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05 推断题解法(解析版)_第1页
通关05 推断题解法(解析版)_第2页
通关05 推断题解法(解析版)_第3页
通关05 推断题解法(解析版)_第4页
通关05 推断题解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关05推断题解法目录【中考预测】预测考向,总结常考点及应对的策略【技法必备】详解解题方法,总结解题技巧【误区点拨】点拨常见的易错点【抢分通关】精讲各类题型,讲解通关策略【名校预测】精选名校模拟题,训练通关技能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常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备等知识内容。考查主要内容有化学式的书写,物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条件隐蔽、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题目,答题时需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求牢固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用途、特殊的反应条件及现象等知识,整体难度较大。各地考试中推断题灵活度越来越大,题目越来越新颖,因此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题;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应用合理的方法是解题的保障。考向预测:1.表格式推断题2.框图式推断题3.叙述式推断题4.发散式推断题5.价类图型推断推断题解题秘诀一、重点知识,要心有乾坤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中考试卷又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涵盖,所以出题者要考查的也就是那些重点的内容,即一些在初中化学里重点学习的物质。如推断题给出的教学“信息”有:“常见物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1).单质:O2、H2、C、Fe、Cu(2).氧化物:CO2、CO、H2O、H2O2、CuO、CaO、Fe2O3、Fe3O4(3).酸:HCl、H2SO4(4).碱:NaOH、Ca(OH)2

(5).盐:Na2CO3、CaCO3、NaHCO3、CuCl2、CuSO4、NaCl、(6).有机物是CH4、C2H5OH以上“常见物质”几乎涵盖了初中化学的所有重点物质。二、要善于从题干中找到“题眼”推断题中提示性的化学语言,提供了解答推断题的“路标”。常常分为以下几类。如:物质颜色,物质特性,物质用途,物质的组成、俗名、类别,物质类别,反应条件,个性现象,元素或物质之最,物质特征反映,物质的反应类型,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元素信息,计算等等方面。三、敢于大胆去猜测如果实在找不到突破口,在大致范围确定的情况下,同学们要敢于大胆去猜测一把。因为大致的范围确定了,就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猜出几个可能的、常见的、常用的物质,然后再用排除法找到正确答案。四、解题步骤五、解题方法1.以物质的颜色作为突破口【例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__________,H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Fe2O3,CuSO4;

(2)Fe+CuSO4═FeSO4+Cu(3)①③(4)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分析:(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B为红棕色粉末,且A和B在高温下反应,可以判断A为碳,而B为氧化铁,生成的C和D分别为铁和二氧化碳,而C和A在高温下会生成E,所以C就是二氧化碳,D为铁,E就是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而一氧化碳加热又会生成G,所以G是铜,而F为氧化铜,D和H反应生成铜,所以H就是铜的可溶性的铜盐,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Fe2O3,D是Fe,F是CuO,G是Cu;(1)B的化学式是:Fe2O3H中溶质的化学式是:CuSO4

(2)反应③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3)反应①是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反应方程式为:3C+2Fe2O3=4Fe+3CO2↑,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eq\o\ac(\s\up7(高温),\o(===,====))2CO,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所以反应②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中H为蓝色的溶液,所以H可能是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Oeq\o\ac(\s\up7(高温),\o(===,====))Cu+CO2。所以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是①③。(4)稀盐酸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AA、固体物质的颜色:红色固体:铜Cu、氧化铁Fe2O3、红磷P黑色固体:木炭C、铁粉Fe、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白色固体: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氢氧化镁,无水硫酸铜,硫酸钡,氯化银黄色固体:硫粉S暗紫色、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B、生成沉淀的颜色: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CaCO3、BaCO3、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BaSO4、AgClC、溶液的颜色:蓝色溶液含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氯化铜CuCl2等黄色溶液含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浅绿色溶液含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无色液体:水,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紫色溶液:石蕊溶液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2.以物质的用途作为突破口【例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1)写出化学式:B__________,F__________。(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转化为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5)如果将G所含的金属元素,制成纯金属,拉成丝并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直燃着蜡烛的火焰处(如图),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A.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D.隔绝了氧气.【答案】(1)HCl;

(2)FeSO4+2NaOH═Fe(OH)2↓+Na2SO4;

(3)CuO+H2SO4═CuSO4+H2O;

(4)单质;(5)A

【解析】根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C是氢氧化钙,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所以D是氢氧化钠,F可与生石灰、水配置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所以F是硫酸铜,硫酸铜会转化成E,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所以E是硫酸亚铁,H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H是水,G与F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G会转化成水,所以G是氧化铜,硫酸转化成的B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B是盐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C是氢氧化钙,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所以D是氢氧化钠,F可与生石灰、水配置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所以F是硫酸铜,硫酸铜会转化成E,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所以E是硫酸亚铁,H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H是水,G与F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G会转化成水,所以G是氧化铜,硫酸转化成的B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B是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HCl;

(2)D与E的反应是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aOH═Fe(OH)2↓+Na2SO4;

(3)A的稀溶液与G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4)氧化铜是氧化物,硫酸是酸,氢氧化钙是碱,硫酸铜是盐,所以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5)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铜丝会吸收热量,导致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蜡烛熄灭,故选:A.

((1)氧气可作助燃剂;(2)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3)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4)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5)乙醇可作液体燃料、(6)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7)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等,(8)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9)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10)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11)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13)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的是碳酸钠。3.以物质的类别作为突破口【例3】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G________。(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u(2)Na2CO3+H2SO4=Na2SO4+H2O+CO2↑CuO+H2eq\o(,\s\up6(△))Cu+H2OAl+3AgNO3═Al(NO3)3+3Ag【解析】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推测H为铝;根据“G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G为铜;根据“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B为氢氧化钙;根据“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图框,则推测A,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根据“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则推测C可能为稀硫酸、D为氢气、E为氧化铜、I为银,代入检验,符合题意。(1)根据分析,G为铜,故其化学式为Cu;(2)A与C反应,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

Na2SO4+H2O+CO2↑;D与E反应,即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eq\o(,\s\up6(△))Cu+H2O;H→I反应,即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AgNO3═Al(NO3)3+3Ag。((1)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单质有氢气和氧气;化合物有CO2、CO(有毒)、CH4。(2)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SO2。(3)常见固体非金属单质:C。(4)常见的金属单质:Fe、Cu、Ag、Al、Zn。(5)常见的金属氧化物:CuO、CaO、Fe3O4、Fe2O3。(6)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SO2、SO3和CO2、CO(气体)、H2O和H2O2(液体)。(7)常见的酸:HCl、H2SO4、HNO3。(8)常见的碱:NaOH、Ca(OH)2。(9)常见的盐:Na2CO3、CaCO3、CuSO4、NaCl、AgNO3、BaCl2。4.以物质的类别作为突破口【例4】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G是最清洁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H2(2)做导线(3)复分解反应(4)CuSO4

+2NaOH==Na2

SO4

+Cu(OH)2↓【解析】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那么B是硫酸;G是最清洁燃料,那么G是氢气;H是蓝色沉淀,故H是氢氧化铜;C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F,故C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可能是铁;若C是铁,那么F是硫酸亚铁;A与D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故S可能是硫酸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D是碱,可能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即I是硫酸钠,J是水。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推断正确。A.A.火焰颜色:(1)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物质:硫(硫磺)。(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的气体单质:氢气(3)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无机物):CO。(4)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有机物):CH4B.其他特殊现象:(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二氧化碳。(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正常燃烧的木条燃烧的更旺的气体:氧气。(3)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二氧化碳或N2。(4)能使黑色的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一氧化碳、氢气;固体:碳。(5)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有机物如CH4、C2H5OH等。(6)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红磷或者白磷。(7)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的物质:铁。(8)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氨气(NH3)(9)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铵态氮肥(如NH4Cl)。(10)生成蓝色沉淀:可溶性碱与可溶性可溶性铜盐盐反应。硝酸铜、硫酸铜、氯化铜(11)生成红褐色沉淀:可溶性碱与可溶性可溶性铁盐盐反应。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三价)(1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与水反应、所有燃烧、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5.以物质或元素之最作为突破口【例5】图中A~G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或相互反应关系均为初中常见反应,其中G属于单质,且被称为最理想能源,其余均为化合物,B和C物质类别相同,D、E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物质G的化学式;(2)满足图中关系的物质F,可能属于下列类别中(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④氧化物(3)写出化学方程式:C→B:;(4)D→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A.A.元素之最(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3)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4)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碳或者氢(5)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B.物质之最(1)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最轻(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3)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金刚石。(4)最简单的有机物:CH4。(5)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最常用的溶剂:水。(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7)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8)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6.以特征反应条件作为突破口【例6】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分析回答:(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②中的产物B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检验。(4)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答案】(1)CO(2)CH4+2O2eq\o\ac(\s\up7(点燃),\o(===,====))CO2+2H2O.(3)带火星的木条(4)产物无污染.【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CH4,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结合图框可知:甲烷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能够电解,因此D是水,C是二氧化碳;电解水产生的E可以做燃料,则E是氢气,F是一氧化碳,然后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1)F的化学式为:CO;(2)反应①是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eq\o\ac(\s\up7(点燃),\o(===,====))CO2+2H2O;(3)反应②中的产物B是O2,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4)根据分析,E是氢气,作燃料生成的是水,不污染空气;1.1.点燃:4.加热所有的的燃烧(1)KMnO4分解2.高温(2)KClO3分解(1)用CO、Fe2O3高温炼铁(3)H2还原CuO(2)C高温还原CuO(4)CO还原CuO(3)C和CO2反应(5)Cu氧化成氧化铜(4)高温煅烧CaCO3(6)Cu2(OH)2CO3分解3.电解5.催化剂电解H2O(1)KClO3分解制氧气(2)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7.以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作为突破口【例7】如图A、B、C、D、E、F都是我们已学过的含氧元素的物质.(图中“→”表示物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E是单质,其它均是化合物.化合物B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合物C和F的组成元素也相同.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常温下为无色有气味的液体,属于可再生能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1)写出F的化学式:.(2)写出A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B与D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答案】(1)O2;(2)C2H5OH+3O2eq\o\ac(\s\up7(点燃),\o(===,====))2CO2+3H2O;(3)分子构成不同.【解析】A、B、C、D、E、F都是我们已学过的含氧元素的物质,E是单质,其它均是化合物,因此E是氧气;化合物B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可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化合物C和F的组成元素也相同,且C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因此C是水,F是过氧化氢;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且反应产生水和B-含碳化合物,因此A是酒精,B是二氧化碳,则D是一氧化碳,因此:

(1)E为氧气,故填:O2;

(2)A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eq\o\ac(\s\up7(点燃),\o(===,====))2CO2+3H2O;(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每个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不同,即分子结构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组序组序A1A2组序A1A2(A3)(1)O2O3(6)FeOFe2O3Fe3O4(2)H2O2H2O(7)FeCl2FeCl3(3)COCO2(8)KMnO4K2MnO4(4)CuOCu2O(9)SO2SO3(5)CH4C2H4(10)CH3OHC2H5OH8.以物质的含量或元素质量比作为突破口【例8】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C为单质;B、D、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8;F、G、H由三种元素组成,H可用于含铅蓄电池中。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E。(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3)写出H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H2O

(2)灭火(化工原料、气体肥料等合理即可)

(3)

CuO+H2SO4

=CuSO4

+H2O

(4)2H2Oeq\o(,\s\up6(通电))2H2↑+O2↑【解析】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H由三种元素组成,H可用于含铅蓄电池中,H应为硫酸,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8,E应为水;D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可以与H硫酸反应,可知D应为氧化铜,C为单质,C可以生成E水和D氧化铜;C应为氧气;F由三种元素组成,可以与H硫酸反应,可知F应为氢氧化钠,F和H都可以得到G,G应为硫酸钠,B由两种元素组成,可以与F氢氧化钠反应,B应为二氧化碳,A同时可以与ACD反应,A为碳。(1)E为水,化学式为:H2O;(2)B为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化工原料、气体肥料等;(3)H为硫酸、D是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

+H2O;(4)E为水,C为氧气,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eq\o(,\s\up6(通电))2H2↑+O2↑80%题型一表格式推断题【例1】(2023•黄冈模拟)有五瓶损坏标签的试剂,分别盛有AgNO3溶液、稀硝酸、盐酸、BaCl2溶液、K2CO3溶液,为了确定各瓶中是什么试剂,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E,用小试管各取少量,多次进行两两混合反应,反应现象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没有明显现象,空格表示实验未做。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各试剂瓶中所盛试剂为(填溶质的化学式)A,C,E。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与D:。【答案】①BaCl2;HNO3;K2CO3;②HCl+AgNO3=HNO3+AgCl↓。【解析】①E和C、D都会生成气体,所以E是碳酸钾,C、D是盐酸、硝酸中的一种,A、B是硝酸银和氯化钡中的一种,D和B反应会生成沉淀,所以D是盐酸,B是硝酸银,剩余的A是氯化钡,C是硝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BaCl2;C是HNO3;E是K2CO3;②B与D的反应是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HNO3+AgCl↓。故答案为:①BaCl2;HNO3;K2CO3;②HCl+AgNO3=HNO3+AgCl↓。【例2】(2023•延边模拟)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中物质中的一种(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①E的化学式是;②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③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物质X是。【答案】(1)①Ca(OH)2;②置换反应;③2HCl+Na2CO3=2NaCl+CO2↑+H2O;(2)H2O。【解析】物质王国中的A~F及X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中物质中的一种,(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E的俗名叫熟石灰,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盐酸反应,氢气只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A、F是氢气,F是氢气时,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A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盐酸,D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①E的化学式是Ca(OH)2;②A与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所以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③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CO2↑+H2O;(2)过桥:A~F中每种物质分别通过与其他物质发生一步反应,均能转化成X,所以x能成功过桥。如盐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能生成水,氢氧燃烧能生成水,氧化铜跟酸或氢氧反应能生成水,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水,碳酸钠与酸反应能生成水,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水,所以物质X为水。1.(2023丹东一模)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H、HCI、MgSO4、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一:ABCDEA↓__↓B↓↑_↓C_↑__D___↓E↓↓_↓(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A___B___C___D___E____(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2)2NaOH+MgSO4==Mg(OH)2↓+Na2SO4Mg(OH)2∆MgO+H2O【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表2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NaOHHClBaCl2MgSO4K2CO3A__↓_B___↑C__↓↓D↓_↓↓E_↑↓↓2.(2023·溧阳中考一模)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种无色溶液.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说明硫酸钙视为可溶物)实验A+BB+CB+DC+D现象产生沉淀产生气体产生沉淀产生沉淀(1)写出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2)写出溶液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3)写出溶液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答案】(1)Ca(OH)2(2)Ca(OH)2+Na2CO3CaCO3↓+2NaOH(3)H2SO4+BaCl2BaSO4↓+2HCl【解析】五种物质两两混合,产生气体的是稀硫酸和碳酸钠,故B和C为二者之一,产生沉淀的是稀硫酸和氯化钡、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产生两次沉淀的是氯化钡和碳酸钠,为B和D,据此推断B为碳酸钠,则C为稀硫酸,D为氯化钡,A和B也能产生沉淀,A为氢氧化钙,则E为氢氧化钠。(1)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Ca(OH)2。(2)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溶液B为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3)溶液C为稀硫酸,溶液D为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3.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一瓶是硫酸铜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溶液分别编号成A、B、C,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A+BB+CA+C现象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有气体产生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2)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3)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三种溶液为无色(2)Na2CO3(3)复分解反应(4)Na2CO3+Ca(OH)2=2NaOH+CaCO3↓【解析】从提供的溶液可知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和C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产,故A和C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因此C为碳酸钠,则B为氢氧化钙,A为稀盐酸,硫酸铜为蓝色,从外观可判断.(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都为无色;(2)C溶液中溶质的是碳酸钠;(3)A与B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盐酸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为复分解反应;(4)B与C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反应方程式:Na2CO3+Ca(OH)2=2NaOH+CaCO3↓.4.(2023·溧阳中考一模)现有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瓶无色液体,仅知道是稀盐酸、食盐水、Ca(OH)2溶液和酚酞试液。现要求甲、乙、丙、丁四位学生进行鉴别,且每人只鉴别两瓶溶液。实验成绩评定标准为:鉴别两瓶溶液都正确得满分,只有一瓶正确可以及格。四位学生的鉴别结果与老师的评价如下:学生学生鉴别结果教师评价甲③号为食盐水④号为稀盐酸四位同学都及格,但是没有一位同学得满分。乙①号为稀盐酸④号为Ca(OH)2溶液丙②号为稀盐酸④号为酚酞试液丁②号为Ca(OH)2溶液③号为稀盐酸请你根据上面四位同学的鉴别结果和老师的评价,回答以下问题:(1)请根据上述现象确定四种溶液的组成。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2)若仅用一种试剂并将该试剂依次滴入四种未知就可以一次性加以鉴别,你将选用__________。若将该试剂加入①—④四种溶液,请根据(1)的推断结果填写下表:液体代号①②③④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稀盐酸Ca(OH)2溶液食盐水酚酞试液(2)碳酸钠溶液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没有明显现象溶液变红色2HCl+Na2CO3=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解析】(1)根据题意知每一位学生的结论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假设一个同学的结论中某一个是正确的,如果能保证每一位同学的结论中有一个正确,另一个不正确,那就可以证明假设成立;假设:设甲同学③为食盐水是正确的⇒丁同学中②为氢氧化钙是正确的⇒丙同学的④为酚酞是正确的⇒乙同学的①是盐酸是正确的,这样保证了每一位同学的结论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且互不冲突,所以该假设成立,故为:①稀盐酸;②Ca(OH)2溶液;③食盐水;④酚酞试液;(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钠不反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变红色,故可以用碳酸钠进行区分。有关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题型二框图式推断题【例3】.(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E、F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D、G为氧化物,B常用作食品干燥剂,D在常温下为液态,E可用作洗涤剂,G、H为无色气体,F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B、E放在水中能使酚酞变红。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_。(2)C的俗称______。(3)写出由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写出由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1)HCl(2)石灰石或大理石(3)CaCO3+2HCl=CaCl2+H2O+CO2↑(4)Ca(OH)2+Na2CO3=2NaOH+CaCO3↓【分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E、F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D、G为氧化物,B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所以B是氧化钙,D在常温下为液态,所以D是水,氧化钙能够转化为A,A、B、E放入水中能使酚酞变红,所以A是氢氧化钙,E为常用作洗涤剂,E为碳酸钠,C能够转化为氧化钙,所以C为碳酸钙,F为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盐酸,盐酸和E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G,所以G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转化为H,D是水,也能转化为H,所以H是氧气,将推出的推物质代入上述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解析】(1)由分析可知,F是盐酸,化学式为HCl。(2)由分析可知,C为碳酸钙,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3)由分析可知,C为碳酸钙,D是水,故由C→D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由分析可知,A是氢氧化钙,E为碳酸钠,故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2NaOH+CaCO3↓。【例4】(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Cl、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B、C、F、G、H由两种元素组成,组成H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1;C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A、D均可用作建筑材料;B可用作干燥剂;反应①、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C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3)写出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答案】(1)H2OH2(2)2CuO+Ceq\o\ac(\s\up7(高温),\o(===,====))2Cu+CO2↑置换反应(3)CaCl2+AgNO3=2AgCl↓+Ca(NO3)2【分析】C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则C为H2O;C能转化为A,且A为建筑材料,则A为Ca(OH)2;A能转化为D,且D为建筑材料,则D为CaCO3;F能转化为C、D,且F为两种元素组成,推断F为CO2;碳酸钙和G反应,G能转化为CO2,则推断G为盐酸;G能转化为I,I能与H反应,组成H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1;且H能转化为CO2,推断H为CuO,I为H2;碳酸钙能转化为B,B可用作干燥剂,且E能与B、盐酸反应,推断B为CaCl2,E为AgNO3;代入,符合题意;【解析】(1)综上分析,C为H2O;I为H2;(2)反应①:可以是碳和氧化铜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eq\o\ac(\s\up7(高温),\o(===,====))2Cu+CO2↑;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3)B与E: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AgNO3=2AgCl↓+Ca(NO3)2。1.(2023•宿迁)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H是最常用的溶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代表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为。(2)列举G物质的一条用途:。(3)物质Ⅰ由O2构成(填化学用语)。(4)写出C与E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基本反应类型为。【答案】(1)红棕色固体变黑色;(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3)O2;(4)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解析】(1)A为氧化铁,B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色;(2)G为氢气,可作燃料或冶炼金属;(3)I为氧气,由氧分子构成;(4)C为铁,E是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2.(2023•永兴县校级模拟)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F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为;(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3)E、F、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用化学式表示);(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答案】(1)Cu;(2)CO+CuOeq\o\ac(\s\up6(△),\o(==,===))Cu+CO2;(3)Fe、Cu、Ag;(4)分子构成不同。【解析】(1)由分析可知,G是铜,化学式为:Cu;(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eq\o\ac(\s\up6(△),\o(==,===))Cu+CO2;(3)E是铁、F是银、G是铜,铁、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4)B是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D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则B和D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3.(2023•东丽区一模)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某小组设计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态F叫做。(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D的一种用途是。【答案】(1)干冰;(2)CO2+2NaOH=Na2CO3+H2O;(3)Ca(OH)2+Na2CO3=CaCO3↓+2NaOH;(4)D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呈弱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解析】(1)由分析可知,F为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故填:干冰;(2)反应①,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3)由分析可知,B为碳酸钠,D为氢氧化钙,反应②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4)D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呈弱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4.(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已知A-H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其中D的固体叫做“干冰”,C中只有两种元素,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H与F反应有刺激性的气体放出。如图是它们之间的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省略;“→”表示转化,“-”表示相互反应)。(1)A、G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2)F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A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B的用途______。【答案】(1)FeAgNO3(2)(NH4)2CO3+Ca(OH)2=CaCO3↓+2NH3↑+2H2O(3)置换反应作燃料/冶炼金属等【分析】D的固体叫做“干冰”,则D为二氧化碳;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A为铁;C中只有两种元素,能够与A(铁)反应,则C为盐酸;G能够与A(铁)、C(盐酸),则G为硝酸银;A(铁)、C(盐酸)反应后都能够生成B,则B为氢气;E能够与D(二氧化碳)相互转化,还能够与C(盐酸)反应,则E为碳酸盐,如碳酸钠等;H与F反应有刺激性的气体放出,都能够与C(盐酸)反应,且F还能够与E(碳酸盐)反应,则H是含有铵根离子的碳酸铵,F是氢氧化钙。【解析】(1)由分析可知,A为铁,其化学式为Fe,故填Fe;G为硝酸银,其化学式为AgNO3,故填AgNO3。(2)由分析可知,F是氢氧化钙,H是碳酸铵,则F与H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铵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H4)2CO3+Ca(OH)2=CaCO3↓+2NH3↑+2H2O。(3)由分析可知,A为铁,C为盐酸,则A与C的反应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由分析可知,B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氢气具有还原性,还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故填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5.(2024•绥化模拟)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H是最常用的溶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列举G物质的一条用途。(3)写出C与E的稀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答案】(1)Fe2O3+3COeq\o\ac(\s\up7(高温),\o(===,====))2Fe+3CO2↑;(2)作燃料;【解析】(1)A与B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eq\o\ac(\s\up7(高温),\o(===,====))2Fe+3CO2↑。(2)G物质是氢气,氢气的一条用途是作燃料或冶炼金属。(3)C与E的稀溶液的反应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6.(2023•肇东市校级模拟)图中的A~F六种物质及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B的溶液为蓝色,C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由两种元素组成,E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图中“”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转化及反应关系已略去,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均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F化学式。(2)C与A的稀溶液反应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3)写出A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4)C与B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答案】(1)CO2;(2)浅绿色;(3)H2SO4+BaCl2=BaSO4↓+2HCl;(4)置换。【解析】(1)由分析可知,F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C是铁,A的稀溶液是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3)A是硫酸,D是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4)C是铁,B是硫酸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7.(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只有G、H、I为单质。A是氧化物,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B在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F、J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A的颜色是。(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B→E。

②C与I。

③F→J。【答案】(1)黑色(2)CO2+2NaOH=Na2CO3+H2O2Al+3H2SO4=Al2(SO4)3+3H2↑BaCl2+CuSO4=BaSO4↓+CuCl2【分析】A是氧化物,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A为氧化铜;B在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则B为二氧化碳;G、H、I为单质,G能和氧化铜反应,则G可以是氢气;H能和氢气反应,二氧化碳能转化成H,则H是氧气;E能转化成氢气和氧气,则E是水;F、J的溶液呈蓝色,则它们都含有铜离子;I能和氧气以及含铜离子的溶液反应,结合题中元素可知,I是铝;C能转化成F,F能转化成J,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则C是硫酸,F是硫酸铜,J是氯化铜;D能和硫酸、硫酸铜、氯化铜反应,结合题中元素可知,D是氢氧化钙,代入检验,推断合理。【解析】(1)A为氧化铜,为黑色固体,故填:黑色;(2)①B为二氧化碳,E是水,B→E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②C是硫酸,I是铝,C与I反应,即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故填:2Al+3H2SO4=Al2(SO4)3+3H2↑;③F是硫酸铜,J是氯化铜,F→J即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uSO4=BaSO4↓+CuCl2,故填:BaCl2+CuSO4=BaSO4↓+CuCl2。题型三叙述式推断题【例5】(2023•绥化)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相互之间发生如下反应:①A+B→C+D②B+E→F+H③C+E→F+G④G+IA其中E、G、H、I为单质,通常状况下,H、I为气体,C溶液呈蓝色,A是一种黑色固体,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反应③是湿法冶金的原理。请回答问题。(1)物质H的化学式是。(2)反应②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H2;(2)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3)减小。【解析】(1)由分析可知,物质H是氢气,化学式是:H2。(2)反应②是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铁、铜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都是+2价,则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减小。【例6】(2022•赤峰)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物质世界里最轻的气体;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做建筑材料或在农业生产中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B元素的名称是。(2)D元素属于人体内的(填“常量”或“微量”)元素。(3)A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镁元素;(2)常量;(3)2H2+O2eq\o\ac(\s\up7(点燃),\o(===,====))2H2O。【解析】(1)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所以A是氢元素,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做建筑材料或在农业生产中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该化合物为氢氧化钙,故C、D是氧元素和钙元素中的一种;镁条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现象为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因此B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可知B是镁元素,所以C是氧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B是Mg,C是O,D是Ca;故答案为:镁元素;(2)D元素是钙元素,属于人体内的常量元素;故答案为:常量;(3)A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eq\o\ac(\s\up7(点燃),\o(===,====))2H2O;故答案为:2H2+O2eq\o\ac(\s\up7(点燃),\o(===,====))2H2O。1.(2023·内蒙古通辽)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小明为鉴别以上溶液,进行如下实验:I、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A+B→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2)铁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答案】(1)硫酸铜溶液(2)Fe+CuSO4=FeSO4+Cu(3)H2SO4+BaCl2=BaSO4↓+2HCl产生白色沉淀【解析】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I、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故A为硫酸铜溶液;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C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硫酸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所以A+B→无明显现象,故B为稀硫酸,则D为氯化钡溶液。(1)A为硫酸铜溶液;(2)A为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3)B为稀硫酸,D为氯化钡溶液,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2.(2023·黑龙江绥化)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相互之间发生如下反应:①A+B→C+D

②B+E→F+H③C+E→F+G

④G+Ieq\o\ac(\s\up5(△),\s\do0(→))A其中E、G、H、I为单质,通常状况下,H、I为气体,C溶液呈蓝色,A是一种黑色固体,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反应③是湿法治金的原理。请回答问题。(1)物质H的化学式是。(2)反应②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H2(2)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3)减小【解析】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则B是硫酸,反应③是湿法治金的原理: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其中E、G、H、I为单质,则E是铁,G是铜,C是硫酸铜,F是硫酸亚铁,G+Ieq\o\ac(\s\up5(△),\s\do0(→))A,I是单质且是气体,A是黑色固体,G是铜,则I是氧气,A是氧化铜,A+B→C+D可知: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D是水,B+E→F+H可知: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H是氢气,综上所述:A:氧化铜;B:硫酸;C:硫酸铜;D:水;E:铁;F;硫酸亚铁;G:铜;H:氢气;I:氧气。(1)物质H是氢气,化学式:H2;(2)反应②B+E→F+H,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减小。3.(2022•郴州)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它作干燥剂,B俗称火碱,C是黑色固体粉末,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对应实验现象如下:反应1:A+B→E+G,无明显现象;反应2:A+C→D+E,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反应3:B+D→G+F,溶液蓝色消失,生成蓝色沉淀。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3)若把固态的E和液态的E混合得到的物质(填“是”或“不是”)纯净物,请列举E的一种用途。【答案】(1)CuSO4。(2)H2SO4+CuO=CuSO4+H2O。(3)是;作溶剂(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根据A的浓溶液具有吸水性,可知A为硫酸,B俗称为火碱,则B为氢氧化钠,A硫酸与B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E和G从这两种生成物中选择,A硫酸与C黑色粉末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则溶液含有铜离子,说明C含有铜元素,而黑色固体粉末含有铜元素的则是氧化铜,故C为氧化铜,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1和反应2都生成水,所以E为水,G为硫酸钠,D为硫酸铜,B氢氧化钠与D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F为氢氧化铜,由此可知A为硫酸,B为氢氧化钠,C为氧化铜,D为硫酸铜,E为水,F为氢氧化铜;故答案为:CuSO4。(2)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故答案为:H2SO4+CuO=CuSO4+H2O。(3)固态E为冰,与液态E水混合还是水,所以为纯净物;水是常用的溶剂,也可以用于浇灌、饮用等,答案合理即可;故答案为:是;作溶剂(答案合理即可)。4.(2023•海陵区校级三模)A~K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与B反应生成C、D、E三种物质,D转化为单质F的反应是自然界利用太阳能的典范,G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与E反应生成H,H、I物质类别相同,且H与A反应生成I,向I中加入一种黄色的溶液J会产生沉淀K。请回答:(1)A的俗称是,F的用途是。(2)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G与E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H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在K中加入过量的B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答案】(1)苏打或纯碱;医疗急救(合理即可);(2)6CO2+6H2Oeq\o\ac(\s\up5(光照),\s\do0(),\s\do5(叶绿体))C6H12O6+6O2;化合反应;(3)Ca(OH)2+Na2CO3=CaCO3↓+2NaOH;(4)红褐色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3+、H+。【解析】(1)由分析可知,A为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F为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2)D转化为F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eq\o\ac(\s\up5(光照),\s\do0(),\s\do5(叶绿体))C6H12O6+6O2;G与E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3)H与A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在K中加入过量的B溶液,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现象为:红褐色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铁和氯化氢,故溶液中的阳离子是:Fe3+、H+。5.(2023•高港区校级三模)甲、乙、丙、丁、A、B、C、D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甲的浓溶液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乙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丙的溶液呈蓝色,D是蓝色沉淀。常温下,以下四个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生成物都为两种,反应如下(表达式中另一种产物略去):甲+丁→A;甲+乙→B;丙+乙→C;丙+丁→D。根据所学知识推断:(1)丙和丁反应的基本类型;(2)若C是单质,则它的化学式为;(3)丁物质的类别是(填“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一种),甲和丁反应的微观实质是;(4)写出甲的稀溶液与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答案】(1)复分解反应;(2)Cu;(3)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4)Fe+H2SO4=FeSO4+H2↑。【解析】(1)丙和丁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2)丙+乙→C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若C是单质,则C是铜,化学式为:Cu。(3)丁是氢氧化钠,物质类别是碱;甲和丁是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4)甲的稀溶液是稀硫酸,乙是铁,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5.(2023•泰兴市二模)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B;C的浓溶液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D是胃液的主要成分,C和D的稀溶液均能与金属E反应生成A;固体F与B反应生成的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1)固体F的俗称是;G的化学式为。(2)点燃气体A之前需检验纯度的目的是。(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E必须排在前面才能与C和D的稀溶液发生置换反应。(4)C转化为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土壤中含有硝酸(化学式为HNO3),用G改良该土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答案】(1)生石灰;Ca(OH)2;(2)防止爆炸;(3)氢;(4)H2SO4+BaCl2=BaSO4↓+2HCl;Ca(OH)2+2HNO3=Ca(NO3)2+2H2O。【解析】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A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B,则B是水;D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则D是盐酸;C的浓溶液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C和D的稀溶液均能与金属E反应生成A氢气,则C是硫酸,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E必须排在氢前;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G是氢氧化钙;固体F与B水反应生成的G,则F是氧化钙;代入验证,推断正确。题型四发散式推断题【例7】(2023•襄阳)襄阳有许多名胜古迹,引来众多游客赏玩。岘山摩崖石刻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伏羲雕像,它用巨型石灰石雕刻而成。某同学绘制了常见物质A﹣G间的关系图(如图)。已知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G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一步可以实现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的化学式是。(2)F和G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CaCO3;(2)置换反应;(3)CO2+Ca(OH)2=CaCO3↓+H2O【解析】(1)由分析可知:物质A的化学式是CaCO3。(2)F和G的反应是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一氧化碳,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3)B和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例8】(2023•天门)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俗称烧碱,广泛用于制取肥皂、炉具清洁剂等工业,D为氧化铜。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E的化学式为。(2)物质B的用途为。(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②。【答案】(1)H2O;(2)灭火;(3)2NaOH+CO2=Na2CO3+H2O;CuO+H2SO4=CuSO4+H2O【解析】(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俗称烧碱,广泛用于制取肥皂、炉具清洁剂等工业,所以A是氢氧化钠,D为氧化铜,碳酸钠、氧化铜都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水,氧化铜转化成的B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C会与氢氧化钠、氧化铜反应,会转化成水,所以C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E的化学式为H2O;(2)物质B的用途为灭火;(3)反应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1.(2023•日照)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已知:A俗称纯碱,A、C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且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D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以帮助消化,E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E的化学式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