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

保德县实验小学

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

来研究位置与方向。

2.揭示目标

1会辨认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可以根据自身

所在方位来准确辨认东、南、西、北的方向。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4分钟左右)

独学:自学课本例1

1)看图,说说图中的情境。

2)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互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群学:方法探究:四个方向两两相对,东和西相对,南和

北相对。在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我们只要知道

其中一个方向,就可以知道其他方向了。

反馈练习:让其中的一位同学站在教室中间,脱出他四个

方向分别是谁。

自学探究二:认识地图上的方向(14分钟左右)

独学:自学课本例2

1)看图说说图中的意思。

2)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3)试着填写下面的空。

互学:1)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为什么?

群学:

11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一般平面图

上要用''〃标出方向。

2观察物体时,先要确定观察点,在观察点再按照''上北下

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确定位置。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10分钟左右)

课本3、4页的做一做。

2.拓展提升(2一分钟左右)

课本5页的1题。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四个方向两两相对,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

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先要确定观察点,在观察点再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

规律确定位置。

位置与方向(第2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方向问题。你们知道四面八方表示

什么意思吗?

2.揭示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

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的

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观察力和主动探究意识。独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4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10分

钟左右)

独学:自学课本第7页例3。

1)看图,理解图中的情景。

2)晓明为了辨别方向带来了指南针,指南针上有几个描

述方向的词语?

3)你能用箭头表示出这八个方向吗?

4)试着填空。

互学:1)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2)说说以晓明为观察点和以存车处为观察点的不同思

路。

群学:辨别方向先要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确定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自学探究二: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14分钟左右)

独学:自学课本例4

1)看图,说说图中描述是什么。

2)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3)试着帮小平和文文解决问题。

互学:1)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2同桌互相提问,试着解决。

群学:规范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到地点所

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

出来。(在描述行走路线时每到一个地点就要以这个地点为

观察点去辨认下一个目的地的方向。)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4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10分钟左右)

1)课本第7页做一做。

2)课本第10页6题。

2.拓展提升(4分钟左右)

课本第10页7题。

附:板书设计

位置和方向

西北东北

西东

西南东南

在描述行走路线时,要按照图中所给的方向标志,先

确认出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然后确定目的地所处的方向,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再用

''先向……再向……最后向……〃把行走路线描述出

来。

笔算除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2.揭示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除法的

算理,学会竖式的书写格式和验算方法。

2)培养认真认真计算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20分钟左右)

独学:自学课本15页例1。

1)看图,说一说图中描写的情境。

2)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3)试算。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互学: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几棵?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

出来的?

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几棵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群学:1)算理的理解

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1,把四个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

是2个十,再把2个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个1。2个

十和1个1合起来是21。

52里面有5个十和2个1,把5个十平均分成两份,每

份是2个十,还剩一个十,再把2个1和剩下的1个十合起

来是12,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6个1。2个十和6个1合

起来是26。

2)竖式的写法及验算方法。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

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求

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来的数

合并后继续除。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8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15分钟左右)

1)课本16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要说出算理)

2.拓展提升(3分钟左右)

课本19页2题。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42+2=21棵)52+2=26(棵)

竖式

2126

24225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7-22页。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位置的确定。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2.揭示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除法,并会验算。

2)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化归思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2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商是三位数的除法(10分钟左右)

独学:自学课本17页例3。

1)看图,理解题意。

2)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3)列式试除。

互学:说说你的算法。

群学:1)理解算理。

2)竖式的书写和验算方法。

3)解决商的有关问题。

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最高位上的数是

几?

小结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除数去除被

除数百位上的数,除得的商写在百位上;如果有余数,要把

余数和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合并,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

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自学探究二: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2分钟左右)

独学:

自学课本18页例4。

1)看图,理解题意。

2)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3)列式试除。

互学:说说你的算法。

群学:1)理解算理。

2)横式和竖式的书写和验算方法。

3)解决商的有关问题。

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最高位上的数是

几?

4)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

要将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来计算,因

此商的首位应写在十位上,然后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

继续除。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6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13分钟左右)

课本17-18页的做一做。

2.拓展提升(分钟左右)

课本20页的7题。

附: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564-2=128(张)256+6=42(页)......4(张)

12842

22566256

224

516

412

164

16

0

先试除被除数的首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除

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

数要比除数小。

口算除法(第1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1)说说下列各式是怎样算的。

84-4354-540x294-3244-6500x62)填空: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240里有()个十和()个一.

3700里有()个十和()个一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口算除法。

2.揭示目标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

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培养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数

除法。

教学难点:提高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数除法的能力。独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4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整百、整十、整千数除以一位数(10分钟左

右)

独学:自学课本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3试算。

互学:说说你的算法。

群学:方法探究。1)看成几个十、几个百来除。

整百、整十、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0前

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

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o

自学探究二:几百几十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14分

钟左右):独学:自学例2、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试算。

3)理清解题思路。

互学:说说你的想法。

群学:1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

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

多的0。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两位数十位上的

数字除以一位数,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十位数字;再用两位

数个位上的数字除以一位数,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个位数

字。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4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10分钟左右)

1)课本11页做一做。

2)课本12页做一做。(说出算法)

2.拓展提升(4分钟左右)

课本14页9题。

附: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603=206003=200

1203=40663=22

商中间有0的除法(第I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

教学重点:掌握'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的算理。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1)口算:

284-22404-8364-3844-7

48+00X1232-014X0

42X00+2529+09X0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0的有关运算。

2.揭示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

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商中间有。的除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2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0(10分钟左右)

自学课本例5

独学:1)读题,理解题意。

2)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3)试算。

互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群学:1)理清思路明确算理。

2)归纳总结: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作除数无意义。

自学探究二:商中间有0的除法(12分钟左右)

自学课本例6。

独学:1)看图描述图中的情境。

2)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所求问题:

3)怎样列式?

4)试算。(首先要明确商是几位数)

互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群学:1)明确算理。

2)竖式的简便写法。

3)规范写法。

小结:笔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

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

0占位。

在求出了商的最高位上的数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

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

继续除。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6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13分钟左右)

课本24页做一做。

2.拓展提升(3分钟左右)

课本27页的6题。

附: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作除数无意义。

2084-2=104(元)2164-2=108(元)

104108

22082216

22

816

816

00

答:中国古典名著每套104元。世界名著每套108元。

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8页。

教学重点:掌握的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除法。

2.揭示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

算方法。

2)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

面写0占位的道理。

3)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5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15分钟左右)

自学课本25页例7。

独学:1)看图描述图中的情境。

2)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所求问题:

3)列式,试着解决。

互学:说说你的解法。

群学:1)算理的理解。

2)竖式的书写方法。

小结: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有两种情况:(1)除到被除

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

个位商。就可以了;(2)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

个位上的数又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直接在个位商0,被

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来作为余数。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23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20分钟左右)

1)课本25做一做。

2)课本28页10题。

2.拓展提升(3分钟左右)

课本28页14题。

附:板书设计

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6504-5=130(根)245+8=30(根)……5(元)

13030

56508245

524

155

15

0

除法解决问题(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5页。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估算策略。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看图引入。

2.揭示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除法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经历用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了解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的的重要性,培养估算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估算(14分钟左右)

自学课本29页例8。

独学:1)观图,读图,获取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并列式。

3)想一想是要准确数还是要估算。

4)怎样估算?试着算一算。

互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群学:1)探究估算方法。

2)检验估算的合理性。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

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能整除),然后按整百或

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口算出结果。

自学探究二:用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14分钟左

右)

自学课本30页例9。

独学:1)观图,读图,获取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并列式。

3)想一想是要准确数还是要估算。

4)怎样估算?试着算一算。

互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群学:1)探究估算方法。

2)检验估算的合理性。

小结:在用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

境灵活选择估算的方法,也可以和精算相结合。

总结:估算是为生活实际而服务的,所以要联系生活实际进

行估算。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课本31页1、2、3、4题。

2.拓展提升(2分钟左右)

课本32页8题。

附:板书设计

除法解决问题

267;3旬00(元)267・3右90(元)

300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一一元。

18=2020x8=160(个)160V182

答:不够装。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并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

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并作些复习巩固(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

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并复习巩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

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

1)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2)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自学指导2: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

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

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

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

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三.达标检测,拓展提升:

1.达标检测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8764-32424-48964-8

735・54174-6644+7

2.拓展提升

36页2、3题。

板书设计:

整理复习

复式统计表(第1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

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

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

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2.揭示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

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

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

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倍的认识(分钟左右)

独学: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

些什么?

互学:你能统计并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

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群学: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

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

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

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

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

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

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

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

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小结:

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

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

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6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

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1)出示37页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2)第37页''做一做〃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练习八第1题。

作业:练习八2、3、4题。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便于比较

复式统计表简洁

丰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口算练习:

30x320x620x413x32x4200x4

9x50120x240x72x323x2400x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进位)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并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分

钟左右)

独学: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互学: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

怎样列式呢?15x3=

群学:怎样计算呢?

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

10x3=30.5x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X3=15,个位上的数

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

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

以评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x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

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

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

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

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自学探究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分钟左右)

独学: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

互学:怎样列式呢?跟同伴说一说。

群学:怎样计算呢?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1)口算10X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

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

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x10=60(个)

(2)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怎样计算

呢?

可以把20看作2x10,所以口算12x20时,可以先口算

出12x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x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做一做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支8角鹅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作业:练习九1、2、3、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1)口算。

52x1043x3012x4031x2017x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x7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

''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分钟左右)

独学:出示图,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

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互学: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

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群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

和结果。

方法一:口算

14x10=140(本)14x2=28(本)

140+28=168(本)

方法二:笔算

14x12=168(本)

14

X12

28...14x2的积

14...14x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168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

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

是不进位的。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完成''做一做〃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1)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

去多少元?

(2)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

白纱布多少米?

作业:练习十1、2、3、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

数各位上的数,得到的末位和二个因数个位对齐;在用第二

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位上的数,得到的数是

多少个''十〃,得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十位对齐;然后把两

次乘得的积相加。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x1020x1491x4081x60

72x3050x3162x3070x2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关系。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分钟左右)

独学: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互学:跟同伴说一说。

群学: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

少,怎样列式呢?怎样计算呢?

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3724050x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2)笔算方法:

分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

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

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

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

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

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相加。

过程:

48

X37

336...7与48的乘积

144...30与48的乘积

1776…两个积的和

列式解答:48x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

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

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

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

加进位的数。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24x4122x7444x5915x2153x27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

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

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作业:练习H^一1、2、3、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

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

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

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三(2)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

(2)班一共有多少人?

12x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

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

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用连乘解决问题(分钟左右)

独学: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互学:跟同伴说一说。

群学: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

钱。

45x12=540(元)540x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

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x5=60(个)60x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x12x5=2700(元)12x5x45=2700(元)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做一做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

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

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作业:练习十二1、2、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要根据已经条件找间接

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

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板

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

问题的活动经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分钟

左右)

独学: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互学: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群学:算法展示

方法一:604-2=30(人)方法二:3x2=6(组)

30+3=10(人)604-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第二种方法的3X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完成''做一做〃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

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

解决什么问题?

作业:练习十二6、7、8、10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思路是一样

的,要根据已经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总数小份数=每份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6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

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口算

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笔算〔进位乘法

I解决问题

2.揭示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

的应用意识。

二、复习口算乘法计算。

20x6090x3080x8015x20

700x3080x4050x70400x20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

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教师总结:为了简

便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

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复习口算和笔算

让学生看教材第58页的第1、第2题,给学生充足的时

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

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

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四、巩固

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40x72=600x300=30x23=13x20-

53x30=20x700=100x70=22x40

23x20=80x90=50x20=60x70-

2、笔算。

58x2967x1347x5431x14

24x1333x1165x2852x36

3、解决问题。

(1)学校要为校队队员买36套运动服,每套运动服售价

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个同学在运动场接力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85

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一个果园,收了500千克桃,运出13筐,平均每筐

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个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两位数,使算式

成立。

3xn=la6xn=3o

作业:练习十三1、2、3、4、5、6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面积(第1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

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

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

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

的大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面积的意义(分钟左右)

反面和国旗面是平面封闭图形,说说那个面比较大?

互学: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

么说的。

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见。

还可用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自学探究二: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分钟左右)

独学:观察第61页例2.那个面积大?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比较。用观察、害I补、重叠

办法能解决吗?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通过

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

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

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自学探究三:面积和面积单位(分钟左右)

,: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

方形。

互学: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

不同。

群学:(1)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用同样的探究方法得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

米的不同。

,)表示物体的长度是长度单位,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用面积

单位

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

米、1平方米。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判断。(对的打V,错的打x)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做一做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表示物体的长度是长度单位,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是面积

单位。

作业:练习十四第5题。

面积(第2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分钟左右)

司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用手中的1平

长的小正方形去测量。

互学: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2: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x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

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

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6

个(长)

有几排2

(宽)

个数12

面积12

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

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

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二边长X边长

自学探究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分

钟左右)

独学: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互学:同桌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群学:该如何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

说明书写格式。

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

26x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1)做一做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

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

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作业:练习十五1、2、3、4题。

面积(第3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面积单

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2)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分钟左右)

禽求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

是多少?

,:1)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

方形的面积。10x10=100(平方厘米)

》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

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

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自学探究二:面积单位的换算(分钟左右)

独学: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互学:我们怎样计算呢?

群学: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80x80=6400(平方厘米)

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总结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

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

后去掉几个、'0〃。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做一做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8米,宽是6米。如果用每块面积是

6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约多少块地砖?

板书设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作业:练习十六1、2、3、题。

面积(第4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说

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

式。今天我们来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

题(分钟左右)

黑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互学:同桌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群学: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

方法一:6x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x3=9(平方分米)

18004-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4-3=20(块)

304-3=10(块)

20x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x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做一做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

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

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方法一:6x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x3=9(平方分米)

18004-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4-3=20(块)

304-3=10(块)

20X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作业:练习十六4、6、7、8题。

年、月、日(第1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

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

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

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2)使学生会判断大、

小月。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认识年、月、日(分钟左右)

蕤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互学:10月1日是什么节日?

2: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月日

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自学探究二: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分钟左右)

独学:熟记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

月。

互学: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

群学: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自学探究三:认识平年、闰年(分钟左右)

8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的不同。

互学: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31x7+30x4+28=365(天)

方法二:30x12+7-2=365(天)

群学: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365+1=366(天)

1)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

这一年就是闰年。

2)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判断平年、闰年。

1)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

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2)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达标测评,拓展提升。(10分钟左右)

1.效果检测(8分钟左右)

做一做

2.拓展提升(7分钟左右)

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小组内一

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得生日,

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板书设计: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12(每个月31天)

小月4、6、9、11(每个月有30天)

2月28天29天

作业:练习十七1、2、3、4题。

年、月、日(第2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

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

也就是1日=24时。

教师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

时间,让学生识别。

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下午、晚上。

今天我们学习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

时刻。

2)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认识24时计时法(分钟左右)

00是几时?

互学: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

,: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

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早走到夜里0时,时针又

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1:00表示晚上9时

下午1时表示13时

晚上11时表示23时

二12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二天的。时,所以

常常说。时或。点,而不说24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