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品味生命中的愁绪——《声声慢》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科网、希沃白板教材内容分析《声声慢》这首经典词作被放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单元人文主题是“诗意人生”。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设计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对诗词的字面解释和机械记忆,教师口头讲述为主,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情感体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声声慢》的韵味和意境。一、技术选择与整合在《声声慢》的教学中,我们期望利用以下技术工具进行教学创新:交互式电子白板(希沃白板):用于实时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师生互动。数字音频设备:播放古筝曲等背景音乐,营造诗词氛围。网络资源平台:如学科网或移动图书馆,供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多媒体制作软件:如金山wps或微软PowerPoint,用于学生创作配乐朗诵视频或相关画作。二、课堂应用创新: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学生的实时互动和提问,增加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利用数字音频设备,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古筝曲等背景音乐,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诗词学习体验,让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赏《声声慢》。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语文的基础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他们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词,对于诗词的格律、意象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技能水平:学生普遍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技能。在高中语文课程中,他们已经通过各类文体的学习,锻炼了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兴趣与动机:大部分学生对古代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同时,学生们对于新技术和新学习方式的接受度高,渴望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互动和实践。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由于《声声慢》是一首古代诗词,其创作背景涉及古代文化和思想,这可能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扰。对诗词意象和情感的把握:古代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才能准确把握。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虽然学生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熟悉和掌握相关技术工具的使用。教学目标1.了解《声声慢》的作者李清照及其生平背景,掌握《声声慢》的基本内容、词牌格律和文学特点,学会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能够初步分析和评价《声声慢》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2.深入感受《声声慢》的韵味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培养信息素养和合作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相关作品,拓展文学视野和思维能力。3.感受《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李清照深沉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4.通过对《声声慢》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意象,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和意境,走进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体验词人的愁情,感悟词作中“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难点:理清词作的写作脉络,掌握本词写作上的艺术特点,弄清本词写作的结构和手法,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师生活动【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声声慢》】一曲充满着浓浓愁绪的《声声慢》,把我们带入今天的课堂,也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九百多年前的那个秋天的黄昏,菊花凋零,梧桐秋雨,一位心怀愁绪的女子举杯销愁黯然神伤,她,就是李清照,是三千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长河中,那位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走进李清照,走进她充满无限愁情的内心世界,品味易安生命中的浓重愁绪。一个人的心情、心境,由他的经历、遭遇直接决定,李清照愁绪缘何浓重,我们试着在她的经历中寻找答案。设计意图采用电子音频录像,播放李清照《声声慢》的歌曲,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悲伤的气氛,让学生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教学环节(二)师生活动【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明愁因】活动一: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李清照的生平大事记,利用电子交互白板、希沃视频展台技术,上台分享。需要突出南渡以后的遭历。预设成果:1101-1126年(17-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此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1127年(42-43岁):金兵入侵并灭北宋,京城沦陷;金石书画毁于战火。1129(45岁)年:丈夫赵明诚病逝,时值中年又成遗孀。1130(46岁)年:为赵明诚辩通敌之冤,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1131年(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6年(67—72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教师小结: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活动二:观看哔哩哔哩上的《一口气看完李清照一生》教师小结:靖康之变,宋国都汴京(今开封)被金人攻陷,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押往金国,从此半壁江山沦陷。宋朝政权仓皇南逃,北宋灭亡。宋高宗偏安一隅,建都临安,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妇也随之从北方流亡到南方。志趣相投的丈夫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入狱。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她愁绪浓重的主要原因。设计意图学生课前使用学科网、赣教云电子课本等网络资源搜集李清照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上使用希沃视频展台上讲台展示自己本小组的自立整理的成果,讲解李清照的一生主要事迹,有利于检验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分享完了之后,老师播放准备好的B站视频,通过几分钟的短视频来理解李清照的一生,更加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教学环节(三)师生活动【学习任务二:涵咏诗韵感愁情】活动1:学生标出每句诗词的节奏起伏、轻重缓急,投入情感,反复吟哦。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活动2:教师给出节奏,指导学生诵读推敲,品味词作的梗塞压抑的凄愁,以声传情。活动3:教师播放名家示范朗读音频,学生认真聆听,之后再提供背景音乐,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诵。设计意图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吟咏诗韵,尝试着在听读、范读、和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李清照的情感理解。需要先将课下注释以及相关的字音字形标注好,再自由朗读,然后利用网络上的音频资源提供范例,之后再让学生跟着配乐朗读。教学环节(四)师生活动【学习任务三:赏析意象悟愁浓】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愁绪,但我们只会说“烦得很”“烦死了”,苦于表达不准确、不形象。那我们来学习李清照表现愁绪的方法,看她是如何将愁绪艺术化的?如何选择意象、通过意象表现情感。活动1:结合词作首句十四字叠词,想象易安创作的过程。用文字写出词人创作的画面。参考思路:寻觅什么?为什么而寻觅?寻觅的结果是什么?活动2:学生找出词作中的重点意象,说出意象特点,谈谈意象如何体现愁情。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愁”的象征。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思考: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风:怎敌他晚来风急。秋风渲染愁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登高》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过雁象征离愁,音信之盼、离愁别恨、思乡念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①雁声凄惨②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③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既是憔悴无人怜惜的菊花,也是作者自喻,比喻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点点滴滴:愁丝不断,愁苦漫长,似雨敲心头。思考:既然是细雨,为何作者听得那么清楚?以动衬静,写出来环境之寂静,作者愁思不断,夜不能眠,听了一晚的夜打梧桐的声音,更生悲凉。设计意图重点赏析词中意象,改变文学理论说教的方式,让学生在相关联的诗词句类比当中发现意象得艺术内涵与价值。本环节可使用信息化软件自带的“古诗词”工具进行检索查找诗句,同时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环节(五)师生活动【学习任务四:品味词中浓愁】品味词作中的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预设成果: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最后由入狱到悲死。这些事情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愁: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孀居之悲小结:作为一个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词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他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要学会在困厄中超越,带着自信与乐观,微笑着面对生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理解和感知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来的“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孀居之悲”,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和价值观引导,让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能够有信心微笑着面对生活苦难。板书设计品味生命中的愁绪——《声声慢》李清照一、知人论世明愁因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二、涵咏诗韵感愁情以声传情三、赏析意象解浓愁酒、风、雁、黄花、梧桐、雨四、品味情感悟生活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学会在困厄中超越教学反思李清照的《声声慢》是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最后一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最为经典的一首传世之作,词中蕴含了她一生的愁绪。从名冠京城到颠沛流离,从少女成名到晚景惨凄,国破家亡、家破夫死,人世间所有的悲惨凄苦似乎全部都压在了这一副单薄瘦小的身体上。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下,她写下了这首字字泣血的作品。传统的诗词教学多半是以串讲为主,老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和感悟词句中细腻的情感。我在本次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深度参与之中深度感悟词人情感。想让学生读好这首词,首先要让其充分了解李清照的一生,这一环节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与整理,提倡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首中调的慢词,长度适中,非常适合吟咏诵读,但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读出词中情感况味,对朗读技巧的把握很重要,借助音视频工具以及网络资源,可以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学生更容易置身诗境去吟咏诵读。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和意境,走进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体验词人的愁情,感悟词作中“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这一部分内容对于诗词积累不多、人生体验不够的高一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通过单个意象、多个词句实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素颜霜市场经销模式及未来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版
- 2025至2030中国磷化铟化合物半导体运营模式与未来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牙齿漂白剂市场深度调查与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期货行业经营趋势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智能生活体验馆行业竞争力对策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折叠式家具行业竞争态势及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工程船行业发展状况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家装(家庭装饰)行业前景趋势预测与投资建议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外加剂行业现状动态及需求趋势研究报告
- 雇佣外包合同(2篇)
- (二模)保定市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足浴店员工涉黄合同协议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应用文写作-介绍智能校园图书馆的英文发言稿+讲义-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三)英语试题
- 2025-2030中国叶黄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协议
- 企业交通安全宣传教学课件
- 2025-2030再生胶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趣味数学竞赛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5年碳汇 实施方案
- 创新工程实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等跨校共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