出他人格的温厚。②
第三段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他的可蔼可亲。
(4)A.本文主旨:本文描写了一个私生子西蒙备受同学侮辱,终因为铁匠菲列普的博爱而赢得父爱的故事,颂扬了菲列
普的担当精神,赞美了从菲列普、西蒙和布朗肖大姐身上体现出的美好人情人性,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鄙视私生子家
庭、鄙视生活困厄者的错误思想。
B.菲列普认子娶妻的行为值得赞扬。因为:①他敢于迎击世俗目光,迎娶一个有了私生子的女子,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
气魄;②他能主动去关心并保护一个孩子的尊严,这不仅需要善良温厚的情怀,更需要勇于担当的精神。
【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结合选择项的信息到原
文中寻找相关的答题区间,接着将选择项的信息与原文中所得出的信息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
A项,正确。
B项,“激烈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言过其实。
C项,“点面结合”不确。从开头来看,是场面描写和语言描写。
D项,“一方面乘虚而入,一方面在舆论上造势”理解菲列普这一人物有误。从小说全文来看,菲列普关心西蒙,当
西蒙被欺负时,让他说自己是他的爸爸,最后菲列普向西蒙的母亲求婚,表现的是费烈普伟大的英雄情怀,并不是趁
人之危。
E项,正确。
故选AEo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
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
本题:
结合原文“他气得发了狂,正好脚底下有几块石头……他撒开腿朝田野里奔去,他想投河自杀”可见其气愤、低落;
结合原文“西蒙沉默了一会儿,把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然后伸出双臂,无限快慰地”可见其欣慰;结合原文”布
朗肖大姐的儿子垂下头,心事重重地朝卢瓦宗老大爷开的铁匠铺走去”可见其心情低落、疑惑;结合原文“小西蒙站
起来,用响亮的声音”可见其自豪坚定。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
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
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
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
点。
本题:
从正面描写的角度分析,小说在描写费烈普时使用了外貌(髯曲的黑胡子等)、神态(和蔼)、语言、心理(沉思)和动作
等,以此表现了费烈普的高大、慈爱、善良、勇敢等等;侧面描写方面,主要表现费烈普的和蔼可亲等。如“一个长
着髯曲的黑胡子和黑头发的高个儿工人和蔼地看着他”外貌描写,“只要您愿意做我的妻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语
言描写,“他突然被他的朋友抱起来。他的朋友用一双巨人般的胳膊举着他”动作描写,这些都是正面刻画。“天气
很热,也很舒适。和煦的阳光晒着青草。河水像镜子似的发亮。西蒙感到几分钟的幸福和淌过眼泪以后的那种困倦”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他对西蒙的帮助,西蒙被人欺负,衬托出他的温厚,这些是侧面刻画。
(4)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概括主旨要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透过人物
形象与故事情节概括出文章的主旨。第二问要先明确个人的观点,然后分析支撑观点的理由。
本题:
回答问题分为两步:第一步,概括小说的主旨;第二步,分析费烈普的行为体现的意义。这篇小说描写两个方面的内
容:西蒙遭受的侮辱、费烈普对西蒙的帮助等。
第一问,小说描写了西蒙被同学欺负,说他没有父亲,而菲列普帮助他并愿意做西蒙的父亲的故事,赞扬了菲列普的
博爱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了美好的人性,而另一方面也批判了社会对私生子家庭鄙视。
第二问,要首先回答菲列普的做法的正确与否,先肯定认子娶妻的做法正确,然后分析理由,着重于他敢于面对世俗
观念去一个有私生子的女子为妻;其次要分析他能够主动面对世俗去关心和保护一个孩子的尊严,体现了担当的精神。
4、1.B
2.A
3.D
4.乾隆十一年/贵州布政使安州陈公移安徽/过余北山/偶言及此/遂议兴复/逾岁五月告成/属余记之。
5.(1)所以我对于一生中共同治学的好友,困顿在底层的人,就用默默牢记、亲身实践来要求他们。
(2)如果嘴里诵读着程、朱理学却私下求取权势利益,那就是孟子所说的失掉了自己原本的善心,跟盗贼成为同类的
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
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
B项解释错误,“勖以睢州之志事”意思是:用睢州汤公的抱负来勉励他们。勖:勉励。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
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漫诋阳明以钓声名而逐势利”,而,为连词,表并列,并且;“蟹六跪而二螯”,而,为连词,表并列,并
且。
B项,“以致天子之操权”,之,结构助词,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无义。
C项,“士大夫之务进取者”,者,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者,助词,……的人。
D项,“尚不至梏亡而不远于禽兽”,于,介词,跟,与;”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于,介词,在。
故选Ao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
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
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官府……事宜”分析错误,整个重修工程是由乡里绅士负责的,大小官员都没有参与其中。原文表述为“邑
侯海宁许君助之,属差役于绅士,不由得封胥官吏”。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
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乾隆十一年,贵州布政使安州陈公调任安徽,到北山拜访我,偶然谈到这书院,就商议恢复书院
的旧貌。过了一年五个月重建成功,陈公就嘱托我为这次重建写一篇记。
“乾隆十一年”交待了时间,因为较长,可以在句后断开;“过余北山”的主语是陈公,与上句共用主语,句子前后
应断开。“偶言及此”与“遂议兴复”构成条件关系复句,中间需要断开。“逾岁五月告成”书院建成的时间需要单
独成句。
分析可知,正确的断句为:乾隆十一年/贵州布政使安州陈公移安徽/过余北山/偶言及此/遂议兴复/逾岁五月告成/属余
记之。
5.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故”,所以;“穷”,困窘;“躬行”,亲身实践;”要以默识躬行”是状语后置句。
(2)“若”,如果;“乃”,是;“失其本心”,失掉了自己原本的善心;“为类”,成为同类。
【点睛】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
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
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
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
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自从我耳闻目睹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去世后名声没有磨灭的北方真正大儒有三人:是定兴鹿大常、容城孙征君、
睢州汤文正,他们在治学方面都把王阳明作为宗师。一些浅陋的人抄取二程(颜、颐)和朱熹理学的已发出而未尽的言
论,随意地诋毁阳明先生沽名钓誉并且追逐权势利益。所以我对于一生中共同治学的好友,困顿在底层的人,就用默
默牢记、亲身实践来要求他们;仕途通达又有美好操守的人就用睢州汤公的抱负来勉励他们,但却不向他们标榜自己
讲学的宗旨。
金陵西华门外过去有阳明书院,不知从哪年开始废弃,讲堂学舍,周遭的围墙全部毁坏。乾隆十一年,贵州布政
使安州陈公调任安徽,到北山拜访我,偶然谈到这书院,就商议恢复书院的旧貌。过了一年五个月重建成功,陈公就
嘱托我为这次重建写一篇记。
唉,鄙陋的儒生肤浅地学习,哪里能懂得阳明先生把宣扬良知作为教化的本意呢?明朝开国以来,淳朴的土风到
天顺年间完全发生变化。大概是因为“三杨”贪图爵位俸禄而忠心衰减,以致于皇上的权柄、阁部的事务职权,都被
王振,汪直等人夺取。而王文、万安首先亲附宦官,窃取政府权力,忠良之士被斥退,宫廷惩罚被使用。致力于求取
功名的士大夫渐渐失去了知羞耻、明是非的本心,轻率地让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中。
阳明先生看在眼里,内心伤痛,认为人如果失去了本心,就会让自己的智慧用在计谋权诈方面,用学识帮助自己
歪曲法律条文,不如让他们坚守良知,这样还不致于良知沦丧而近乎禽兽。到了天启年间,魏忠贤党羽肆意残害忠良,
想要杀尽天下所有的好人。鹿大常、孙征君看在眼里,内心伤痛,所以对直指人心的阳明先生的学说又有感而发,想
要和治学的人共同阐明它。既然这样,那么这里的研究王阳明学说的人士,应该思考王阳明的门徒像龙溪心斋这些人,
虽有过激片面的言行,但没听说他们通过欺诈来趋附权势。几代再传之后,有的人流于思虑禅静,但没听说他们贪婪
卑鄙而毁弃自己端方的品行。像那些嘴里诵读着程、朱理学却私下求取权势利益的人,就是孟子所说的失掉了自己的
本心、跟盗贼成为同类的人。阳明先生的弟子是羞于跟他们为伍的。这就是陈公重新修建这座祠堂的本意啊!
现在的重建,花费比初建的时候多。陈公没有追究房屋与土地私下交易的事由,而是让官府赎回。陈公召集工匠、
备办材料,并且拿出自己的俸禄和所得的赏赐,邑侯海宁许君帮助他,把工程交给绅士,而不是官吏,所以不久就完
工了。
5、1.前两联突出了作者虽仕途不顺,但仍旧纵情于山水之间的乐观,旷达的性格特点。
2.后两联表达了对同游者的赞美,和游览时的高兴,自得的心情。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中有三种形象,分别是: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以及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
要是指诗人在是各种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在鉴赏人物形象的时候,首先要把握
人物形象的特征,体会人物所传达出的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前两联翻译,“推不去挤不走在这里已经三年,
鱼鸟都嘲笑我愚顽过头。没有放回江北的都城,老天有意让我把浙西的山水遍游”。“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
我顽”“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要结合具体诗句和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
平来总结出答案。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这组七律,即既写其游山玩
水之乐,又抒其心中感慨。诗人杭州之任,虽属自愿请行,但也形同放逐(那是由于政敌的攻击,不使安于朝廷),因
道:放逐南来,既未蒙赐环,我也就乐得任性逍遥,这可是天教我“看尽浙西山”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旷达的性
格。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仔细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然后从题目和注释入手,分析作者情感倾向。
然后抓住核心意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找到情感的指向,归纳出诗人的情感。最后结合情景关系,情
理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后两联翻译,“毛先生品节清正,是魏代著名尚书毛圻之后。
方先生宛如唐朝高人方干,徜徉在水石间多么闲雅风流。和他们相逢欢笑是这样难得,趁兴写出狂放诗篇不必把字句
细究。”“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结合具体
诗句和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来总结出答案。写同游者,写他自己随兴赋诗的心情。颈联先赞美县令毛国华是有清
风亮节的毛尚书之后,又将县尉方武比作“风流水石间”的处土方干。同游者既都是清流雅望之士,诗人自然觉得十
分难得:“一笑相逢那易得”,由不得他不兴致勃勃起来。诗人兴来必要赋诗,又自以为“数诗狂语不须删”,这几
句诗乃我率真狂放的本色之言。
【点睛】
答题步骤
(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
(2)点明该词运用叠音的手法。
(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
(4)分析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点明富有韵律感(音律美),
增强了表达效果。
6、连峰去天不盈尺银瓶乍破水浆迸飞漱其间高者挂胃长林梢必能裨补阙漏扈江离与辟芷兮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观海则意溢于海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
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盈,浆,漱,
胃,梢,裨,阙,芷,扈,溢。
7、①《边城》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公和外孙女
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
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刻画翠翠的形象及反映“人
性美”的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②篇名叫做《铁肩担道义》。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
当。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
运输司机,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
奉献着。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③呼吸
没去过高原
就不要和我谈呼吸
你曾经说过我是你的鼻子
在青海在我们支教的山坡
你缺氧的样子
一度令我浑身发紫
因此我理解
你后来爱上了广州
健身房和吸氧机
可我不行
如你所说
我爱这片土地以及它的子民
我还要探寻高原上空飞翔的鹰
探寻它高于我们的呼吸
我希望
当我的学生收下翅膀
就落在我的骨头上
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他的学生
看这就是呼吸进化后的标本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
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①要求赏析名著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考生要注意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赏析时主要要说清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生活
环境,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环境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表现主题有什么样的作用等。
②就是要求用一句经典的句子概括这些抗疫英雄的精神品质,这个题目既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的熟悉程度,也考查考
生对人物品质的分析概括能力。陈述理由时要注意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揭示出他们身上最感人和值得歌颂的
地方,注意与篇名的联系。
③要求写一首关于“呼吸”的现代诗歌或抒情性文字,并有具体要求,如“对比”“直接抒情”。关于“呼吸”,既
可以指现实中的真的“呼吸”,也可以指“精神的呼吸”等抽象的东西。这道题目难度较大,特别是现代诗的写法,
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短小而富有哲理的现代诗,要会背诵,学习仿写。
【点睛】
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
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
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
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
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
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
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
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
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
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
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8、激励学生不一定非要靠排名,因为“排名”往往会挫伤一大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如可
以让成绩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表扬学习态度好的同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不吝赞扬;评价机
制也要彻底改变,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应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微写作。做这道题,分两步,一是表达观点;二是阐述理由。
表达观点及理由的微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篇小议论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阐述理由应该有理有据,
理论分析和事实论证双管齐下,更为饱满。理论上,可以使用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等。首先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阐
述原因,然后摆明正确做法。
9、【例文】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狄更斯曾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发生着新旧事物的更替演变,有新
生,也有灭亡。智能手机消灭了单反,外卖击垮了方便面,摩拜碾压了捷安特。比亚迪电动大巴车因产品技术创新具
有核心竞争力获准进入英国市场,社会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要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自我革新。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消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82-3:2025 EN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he tendency of compounds and products based on vinyl chloride 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to evolve hydrogen chloride and any
- 2025年房地产物业管理服务规范资格统考考核试卷
- 2025年传媒行业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法治人才(如法治记者、法律评论员)培养合规考核试卷
- 2025年行政诉讼法资格准入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整体管理案例考核试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练习题(解析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同步测评试卷(详解版)
- 数的认识与运算的内容和本质发布者:陈为强20250924 09445.0分(1个)评价 收藏 3点赞评论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凸显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质量专题攻克试题(含详细解析)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光的色散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斯德哥尔摩地铁站赏析课件
- 注册安全工程师(延续注册)履职情况说明
- 食品安全管理师技能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公文写作培训课件
- 公路勘测地形测绘内容与取舍要点有哪些
- GB/T 20961-2018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
- 滚丝机操作指导书
- 商务策划学-(全)课件
- 阀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伊美雅(异帕米星),抗感染的信心之选20130415课件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