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基础过关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秦王政十八年,一名寡妇隐匿其子家产。经官员审理查验她的田宅、布肆、舍客室、马、债款后,照法律规定确认她“匿訾(资)税直(值)过六百六十钱”。这一记载可以说明当时()A.制度严密便以控驭民众B.司法实践促进法律完善C.基层治理关注家庭关系D.征税主要标准转向资产2.北魏至唐前期,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北齐时,即已“始立九等之户,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唐中期开始征收的“义仓粟”,则根据土地多少交纳,“亩纳二升”。这一变化过程()A.使社会贫富差距大大缩小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C.适应了土地所有权的变动D.增加了农民赋税负担3.唐初,规定“民有见业农者,不得转为工贾。”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的情形。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政策的废除B.赋税制度的演变C.法律制度的约束D.多种经营的出现4.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这表明当时()A.人地矛盾日益尖锐B.战乱破坏农业生产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D.赋税制度亟待改革5.清代前期,乐户、堕民、登户与世仆身份的人处于社会最底层,世代从事诸如乐工、抬轿、为人耕地等“贱业”。雍正帝时期,“废除贱籍”“贱民变良民”。雍正帝这一做法旨在()A.解决社会治理隐患B.放松对民众人身控制C.统一全国户籍制度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点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6.李大钊在《新青年》发文指出,“关税权为条约所束缚,国内产出的原材料以极低的税输出国外,而在国外制成的精制品以极低的税输入国内。”李大钊意在说明当时中国()A.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B.兴起改订新约运动C.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D.关税丧失保护作用7.1920年,德国派遣使节到华商谈恢复通商事宜,次年签订了《中德通商条约》。其中关于关税税则的规定为:“两缔约国约明,关税税则等事件,完全由各国之内法律令规定。”该规定()A.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C.扩大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受到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8.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取消了关于储蓄存款利息免税的规定,并对储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个税。这一举措的出发点()A.推动世界经济发展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C.完善社会主义法制D.刺激消费和鼓励投资[答题区]题号12345678答案拓展培优练1.[2024·山西晋城高二阶段考]元狩四年,汉武帝下诏算缗,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须向朝廷申报现金财产,每2000钱纳税一算120钱。元鼎三年,又实行告缗,凡告发算缗不实者,可得没收被告财产之一半。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避免诸侯王倚仗商人财力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和豪强贵族势力C.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利益D.汉武帝将法家思想作为明确的统治意识形态2.[2024·安徽阜阳高二联考]隋炀帝时期除租调以外,“盛修舆辇辂旌旗羽仪之饰,课天下州县,凡骨角齿牙、皮革毛羽可饰器用,堪为氅毦者皆责焉。征发仓卒,朝命夕办,百姓求捕,网罟遍野,水陆禽兽殆尽,犹不能给。”这种现象()A.折射出税收范围的不断扩大B.反映了租庸调制难以继续维持C.为社会矛盾激化埋下了隐患D.表现了自耕农租佃形式多样化3.[2024·山东济宁高二统考]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一举措()A.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B.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C.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D.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4.[2024·河北保定高二联考]南宋乾道年间,浙江松阳等地实施了义役法,以一乡或一都为单位,由当役民户各出田若干,或出钱合买规定田数作为助役田,推地方士绅收田租供应役费,出钱多少,按贫富定等差。由此可知,义役法的实施()A.减少了劳役种类B.有利于减轻民众服役负担C.加强了中央集权D.说明王安石变法影响深远5.[2024·陕西榆林高二统考]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且官吏薪俸为凭俸帖领取禄米。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解决南方纳税者买米上纳和北方食禄者卖禄米换货币的矛盾,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煎销成锭,委官赍送赴京”。这一措施客观上()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解决了官员的俸禄需求C.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6.[2024·四川眉山高二阶段考]清初,政府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乾隆三十七年(1772),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政策的调整B.赋役制度的发展变革C.统治者强化基层的治理D.高产作物的种植导致人口增长7.[2024·辽宁大连高二统考]晚清时期,中国对进口商品统一按5%的极低税率课税。然而中国的茶叶等商品的出口税率则高达200%以上。1901~1911年,中国海关关税年平均税率一直保持在3.20%~4.10%。这说明()A.清政府推行贸易便利政策B.国家极力限制重要商品出口C.中国能自主制定关税税率D.中国关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8.[2024·广东中山高二统考]下表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数额单位:万两)。由此可知()时间财政总收入田赋盐税关税乾隆三十一年4854约3000多约5005401911年30191约4800约4600约4300A.清末新政主要针对税收进行调整B.晚清时期国内商品市场不断萎缩C.税收变迁中蕴含近代化转型因素D.海关的关税成为晚清最大的税源9.[2024·重庆高二联考]1949年10月,中国海关总署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和新的海关税则,并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制度。这反映出中国()A.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高C.实现了对各国的贸易往来D.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0.[2024·河南驻马店高二联考]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先后历经5次调整。下图变化表明()A.个税起征点越高,高收入者受益越多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D.国民贫富差距基本消除[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2024·甘肃酒泉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初)赋役之法:每丁岁人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唐中后期)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旧唐书·食货志上》材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半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明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种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赋税折银征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到明朝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12.[2024·山东威海高二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税政实施要则》,其中就包含着具有个人所得税性质的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一税种最终于1959年停止征收。1980年,国务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六类;免征额为800元;……1981年,全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只有64元。因此,……其实际纳税人人数很少,税源分散,收入甚微。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前者是适应我国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并对其中的高收入者加以税收调节的产物;后者是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制度构建。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原来按纳税人类型分设的各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2005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并增加了有关高收入者必须办理纳税申报的规定。2007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2000元。200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增加到3944亿元,逐步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据赵仁平《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主题,提炼论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基础过关练1.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秦朝(中国)。据材料“秦王政十八年”说明秦尚未一统。按照法律规定应主动向官府申报自己的所有财产情况。经官府审理查验,照以訾财数额按比例定税的规则,量刑隐匿的财产税值六百六十钱。说明在秦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大业的过程中,官吏严格执行了法律规定,非常重视对民户资产的掌握,A项正确;材料主要展现的是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审理结果,没有直接体现出对法律的补充更新,排除B项;材料记载内容没有重点体现协调该女子的家庭关系,排除C项;唐中后期两税法的实施标志着征税的主要标准转向资产,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定额租调。但随着均田制遭到破坏和土地兼并的发展,一些农民失去土地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另一些地主则占有较多土地和资产,缴纳定额租调导致赋税负担不均,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于是北齐时期出现了按土地和资产多少确定的户等征税,唐朝中期开始根据土地多少纳税。从“定额租调”到按资产和土地亩数交纳赋税,原因是均田制的破坏和土地兼并的发展,也即适应了土地国有制度的破坏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项正确;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源于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对农民的剥削,赋税制度的变化不能使贫富差距大大缩小,排除A项;材料所述赋税制度变化就是在土地兼并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并未有效抑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按土地和资产多少征税,有利于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赋税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初严格限制农民弃农经商,唐朝中后期则出现了大量农户外出经商的情况,结合所学,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弃农经商的情况增加了,B项正确;唐朝继续实行重农政策,并未废除,排除A项;弃农经商情况增多,体现法律约束的放松,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百姓弃农经商,而非发展粮食种植、禽畜饲养、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据材料“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可知唐朝中后期赋税征收标准不公平,导致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说明赋税制度亟待改革,D项正确;材料强调赋税征收不合理导致的农民逃亡,没有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战乱导致农业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反映农民起义,没有涉及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题,时空是清代前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贱籍制度本身就是弊政,“废除贱籍”“贱民变良民”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A项正确;废除贱籍只放松了对贱籍人群的人身控制,也不是雍正帝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取消贱籍,不是为了实现户籍制度的统一,排除C项;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也并非是统治者取消贱籍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李大钊认为由于我国关税较低,从而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侵略,因此关税丧失了保护国内经济的作用,D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改订新约运动兴起于1928年,排除B项;李大钊意在说明关税丧失了保护作用,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废除德国在中国的特权以及不平等条约,一战德国战败,在1920年,德国派使节到中国商谈恢复通商事宜,签订了《中德通商条约》,中国与德国的关税实现平等协商,这是与当时的国际局势发展有关,D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和德国的关税规定,而非全部国家的关税规定,因此无法判断中国是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德关税的相关规定,材料没有描述资本输出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9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99年,……取消了关于储蓄存款利息免税的规定,并对储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个税”及所学可知,国家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相当于减少了存款利息,有利于刺激消费、鼓励投资,促进货币流通,D项正确;该举措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该举措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但并不是这一措施的出发点,排除C项。故选D项。拓展培优练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的算缗征税对象是商人和高利贷者,此举不仅能为政府增加收入,还能打击商人和豪强贵族势力,B项正确;材料中汉武帝时期的算缗能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从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因此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是据材料无法得出算缗政策的实行是为了避免诸侯王倚仗商人财力,排除A项;算缗政策能打击商人势力,但是与土地兼并不相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经济政策,与法家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隋炀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盛修舆辇辂旌旗羽仪之饰,课天下州县,凡骨角齿牙、皮革毛羽可饰器用,堪为氅毦者皆责焉。征发仓卒,朝命夕办,百姓求捕,网罟遍野,水陆禽兽殆尽,犹不能给”可知,隋炀帝滥发赋役,人民负担沉重,为社会矛盾激化埋下了隐患,C项正确;“税收范围的不断扩大”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唐朝的税收制度,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自耕农租佃形式,无法反映自耕农租佃形式多样化,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可知,两税法不光是赋税制度的变革,也建立了一种新的国家预算体系,C项正确;安史之乱后,造成藩镇割据,且唐朝亡于藩镇割据,因此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两税法有助于缓解财政危机,排除B项;材料与增强地方自主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出钱多少,按贫富定等差”可知,义役法的实施有利于减轻民众服役负担,B项正确;材料未提到劳役种类,排除A项;材料强调浙江松阳等地实施了义役法,出钱多少,按贫富定等差,有利于减轻民众服役负担,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强调南宋时浙江松阳等地实施了义役法,未涉及北宋王安石变法,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及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改革赋税制度,推动南方田赋货币化,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赋税改革,与官员俸禄无关,排除B项;赋税货币化并不意味着减轻百姓负担,排除C项;只是“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没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乾隆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清初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到乾隆时期废除人丁编审,反映出政府对于户籍管理的松弛,结合所学可知,康熙时,“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因此户籍失去征收赋税的辅助功能,从而引发这一变化,B项正确;清朝土地政策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排除A项;伴随着赋税制度的变革,户籍制度与地方基层组织发生变化,基层从里甲组织变为保甲组织,因果关系颠倒,排除C项;明清以来,高产量农作物导致人口增长是连续性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海关关税长期被列强控制,不能自主,呈现半殖民地特征,D项正确;中国海关关税被列强控制,而非清政府推行贸易便利政策,排除A项;中国的茶叶等商品的出口税率高,是因为在国际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列强限制中国茶叶等商品出口,而非国家极力限制重要商品出口,排除B项;近代以来,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丧失,不能自主制定关税税率,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由田赋占绝大多数到田赋、盐税和关税的三足鼎立。这表明清朝财政体制由农业型向工商业型转变,这种转变正是中国经济向近代化转变的表现,C项正确;清朝末年的确进行了税制改革,但是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却不是税收调整,是改革官制,发展工商业,改革教育等,排除A项;从题干所给的材料看,盐税和关税的大量增加,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加快,排除B项;田赋直到1911年依然是财政收入中所占份额最多的一项,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而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海关管理机构,制定海关管理制度,说明了新中国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海关管理的自主权,A项正确;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海关的自主权,未涉及综合国力的信息,且新中国刚刚成立,综合国力不可能迅速提高,排除B项;“实现了”说法过于绝对,且新中国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排除C项;对外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不断调整,并进行各种专项附加扣除,这说明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B项正确;个税起征点越来越高,对工薪阶层(低收入阶层)受益者越来越多,排除A项;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基本消除”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1)变化:从以人丁为主到后来以土地、财产为主。原因: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产品参展 合同7篇
- 2025年矿用水泵项目建议书计划书可研报告
- 2025年设备改造实施方案3
- 中国金属切削液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投资分析报告书目录
- 2025年中国萘乙酸钠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中国热固化丙烯酸胶粘剂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资产管理项目提案报告006
- 中国四丁基碘化铵项目投资计划书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华为公司校园招聘个人简历标准版
- 学校结核病防控培训课件
- 【精品】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含答案)
- DBJ41-138-2014 河南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高清版)
- DBJ50T 043-2016 工程勘察规范
- 八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优质课件
- 《流行病学》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
- 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
-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 常用原料净料率参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