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 (共31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 (共31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 (共31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 (共31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 (共31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共31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

修改润色

新知导入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修改润色”。

写作修改润色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新知讲解

自学课文90-91页,勾画下列问题: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

2)“言"的修改包含几个层次?“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怎样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好”?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

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2)“言”的修改包含几个层次?“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改“对"和改“好”,基本要求是改“对”,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

“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衔接是否合理,详略安排是否恰当,有无旁逸斜出的段落。

3)怎样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好"?

3)怎样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好"?

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例如,记叙文可以补充细节描写,写景,注意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着笔,动态和静态之景结合,

注意炼字、炼句、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歌赋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

“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如何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意就是平常说的中心,或者叫主题、主旨,是指在文章中通过有组织的文字表现出来的目的性,能反映出作者的某种思想、观点和倾向。

如果说素材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我们修改文章,要把中心问题作为修改的重中之重。

一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

正确,是对文章主题思想性、科学性或审美价值的要求,立意要符合客观真实情况,符合科学规律,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它应该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着力宣传展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鞭挞对社会前进起阻碍作用的东西:歌颂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弘扬正气,鼓舞人们的斗志,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

如何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二分析观点是否鲜明,看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记住三个字,勤点题。

“首句标其目”:开篇都要尽快入题,开门见山,直击要害;

中间部分,不失时机地回扣题意,点明中心;

结尾“卒章显其志”,画龙点睛,或概括或深化。

开头结尾中间勤点题,就能始终给人以结构严谨,紧扣题旨之感。

总结:文章开头简短明了,要有清晰的点题句。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新颖,和开头的点题句以及结尾的主题升华句有直接的关系。

如何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三关注文章所选材料,看是否合理典型,是否详略得当。

所选材料应该合理: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严格取舍。

比较《我的同学》和《我与同学》两个题目,虽然是一字之差,但主题不一样,选材也不一样。“我的同学"侧重于对同学这个人物品格的赞扬,挑选的素材应该是能够体现人物个性品质的事情。而“我与同学”常常表现的是我和同学之间的情义,挑选的素材侧重于表现两人之间友情的事。

应该是新颖的典型材料:应是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或某种精神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心理、神态,且能很好的揭示主题。

所以对所选材料要适当地进行增删调换。

如何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详略安排”上有利于突出中心。详略问题主要有两类:

(1)写流水账式的作文,用力平均,无“详略安排"。

(2)缺少全局观念,该详写的略写,该略写的详写,往往“头重脚轻”,不能突出中心。

深刻的、新颖的中心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鲁迅说,为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因此,修改时还要考虑,中心是否可以写得更深刻、更新颖。

五关注文体,注意结构。

首先,文体要符合题干的要求;其次,文体会受立意和材料限制,应依立意和材料确立文体;第三,文体必须明确,不能“四不像”。

注意首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思路是否顺畅,是否只有“三段"。

对文章的“言”进行修改润色。

“言"指言辞和表达。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

第一阶:改对

1)对错别字、标点、词语、病句逐一修改。

通过修改,使标点、字词正确,使词语使用准确恰当,使句子通畅连贯,读起来顺口入耳。

2)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

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

第二阶段:改好

3)补充内容,使材料丰盈。

比如写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就很难打动人心;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又如写景,除了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还可以从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有了静态描写,不妨增加一些动态描写;还可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考虑增加几个事实论据,或多引入几句名言,或增加一两种论证的方法,使论据更充分、论证更严密。

如果写说明文,可以增加几种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

对文章的“言"进行修改润色。

第三阶段:更有“文采”。

1)修辞能变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如:比喻、拟人、扩张、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

2)适当引用古诗词。在文章中恰当引入几句古诗词,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学气息,为文章增色不少。

3)巧用句式

汉语的句式有很多种,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肯定句、双否句、长句、短句等。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设问句提醒注意,突出强调;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等等。句式,不仅承载着内容,而且携带着不同情感,灵活选用句式,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恰当使用特殊句。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短句,或者骈散结合的句子,使句式灵动、优美、变幻多姿。

尽量使用短句:

句子,按照长度,分为长句和短句两种。为了让习作的语言清晰简明,建议同学们多使用短句。短句,不仅结构简单,不容易发生歧义,而且在传情达意上,往往更利于突出强调某一内容,有时候还能增强气势,形成节奏。

4)适当炼字。比如郭沫若写剧本《屈原》,有句台词初稿为“你是无耻的文人”,在排演时接受演员的建议,改为“你这无耻的文人”,一字之差,力度迥然有别。这就是炼字的功效。

用准确词代替模糊词

用生动词代替平庸词

对文章的“言"进行修改润色。

修改文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修改润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反复阅读

反复推敲

反复修改

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兼顾“意”和“言”,不能顾此失彼。

既要改对,更要改好。

以自我修改为主,以互助修改为辅。

修改要有明确的方向,不能漫无目的胡乱修改。不能满足于一次修改,要进行多次修改。

改好后大声朗读,自我感知,自我评定,精雕细琢。

合作探究

如何在修改时让自己的文章“长”一点?生动一点?

方法一:多问几个“怎么样"来扩展情节

令人害怕的夜晚

今天夜里,家里人都出去了,留我一个人在家里看家,我非常害怕。直到妈妈回来了,我才松了一口气。

可以这样问:

1、你为什么害怕?2、你当时是怎么想的?3、你当时的反应如何?

一天夜里,我一个人在家里。天要下雨了,雷声一阵接一阵,震耳欲聋,把窗子都震得哗哗作响。忽然,一道电光闪过,呀,妈呀,又有一声惊雷了!我赶快捂住耳朵。尽管如此,雷声还是穿透我的手掌,震撼了我的耳膜,就好象在我的头顶炸响了一样。我更加害怕了,飞快地钻入了被窝,用被子使劲地蒙着脑袋,心里不停地祈祷: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吧!

方法二:学会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开写

例如:有个同学描写一次足球赛中的射门动作:小刚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网底。

如果把这一进球过程分解为接球——带球——过人——射门——进球。然后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接起来,是否就会使描写变得生动具体呢?

小刚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以灵活的动作晃过后卫的阻击,又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一脚抽射——进啦!

方法三: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

例如:表弟在河里一上一下,我非常着急,伸手去拉他,可几次都没有成功,我更急了,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照老人的话做了,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急得怎么样急的程度有什么不同?怎么会由“急"到”更急"的?怎么“拉”的?拉了几次?为什么不成功?树枝是哪里来的?我是怎样把表弟拉上岸的?这些都要展开写。

表弟在小河里一上一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忙伸手去拉,可我另一只手没有抓住东西,身子向前一冲,差点也掉进河里,好容易才稳住身子。表弟在河里呛了几口水。我不敢耽误,蹲下身子,一手抓住河边的一棵小树,一手又伸向表弟,可他够不着,表弟害怕得哭了。我也害怕得眼泪直流,怎么办呢?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抬头看去,河岸上有许多长长短短的树枝呢!我赶紧止住了哭,顺手拣了一根长一些的树枝,急忙伸向表弟。这下他够着了!我咬紧牙,一手抓牢小树,一手使劲拉树枝,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方法四:写人物不下“评语”而要让事实说话

例文:白求恩从小热爱学习。他勤于钻研,不怕吃苦。他甘于寂寞,不贪玩。他积极思考,敢于求证。他对动物的身体充满了好奇心。他小时候也不知做了多少解剖实验。正是他的这种探究精神使他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大夫。

改后:白求恩从小热爱学习。六七岁的时候,他就自动学习解剖甲虫、青蛙和小鸟。

有一天,他悄悄躲进楼上一个房间里,关上门不知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妈妈闻到一股血腥气味,赶紧推开门进去,只见白求恩一本正经地站在桌子旁,桌上大盘子里盛着一条刚从食品店买来的牛腿,他正聚精会神地用小刀解剖着牛腿呢。“我想知道这里面血管、肌肉和骨头的位置。"他向吃惊的母亲这样解释着,“我愿意长大能像爷爷和爸爸一样,成为一个外科大夫。”

母亲疼爱地说:“好孩子,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再学吧!"白求恩严肃地回答说:“应该从小开始!”说着又认真地解剖起来。

方法五: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

在作文中对事物的描写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左到右,要么先主要再次要……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内容具体充实。

例如:有位同学写《看菊展》中对菊花的描写“红的、黄的、紫的……这里的菊花不仅颜色各异,而且姿态万千——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倒挂枝头,有的昂首怒放。瞧!那一株象美丽的少女安详自若,那一株又象翩翩少年笑迎秋风……一阵微风吹来,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段描写就是从视觉到嗅觉,从颜色到形态,把菊花的美丽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方法六:词语添加法

例如:遇到名词(表示名称的词),想办法在前面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语。如“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燕子"这句话对不对?对,但是不具体,不生动。

看《燕子》这篇文章怎么修饰名词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再如:遇到动词(表示动作的词),想办法在前面加上“怎么样地”。如“他走了。”,

要使这句话变具体,可这样写:“他背着书生气地走了。”或“他双手捧着书,一蹦一跳地走了。"等等。

方法七:用上比喻、拟人、夸张、排比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例如:描写月亮,仅仅写成“月亮弯弯的”,就显得太笼统,可以用上比喻,写成“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柿子红红的”可以写成“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灯笼。"这样就更具体更生动了。

再如,排比。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句子。“房子可以买,家不可以买;钟表可以买,时间不可以买;关心可以买,爱心不可以买;奢华可以买,优雅不可以。尊重可以买,尊严不能买;忠心可以买,良心不能买;风格可以买,人格不能买。”这个句子通过排比和对比就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明确了。

多问几个“怎么样"

分解场面或片段

写好事情经过

让事实说话

多角度描写

巧为词语添枝加叶

妙用修辞

联想想象

方法归纳

课堂总结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润色的工程也是浩大的。真正要把字词句锤炼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我们抱定对文字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在阅读中不断品味,在写作中不断打磨,才能写出越来越生动的文字来。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修改,写下美好世界。

课堂练习

看看下面几个文字,有什么问题,清进行修改。

1)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电脑已不在陌生,电脑使用率逞上升趋势。等我们这一代步入社会时,如果不会用电脑,很可能会被视为文盲。可是,电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2)“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

3)“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

4)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寒风呼啸着拂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再看他,手还浸泡在冰冷的水里。他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裂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反映。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并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车胎,然后就撤了气,把内胎安好,然后又拿起打气筒为车胎重新打气。做好这一切后,他把车推到我面前,然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

拓展提高

提示:

1.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需要修改的重点。

2.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

3.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动笔前都要反复斟酌,以防与原意不符。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润色这篇习作。

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呢"……·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吗”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改编自孙道荣《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作业布置

P92-写作实践三

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写得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修改润色

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

看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看是否合理典型,是否详略得当

主题是否更深刻、更新颖

关注文章文体,注意注意结构

对文章的“言”进行修改润色

第一阶:改对

第二阶段:改好

第三阶段:更有“文采"。

谢谢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help/help_extract.php

《写作·修改润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学习重点】

1、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学习难点】

1、在多次训练中强化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修改润色"。

【有关资料】

修改文章的原则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上做出修改。

概括起来就是“六问”:“一问扣题紧不紧,二问材料新不新,三问立意高不高,四问结构顺不顺,五问句子通不通,六问用词准不准。"

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做出调整。主要包括:

订正观点。观点有时不正确或有失偏颇,需要加以改正。

(2)完善主题。主题不正确,不深刻,不集中,影响全局,应当加以修改。

(3)增删材料。材料不详实,需要纠正;不充实,需要补充;材料过多,淹没观点,则需要删除。

“言”的修改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衔接是否合理,详略安排是否恰当,有无旁逸斜出的段落等,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

进一步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修改文章常用的方法

(1)诵读法。宋代张载说“声入心通”,指的就是一边诵读,一边思索,遇到语意不畅,气势不接的地方,加以改正。

(2)冷却法。如果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把写好的作文收起来,放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出来看。这样做能够让你从原来的思路中跳出来,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审视它,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后,你的眼光、水准比以前又有了提高。这时,你往往更容易发现原来文章中的不足。

(3)求助法。就是请别人当先生,把初稿拿给人家看,或读给人家听,然后请人家提出修改意见。

(4)推敲法。在写的过程中边读边写,边写边改,发现不妥当的地方及时修改,不断寻找最佳的表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写作质量。

修改润色的注意事项

(1)兼顾“意”和“言”,不能顾此失彼。

(2)既要改对,更要改好。

(3)以自我修改为主,以互助修改为辅。

(4)修改要有明确的方向,不能漫无目的胡乱修改。

(5)不能满足于一次修改,要进行多次修改。

(6)改好后大声朗读,自我感知,自我评定,精雕细琢。

【新课学习】

自学课文90-91页,勾画下列问题: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

“言”的修改包含几个层次?“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怎样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好"?

【合作探究】

如何让自己的文章“长”一点?生动一点?

【扩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润色这篇习作。

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