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重点把握商贸活动的特点和贸易通道的变迁;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学习重难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是如何发展的?2.货币、信贷与商业契约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预习新知】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eq\x(\s\up1(01))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2.发展(1)古代中国朝代概况商朝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eq\x(\s\up1(02))官府和eq\x(\s\up1(03))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eq\x(\s\up1(04))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秦汉时期eq\x(\s\up1(05))货币、车轨、eq\x(\s\up1(06))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eq\x(\s\up1(07))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eq\x(\s\up1(08))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时期随着eq\x(\s\up1(0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eq\x(\s\up1(10))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eq\x(\s\up1(11))商帮兴盛(2)古代世界地区概况古埃及在eq\x(\s\up1(12))金字塔壁画上,已经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那时的对外贸易控制在eq\x(\s\up1(13))国家手中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eq\x(\s\up1(14))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征服eq\x(\s\up1(15))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eq\x(\s\up1(16))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eq\x(\s\up1(17))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3)中西商贸①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eq\x(\s\up1(18))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②海上贸易a.eq\x(\s\up1(19))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eq\x(\s\up1(20))南洋各地,远达eq\x(\s\up1(21))波斯湾、阿拉伯海和eq\x(\s\up1(22))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eq\x(\s\up1(23))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eq\x(\s\up1(24))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b.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eq\x(\s\up1(25))十三行”行商代理。③朝贡贸易eq\x(\s\up1(26))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eq\x(\s\up1(27))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3.影响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eq\x(\s\up1(28))物质生活和eq\x(\s\up1(29))精神生活。①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②中国eq\x(\s\up1(30))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③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eq\x(\s\up1(31))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1)发展①中国早在商朝就用eq\x(\s\up1(01))贝等eq\x(\s\up1(02))天然物作为货币。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eq\x(\s\up1(03))铜块和eq\x(\s\up1(04))银块作为货币。公元前8-前7世纪,eq\x(\s\up1(05))小亚细亚出现eq\x(\s\up1(06))金属铸币。(2)影响: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它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eq\x(\s\up1(07))逐利增财转化。2.信贷(1)古代世界时间概况前22-前21世纪eq\x(\s\up1(08))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eq\x(\s\up1(09))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前16-前11世纪eq\x(\s\up1(10))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eq\x(\s\up1(11))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eq\x(\s\up1(12))汇票的雏形(2)古代中国①古代《eq\x(\s\up1(13))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②春秋时期,eq\x(\s\up1(14))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eq\x(\s\up1(15))货币信贷。③唐代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eq\x(\s\up1(16))飞钱”。④宋代eq\x(\s\up1(17))交子、会子等eq\x(\s\up1(18))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⑤eq\x(\s\up1(19))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⑥到了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eq\x(\s\up1(20))庄票。3.商业契约(1)古代世界①前eq\x(\s\up1(21))3000年左右,契约在eq\x(\s\up1(22))古埃及广泛使用。②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eq\x(\s\up1(23))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2)古代中国①eq\x(\s\up1(24))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契约。②汉朝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eq\x(\s\up1(25))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eq\x(\s\up1(26))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③eq\x(\s\up1(27))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eq\x(\s\up1(28))广泛。【巩固训练】1.下图是汉代重要城市及交通路线图。据此判断,当时()A.南方经济得到了初步开发 B.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峰C.全国性道路体系开始出现 D.市场网络依附于道路网络2.“平贾”是政府基于市场平均价格所制定的官定价格,涉及公私交易、财政统计等诸多方面。汉初实行每年“十月平贾”,新莽一季度一修订,东汉则出现了“月平”。东汉“平贾”的这一变化()A.增强了与市场的契合度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避免了物价的涨跌波动 D.妨碍了民间的商业活动3.宋代的地契分为“红契”和“白契”,红契是政府或法律认可的产权凭证,土地交易后完税后由政府在契尾加盖政府印章,相当于官府颁发的财产所有权证。白契是民间买卖土地房屋时,由交易双方协商拟订,有中人作保并签名盖章。此做法()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确保了政府赋税收入C.缓和了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 D.维护了小农合法权益4.乌青镇地处江南水乡,与京杭大运河、太湖相通,“四方宾客及商贾,凡有事于浙者,率取径道,舳舻相望”。明成化、弘治年间,该镇“里人贾鬻他方,四时往来不绝”。康熙时乌青镇所产蚕丝,远销国内外,“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乌青镇的发展()①得益于发达的水运交通②体现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繁盛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表明朝廷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 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 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6.史载,西汉“侯(封侯)信坐(人名)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剥夺爵位),国除(收回封地)”;东汉“贫人负官重债,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劳作),债乃毕竟。”由此可知,两汉时期()A.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B.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广泛具有契约平等观念 D.借贷合约具备完整程序7.公元982年,朝廷下诏:“诸路州主户……分给旷土,召集余夫,明立契约,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导致争讼。”据此可知,当时()A.政府放松了对土地买卖控制 B.资本性借贷形式已经相当普遍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逐步加强 D.契约关系已存在于土地租赁中8.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9.表1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部分区域的人口统计。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西汉末期()区域户数(户)人口(人)平均每户人数辖县数(个)京兆尹(辖长安)1957026824683.512交趾郡(岭南最大的郡)924407462378110关中诸郡(含长安)151985766826024.4132岭南诸郡(含今越南一带)21544813722906.455A.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岭南人口激增 B.关中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岭南C.岭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关中 D.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10.清朝乾隆年间,山西平遥城内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北大街、城隍庙街、衙道街等几条主要街道店铺林立,不少店铺以经营大批量、大宗的商品中转业务为主。据此可知,当时平遥()A.长途贸易兴盛 B.集镇开始出现 C.商人势力强大 D.市场分工明确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汉代重要城市及交通路线图”可知,汉代交通路线连接辽东、西域、西南的四川地区、东南的广东地区等,促进了商业通道四通八达,说明市场网络依附于道路网络,D项正确;图片中江南地区的交通路线还比较稀疏,一定程度上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落后于北方,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无法说明其发展到一个高峰,排除B项;秦朝修建驰道、直道,说明全国性道路体系已经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A解析:3.答案:A解析:宋代的土地交易,分政府颁发财产所有权证和民间协商订立契约两种,体现出社会对契约的重视,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规范土地交易并不能确保政府赋税收入,排除B项;土地交易重视契约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无关,排除C项;规范土地交易维护的并非只是小农的合法权益,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乌青镇地处江南水乡,与京杭大运河、太湖相通,便利的水运交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①正确;材料中提到乌青镇在明成化、弘治年间商业繁荣,康熙时所产蚕丝远销国内外,说明乌青镇工商业市镇繁盛,②正确;乌青镇商业的繁荣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③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一直存在,并没有被放弃,④错误,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5.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朝在茶马交易地点设置茶马机构,元朝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司制度,设置驿站,这些措施体现了政府主导和管理茶马交易,A项正确;对茶马交易的管理不能体现政府对边疆地区垂直管理的强化,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基本经济政策,茶马交易活动主要在西南地区进行,对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冲击,排除C项材料体现政府主导和管理西南地区茶马交易,没有强调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汉规定不论是封侯还是贫民,欠债不还的都要受到处罚,反映了两汉时期国家注重保护私权,即维护债权人的利益,A项正确;贫民欠官府重债而不还的,要以人身劳作代为偿还,不能说明两汉时期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排除B项材料强调两汉时期国家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广泛具有契约平等观念”说法不符合主旨,而且有些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两汉时期国家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未涉及借贷合约的程序,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根据“明立契约,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导致争讼”可知,宋朝政府是要求土地租赁双方要订立契约,避免日后产生纠纷,说明在土地租赁关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