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卷(一)
生物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机物分子参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也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物质不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固醇类物质不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
C.基因的表达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改变二硫键不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华丽硫珠菌是在红树林浅滩中新发现的一种细菌,单个细胞最长可达2cm,其生长的环境富含硫化物。
该细菌形态、结构和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大囊膜:位于菌体I
中间,约占73%
菌体体积
P:一种膜囊结构
其中包含全部遗
硫颗粒传物质及核糖体
菌外形图菌横切面图菌横切面局部图
A.该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膜囊P内
B.大膜囊结构类似植物细胞的液泡可保持菌体形态
C.细胞内外硫元素状态表明该菌参与生态系统的硫循环
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也存在于类似膜囊P的结构中
3.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14h/日才能开花,决定该植物开花的不是光照时长而是连续的黑暗时长。为探
究光对该植物开花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能够开花的实验组有()
实验组别光照时长(h)黑暗时长(h)处理
①1410在光照7h时,黑暗5min处理
②1410在黑暗5h时,照光5min处理
③1212在黑暗6h时,照光5min处理
④1212在光照6h时,黑暗5min处理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4.植物中一个胚囊母细胞通过分裂分化,得到4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细胞,协同完成受精作用。完成受精
后,助细胞随即解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来源于胚囊母细胞的4种细胞mRNA种类相同
C.助细胞解体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胚囊母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5.科研人员在对拟南芥雄蕊发育的研究中,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雄蕊长度:
O2mm~
口1.5~2.0mm
S31.0~1.5mm
EH0.5~1.0mm
IAA-
■0~0.5mm
A.不施加IAA条件下,高温会促进拟南芥雄蕊发育
B.施加IAA条件下,高温会促进拟南芥雄蕊发育
C.正常温度条件下,IAA会抑制拟南芥雄蕊发育,且浓度高效果强
D.高温条件下,IAA会促进拟南芥雄蕊发育,且浓度高效果强
6.为了使番茄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科技工作者研究了番茄遗传方式。已知番茄果肉的颜色由基因A/a
与B/b控制。甲、乙两种番茄杂交,结果如图所示;用A、a、B、b四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甲、乙番茄果
肉细胞的DNA进行PCR扩增,并用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丙、用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丁
的DNA进PCR扩增作为标准参照,PCR产物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P甲(橙色)X乙(黄色)
1
F1红I色®
F2红色橙色黄色
1858362甲乙丙丁
A.甲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
B.Fi番茄与乙番茄杂交,子代可出现橙色番茄
C.F2中橙色番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D.理论上,F2红色番茄中自交能产生橙色番茄的占2/9
7.油菜花色是油菜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表型特征。研究人员培育了桔色、紫色、白色等花色的油菜品种。用
不同花色油菜品种构建景观,可增加观赏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花色的油菜品种间没有生殖隔离
B,油菜中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遗传多样性
C.油菜花色由基因决定,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D.诱变处理油菜种子有望获得更多其他花色的油菜品种
8.启动子中CpG岛上的胞嚏咤发生甲基化修饰,会使启动子区高度螺旋化,还会导致()
A.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
B.CpG岛的甲基化引发基因突变
C.相关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序列改变
D.单链中相邻的CG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9.研究发现,给患有社交障碍的实验小鼠饲喂某种益生菌(L),可以促进下丘脑中催产素的合成从而缓解
症状。催产素可作为神经递质,在社交活动时释放,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促进多巴胺释放。若阻断
肠道到脑干的传入神经,饲喂L不再促进催产素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促进催产素合成属于条件反射
B.L通过多巴胺调节小鼠社交时的愉悦情绪
C.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是细胞外Na+浓度升高的结果
D.特异性催产素受体抑制剂可缓解小鼠的社交障碍
10.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流涕等症状,也可引起肺炎等疾病。下列有关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的叙
述,错误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识别T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启动细胞免疫
B.B细胞经辅助性T细胞激活后,分化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启动体液免疫
C.树突状细胞既可以吞噬消化流感病毒,又可以通过抗原呈递启动特异性免疫
D.流感病毒感染后的流涕等症状是人体免疫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的正常反应
11.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大
B.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
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
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
12.环境DNA(eDNA——环境中的总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是:从目标水体环境(如
池塘)中获得eDNA,对鱼类科、属、种等的特定核酸序列扩增、定量和测序。应用该技术理论上不易实现
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B.种群年龄结构的建立
C.两个种群密度的比较D.两个物种生物量的比较
13.为探究H基因对肿瘤细胞M增殖能力影响,分别将H基因和突变h基因过量表达的细胞M在含琼脂
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检测细胞克隆(由单个细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数量如下表,作为判断
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条件及羸、①②③④
10%血清-+++
H基因--4--
突变h基因---+
细胞克隆数量(个)591527
注:“+”表示加入或过量表达;表示未加入或无表达
A.血清为细胞M的生长增殖提供了营养物质等天然成分
B.克隆间相互离散,能有效避免克隆内细胞的接触抑制
C.H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克隆数增加,说明其不是抑癌基因
D.突变h基因过量表达,容易引起细胞M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14.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还原糖可选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且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需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材料
15.成熟的柿果实营养丰富,形色美观且有“事事(柿柿)如意”的美好寓意,深受人们喜爱。柿果成熟过
程中乙烯起着关键的作用,乙烯在细胞内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_一八AdoMe哈成酶—.一,ACC^■成酶ACC氧化酶
甲硫氨酸ffffff—fS-腺背甲硫氨酸fff一■fACCfffffff乙烯
A.柿果实膨大过程中乙烯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
B.乙烯作为信号分子诱导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使果实成熟
C.用14c标记甲硫氨酸可追踪研究乙烯的合成过程
D.抑制ACC合酶的表达能延长柿果实贮藏时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生长于此的植物形成了适应干旱环境的对策,为探究植物适应干旱的机理,
某科研小组分别对植物甲、乙进行干旱处理,对照组正常浇水,测定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
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净光合速率(umolCO2•m-气孔导度(molIhO•m-叶绿素含量
2,S-1)2•S-1)(mg•g-1)
处理植物甲植物乙植物甲植物乙植物甲植物乙
正常浇
19.349.360.450.425.563.25
水
干旱5
10.267.380.420.292.363.08
天
干旱
3.236.250.380.111.222.91
10天
注:气孔导度是度量植物气孔开度的指标,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度越大
(1)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终产物有氧气、、=
(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随干旱天数的增加,植物乙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与有关,植物
甲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o
(3)若给对照组植物提供H2I8O和CO2,合成的(Ofc。)中(填“能”或“不能”)检测
到18。,原因是。
(4)干旱环境下,一些植物叶片叶面积减小、气孔下陷,其适应环境的意义是o
17.对水稻品种“淮稻7号”诱变,获得白叶枯病“类病变”突变体lmp2(基因型aa),它在没有病原菌
侵染的情况下能自发形成类似白叶枯病表型。从突变体中克隆出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关键基因a(本题中
如涉及更多的基因,名称依次按照B/b、C/c、D/d……命名)。回答下列问题:
(1)将突变体与野生型(简称WT,表型正常,基因型AA)水稻1杂交,Fi表型均为野生型,其基因型
为一;Fi自交,F2中野生型与突变体比例为一o
(2)分析突变体的a基因全序列及其编码产物发现,突变体的a基因是野生型水稻1的A基因内插入
654bp(碱基对)片段形成的,其编码的肽链长度比野生型A基因编码的肽链短,其原因是654bp片段的
插入产生了新的—O
(3)比对水稻基因组发现,野生型水稻的3号染色体上也存在上述654bp序列。为探究突变体产生的原
因,在野生型水稻的3号染色体和突变体水稻的9号染色体上654bp序列外侧各设计一对引物,对野生
型、突变体基因组DNA进行PCR,产物的凝胶电泳结果如图(M为核酸分子量大小的标准参照物)。据图
分析突变体lmp2产生的原因是一。
3号染色体9号染色体
WTknp2WTlmp2
2000bp
lOOObp
750bp
500bp
250bp
lOObp
(4)若用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2杂交,Fi全为野生型,Fi自交,F2野生型和突变体比例为15:1。依据
上述研究结果,推测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2杂交结果不同于(1)中杂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突变
体、野生型水稻1和野生型水稻2的基因型依次为—、―和—o
(5)为了解A蛋白(由基因A编码)在自然界的起源和进化,研究人员比较了生物甲、乙、丙……的A
蛋白序列与水稻A蛋白序列的差异氨基酸个数,并成功解析了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如下表。如果水
稻与上述各种生物的亲缘关系由近而远依次为甲、乙、丙,在下表中填写最合理的数字。
生物名称甲乙丙T戊.....
差异氨基酸个数2—468...
18.体温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机体在各系统和器官的协调下维持体温稳定。回答下列问
题:
(1)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有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舒缩)和(如使用空调、添减衣
物)两种。
(2)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体大量排汗,有利于维持体温稳定。排汗也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人体
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等行为。大量排汗后,建议适量补充淡盐水,原因是。
(3)下丘脑存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依据体温调定点学说,调定点取决于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
元的温度敏感特性。当体温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两者放电频率
相同时的温度为体温调定点(如图)。当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高于冷敏神经元时,产生热觉;反之,则产
生冷觉。人体以调定点为中心,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稳定。
①下图中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曲线为(填“a”或"b”)。
②高温环境条件下,图_____(填“A”“B”或"C”)反映了正常人体的体温调定点。
③发热病人体温高于正常,有时仍感觉冷,原因是o
**
鳖
霆
包
积
超
超
o353637383940体温yO353637383940体温屣
图A图B
6353637383940^g/oc
图C
19.河流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还是生态系统中连通山、水、林、田、湖的重要纽带,对维持流域
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当过多的N、P等元素从陆地生态系统进入河流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出现水华现象。
(2)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中逐级
;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表现为o
(3)河岸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生态过渡区。
①随着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河岸带植被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群落的会发生相应变化。
②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方面,还体现在能促进生态系统中
、等方面。
③生态修复工程是重新恢复生态功能的技术。下图是河岸修复常见的两种模式,根据河岸生态特点和其生
态功能,应选择模式,其理由是o
V"
20.植物在高于胞内Na+浓度的环境下,SOS3和SOS2激活位于质膜上的转运蛋白SOS1,SOS1通过SOS
信号通路与胞质内Na+结合并将其排出细胞外,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利用SOS信号通路将Na+排出细胞外,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o
(2)通过基因工程在水稻中过量表达SOS1蛋白,以期增强水稻抗盐能力。
①为获得编码SOS1蛋白的基因,可提取野生型水稻总RNA,通过获得模板DNA,再经PCR
获得SOS1基因片段。
②测序表明,SOSI基因编码序列含有3444个核甘酸,其中A+T含量占53%,模板链中C含量为26%,那
么SOS1基因双链序列中G+C含量为%。
③构建表达载体时,在下图所示载体含有的限制酶识别位点插入SOSI基因。序列分析发现SOSI基因内部
有Xbal的识别序列,为使载体中SOSI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正确表达,应在SOS1基因两端分别添加
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将SOSI基因插入载体前,应选用两种限制酶对载体酶切。
DNA序列
京基酸序列
S,-IVTAGA-J*
Xhal3,-AGATC7T-5,
5,-GGATCC-3,
BamH\
3yX?TA*.5'
"CftiGGJ
SmaI
3,-GG(J7CC-5,
SpeI5、泰TAGTJ
",
3-T♦GAT3CA-5
5,-GAATTC-3,
EcoRI
J^-CTTA^G-S'
(3)重组质粒转化水稻后,选取可发绿色荧光的植株,鉴定其抗盐能力是否增强,采取的操作是
(4)若发现水稻中过量表达SOSI基因并不能明显提高其抗盐能力,从信号通路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机物分子参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也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物质不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固醇类物质不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
C.基因的表达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改变二硫键不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1、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1)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2)磷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
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促进动
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2、糖蛋白:细胞膜的外表,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
等功能。
【详解】A、细胞膜上由糖类和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错
误;
B、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错误;
C、基因的表达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由于光敏色素的存在,使得其能够感受到光照的变化,光照
又能调节植物体内有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正确;
D、蛋白质中二硫键的断裂会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进而使其功能改变,D错误。
故选C。
2.华丽硫珠菌是在红树林浅滩中新发现的一种细菌,单个细胞最长可达2cm,其生长的环境富含硫化物。
该细菌形态、结构和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膜囊P内
B.大膜囊结构类似植物细胞的液泡可保持菌体形态
C.细胞内外硫元素状态表明该菌参与生态系统的硫循环
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也存在于类似膜囊P的结构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大小较小较大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
主要区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核,有拟核
除支原体外都有,主要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动物
细胞壁
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
统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
细胞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器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
DNA存露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在形式质粒中:小型环状、裸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露
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异方式
【详解】A、膜囊P包含该菌全部遗传物质以及核糖体,因此该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膜囊P内,
A正确;
B、从形态结构看,大膜囊结构类似于中央液泡,它的存在使细胞质紧贴细胞壁,有利于保持菌体形态,B
正确;
C、华丽硫珠菌生长的环境富含硫化物,该菌内含有硫颗粒,表明该菌参与生态系统的硫循环,C正确;
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拟核中,不存在于类似膜囊P的结构中,D错误。
故选D。
3.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W14h/日才能开花,决定该植物开花的不是光照时长而是连续的黑暗时长。为探
究光对该植物开花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能够开花的实验组有()
实验组别光照时长(h)黑暗时长(h)处理
©1410在光照7h时,黑暗5min处理
②1410在黑暗5h时,照光5min处理
③1212在黑暗6h时,照光5min处理
④1212在光照6h时,黑暗5min处理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1、“长日照植物”:在日照时间长于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
2、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
早。
【详解】①决定该植物开花的不是光照时长而是连续的黑暗时长,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W14h/日才能开
花,即黑暗时长需大于10h,光照7小时,黑暗5分钟,然后再黑暗10小时,不影响黑暗总时长,所以该
植物能开花。②在黑暗5h时,照光5分钟,连续黑暗时长达不到10h,所以该植物不能开花。③黑暗6小
时,照光5分钟,然后再黑暗6小时,连续黑暗时长达不到10h,,所以该植物不能开花。④光照6小时,
黑暗5分钟,然后再黑暗12小时,总的黑暗时间为12小时5分钟,所以该植物能开花。故只有实验组
①④的处理方式能够使该植物开花。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植物中一个胚囊母细胞通过分裂分化,得到4种不同生理功能细胞,协同完成受精作用。完成受精
后,助细胞随即解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来源于胚囊母细胞的4种细胞mRNA种类相同
C.助细胞解体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胚囊母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植物中一个胚囊母细胞通过分裂分化,得到4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细胞,说明发生了
细胞分化。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需要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进行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
确;
B、由题意可知,植物中一个胚囊母细胞通过分裂分化,得到4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细胞,说明发生了细胞
分化,则mRNA不都相同,B错误;
C、助细胞解体属于细胞凋亡,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
D、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经过脱分化、再分化可获得完整植株,D正确。
故选B。
5.科研人员在对拟南芥雄蕊发育的研究中,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雄蕊长度:
O2mm~
正常温度
口1.5~2.0mm
对照组।।-nSSI1.0~1.5mm
EZI0.5~1.0mm
IAA-
L104MIL0~0.5mm
A.不施加IAA条件下,高温会促进拟南芥雄蕊发育
B.施加IAA条件下,高温会促进拟南芥雄蕊发育
C.正常温度条件下,IAA会抑制拟南芥雄蕊发育,且浓度高效果强
D.高温条件下,IAA会促进拟南芥雄蕊发育,且浓度高效果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IAA浓度,因变量是雄蕊长度。可以看出高温不利于雄蕊发
育,正常温度下IAA不利于雄蕊发育。
【详解】AB、分析不施加IAA和施加IAA情况下温度对雄蕊长度的影响,高温明显降低长度大于2mm的
雄蕊比例,短长度雄蕊的比例上升,所以无论是否施加IAA,高温均不利于拟南芥雄蕊发育,AB错误;
C、由图可知,正常温度条件下,IAA会抑制拟南芥雄蕊发育,但浓度高效果弱,C错误;
D、由图可知,高温条件下,施加IAA会增加长度大于2mm的雄蕊所占的比例,且高浓度IAA组,长度
大于2mm的雄蕊所占的比例上升更明显,所以高温条件下,IAA会促进拟南芥雄蕊发育,且浓度高效果
强,D正确。
故选D。
6.为了使番茄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科技工作者研究了番茄遗传方式。已知番茄果肉的颜色由基因A/a
与B/b控制。甲、乙两种番茄杂交,结果如图所示;用A、a、B、b四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甲、乙番茄果
肉细胞的DNA进行PCR扩增,并用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丙、用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丁
的DNA进PCR扩增作为标准参照,PCR产物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P甲(橙色)X乙(黄色)
1
F1红I色®
F2红色橙色黄色
1858362甲乙丙丁
A.甲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
B.Fi番茄与乙番茄杂交,子代可出现橙色番茄
C.F2中橙色番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D.理论上,F2红色番茄中自交能产生橙色番茄的占2/9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
由图可知,Fi基因型为AaBb,根据F2的比例,结合电泳图可知,红色为A_B_,橙色为A_bb和aabb,黄
色为aaB_o
【详解】A、用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丙、用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丁的DNA进PCR扩
增,PCR产物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再结合杂交图,判断电泳图的第一条带代表a,第二条带代表B,第三
条带代表b,第四条带代表A,所以甲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乙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
B、Fi的基因型为AaBb番茄与乙基因型为aaBB番茄杂交,子代不会出现橙色番茄(A-bb、aabb),B错
误;
C、由图可知,F2中橙色番茄的基因型为A-bb和aabb,所以其自交的后代都表现为橙色,没有发生性状分
禺,C正确;
D、由图可知,F2红色番茄的基因型为A-B-,其中A-Bb自交后代能产生橙色番茄,其所占的比例为2/3,
D错误。
故选C。
7.油菜花色是油菜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表型特征。研究人员培育了桔色、紫色、白色等花色的油菜品种。用
不同花色油菜品种构建景观,可增加观赏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花色的油菜品种间没有生殖隔离
B.油菜中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遗传多样性
C.油菜花色由基因决定,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D.诱变处理油菜种子有望获得更多其他花色的油菜品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
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各种化色的油菜品种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
确;
B、油菜中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遗传多样性,B正确;
C、油菜化色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
D、诱变处理油菜种子可能获得更多新奇的油菜品种,D正确。
故选C。
8.启动子中CpG岛上的胞嚓咤发生甲基化修饰,会使启动子区高度螺旋化,还会导致()
A.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
B.CpG岛的甲基化引发基因突变
C.相关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序列改变
D.单链中相邻的CG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
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DNA的甲基化并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影响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详解】ABC、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修饰,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不利于RNA聚合酶与被
甲基化修饰的启动子结合,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最终影响基因的表达,但并不改变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序
列,A正确,BC错误;
D、被甲基化的DNA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不是通过氢键连接,而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连接,D错误。
故选Ao
9.研究发现,给患有社交障碍的实验小鼠饲喂某种益生菌(L),可以促进下丘脑中催产素的合成从而缓解
症状。催产素可作为神经递质,在社交活动时释放,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促进多巴胺释放。若阻断
肠道到脑干的传入神经,饲喂L不再促进催产素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促进催产素合成属于条件反射
B.L通过多巴胺调节小鼠社交时的愉悦情绪
C.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是细胞外Na+浓度升高结果
D.特异性催产素受体抑制剂可缓解小鼠的社交障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益生菌(L)的刺激促进下丘脑中催产素的合成,催产素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
奋性并促进多巴胺释放,从而缓解社交障碍的症状。
【详解】A、L促进催产素合成不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A错误;
B、益生菌(L)促进催产素合成,催产素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促进多巴胺释放,从而缓解社交障碍的症
状,B正确;
C、催产素的释放增强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不是细胞外Na+浓度升高的结果,C错误;
D、特异性催产素受体抑制剂可抑制催产素发挥作用,不能缓解小鼠的社交障碍,D错误。
故选B。
10.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流涕等症状,也可引起肺炎等疾病。下列有关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的叙
述,错误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识别T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启动细胞免疫
B.B细胞经辅助性T细胞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启动体液免疫
C.树突状细胞既可以吞噬消化流感病毒,又可以通过抗原呈递启动特异性免疫
D.流感病毒感染后的流涕等症状是人体免疫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的正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
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
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
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
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
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
附。
【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识别T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增殖分
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启动细胞免疫,A正确;
B、B细胞经辅助性T细胞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该过程中也需要病原体的刺激和细胞因
子的作用,B正确;
C、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可以通过抗原
呈递启动特异性免疫,但不能吞噬消化病毒,C错误;
D、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够抵挡大多数病原体,流感病毒感染后的流涕
等症状是人体免疫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的正常反应,D正确。
故选C
11.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大
B.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
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
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
水域的面积,具有全球性。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差值可以反映生态环境压力。
【详解】A、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故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
小,A错误;
B、“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
上受限于人口基数,B正确;
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说明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
面积越大,对于资源的利用越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C正确;
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减少了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降低了生态足迹,D正确。
故选Ao
12.环境DNA(eDNA——环境中的总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是:从目标水体环境(如
池塘)中获得eDNA,对鱼类科、属、种等的特定核酸序列扩增、定量和测序。应用该技术理论上不易实现
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B.种群年龄结构的建立
C.两个种群密度的比较D.两个物种生物量的比较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
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eDNA技术具有高灵敏、低成本、无损伤、快捷方便等优
点,应用前景广泛,能用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某种鱼类的食性分析、濒危物种的调查等。
【详解】A、如果某环境中出现了外来物种,从目标水体环境(如池塘)中获得eDNA并扩增后,会发现
有新类型的DNA出现,所以可以实现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A正确;
B、一个种群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的DNA是相似的,亲缘关系很近,无法通过该技术区分不同
年龄段的个体,B错误;
C、该技术可以通过DNA来区分两个种群,并且通过扩增。定量测序后分析特点序列DNA的含量,进而
分析两个种群的数量,C正确;
D、据题干知:提取eDNA后,对鱼类科、属、种等的特定核酸序列扩增、定量和测序,说明可以直接从
环境样品中提取DNA并通过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因此可以用来检测某环境中两个物种的生
物量,D正确。
故选B。
13.为探究H基因对肿瘤细胞M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将H基因和突变h基因过量表达的细胞M在含琼脂
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检测细胞克隆(由单个细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数量如下表,作为判断
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条件赢窠、①②③④
10%血清-+++
H基因--+-
突变h基因---+
细胞克隆数量(个)591527
注:“+”表示加入或过量表达;“-”表示未加入或无表达
A.血清为细胞M的生长增殖提供了营养物质等天然成分
B.克隆间相互离散,能有效避免克隆内细胞的接触抑制
C.H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克隆数增加,说明其不是抑癌基因
D.突变h基因过量表达,容易引起细胞M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癌细胞的特征:
(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
(4)失去接触抑制。
【详解】A、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主要目的是为细
胞提供促生长因子,以补充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A正确;
B、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可能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B错误;
C、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原癌基因突变使相应的基因产物过量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因此H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克隆数增加,说明
其不是抑癌基因,C正确;
D、突变h基因过量表达,导致细胞克隆数量增多,容易引起细胞M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B。
14.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还原糖可选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且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需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还原糖检测需要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且该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A正确;
B、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因此无法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因此低温无法诱导染色体加倍,D错误。
故选Ao
15.成熟的柿果实营养丰富,形色美观且有“事事(柿柿)如意”的美好寓意,深受人们喜爱。柿果成熟过
程中乙烯起着关键的作用,乙烯在细胞内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_一八AdoMe哈成酶—.一,ACC^■成酶ACC氧化酶
甲硫氨酸ffffff—fS-腺背甲硫氨酸fff一■fACCfffffff乙烯
A.柿果实膨大过程中乙烯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
B.乙烯作为信号分子诱导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使果实成熟
C.用14c标记甲硫氨酸可追踪研究乙烯的合成过程
D.抑制ACC合酶的表达能延长柿果实贮藏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
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
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柿果实膨大过程中生长素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A错误;
B、乙烯具有催熟的作用,乙烯作为信号分子诱导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使果实成熟,B正确;
C、由图可知,甲硫氨酸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能转化乙烯,因此用14c标记甲硫氨酸可追踪研究乙烯的合成
过程,C正确;
D、抑制ACC合酶的表达,能抑制乙烯的合成,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因此抑制ACC合酶的表
达能延长柿果实贮藏时间,D正确。
故选Ao
二、非选择题
16.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生长于此的植物形成了适应干旱环境的对策,为探究植物适应干旱的机理,
某科研小组分别对植物甲、乙进行干旱处理,对照组正常浇水,测定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
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净光合速率(PmolCO2-m-气孔导度(mol%。•nr叶绿素含量
2•J)2•J)(mg•g-1)
处理植物甲植物乙植物甲植物乙植物甲植物乙
正常浇
19.349.360.450.425.563.25
水
干旱5
10.267.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粉末冶金在船舶推进器制造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煤制液体燃料的原料煤选择与处理考核试卷
- 畜牧良种繁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考核试卷
- 2025电视剧拍摄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2025茶叶代销合同模板
- 2025建筑工程分包合同样本
-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培训分享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
- 国际贸易合同书文本
- 二零二五办公室文员聘用合同书
- 租房合同范本下载(可直接打印)
- 2025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宜家在华门店扩张战略实施环境及实施途径研究》9700字(论文)
- 华为鸿蒙系统应用开发H14-231 V1.0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条文解读
- 2024年江苏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考聘用高层次人才11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火灾现场危险隐患培训
- 晨检课件完整版本
- 美术教室装修合同模板
- 少年羽毛球教学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