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如齐威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魏惠王用惠施为相,庞涓为将;赵惠文王用蔺相如为相,廉颇为将。这种文武首脑的任用机制反映了()A.宗法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B.行政权与军事权同等重要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D.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2.[2023·山东济南高三上期中]汉光武帝时期基本沿用西汉的郡国并行制,郡、王国是一级行政区。郡的最高长官直接掌管一郡政务,由中央任命;王国最高长官称相,代替藩王管理国内事务,也由中央直接任命。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A.削弱王国侯国地方势力B.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确立君主独揽大权意识D.吸收秦朝灭亡教训3.[2023·黑龙江百校联考]唐太宗至唐高宗前期,官学鼎盛,私学不显;从开元、天宝年间迄于唐末,具有应试倾向的私学广泛发展起来。这一变化得益于()A.选官制度的发展B.诗歌创作的鼎盛C.社会阶层的流动D.官学地位的衰颓4.下表为中国古代史上历代地方行政设置状况。秦朝郡、县西汉初年沿袭郡、县,还包括王国和侯国东汉州、郡、县魏晋州、郡、县隋朝废郡,保留州、县唐末道、州、县宋朝路、州(府)、县元朝省、路、府、州、县明清省、府、县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置的突出特点是()A.机构完善B.分级管理C.因俗而治D.权力制衡5.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A.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是吏治澄清的表现C.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体现了人治的色彩6.[2023·安徽省黄山市检测]贞观二年唐太宗曾说到房玄龄、杜如晦身为尚书省仆射,应当帮助君主排忧解难,广开耳目,求访贤能之人。如果让他们每天处理繁重诉讼,可能连阅读公文都来不及。于是唐太宗下令尚书省把细碎的事情交给仆射之下的左右丞处理。这表明唐太宗()A.意图分割相权以加强君权B.认识到选贤任能事关国计C.重视官员行政效率的考核D.主张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7.[2023·安徽省淮北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宋代名臣柳开指出:“同年登第者,指呼为同年。其情爱相视如兄弟,以至子孙累代,莫不为昵比,进相援为显荣,退相累为黜辱”,如王安石、司马光等“皆假考试之名,以行其学说,展其势力也”。这表明宋代科举()A.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发展B.导致社会阶层固化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D.易于形成朋党集团8.[2023·河南省中原名校质量考评]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B.吏部已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C.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D.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9.[2023·白城市高三模拟]“军机章京”实为军机处的秘书,其车灯上贴有葫芦式剪纸(寓缄口之意),以同其他大臣区分身份,他们根据军机大臣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分别拟旨,或明发,或廷寄。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驿传文报需经过密封、交接、反馈等程序。由此可推知军机处()A.同僚之间等级森严B.运作过程严谨缜密C.在实践中权力扩大D.权力为章京所把持10.(2023·福建莆田二模)自先秦到明清,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离不开乡贤阶层。他们是乡绅中的良绅,常常也是宗族长,既能维持乡村社会的礼仪和秩序,也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由此可见,古代乡贤阶层()A.取代了地方行政官员B.有利于强化基层治理C.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D.完善了地方监察机制11.(2023·山东潍坊联考)明朝把全国人口按职业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军户提供兵役;民户提供赋役;匠户名目繁多,有灶户(煮盐业)、乐户(娱乐业)等。各种户籍世袭固定,严禁私自逃亡换籍。这些措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C.有利于社会管理D.减缓了人口增长趋势12.1027年,宋仁宗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13.[2023·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下表为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的部分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颁行时间举措出处964年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马端临《文献通考》964年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政府对盐、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官乏车牛者,僦(租赁)于民以充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965年诏诸道当辇送上供钱帛等舟车,并从官给,勿以扰民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973年令诸州旧属公使钱物尽数系省(中央管理财物的机构),毋得妄有支费马端临《文献通考》概括指出宋太祖上述举措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时代背景对其举措做出合理的解释。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如齐威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魏惠王用惠施为相,庞涓为将;赵惠文王用蔺相如为相,廉颇为将。这种文武首脑的任用机制反映了()A.宗法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B.行政权与军事权同等重要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D.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文武官吏的权力能够加强君王的权力,即战国时期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萌芽,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按宗族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地位,排除B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项。2.[2023·山东济南高三上期中]汉光武帝时期基本沿用西汉的郡国并行制,郡、王国是一级行政区。郡的最高长官直接掌管一郡政务,由中央任命;王国最高长官称相,代替藩王管理国内事务,也由中央直接任命。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A.削弱王国侯国地方势力B.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确立君主独揽大权意识D.吸收秦朝灭亡教训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郡、王国是一级行政区。郡的最高长官直接掌管一郡政务,由中央任命;王国最高长官称相,代替藩王管理国内事务,也由中央直接任命”和所学可知,郡和王国的最高长官由中央任命,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削弱王国侯国地方势力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时空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这段文字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确立君主独揽大权意识是指的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的是郡县制,秦亡的主要原因是实行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根据材料可知,光武帝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受西汉的影响,排除D项。3.[2023·黑龙江百校联考]唐太宗至唐高宗前期,官学鼎盛,私学不显;从开元、天宝年间迄于唐末,具有应试倾向的私学广泛发展起来。这一变化得益于()A.选官制度的发展B.诗歌创作的鼎盛C.社会阶层的流动D.官学地位的衰颓解析:据材料可知,得到广泛发展的私学是“具有应试倾向”,说明当时私学是受到科举考试的影响,故选A项;当时得以发展的私学主要是服务于“应试”而非诗歌创作,排除B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是私学广泛发展、科举制度完善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仅由材料可知私学得以发展,无法判断官学发展情况如何,排除D项。4.下表为中国古代史上历代地方行政设置状况。秦朝郡、县西汉初年沿袭郡、县,还包括王国和侯国东汉州、郡、县魏晋州、郡、县隋朝废郡,保留州、县唐末道、州、县宋朝路、州(府)、县元朝省、路、府、州、县明清省、府、县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置的突出特点是()A.机构完善B.分级管理C.因俗而治D.权力制衡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西汉到明清时期,地方行政设置由西汉的郡、县二级制,到东汉的州、郡、县三级制,到元代的省、路、府、州、县五级制再到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制,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实行分级管理,故选B项;题干提及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非机构本身的完善,排除A项;“因俗而治”指的是封建统治阶级根据被统治民族的不同风俗和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题干未提及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排除C项;“权力制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如郡、县为上下级关系,县隶属于郡,不能制衡郡,排除D项。5.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A.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是吏治澄清的表现C.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体现了人治的色彩解析:根据材料“被引见给皇帝……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可知,清代官员的考核最终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决策,会经常出现改动的现象,体现了人治色彩,故选D项;官员考核只是皇帝强化对百官控制的一种手段,历代封建王朝都存在,难以体现“空前加强”的程度,排除A项;“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说明清代官员的考核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会受到封建皇权的干扰,不利于吏治公平的发展,排除B项;“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说明清代官员的考核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排除C项。6.[2023·安徽省黄山市检测]贞观二年唐太宗曾说到房玄龄、杜如晦身为尚书省仆射,应当帮助君主排忧解难,广开耳目,求访贤能之人。如果让他们每天处理繁重诉讼,可能连阅读公文都来不及。于是唐太宗下令尚书省把细碎的事情交给仆射之下的左右丞处理。这表明唐太宗()A.意图分割相权以加强君权B.认识到选贤任能事关国计C.重视官员行政效率的考核D.主张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据材料“贞观二年唐太宗曾说到房玄龄、杜如晦身为尚书省仆射,应当帮助君主排忧解难,广开耳目,求访贤能之人。如果让他们每天处理繁重诉讼,可能连阅读公文都来不及。于是唐太宗下令尚书省把细碎的事情交给仆射之下的左右丞处理”,可知唐太宗希望寻求贤能之人处理国家大事,故选B项;材料提到只是把一些细碎事情交给左右丞处理,并不是分割相权,排除A项;材料并不涉及官吏考核,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求访贤能之人,但并没有提到科举制,排除D项。7.[2023·安徽省淮北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宋代名臣柳开指出:“同年登第者,指呼为同年。其情爱相视如兄弟,以至子孙累代,莫不为昵比,进相援为显荣,退相累为黜辱”,如王安石、司马光等“皆假考试之名,以行其学说,展其势力也”。这表明宋代科举()A.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发展B.导致社会阶层固化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D.易于形成朋党集团结合文中“进相援为显荣,退相累为黜辱”“……展其势力也”体现当时科举制容易导致拉帮结派,故选D项;文中没有体现科举对理学发展的意义,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促进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排除C项。8.[2023·河南省中原名校质量考评]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B.吏部已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C.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D.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由材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皇帝为了限制内阁与吏部的权力,利用双方进行互相制衡,体现了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A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无法统率六部,排除B项;内阁与六部的权力都来自皇帝,无法制约皇权,排除D项。9.[2023·白城市高三模拟]“军机章京”实为军机处的秘书,其车灯上贴有葫芦式剪纸(寓缄口之意),以同其他大臣区分身份,他们根据军机大臣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分别拟旨,或明发,或廷寄。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驿传文报需经过密封、交接、反馈等程序。由此可推知军机处()A.同僚之间等级森严B.运作过程严谨缜密C.在实践中权力扩大D.权力为章京所把持由材料“他们根据军机大臣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分别拟旨,或明发,或廷寄。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驿传文报需经过密封、交接、反馈等程序”可知,军机处运行过程较为严谨缜密,故选B项;官员等级之分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处在实践中权力扩大,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权力被章京所把持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排除。10.(2023·福建莆田二模)自先秦到明清,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离不开乡贤阶层。他们是乡绅中的良绅,常常也是宗族长,既能维持乡村社会的礼仪和秩序,也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由此可见,古代乡贤阶层()A.取代了地方行政官员B.有利于强化基层治理C.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D.完善了地方监察机制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他们是乡绅中的良绅,常常也是宗族长,既能维持乡村社会的礼仪和秩序,也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可知古代乡贤阶层在地方基层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强化基层治理,故选B项;根据题干材料“也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可知乡贤阶层并没有取代地方行政官员,排除A项;自先秦到明清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建立民主政治,乡贤阶层推动民主政治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料“既能维持乡村社会的礼仪和秩序,也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可知乡贤阶层并没有监察职能,排除D项。11.(2023·山东潍坊联考)明朝把全国人口按职业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军户提供兵役;民户提供赋役;匠户名目繁多,有灶户(煮盐业)、乐户(娱乐业)等。各种户籍世袭固定,严禁私自逃亡换籍。这些措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C.有利于社会管理D.减缓了人口增长趋势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朝把全国人民按职业分类并登记造册,严禁逃亡换籍,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的严格控制,有利于社会管理,故选C项;题干材料中的措施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的措施固化了社会阶层,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措施不会减缓人口增长趋势,排除D项。12.1027年,宋仁宗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解析题干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反映的是客户与主人的关系,没有体现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可知客户与主人在收田结束时进行协商,这反映出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出统治者抑制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在北宋,租佃制没有居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3·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下表为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的部分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颁行时间举措出处964年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马端临《文献通考》964年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政府对盐、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官乏车牛者,僦(租赁)于民以充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965年诏诸道当辇送上供钱帛等舟车,并从官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启2025乐理考试学习智库的有效实践与运用指南试题及答案
- 理清2025年乐理考试中的知识点框架试题及答案
- 如何提升农产品电商的社会影响力试题及答案
- 肿瘤早筛技术临床应用案例研究及2025年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系统学习乐理的路径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技术创新与成果鉴定报告2025
- 热工安全规程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与社会责任考核题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的演变与展望试题及答案
- 食品冷链物流温控技术在生鲜电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字词积累》期末复习课件
- 装修材料的购销合同
- 2025年江西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台达DELTA变频器VFD-EL系列使用说明书和手册(完整中文版)VFD007EL23A
-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 含答案
- 课题申报书:“四新”建设背景下教育创新与课程数字化实践研究
- 年加工2万吨再生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2025年公司各部门管理规章制度(4篇)
- 2025年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版《VOCs废气处理设施安全检查表》(全)
-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5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