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神经调节
[素养目标]
I.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命
观念)
2.通过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及分析膜电位变化的曲线,学会建立模型。(科学思维)
3.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
果分析的能力。(科学探究)
考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99页
・必备知识梳理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系统的组成、位置及其功能
组成功能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脑干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中枢脑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神经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等
下丘脑
系统的控制有关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
脊髓
低级中枢
外周神脑神经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经系统脊神经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2)神经的分类及其功能
传入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史枢神经整
(感觉神经)
神经一「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躯体运动
_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厂「交感神经:促进心跳典、
_内脏运动神经支气管扩张
(自主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蟠动、
消化液分泌
(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①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②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
③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与反射弧
①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②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传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组成:传出神经木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
效应器|典等
.功能: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形成「遗传获得,先天性=>非条件反射
L后天生活中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中枢广大脑皮层不参与=非条件反射
L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
一、存在广终生存在,不消退=韭条件反射
J可消退、可建立n条件反射
口易错易混诊断
1.(选择性必修1P16正文)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神经节。(X)
2.(选择性必修1P19正文)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
通常是相同的。(X)
3.(选择性必修1P20正文)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胶质细胞。(X)
4.(选择性必修1P22正文)反射弧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X)
5.(选择性必修1P25正文)条件反射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义)
口教材深挖拓展
1.选择性必修1P18”思考・讨论”节选:
(1)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躯体的运动如“跑开”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可以受意识的支配;心跳等内脏
器官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控制。
(2)长跑或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是怎样变化的?比较这两种不同状况下这些生理活
动变化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提示:长跑时,呼吸、心率将加快,胃肠蠕动将减弱;静坐时,呼吸、心率将减慢,胃肠蠕
动将加强。由此可见,运动与静止时,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相反的。
2.选择性必修1P20"拓展应用1”: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并且树突很多,这有什么意
义呢?
提示: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很多
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3.选择性必修1P22~23“思考•讨论":膝跳反射与缩手反射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有什么
不同?
提示:膝跳反射没有中间神经元,缩手反射有中间神经元。
济关键能力提升
1.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的关系[生命观念]
2.自主神经系统组成与功能的比较[稳态与平衡观]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来源从脊髓发出从脑和脊髓发出
对瞳孔的调节扩张收缩
对肺的调节使支气管扩张使支气管收缩
功
对心跳的调节加快减慢
能
对血管的调节收缩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对胃肠的调节抑制胃肠蠕动促进胃肠蠕动
特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作用通常相反,均不受意识支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
意义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
变化
3.反射弧相关结构被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科学思维]
结果机理
感受器被破坏,无法产生兴奋
既无感觉
传入神经被破坏,无法向神经中枢传导和传递兴奋
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被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传出神经传导和传递兴奋
只有感觉传出神经被破坏,无法向效应器传导和传递兴奋
而无效应效应器被破坏,无法对内外刺激作出相应应答
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科学思维]
\\A.感受器
个不力事黜经
斌神经
TCF皿器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
神经。
⑶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一<”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一”相连的为
传出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
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3情境式探究
[探究意图:以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为情境信息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某种药物可阻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从而阻断蟾蛛屈肌反射活动,使肌肉不能收缩。如图
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1〜5为相应结构,A、B和C为实验位点(实验位点可以进行电刺激
或者放置药物)。
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1)说出反射弧中结构3的名称及结构5的作用。
提示:反射弧中结构3的名称是神经中枢,结构5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为验证该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可进行两组实验,说出实验思路,并预测
实验结果。
提示:将药物分别放置于C点(甲组)和A点(乙组),电刺激B点,观察肌肉收缩情况。预测
实验结果:甲组肌肉不收缩,乙组肌肉收缩。
■核心素养突破
突破点1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载体考查生命观念
1.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B.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D.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躯干、内脏的重要通路,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解析: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大脑表面是大
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C正确;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
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错误。
答案:D
2.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
副交感神经心率为180次/分,阻断交感神经心率为70次/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上神经元神经元*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器官、组织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入神经
B.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心率
C.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加快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受意识支配
解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A错误;根据题意,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
说明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心率,B正确;根据题意,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
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有抑制作用,其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减慢,C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
D错误。
答案:B
突破点2以反射与反射弧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
3.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
IB
A.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B、C、D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
C.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
D.图中当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解析:图示反射弧的结构中,③②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④①分别为感受器和效应器,
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④受到刺激时,兴奋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使人体产
生感觉,A、D项正确:由图可知,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C项正确;图中A、D都与
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轴突相连,可以接收到从神经元传出的信号;而C与反射弧中的神经
元的细胞体相连,不能接收到从该神经元传出的信号,因为信号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末梢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B项错误。
答案:B
突破点3以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为载体考查科学探究
4.科学家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表现,完成迷宫任务后,甲组小鼠得到食物奖励,乙组不会
得到奖励,结果如表,分析正确的是()
天数/分组12345678910
平均转甲组9876543211
错次数乙组109109987865
A.条件反射的建立与非条件反射无关
B.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C.甲组小鼠的表现说明其建立了条件反射
D.实验说明乙组小鼠不能建立条件反射
解析:条件反射的建立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
射,A错误;当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
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B错误;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
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条件反射,C正
确;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组小鼠的转错次数逐渐减少,说明乙组小鼠也能建立条件反射,D
错误。
答案:C
考点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3页
F必备知识梳理
1.兴奋的传导
(1)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未受刺激时
形成原因:K-外流-细胞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
静息电位一
电位表现:内负外正.即图中a、c
刺激
形成原因:Na+内流+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加
动作电位一
一电位表现:内正外负,即图中b
兴奋局
传导一未兴奋部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一电位差.部
f电
(局部一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内正外负一
电流)流
(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局部电流方向
----、/-----
++++++++---------+++++++
-------------:+―+
-------------
++++++++---------+++++++
未兴奋区兴奋区未兴奋区
兴奋传导方向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也回。
2.兴奋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
线粒体
「突触前膜突触小泡
结构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L—
1-突触后膜J
突
神经元厂轴突一细胞体型,简记为
触
之间轴突一树突型,简记为―
类型
神经元与「轴突一肌肉型
效需森间L轴突—腺体型
(2)兴奋的传递过程
①过程
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
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
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
后膜的受体附近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我结合
突触后膜上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
发电位变化
神经递质被降解或I可收
②信号变化: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3)神经递质与受体
,种类「兴奋性递质:使下一神经元兴奋,如乙酰胆碱
T-抑制性递质:使下一神经元翅制,如H•氨酸
褥]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递质他用
生儿一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因包-迅速被降解或1可收,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准备
化学本质糖蛋白
国幼暨息_特异性识别并与神经递质结合
(4)兴奋传递的特点
H.4*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
单何传龙的细胞体或树突。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
于奥触前膜而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一
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
(2)作用机制
①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速率。
②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③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醒的活性。
口易错易混诊断
1.(选择性必修1P27正文)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沿着突触的传递也叫神经冲动。(X)
2.(选择性必修1P28正文)静息时,细胞膜仅对K'有通透性,K+外流。(X)
3.(选择性必修1P29正文)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
电信号。(X)
4.(选择性必修1P29正文)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X)
5.(选择性必修1P30正文)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J)
3教材深拾拓展
1.选择性必修1P29“相关信息”:列举神经递质的种类。
提示:乙酰胆碱、氨基酸类、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2.选择性必修1P31"拓展应用1”: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好材料。研究表明,
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
+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⑴请对上述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提示: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而与Na*无关,所以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改
变并不影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卡内流相关,细胞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
外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值下降。
(2)如果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该在何种溶液中测定?为什么?
提示: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因
为体内的神经元处于内环境之中,其钠钾离子具有一定的浓度,要使测定的电位与体内的一
致,就必须将神经元放在钠钾离子浓度与体内相同的环境中。
3.选择性必修1P30“思考・讨论”节选: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
提示:因为可卡因可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
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
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
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
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关键能力提升
I.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生命观念]
⑴静息电位的产生
(2)动作电位的产生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
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与相
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
©,p©
细^
d-
oHC
例I
oUN窘K
oOC用
K1通道
Na*-K*泵消耗ATP,会把Na,泵出细胞外,把K-泵人细胞内,以
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差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科学思维]
B~C段动作电位的形C点动作电位峰值:足量Na♦内
成:Na•顺浓度梯度流至平衡,膜电位逆转一外
内流;负内正;
内流至平衡时,膜外
①通道蛋白参与;不①Na*Na*
浓度仍高于膜内;
消耗能量(被动运输);
②先少量内流,继而②峰值大小与膜内外Na-浓度
差(Na-内流数量与速率)相关
大量内流
*f膜电位(mV)
时间(B1S)
A~B段静息电位:K顺钠一钾泵:①将此前内流的
浓度梯度外流一>外正
Na♦泵出细胞,外流的K*泵/
内负;
细胞,形成Na+浓度外高内
①通道蛋白参与,不消低,K•浓度外低内高的状态
耗能量(被动运输);②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②长*外流达到平衡时,
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科学思维]
(1)电位变化示意图
mV工人
动作电位抑谕破触后电位
(2)产生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
提高了后膜时C「、K,的通透性,C1进细胞或K+出细胞(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主要与
C「内流有关)。
(3)结果
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得更大,突触后膜更难以兴奋。
与情境式探究
[探究意图:以神经性疾病为情境信息考查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
NMDA为膜上的结构,①②③④⑤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
(1)据图判断,当谷氨酸与NMDA结合时,后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提示:由正变负
(2)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哪两点:,
提示:识别谷氮酸、运输钠离子
(3)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
升高,最终吸水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
提示: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钠离
子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
「核心素养突破
突破点1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
1.(2021•全国乙卷)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解析: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属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传导过程中兴奋
传导到的部位会发生Na卡内流,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小
体中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B正确;乙酰胆碱是一种常见的兴奋性递质,
乙酰胆碱经突触前膜释放后进入突触间隙,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C
正确;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外的Na.内流,突触后膜的
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D正确。
答案:A
2.给某一神经纤维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电位差,结果如图,图中1、2、3、4、5是五
个不同阶段,其中1是静息状态,2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4是恢复过程。下列说法错误
+
制Y
同o
自
5
V
)X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
B.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
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
解析:1是静息状态,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2主要是由膜外Na卡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
造成的,该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若组织液中的Na卡浓度增大,则受到刺激时
Na卡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的量增加,膜内外电位差加大,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
Y点上移;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则膜内外K+的浓度差减小,所以静息状态时K+通
过协助扩散外流出细胞的量减少,静息电位差减小,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上移。
答案:D
[技法提炼]
Na+、K+与膜电位变化关系的判断
恢复
内流,由外正内负变K♦外流,逐渐恢复为
外流外正内负Na*
K♦为外负内正外正内负
细胞内K+浓度[K+浓度升高f静息电位值“大”
“)影响静息电位iK+浓度降低一静息电位值“小”
细胞外Na*浓度[Na+浓度升高一电位峰值升高
Q)影响动作电位1Na+浓度降低一电位峰值降低
突破点2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过程为教体考查科学思维及社会责任
3.如图表示神经元及其联系,图2为图1中两个神经元相联系的部位局部放大。以下分析
正确的是()
B.图2中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②f③
C.兴奋传至X处时,细胞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X处兴奋时,神经元膜内的Na'浓度会高于膜外
解析:图中①短而多,为神经元的树突,④所示结构为突触小泡,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图2中兴奋传
递的方向为③f②,B错误;兴奋传至X处时,Na+内流,则细胞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
电位,C正确;无论静息状态还是兴奋状态,膜内的Na卡浓度始终低于膜外,D错误。
答案:C
4.(2022•天津宁河区一模)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芬
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其镇痛机制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内流
A.伤害性刺激能引起痛觉感受器兴奋并使之产生痛觉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被抑制
C.芬太尼促进K+外流,抑制Ca2+内流以减少递质释放
D.芬太尼因镇痛效果佳可作为治疗药物长期反复使用
解析:所有感觉的产生部位均在大脑皮层,故伤害性刺激能引起痛觉感受器兴奋并在大脑皮
层产生痛觉,A错误;据图可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Na+内流,故
该递质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下一个神经元会兴奋,B错误;据图可知,Ca2+内流可促进神
经递质释放,而芬太尼可促进K+外流,抑制Ca?+内流,故递质释放减少,C正确;结合图
示可知,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阙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导
致成瘾,故不能长期反复使用,D错误。
答案:C
[技法提炼]
图解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
①某种有毒物质将分
•解神经递质的相应
突触酿变性失活或占据,
突触小泡前膜导致突触后膜持续
兴奋或抑制
’“出神经递质的运
输通道被阻断
神经递质受体\某物质导致突触
后膜对阴离子的
通透性增加
▼⑤
某物质阻断某物质使神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物
神经递质的经递质失活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
合成或释放受体结合
①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
②©④⑤⑥突触后膜不能兴奋的原因
突破点3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过程为载体考查科学探究
5.简单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参与,如唾
液反射等。研究人员在给狗喂食的同时反复给以铃声刺激,之后单独给以铃声刺激,结果发
现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狗也会分泌唾液,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
问题:
(1)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比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经历的时间,原因是
⑵铃响没有食物情况下狗分泌唾液的反射过程是否体现分级调节?,原因是
(3)已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请利用神经一肌肉标本设
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注:图中a、b、c、d为可以进行电刺激
的部位,神经肌肉通过①②③连接)
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效应器及经历的
突触的数量都不同,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
泌所需要的时间长,原因是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指的是位于
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铃响没有食物情况下狗分泌唾液的具体反射
弧:耳中的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听觉中枢一►味觉中枢一►唾液分泌中枢一►传出神
经一►唾液腺,符合分级调节。(3)若利用神经一肌肉标本设计实验,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则其实验思路:分别在b(或c)、d处施加一定强度
的电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及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因该实脸是验证性实脸,其结论
是已知的,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所以预期的实验结
果:刺激b(或c)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d处时,
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答案:(1)短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中的突触数目比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射弧
中的突触数目少
(2)是唾液分泌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3)分别在b(或c)、d处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及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
况刺激b(或c)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d处时,
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考点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7页
■8必备知识梳理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①脑表面的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
②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即第一运动区,有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的代表区,这些代表区的位置
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③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中间由脑干等连接。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方式是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下丘脑、脑干和大脑等。
②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查髓,受自主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人有意
识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及各区功能障碍
前25夕W—亚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字)
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行懂文字)
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懂话)
、----------SK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讲话)
(2)学习、记忆与情绪
①学习和记忆不是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②记忆过程分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
③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④当人们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时会产生积极情绪;当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
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捶郁。
口易错易混诊断
1.(选择性必修1P33正文)大脑对脊髓的调控都要经过脑干来完成。(X)
2.(选择性必修1P35正文与图2-11)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神经中枢都不在大脑。(X)
3.(选择性必修1P35正文)交感神经参与排尿反射,使膀胱收缩排尿。(X)
4.(选择性必修1P39小字)学习和记忆过程可能涉及脑内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J)
5.(选择性必修1P39正文)人的情绪波动要完全靠自己适应和调节恢复稳定。(义)
口教材深挖拓展
1.选择性必修1P34“思考・讨论”节选:在资料1中老人的上肢、下肢和脊髓都没有受伤,
为什么不能运动呢?这说明大脑与脊髓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资料1中的老人上肢、下肢和脊髓都没有受伤,但大脑某区受损伤,肢体失去了大脑
的控制,所以不能运动。这说明脊髓控制的运动受到大脑的调控。
2.选择性必修1P39“旁栏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多种器官。这有什
么道理?
提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过程,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
参与;学习与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的参与。
3.选择性必修1P39“相关信息”改编:说出抗抑郁药的作用部位。
提示: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关键能力提升
1.大脑皮层在神经系统中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的作用[生命观念]
神
中
经
枢
中
神
含有许多神经中枢枢
经(相互联系与调控)
系控制|
统
含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图解[生命观念]
控制
厂大脑皮层-
—脑干TZ调节呼吸的中枢-——
I—脑一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中一调节体温的中枢-
枢L下丘脑一一调节水平衡的中枢控制
神
经匚调节摄食的中枢+■
系
统厂调节排尿的中枢一
1-脊懒—调节排便的中枢一
—调节血管舒缩的中枢
3.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科学思维]
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损伤)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学习舞蹈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
4.图解学习和记忆功能[生命观念]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反复运而、强必一
刺
激
(第二级第三级
信
记忆记忆
息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持续时间
<1秒数秒至数分钟数分钟至数年可能永久
♦(可能
遗忘遗忘遗忘不遗忘)
5.关注情绪问题[社会责任]
自我调适、身边人
的支持及心理咨询(
好转
持续得不到缓解r--
•抑郁/
口情境式探究
除究意图:以排尿反射为情境信息考查理解能力]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其中排尿反射受脊髓和大脑皮层共同控
制。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使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
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请思考讨论:
(1)颈椎损伤的病人是否还有排尿反射?为什么?
提示:有,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颈椎损伤的病人脊髓没有损伤所以有排尿反射。
(2)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提示: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弃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耒
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3)上述现象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8核心素养突破
突破点1以神经系统分级调节为载体考查生命观念
i.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功能有关的现象是()
A.膝跳反射
B.针刺皮肤产生痛觉
C.被护士针刺手指取血时不缩手
D.受寒冷刺激不由自主地打寒战
解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功能是指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膝跳反射和受
寒冷刺激不由自主地打寒战均为非条件反射,它们的神经中枢均在奔髓,都不能说明神经系
统的分级调节功能,A、D错误;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因此针刺皮肤产生痛觉不能
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功能,B错误;被护士针刺手指取血时不缩手,说明位于寿髓的低
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
答案:C
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中无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B.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C.下丘脑和脊髓都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D.自主神经系统不能完全自主控制内脏活动
解析:调节内脏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总结模版
- 区块链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 医院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与隐私保护
- 2025年高中教学终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医疗器械评估中的伦理考量
- 常见皮肤科诊治
- 医疗人文关怀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医疗大数据的伦理问题与隐私保护实践
- 医疗地产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应用探索
- 保安与小区合同范例
- 部门级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物业五级三类服务统一标准
- 见证取样手册(给排水管道工程分部)
- 法医鹰一样的眼睛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方医科大学
-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数学试题
- 作家太宰治课件
- 广西2024年广西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招聘笔试上岸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JTGT 5440-2018 公路隧道加固技术规范
- 2024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各版本
-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课件
- 中国应急管理的演化历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