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勘探阶段)xxxxxxxx二○一四年八月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勘探阶段)委托单位:拉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单位:xxxxxxxx总经理:总工程师:审核:项目负责:编写:提交时间:2014年8月10日修改说明1、工作程度:收集资料不完善,原地矿部915水文队在拉萨地区做过1:10万和1:20万的水文地质工作。回复:前人工作程度中补充了:原地矿部915水文队在拉萨地区做过1:10万和1:20万的水文地质的相关资料。2、水文地质测绘1:2000的2.5平方公里,而附图2水文地质图不规范,是示意图,请按1:2000的水文地质图规范要求而做。回复:报告中水文地质测绘1:2000的2.5平方公里,已更改为水文地质测绘1:50000的2.5平方公里,补充了拉萨市1:5万水文地质图;附图02已按规范修改。3、补充完善前期审查意见。回复:该项目为第一次评审,前期无审查意见。4、气象资料和地表河流资料用最近几年的。回复:已引用收集到的最近几年的气象资料及河流资料。5、补充区域地质图。回复:已补充拉萨市1:5万地质图。6、完善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长观资料及一年丰、平、枯水季节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回复:由于水文地质勘察为丰水期,工作时间段,未对拟选水源地进一年丰、平、枯水季节的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7、补充单井抽水试验记录表,论述单井抽水试验稳定时间,是否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要求,抽水试验只做了一次降深,规范要求进行三次降深。建议补充。回复:针对单井抽水试验做了三个落成的抽水试验,试验稳定时间为8小时,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要求。并补充了单井抽水试验记录表。8、干扰抽水试验中规范要求要达到延续时间不少于10天,本报告干扰抽水试验无时间记录,请补充完善。回复:以补充。9、含水城厚度54.75m有些地方59.75m,前后矛盾,重新计算。回复:报告中已统一。10、水资源评价中,论述清楚水源地的边界条件,地下水与堆龙曲的相互关系。回复:以补充,并补充了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平面示意图。11、补充完善3口管井和3口大口井同时抽水是是否能满足近期、远期的供水能力。此造成的降深及影响半径是否会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应根据技术条件对不同的计算方案进行对比论证,确定最合理的开采方案,并根据设计开采量及设计水位降深,预测开采下降漏斗的形状及发展趋势及开采条件下补给、消耗发生的变化情况。地下水资源计算中至少进行两种以上计算方法进行论述。回复:报告第五章中结论为近期开采方案计算结果为:最大降深8.23m,影响半径614.31m;远期开采方案结果为:最大降深9.85m,影响半径675.81m。干扰降深均小于地下水的最大开采降深(1/2含水层厚度),说明布井方案合理。由于远期取水方案取水规模较大,本次抽水试验所选用的两口供水管井均为小口径(直径300mm),因此用本次群孔抽水试验的数据推算远期取水方案的计算与实际运行可能有偏差。建议近期取水方案运行后,针对近期取水方案运行结果进行计算分析,更经济合理的布置远期取水方案;报告第八章说明:堆虽然龙河谷平原建筑物地基持力层多为的卵石,结构较为紧密。但是,由于管井距离较近,取水量较大,开采降深大,含水层中细小颗粒会进入管井被抽出,可能会出现地面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因此,建议在水厂设计时,从地基及上部建筑协同考虑,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12、补充水源地卫生防护分区图。回复:已补充。13、地下水资源评价中至少需要丰、平、枯三季节的,一次水质资料不够评价的。回复:本次勘察工作只取了丰水期水样进行分析评价,一年的平、枯期未取样分析。14、补充水源地上游有误污染源。回复:经调查:拟选水源地上游及周围无污染源及污染工厂等分布。《报告》3.1节中以补充。15、近期2.5万吨水量满足,但供水有要求,取水时应设备用井,备用井数量一般可按10%-20%的设计水量确定,但不得少于一口,近期水量不满足备用水源要求。回复:本次勘察近期取水方案调整为“1口大口井+3口管井+1口备用井”的取水方案。目录TOC\o"1-2"\h\z\u第一章前言 11.1勘察目的与任务 11.2位置与交通 11.3前人研究程度 21.4勘察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 4第二章地质环境概况 72.1自然地理条件 72.2区域地质概况 92.3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5第三章拟建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条件 233.1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233.2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 233.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特征 253.4水化学特征 263.5供水目的层的选择 26第四章地下水天然资源评价 294.1计算方法 294.2主要计算参数 314.3地下水天然资源计算 31第五章地下水开采方案建议 335.1布井方案 335.2地下水开采方案论证 34第六章水质评价及卫生防护 366.1地下水水质评价 366.2水源地卫生防护 40第七章地下水开采技术要求 437.1井位、井深、井径 437.2管井施工工艺 447.3大口井施工工艺 46第八章地下水开采可能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评价 50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519.1结论 519.2建议 51附表:附表01、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02、主要地层颗粒分析成果表附件:附件01、照片附件02、水质分析报告附件03:拉萨市1:5万地质图附件04:拉萨市1:5万水文地质图附图:附图01、西藏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工作布置图附图02、西藏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图附图03、西藏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近期布井方案(一)附图04、西藏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远期布井方案(一)附图05、西藏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近期布井方案(二)附图06、西藏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远期布井方案(二)附图07、水文地质勘探孔柱状图附图08、水文地质勘探孔综合成果图表附图09、主要地层颗粒分析曲线图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评价报告33-xxxxxxxx1-第一章前言1.1勘察目的与任务根据西臧自治区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按照“十一五”项目规划和拉萨市xxxxx的分区规划,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拟建拉萨市xxxxx水厂,水厂占地面积20000m2;拟采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水源地拟选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北西侧的堆龙曲右岸一级阶地,规划供水能力近期25000m3/d,远期50000m3/d,是拉萨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为搞好拉萨市xxxxx水厂项目建设,受拉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xxxxxxxx承担并顺利完成了拟选水源地勘探阶段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评价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查明拟选水源地的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获取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准确掌握该水源地的水质、水量及供水水文地质条件,为水厂的施工图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体任务是:1、查明拟建水源地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有供水价值的含水层的岩性、结构、成因、时代,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以及水质水量情况。2、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特征。3、评价和提供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和开采技术条件。4、预测丌采期间地下水资源变化趋势,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5、提供地下水采水工艺方案建议及水源地取水点布置方案建议。1.2位置与交通拟建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北西侧的堆龙曲右岸一级阶地,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90°57′32″、北纬29°39′18″;西距拉萨火车货运站约3.5km,东南距乃琼镇约4.5km,距318国道5km,规划东嘎大桥(过境公路)在其东南侧约1.5km外通过,交通方便(图1-1)。图1-1拟建水源地交通位置图1.3前人研究程度从五十年代起,勘察区所在地陆续开展了综合科学考察、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普查、路线地质调查等多项研究工作。1、区域地质调查(1)1974年~1979年,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开展了包括该县在内的1:1000000拉萨幅(H—46)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编写出版《拉萨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1000000)》及图件。该报告对地层、构造的划分和论述较为详细,是本次工作前第四系与地质构造的参考资料之一。(2)1986年3月~1993年9月,西藏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相继开展了1:200000《拉萨幅与1:200000曲水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0000)》和《曲水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0000)》及相应的图件。报告对区内前第四系与地质构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论述清楚详细,弥补了《拉萨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1000000)》的不足,是本次工作前第四系和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2、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勘查(1)1987年2月~1990年12月,地矿部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开展了涵盖该县的l:1000000拉萨幅、错那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编写出版了《拉萨幅、错那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1000000)》及图件。该报告对区内第四纪地质、区域水文地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是本次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2)2004年10月,西臧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四川省地矿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交的《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干旱县堆龙德庆县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报告》及图件。该报告对区内第四纪地质、区域水文地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本次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部分资料可直接利用。(3)1987年提交的《拉萨河谷平原综合水文地质勘查报告》、1996年提交的《拉萨地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1:20万)》,该报告对区内第四纪地质、区域水文地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本次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部分资料可直接利用。(4)原地矿部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了该区1∶10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1∶10万拉萨河河谷平原综合水文地质勘查评价工作及自治区七地(市)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评价工作,相关成果资料可供参考。3、其它地质工作(1)西藏地矿局1974年组织勘查、编写了《西藏堆龙德庆县却桑温泉点检查报告》,对该泉点的成因、水文地质特征、水质、水量等作了详细的描述,资料可供参考利用。(2)西藏地矿局1975年组织勘查、编写了《西藏堆龙德庆县甲那泉点检查报告》,对该泉点的成因、水文地质特征、水质、水量等作了详细的描述,资料可供参考利用。(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3年编写出版的《西藏第四纪地质》与《西藏地貌》,对全自治区的第四纪地层与地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资料可供参考。(4)中国地质科学院1987年编写出版的《西藏活动构造》,对西藏的活动构造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资料可供参考。(5)西藏地矿局地热地质大队1989年编写的《西藏拉萨地区矿泉水调查报告》,对拉萨地区的矿泉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部分资料可供利用。(6)西藏地矿局1989年组织施工完成的《西藏堆龙德庆县堆龙德庆区地热试验井完井地质报告》,对当地的地层、地热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资料可供利用。(7)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1975年编写的《拉萨市及郊区地热普查报告》,较详细地论述了拉萨市及郊区的地热情况,资料可供参考。(8)四川省非金属矿地质公司1982年编写的《西藏拉萨市东嘎山矿区石灰岩矿详细普查报告》,对东嘎山矿区的地质情况论述清楚,有关资料可直接利用。(9)西藏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1986年编写的《西臧堆龙德庆县羊达花岗岩矿报告》,对羊达花岗岩作了详尽描述,资料可参考利用。(10)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于2007年对原拟选水源地(位于本次拟选水源地下游约600m)进行了勘察工作,并提交了《拉萨市东嘎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对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详细,丰水期环境水水质分析是西藏自治区计量技术监督局质量认证合格单位所作,可供本次勘察分析利用。4、水源地勘察报告(1)《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2008年编制(2)《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2010年编制1.4勘察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1.4.1勘察工作概况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本次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和规程有: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2、《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44-86)3、《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l6-88)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5、《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6、《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7、《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8、《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规范》(GB/T14158-94);9、《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1993);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97-2006);12、《工业锅炉水质》(GB1576-2001);13、《钻探技术规范》(DZ/007-91);14、《工程测量规范》(GBBV50026-93);15、《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1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二、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由于本次勘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圆满完成任务,我公司进行了人员、设各、材料的精心组织。勘察过程中综合投入了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及抽水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水质分析等相关测试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为:工程测量面积0.10km2;水文地质测绘面积2.50km2;水文地质钻探主孔1个孔,总进尺70.00m。采取颗粒分析6件。主要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1。表1-1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技术工种工作项目计量单位实物工作量备注地形测量测量面积km20.10比例尺:1:500水文地质测绘测绘面积km22.50观测点个12钻探与试验钻探主孔m/孔70.00/1试验稳定流抽水试验(管井)段/孔6/2管井稳定流抽水试验(管井)段/孔1/1已建大口井稳定流抽水试验井群)段/孔1/3大口井与管井分析测试土样颗分试验件121.4.2质量评述1、水文地质测绘根据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在拟建水源地所在地2.5km2范围内开展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测绘精度1∶50000,观测点12个。工作地形地图采用1::1000地形图。主要调查该区第四纪地层岩性,地质界线,构造,地形地貌特征、地下水、地表水体等。各类地质界线、地质体勾绘准确,记录完整清晰。2、水文地质钻探完成水文地质钻主孔1个,钻孔总进尺70.00m。主孔采用CZ-30型钻机钻进,泥浆护壁,孔径600mm,滤水管管内径273mm,滤水管与孔壁之间填φ2-10㎜砾石,压风洗孔,洗孔效果良好,做到水清砂净。钻孔资料记录齐全,岩性分层及描述清楚。3、抽水试验采用潜水泵作抽水试验,抽水设备安装符合要求;严格按照有关规范作了稳定流及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其中:单孔抽水试验做了3个落程,稳定时间不小于8小时,各项数据测试准确,群孔抽水试验做了1个落程,稳定时间不小于十天。各项记录齐全,抽水曲线符合要求,抽水结束前采集了水分析样;钻孔各项资料齐全,岩性分层及描述清楚,测试数据较为准确。4、采样分析水质分析样和土体颗粒分析样均按有关规范采取。土体颗分样6件,均为现场颗分样。5、室内资料整理报告和相关图件是在大量翔实、充分的外业资料基础上,并通过综合资料整理及系统分析研究后编制的。西藏拉萨市东嘎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评价报告xxxxxxxx7-第二章地质环境概况2.1自然地理条件2.1.1地形地貌勘察区受历次大地构造运动的作用以及拉萨河、堆龙曲等水系切割的影响,堆龙德庆县内形成了梁谷相间的河谷地形,地势总体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梁高谷深的特点。拟建xxxxx水厂水源地位于堆龙曲右岸阶地(见卫星照片2-1),地形平坦开阔,海拔3667.27-3671.84m,该处堆龙曲河谷宽约4.2km,地面纵坡降8%-10%,植被以农作物、高山草原植被和灌丛为主。河谷两侧的基岩山地为念青唐古拉山西翼的支脉,一级分水岭的海拔高度一般为5000m~5800m,并向河谷方向渐次降低,植被主要是季节性草本植物与低矮稀疏的灌木。拟建水源地河萨拉龙曲堆拟建水源地河萨拉龙曲堆照片2-1拟建水源地地貌卫星照片2.1.2气象勘察区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据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资料,当地气候具有日照充足,空气稀薄,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湿度小、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等特点。由于当地全年降水量在不同季节的分配相差、极其悬殊,大约89.4%的降水量集中在当年6月~9月(雨季),其余不足11%的降水量则分配到了当年10月~5月,甚至每年年1月、2月、11月、12月等月份,往往缺少降水天气,因此,境内时常发生跨年度的大旱或因雨季推迟出现的干旱,以及丰水期间隙性的干旱与洪涝灾害。同时,该县长期昼新途夜温差大,冬春盛行河谷风,寒冻风化显著,在局部地段常常会形成冰雹、风沙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该县的国民经济建设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2-12-12.1.3水文堆龙县境内水系发育,呈树枝状展布,长年性过境河流主要有拉萨河与堆龙曲,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流域面积26225km2,为雅鲁藏布江一级支流,属堆龙德庆县地境河流。该河由拉萨市西郊附的入境,在岗德林一带接纳堆龙曲河水后南流出境,纵坡降约2%,河床宽600m~2200m,心滩、边滩发育。堆龙曲发源于网底斯山东段南麓,全长137km,流域面积5093km2为拉萨河下游右岸一级支流,是堆龙德庆县极其重要的地表水源,它由该县北西侧入境,经县域中部,蜿蜒南下,于县城东南部(岗德林一带)注入拉萨河,县境内流程57.5km,为淤积型河床,宽25m~170m,平均纵坡降8.6%,局部河段心滩、边滩较发育。拉萨河与堆龙曲均为降雨融雪类型的常年性河流,流量随降雨多少、温度高低而变化,丰、枯水季节的流量、径流量、水位相差悬殊。2.1.4植被受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依据植被的组合特征,可以将植被的分布范围划分为四大高程带。1、在海拔5000m以上的极高山区,气候恶劣,植被极难生长,在局部地段零星生长着耐寒耐旱的雪莲花、垂头菊等冰缘植被。2、在海拔5000m~4000m的高山区,植被多生长在地壤较厚的地带,以高山蒿草、西藏蒿草、矮嵩草、蓼、紫花针茅、狼牙刺、白刺花、早熟禾、羊茅等组成的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山地灌丛为主,雨季返青,是境内主要的牧草来源。3、在海拔4000m~3800m的沟谷地带有旱中生落叶灌丛、草本植物与零星农作物分布,其间间生长着茂密的高山圆柏、爬地柏等木本植物,但因乱砍滥伐,现已基本绝迹。4、在海拔3800m以下的河谷平原地区,是境内主要的农耕区,植被主要为青稞、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河流中下游的村旁、路侧、滩涂等地可见人工种植的柳树、杨树、灌丛等木本植物,另外,个别地段还生长有沼泽化草甸与其它杂草。拟建xxxxx水厂水源地位于堆龙曲右岸一级阶地,目前主要为耕地。2.2区域地质概况2.2.1地层岩性勘察区所处的堆龙曲附近,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地层和白垩系中下统、侏罗系上统地层,附的中高山地区还广泛分布岩浆岩。一、第四系(Q)区内出露的第四系地层主要为上更新统上段至全新统地层,成因类型以冲积、冲洪积、洪积为主,以坡洪积、坡积为次。成因类型复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较大,主要特征详见表2-1,其余更老的地层则埋藏于河谷底部,后文中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部分有详述。表2-1第四纪地层特征一览表时代成因代号厚度(m)分布情况岩性特征统段全新统上段冲积Q42al2~6拉萨市河与堆龙曲的河床、漫滩以杂色砂卵石、漂卵石为主,局部表层覆盖薄层细砂、中砂或泥质细砂,结构松散,砂、砾石充填,分选较差,磨圆度好,粒径一般1㎝~30㎝,呈圆状,成份以花岗岩、砂岩、火山岩为主。冲洪积Q42apl2~5.8雄曲、旁河、郎巴弄、查木、勇普、塞曲、出普等河流的河床、漫滩上部为灰黑色泥质细砂或浅黄色含卵石亚砂土,厚0.3m~0.7m,结构松散,质地较均一,含植物根系,下部为杂色卵石,砂砾石充填,结构松散,分选磨圆好,粒径一般为5㎝~15㎝,少数为30~㎝,多呈圆状、次圆状,成份以砂岩,泥岩,花岗岩为主。洪积Q42pl1.2~4.7山前坡麓、小型支沟谷地以杂色碎石、块石为主,夹角砾,砂粒透镜体,局部表层为含碎石泥质砂,含碎石亚砂土,结构松散稍密,分选磨圆差,粒径2㎝~40㎝,多次棱角状,棱角状,以砂岩,板岩,泥岩,火山岩,花岗岩为主。沼泽堆积Q42f0.1~0.3堆龙曲、雄曲、塞曲局部近河岸处的沼泽洼地表部多为黄褐色草根,厚3㎝~10㎝,下部为黄褐色或灰黑包亚粘土或淤泥土,厚5㎝~25㎝,结构松散中密,富含有机质,质地较均一,夹少量砂砾,卵石,呈软塑或流塑状。全新统下段冲积Q41al7.3~13.6堆龙曲一级阶地二元结构明显,上部为浅黄色亚砂土或含砾亚砂土,厚0.3m~1.5m,结构松散稍密,富含植物根系,质地较均一,卵石含量不足10%下部为杂色卵石,砂砾石充填,结构松散,分选磨圆好,粒径一般为5㎝~15㎝,少数为30~㎝,磨圆度好,多呈圆状、次圆状,成份以砂岩,泥岩,花岗岩为主。冲洪积Q41apl8.5~14.0雄曲、郎巴弄、查木沟、旁河、塞曲、也普等支谷一级冲洪积阶地具二元结构明显,上部为浅黄色亚砂土或含砾亚砂土,厚0.3m~0.75m,结构松散稍密,富含植物根系,质地较均一,卵石含量不足15%下部为杂色卵石,砂砾石充填,结构松散,分选磨圆好,粒径2㎝~40㎝,磨圆度好,多呈次棱角圆状、成份以砂岩,泥岩,花岗岩、闪长岩、火山熔为主。洪积Q42pl7.5~11.2确古浦、德阳浦、亚昵躺及山前坡麓、小型支沟谷地以碎石,块石,含泥质碎石为主,局部表层覆盖厚0.3m~1.5m的碎石亚砂土。结构板散中密,砂砾石充填,局部泥质胶结,分选,磨圆差,大小混杂,呈棱角,次棱角状,粒径2㎝~30㎝不等,个别约1.5m,成份以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砂岩,板岩,泥岩,花岗岩为主。上更新统冲积Q33al26~35拉萨市河与堆龙曲河谷平原出露于地面者,二元结构明显,上部为浅黄色亚砂土、含砾亚砂土或含砾细砂土,厚0.5m~1.2m,局部缺失,结构松散,富含植物根系,下部为杂色卵石或漂卵石,砂砾石充填,结构松散中密,卵石分选性好而漂卵石的分选性较差,粒径一般为2㎝~15㎝或5㎝~30㎝,磨圆度好,多呈圆状、次圆状,成份以花岗岩、砂岩,火山岩为主。冲洪积Q33apl28~39雄曲、塞曲、等大中型支沟谷地出露于地面都,二元结构明显,上部为浅黄色亚砂土,含砾亚砂土或含砾细砂土,厚0m~1.2m,局部缺失,结构松散,结构松散中密,卵石分选性好而漂卵石的分选性较差,粒径一般为5㎝~10㎝或15㎝~60㎝,磨圆度好,多呈圆状、次圆状,成份以花岗岩、砂岩,火山岩为主。洪积Q33pl15~24虾浦、勇普、旁河、郎巴弄、亚弄沟、确石浦、德阳浦、亚昵躺等支谷及塞曲、堆曲的次级支沟谷地主要由杂色碎石、角砾和浅黄色泥质碎石组成,次为块石、含泥质碎块石,局部表层覆盖0.3m~2.5m的浅红裼色、浅黄色的亚砂土或含碎石亚砂土,间夹薄层状砂质或角砾透镜体,主体成分充填砂砾石,部分为泥质胶结,结构稍密紧密,颗粒大小混杂,分选磨圆差,粒径一般5㎝~30㎝不等,少数80㎝~150㎝,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成份以砂岩,石英砂岩,花岗岩、泥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为主。坡洪积Q33dpl10~20德阳浦、也普、纳木多裹,塞曲等支沟谷地表层为裼黄色,浅黄色碎石凿开砂土或含碎石亚粘土,结构稍密紧密,厚0.2m~1.5m,下部为浅黄色含泥质碎块石,泥质角砾,结构中密,大小混杂,分选磨圆差,成份与附近基岩相同。中段冲积Q32al21~35埋藏于拉萨河与堆龙曲河谷平源主要为杂色卵石、漂卵石、粗砾、含泥质卵石,次为细砾,泥质卵石,砂砾石充填,局部含泥质,结构中密紧密,分选磨圆较好,粒径一般1㎝~2㎝或5㎝~20㎝,个别大于20㎝,多呈圆状,次圆状,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砂岩、火山岩、灰岩、泥岩等。冲洪积Q32apl25~38埋藏于雄曲、塞曲等大中型支沟谷地主要为杂色卵石,漂石,含泥质卵石,砂砾石充填,含泥质,结构稍密中密,分选磨圆较差,成份以花岗岩,砂岩,泥岩,火山岩为主。洪积Q32pl12~24埋藏于确古浦、德阳浦、亚昵躺等支沟谷地主要为杂色碎石、块石含泥质碎石,泥质碎石,多含泥质,结构稍密中密,分选磨圆较差,成份以花岗岩,砂岩,泥岩,火山岩为主。下段冲积Q31al18~30埋藏于拉萨河与堆龙曲河谷平源主要为杂色卵石,漂石,含泥质卵石,泥质卵石,砂砾石充填,局部含泥质,结构稍密中密,分选磨圆较差,成份以花岗岩,砂岩,泥岩,火山岩为主。冲洪积Q31apl20~30埋藏于雄曲、塞曲等大中型支沟谷地主要为杂色卵石,漂石,含泥质卵石,泥质卵石,砂砾石充填,含泥质,结构稍密中密,分选磨圆较差,成份以花岗岩,砂岩,泥岩,火山岩为主。中下更新统冰碛Q1-2gl>50肿达、郎巴、岸嘎、罗杰康沙等地钟表层为浅棕红色亚砂土,厚约1.2m,结构稍密,间夹少量碎石下部为杂色漂石,卵石,含泥质漂卵石,砂砾石充填,局部含泥质,结构中密,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状、分选性卵石为较好而漂卵石为差,粒径一般5㎝~30㎝,少数70㎝~100㎝,成份以花岗岩,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砂岩为主,局部可见冰川擦痕,压坑和马鞍石。二、白垩系中下统地层:白垩系地层受岩浆岩侵入影响,零星分布于堆龙曲南北岸的中高山地带,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楚木龙县(K1ch)、白垩系下统林布宗组(J3-K1):白垩系下统楚木龙组(K1ch):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砾岩,与下伏林布宗组整合接触,地层厚度522m,带状分布于堆龙曲北岸中高山地带。白垩系下统林布宗组(J3-K11):上部灰黑色砂质板岩,板岩与薄层状粉砂岩,中粒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含有不稳定的薄煤层,下部以灰黑色板岩、砂质板岩为主,局部可见少量凝灰岩,厚度1495m,带状分布于堆龙曲南岸中高山地带。三、侏罗系上统地层侏罗系上统地层受岩浆岩侵入影响,临星分布于堆龙曲南北岸的中高山地带,主要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块状结晶灰岩及薄层微晶泥质灰岩组成,夹少量薄层灰岩、泥灰岩、板岩、粉砂岩、细砂岩等,产有腹足、珊瑚、层孔虫化石。大部份薄层状泥质灰岩具有韵律性、韵律的下部由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组成,不规则波曲状纹层层理发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质地较纯,岩层受岩浆岩侵入体破坏,呈长条状展布。厚度大于1741m。与上部白垩系地层整合接触。四、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既有大规模的侵入岩体,又有巨厚的火山岩层。l、火山岩燕山期~喜山期,火山活动十分频繁,火山岩广泛分布于堆龙曲两岸基岩山区的林布宗组(J3-K11)地层中,岩性为流纹质、粗面质火山凝灰岩,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厚度480m,占地层总厚的16.01%。2、侵入岩区内的侵入岩体规模较小、展布方向各异、连续性较差,主要呈块状或条带状零星分布于堆龙曲两岸中高山地带的楚木龙组(K1ch)和夺底沟组(J3d)地层中,主要有喜山期的二长花岗岩(ηγ6)、花岗闪长岩(γδ6)与闪长岩(δ6)。2.2.2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板片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岛弧构造带的中部,北接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南临雅鲁臧布江缝合带。受区域主应力场作用,区内主构造线呈南北挤压的东西向展布。在整个西藏高原的隆起过程中,差异性升降运动并不强烈,是燕山晚期一喜山早期形成的陆缘火山岛弧构造带,其构造形态以线状复式褶皱和望而却步扭性断裂为主要特征。勘察区处在以上构造带中的峦拉一拖浪曼式拗陷第三级构造之北缘。中酸性岩体大量侵入,使地层仅残留部分白垩系和古近系地层,组成一个不太完整的大型复式向斜,表现为断裂构造不太发育的特征。1、断裂区内及附近主要发育有4条断裂,按显示形式可分为隐伏断裂和裸露断裂,其中,裸露断裂按展布特征可分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个断裂组,典型断裂的主要特征详见表2-2。2、褶皱规模较大的褶皱主要有10条,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岩浆岩侵入的破坏,其外部特征已不明显。主要褶皱的特征详见表2-3。图2-2区域构造纲要图表2-2主要断裂特征统计表断裂名称编号出露位置产状长度(km)断裂类型力学性质主要特征走向倾向倾角叶日断裂F1马乡叶日村至郎巴弄上游NEE-SWW335°40°18逆断层压扭性上盘(北盘)设兴组地层逆冲于下盘(南盘)古近系始新统年波组(E2n)之上,延伸长度受南北向断层控制或错开,破碎带宽约3m,近断面处设兴组层面的扰曲呈牵引褶皱,显示出逆冲性质。热泵巴断裂F2古荣乡郎巴普近EW175°-190°7018逆断层压性发育于闪长花岗岩体中,硅化破碎带宽度大于15m,附过岩石发生碎裂岩化,并发育近直立的共轭节理,显示出主压应力方向为SN向。郎巴断裂F3古荣乡郎巴普近SN276°508.5逆断层张扭性发育于典中组中,破碎带宽20m,由碎裂岩、构造糜砾岩,构造透镜体等组成,地貌显示同向冲沟育,具左旋张扭性质。直拉断裂F4柳吾乡德阳浦南侧近EW14°70°>14逆断层压扭性北盘为门中组下段砂板岩,南盘为典中组中酸性火山岩,两端将被花岗岩体所截,断裂破碎带明显,下盘牵引褶曲发育。表2-3主要褶皱特征一览表名称编号轴向产状长度(km)主要特征南翼北翼查扎龙背斜B1EW180°∠75°355°∠50°16发育于典中组地层中,属中常褶皱鲁久拉(复)背斜B2NW195°∠46°35°∠70°13发育于典中组中,两翼褶曲发育,南翼产状逐渐变缓,属开阔褶皱贡虾(复)背斜B3EW175°~195°∠79°24°~350°∠65°~46°10东端与西端均被岩体所限,呈线状紧密褶,由门中组地层组成嘎泥岗背斜B4EW190°~200°∠59°~80°7°∠77°>8东端与西端被岩所限,西端被断层切割,由门中组地层组成董日向斜X1NW352°∠32°170°∠42°12发育于汤贾组-帕那组中,枢纽呈弧线状,走向由NEE向往东变为NE向,属开阔褶皱普若郎向斜X2NW343°∠36°138°∠11°6.2核部为年波组,两翼为典中组,属开阔褶皱那嘎向斜X3EW8°∠20°337°∠35°>20发育于典中组地层中,为开阔褶皱柏岗(复)向斜X4NW35°∠46°180°∠45°17.5发育于典中组中,受南北向断裂的影响,两翼褶曲发育,中段发生错移,属开阔褶皱嘎热拉向斜X5NW65°∠26°195°∠38°10发育于典中组中,南发育于典中组中,受南北向断裂的影响而不稳定,属开阔褶皱普巴复向斜X6近EW29°~195°∠65°175°~195°∠79°6发育于门中组地层中,东端被岩体控制,两翼呈对称状,属开阔褶皱3、裂隙据调查,节理裂隙多发育于花岗岩、砂岩、灰岩、泥灰岩、火山熔岩中,而板岩、泥岩、页岩、火山凝灰岩等岩石中则较少。在多次遭受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作用后,境内的节理裂隙产状比较杂乱。根据不同岩性段、不同构造部位从多节理裂隙调查资料分析,境内主要发育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裂隙,次为北西向、北东向裂隙,局部见近东西向裂隙;裂隙倾向较乱,以南东东向为主,倾角多在30°以上,个别达80°~90°。2.2.3地震及新构造运动勘察区位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一级构造单元一念青唐古拉板片岗底斯火山岩浆岛弧构造带中段,处于当雄“羊八井”“尼木与桑日”错那活动构造带间的“安全岛”。区内尚未发现地震活动显示及有关地震发生的历史记载。但邻区地震活动较频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1924年10月9日发生在北纬30°,东经90发的6.5级地震,在周边的墨竹工卡直孔附近,1952年12月3日曾发生5.5级地震,林周县洛巴堆1952年3月12日发生4.8级地震,墨竹工卡县芒雄拉1968年1月31日发生5.2级地震。据不完统计,当雄“羊八井”尼木地震活动带,从1921年到1976年青5年间,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25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震级8.0;2008年10月6日,当雄县境内发生6.6级地震,造成9人死亡,11人重伤,倒塌房屋147间,据震中记载和仪器监测,拉萨城关区范围内有感地震震级为4.7级,烈度小于VI度,无地震破坏记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西藏自治区有关工程建设设防烈度的要求,并参阅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拟建工程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根据前人研究,拉萨河及雅鲁藏布江均发育有五至六级河流阶地,呈上迭或基座接触关系,最早的阶地或追溯至中更新世晚期。由于阶地的发育具有区域性,因此阶地的发育成因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这些河流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六级阶地,说明本区地壳的振荡性上升运动十分强烈,且具有周期性。从各种阶梯地貌的分布规律和相对高差来看,各阶段的上升幅度差异不等,具有不均衡性。水源地位置水源地位置水源地位置水源地位置图2-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图2-4地震烈度分区图2.3区域水文地质概况2.3.1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按照含水层介质和水力性质,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三个大类,并依松散岩类含水层的单井统降涌水量(按井径300mm,降深5m计算)与基岩山地的泉水流量、地下径流模数等参数将上述三大类地下水划分为十个富水性等级(表2-4、图2-5—2-6)。一、松散岩类孔隙水广泛分布于拉萨河、堆龙曲的河谷平原,雄曲、塞曲、德阳浦等人中型支沟谷地以及部分小支谷与山前洪积扇。受岩胜结构、成因类型、地彤地貌、补给条件等因素的控制,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分布规律与富水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根掘单井统降涌水量的大小,将境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划分为水最极丰富至水量贫乏五个富水性等级。表2-4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等级划分表大类亚类富水性松散岩类孔隙水水量极丰富,单井涌水量>3000m3/d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1000m3/d~3000m3/d水量中等(强),单井涌水量5000m3/d~1000m3/d水量中等(弱),单井涌水量1000m3/d~5000m3/d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100m3/d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大泉流量10L/S~100L/S,地下径流模数3L/S·km2~6L/S·km2基岩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泉流量0.1L/S~1.0L/S,地下径流模数1L/S·km2~3L/S·km2泉流量<0.1L/S,地下径流模数<1L/S·km2火成岩裂隙水泉流量0.1L/S~1.0L/S,地下径流模数1L/S·km2~3L/S·km2泉流量<0.1L/S,地下径流模数<1L/S·km21、水量极丰富,单井涌水量>3000m3/d主要分布于拉萨河的河床、漫滩地带。该地带的含水层主要由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积卵石、漂卵石、砾石、含泥质卵石组成,厚度为35.00m~75m不等,地下水水位埋藏浅,埋深一般为1.5m~8.5m,单井统降涌水量>3000m3/d。2、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1000m3/d~3000m3/d主要分布于德庆乡以下的堆龙曲漫滩和一级阶地。含水层厚度一般35m~65m,含水介质由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积卵石、漂卵石、粗砾、细砾、含泥质卵石组成。地下水水位差异较大,埋深一般为2.2m~10.2m,单井统降涌水量1000m3/d~3000m3/d。3、水量中等(强),单井涌水量500m3/d~1000m3/d主要分布于堆尼曲的二级阶地,德庆乡以上的堆龙曲河床、漫滩、阶地,以及雄曲、塞曲等大中型支符下游的宽谷段。含水层厚度达30m~40m,含水介质主要由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积或冲洪积卵石、漂卵石、砾石、含泥质卵石组成,单井统降涌水量为500m3/d~l000m3/d。4、水量中等(弱),单井涌水量100m3/d~500m3/d主要分布于雄曲、塞曲的中上游谷地,以及旁河、勇普、也普、纳本多囊、确古浦、德阳浦、亚呢躺等支沟谷地。含水层由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或洪积卵石、漂石、块石、碎石、含泥质卵石、含泥质碎石组成。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大于15m,井统降涌水量为100m3/d~500m3/d。5、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100m3/d主要分布于小型支谷和大中型支谷两侧的山前洪积扇、坡洪积扇等地。含水层由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洪积或坡洪积卵石、漂石、块石、碎石、含泥质卵石、含泥质碎石组成,结构中密,泥质含量高,渗透性弱。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一般大于20m,单井统降涌水量为<100m3/d。2、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于堆龙德庆县城以北、也普、纳术多囊以及德庆乡曲桑村附近的基岩山地。含水岩组为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的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泉流量10L/s~100L/S,地下径流模数3L/(S·km2)~6L/(S·km2)。3、基岩裂隙水零星分布于境内广大基岩山区。按含水岩组岩性差异分为碎屑岩裂隙水和火成岩裂隙水两个亚类。极高山区泉流量0.1L/s~1L/S,地下径流模数1L/(S·km2)~3/(S·km2),中高山、低高山区泉流量<0.1L/S,地下径流模数<1L/(S·km2)。2.3.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堆龙德庆县境内地下水隶属拉萨河流域地下水系统。依据各级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既相对独立又柑互影响的特点,区内地下水的补径排系统可划分为基岩山地地下水局部补径排系统、支流谷地地下水中间性补径排系统和拉萨河河谷平原地下水区域性补径排系统(图2-7)。一、基岩山地地下水局部补径排系统基岩山地在境内广泛分布,赋存基岩裂隙水与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基岩山地受河溪侵蚀切割,沟谷纵横,地形高差大,地下水在接受大气降水或冰雪融水补给后,沿裂隙向就近沟谷径流,在山麓侵蚀基准面附近出露地表,转化为沟谷地表水,使得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均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完成,并随地形的变化形成众多的基岩山地地下水局部系统,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因素的综合控制。大气降水与冰雪融水是基岩山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随地形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中高山与极高山区的年降水量在700mm左右,低高山的年降水量约为450mm;地下径流模数也由极高山区的1L/(s·km2)~3L/(s·km2)递减为低高山区的不足1L/(s·km2)。所以,降水量越大越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基岩山地中,呈脉状、网状或树枝状分布的贯通性较好的节理、裂隙、溶洞或断裂破碎带等构造形迹既是地下水的储存空间,也是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基岩山地地下水在接受大气降水或冰雪融水的补给后,为达到系统内部新的动态平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上述径流通道从山地的高处向低处运移。受赋存空间的限制,基岩地下水补给到一定程度时,总会通过排泄方式寻求系统内新的动态平衡。基岩山地地下水的排泄条件不同,排泄方式各异,表现出局部系统的特征,或受地形条件限制而就地补给就近排泄,或因在径流过程中突遇临空面、阻水断层、岩性变化接触面等情况而出露成泉或泉群。xxxxxxxx19-图2-5堆龙曲下游河谷平原水文地质图(1:10万)xxxxxxxx21-图2-7地下水补径排系统分级示意图二、支谷平原地下水中间性补径排系统镶嵌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堆龙曲河谷平原及雄曲、旁河、勇普、塞曲、也普、确古浦、德阳浦、亚昵躺等支沟谷地属于境内地下水的中间性补径排系统,赋存其间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具有较好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与基岩山地相比,支谷原地势低缓,纵坡降一般不足9‰,地形平坦开阔,谷地长数千米至数十千米不等,宽2km~5km,主要出冲积、冲洪积、洪积的漂石、卵石、砾石、碎石组成,沉积厚度达数十米至百余米不等,结构松散,孔隙发育,水力联系极为密切,是松散岩类孔隙水良好的赋存场所与径流通道。堆龙曲支谷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丰富,补给形式多样,并随季节发生变化。境内的堆龙曲、塞曲、雄曲等河流属于长年性河流,其河水渗漏补给是境内地下水的长年性补给源。境内的大气降水量少,绝大多数的降水量集中于每年6月~9月,此间,大气降水不仅可直接入渗补给地下水,而且境内各支谷地形成季节性溪流,溪水渗漏补给也是区内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另外,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在渠引地表水浇灌耕地的局部地段,在灌溉季节,灌溉水入渗、渠道水入渗也对地下水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在支谷平原,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区与径流区没有明显的分布边界,谷地既是重要的补给区也是主要的径流区。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境内地下水的水力坡度一般表现出谷地上游大于下游的特点。受补后的地下水沿含水介质的孔隙山谷地上游向下游径流,并由雄曲、旁河、勇普、塞曲、也普等谷地向堆龙曲河谷平原汇聚。支谷平原地下水中间性系统排泄区明显,它们或在下游谷口地段向拉萨河河谷平原潜流排泄而参与更高一级的地下水循环,或在局部河岸段季节性出露成泉补给地表水,或在地下水浅埋地带蒸发消耗,或在局部地段因人工汲取而排泄。三、拉萨河河谷平原地下水区域性补径排系统拉萨河河谷平原作为境内最终的侵蚀基准面,是境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本区段地下水长年接受其上游断面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拉萨河河水入渗补给,堆龙曲、确古浦、德阳浦、亚昵躺等支流宽谷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以及大气降水、灌溉水与渠道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由谷地上游向下游径流,大部分从下游断面向下游河谷段潜流排泄或由岸边渗出排入拉萨河,少部分则通过潜水蒸发与人工开采排泄。总之,广袤的基岩山地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地下水分布零星而贫乏,从全区地下水系统而言,它仅是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的一种补给环境,其间蕴藏的基岩裂隙水或消耗于蒸发,或就近补给谷地地下水;堆龙曲等河谷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较好,水量丰富,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区段;拉萨河河谷作为境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是全境地下水排泄的最主要的通道,由此,区内地下水可以参与到更高级别的地下水系统中去。第三章拟建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条件3.1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拟建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位于堆龙曲河谷平原中下游,属堆龙曲河谷平原水文地质单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自然坏境因素不仅制约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也控制着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广泛赋存于河谷平原,含水介质主要为卵石、漂卵石、砾石等冲积物与冲洪积物,含水层厚达数十米至百余米不等,地势相对低洼平坦,沉积物结构松散、孔隙发育,具备良好的地下水赋存条件。在每年的6月~9月,区内常出现降雨天气,其降水量大约占年降水量的89.4%,致使地表径流随之增大,与此同时,地下水的补给形式增多,补给量明显加大,地下水位显著上升,水量得以补偿或增多。而区内10月至翌年5月的降水量却不足年降水量的11%,各种地表径流锐撼,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大减少,地下水基本处于较长间的疏干消耗过程之中,含水层变薄,地下水的分布范围也随之缩减。因此,境内地下水的补给与分布随大气降水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经调查:拟选水源地上游及周围无污染源及污染工厂等分布。3.2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一、含水层特征拟建xxxxx水厂水源地位于堆龙曲河谷平原中下游,根据本次勘察钻孔揭示: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Q41apl)一上更新统中上段(Q32-3apl)的漂石、卵石、砾石等组成,地下水位埋深约8.80m(7月份)。水源地含水层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详见钻孔水位地质,柱状图):1、第四系全新统下段冲积(Q41apl)卵石层该层上部0.4m结构松散,富含植物根据系;下部为卵石,杂色,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分选、磨圆较好,成浑圆状,粒径一般10cm-20cm,个别30-50cm,充填圆砾及中粗砂,其中卵石含量约为60%-65%,砾石约20%,砂约5%,泥质含量小于2%,主要母岩成分为:火山角砾岩,花岗闪长岩、石英岩等。该层厚度在18.80m,而地下水位丰水期埋深6.70m,枯水期为10.25m,因此,该层在10.25m以上为透水而不含水层,10.25m以下为含水层。2、第四系冲上更新统上段冲积(Q33apl)漂石层漂石层:该层层顶埋深在18.80,层底埋深在40.60m,厚度21.80m,杂色,中密,饱和,分选、磨圆较好,成浑圆状,漂石粒径一般50cm-350cm,卵石一般10-20cm,充填圆砾及中粗砂,其中漂石含量约为50%,卵石含量约为30%,砾石约10%,砂约8%,泥质含量小于2%,主要母岩成分为:火山角砾岩,花岗闪长岩、石英岩等。漂、卵石组成含水层基本格架,含量大于80%,颗粒间多呈点状接触,其间孔隙较大,多为砂砾石充填,连通性较好,地下水径流条件亦好,循环交替快,水质较好,漂卵石表部见钙质、锈斑等地下水活动痕迹,地下水赋存条件佳,为地下水主要含水层。3、第四系上更新统中段冲洪积(Q32apl)漂石层该层层顶埋深为40.60m,杂色,密实,饱和,分选、磨圆较好,成浑圆状,漂石粒径一般50cm-350cm,卵石一般10-20cm,充填圆砾及中粗砂,其中漂石含量约为55%,卵石含量约为25%,砾石约10%,砂约8%,泥质含量小于2%,主要母岩成分为:火山角砾岩,花岗闪长岩、石英岩等。以上三层是拟建水源地主要的含水层。二、含水层富水性根据前述水源地的含水层特征,按地下水含水介质划分,水源地地下水属松散岩类孔隙水。据钻孔揭露,地下水位埋深丰水期为6.70m,枯水期为10.25m,含水层岩性以漂石、卵石层组成,质地纯净,孔隙率较高,厚大于55m,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勘探试验孔为潜水非完整井。含水层富水性划分采用统一井径300mm,降深5m来推断单井涌水量。据勘探孔实际情况,对ZK1号孔进行段抽水试验,当降深为5.11m时,单井涌水量为4483.29m3/d,影响半径为335.16m,含水层渗透系数34.39m/d,推算统降涌水量4434.77m3/d(计算公式见表3-1、计算结果见表3-2),属水量极丰富等级;对ZK2号孔进行段抽水试验,当降深为2.91m时,单井涌水量为4438.37m3/d,影响半径为248.27m,含水层渗透系数33.09m/d,推算统降涌水量6098.76m3/d(计算公式见表3-1、计算结果见表3-2),属水量极丰富等级。表3-1稳定流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公式表参数抽水井类型计算公式适用条件符号说明渗透系数潜水非完整井单孔K-渗透系数(m/d)R-影响半径(m)Q-钻孔出水量(m3/d)H1-静水位至过滤器底部的水柱高度(m)rw-抽水孔半径(m)Sw-抽水孔水位降深(m)H-潜水含水层厚度(m)影响半径潜水非完整井1、单孔抽水表3-2抽水试验成果统计表孔号孔深(m)含水层厚度(m)水位埋深(m)抽水孔降深(m)涌水量(m3/d)渗透系数(m/d)影响半径统降涌水量(m3/d)ZK150408.821.821651.1030.62112.462736.6750408.823.032706.9132.62193.253477.2650408.825.114483.2934.49335.164434.77ZK270558.641.011639.8730.0382.093824.8470558.641.752755.3031.75146.254882.1870.00558.642.914438.3733.09248.276098.763.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特征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堆龙曲河谷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丰富,补给形式多样,并随季节发生变化。堆龙曲属于长年性河流,其河水渗漏补给是境内地下水的长年性补给源。大气降水量少,绝大多数的降水量集中于每年6月~9月,此间,大气降水不仅可直接入渗补给地下水,而且河谷内各支谷也形成季节性溪流,溪水渗漏补给也是区内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另外,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在渠引地表水浇灌耕地的局部地段,在灌溉季节,灌溉水入渗、渠道水入渗也对地下水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堆龙曲河谷平原地下水系统均补给区与径流区没有明显的分布边界,谷地既是重要的补给区也是主要的径流区。受补后的地下水部分储存于含水层中,绝大部分以潜流的方式顺地形向河谷下游径流(拟建水源地一带水力坡度0.0150),进入拉萨河河谷平原。中途除了少量的潜水蒸发及人工取水外,地下水基本没有其他排泄方式。二、地下水动态特征堆龙曲河谷平原地下水动态在不同河段、不同地貌部位因距离河床远近的差异或邻近支沟汇流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根据2002年-2003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上游谷地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10m,年水位变幅为2.02m~6.50m,水位上升时段为129d,平均上升速率约0.016m/d,最高水位出现在7月下旬,最低水位出现在4月中旬;中游谷地地下水位埋深0.93m~686m,年水位变幅为2.10m~4.34m,水位上升时段为117d~137d,平均上升速率在0.018m/d~0.032m/d之间,最高水位出现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最低水位出现在4月中旬;下游谷地地下水位埋深在阶地前部为1.49m~4.04m,在阶地中部为2.08m~6.46m,在阶地后部为4.05m~9.80m,年水位变幅为1.42m~3.21m,水位上升时段为134d~I82d,平均上升速率在0.009m/d~0.024m/d之间,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中、下旬,最低水位出现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图3-1)。拟建水源地位于堆龙曲下游河谷阶地中前部,丰水期时ZK1勘探孔地下水位埋深在6.70m,枯水期时ZK1勘探孔地下水位埋深在10.25m,水源地水位年变幅为3.55m,水位上升时段为145d~170d,平均上升速率在0.018m/d,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中、下旬,最低水位出现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3.4水化学特征拟建水源地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溶滤周围环境中的可溶岩物质,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物理化学系统。根据水源地采取的1件水质全分析资料,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PH值7.34,矿化度343.81mg/l,总硬度168.64mg/l,属中性微硬淡水(表3-2)。表3-2水源地ZK1号钻孔地下水化学特征统计表阴离子(mg/l)HCO3-200.73阳离子(mg/l)Na+13.60CO32-0.00K+1.49Cl-16.31Ca2+58.91SO42-10.33Mg2+5.23F-0.10NH4+<0.02NO3-12.67Fe2+<0.03NO2-<0.004Fe3+<0.03PO43-0.04//PH值7.34矿化度(mg/l)343.81总硬度(mg/l)168.643.5供水目的层的选择一、水源地含水层概述如前述,水源地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下段(Q41apl)、上更新统上段(Q33apl)、上更新统中段(Q32apl)的冲洪积卵石、漂石组成。在平面上含水层岩性结构较均一,而在垂向上差异明显,进而影响到供水目的层的选择。据勘探资料,水源地含水层由上至下可大致分为:上部第四系全新统下段冲洪积卵石层,中、下部第四系上更新统上段及中段冲洪积漂石层。1、第四系全新统下段冲积(Q41apl)卵石层该层上部0.4m结构松散,富含植物根据系;下部为卵石,杂色,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分选、磨圆较好,成浑圆状,粒径一般10cm-20cm,个别30-50cm,充填圆砾及中粗砂,其中卵石含量约为60%-65%,砾石约20%,砂约5%,泥质含量小于2%,主要母岩成分为:火山角砾岩,花岗闪长岩、石英岩等。该层厚度在18.80m,而地下水位丰水期埋深6.70m,枯水期埋深10.25m因此,该层在10.25m以上为透水而不含水层,10.25m以下为含水层。2、第四系冲上更新统上段冲积(Q33apl)漂石层漂石层:该层层顶埋深在18.80,层底埋深在40.60m,厚度21.80m,杂色,中密,饱和,分选、磨圆较好,成浑圆状,漂石粒径一般50cm-350cm,卵石一般10-20cm,充填圆砾及中粗砂,其中漂石含量约为50%,卵石含量约为30%,砾石约10%,砂约8%,泥质含量小于2%,主要母岩成分为:火山角砾岩,花岗闪长岩、石英岩等。漂、卵石组成含水层基本格架,含量大于80%,颗粒间多呈点状接触,其间孔隙较大,多为砂砾石充填,连通性较好,地下水径流条件亦好,循环交替快,水质较好,漂卵石表部见钙质、锈斑等地下水活动痕迹,地下水赋存条件佳,为地下水主要含水层。3、第四系上更新统中段冲洪积(Q32apl)漂石层该层层底埋深为40.60m,杂色,密实,饱和,分选、磨圆较好,成浑圆状,漂石粒径一般50cm-350cm,卵石一般10-20cm,充填圆砾及中粗砂,其中漂石含量约为55%,卵石含量约为25%,砾石约15%,砂约8%,泥质含量小于2%,主要母岩成分为:火山角砾岩,花岗闪长岩、石英岩等。因地层结构胶结紧密,地下水赋存条件相对上面两层较差,为主要含水层。综上所述,拟建水源地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在10.25m,勘探深度内,在0—10.25m为透水而不含水层;在10.25m~70.00m为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下段、上更新统上段、中段漂石层组成,含水层厚度大于59.75m,地下水易于开采,地下水开采过程中,不易引起地面沉陷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环境地质问题。二、供水目的层的选择综上所述,在10.25m以上的卵石结构松散~稍密,质地纯净,透水性强,为透水而不含水层。10.25m~70.00m的漂、卵石,粒径相对均一,孔隙率较高,赋存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地下水补给条件好,循环交替快,水质亦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单井统降涌水量大于3000m3/d,易于开采,只要控制好开采井的降深,在开采过程中不易引起地面沉陷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环境地质问题,适宜作为城镇供水目的层。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评价报告xxxxxxxx29-第四章地下水天然资源评价由前所述,水源地及其周边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的漂石、卵石中,水源地建成后,其水量、水质均关系到xxxxx自来水厂的供水安全。本次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主要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天然资源、开采资源及其对城镇供水的保证程度作出评价,并对地下水作生活饮用水和工业锅炉用水等方面的水质评价。拟建水源地位于堆龙曲右岸一级阶地,属堆龙曲河谷水文地质系统中的一部分,水源地距堆龙曲约290m。由于水源地面积小,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极少,可忽略不计,同时,受本次勘察工作特点的限制,无法获取较长时间段的动态观测资料,以致无法得知一个正常水文年的地下水变幅及地下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补给量。因此,仅能采用断面天然流量法推算其流入断面的地下水量,并以此近似代表该勘察区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本区地下水受上游过流断面地下水的径流补给,两侧支沟谷地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区内大气降水、堆龙河河水、农灌水、渠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主要由向下游河谷径流而进入拉萨河河谷,一部分经人工开采而排泄,还有一部分消耗于潜水蒸发的过程(图4-1)。4.1计算方法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堆龙河河谷上游断面的潜流。根据地下水理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最低水位以下河谷断面流入量+河流侧渗补给量+调节储存量。根据上述计算内容,结合水源地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出地下水天然资源的计算方法,详见表4-1。表4-1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表计算内容计算方法计算公式符号说明天然补给量断面天然流量法Q流入=KIBHQ断入:断面天然流入量(m3/a)K:渗透系数(m/d)I、i:水力坡度B:断面宽度(m)H:枯期或最低水位下含水层厚度(m)μ:给水度Δh:年最大水位变幅(m)L:河流侧渗补给长度河流侧渗补给量Q侧渗=365KiHL调节储存量容积法Q调=μ·Δh·F图4-1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平面示意图4.2主要计算参数1、渗透系数(K)根据前述水源地的含水层特征,按地下水含水介质划分,水源地地下水属松散岩类孔隙水。据钻孔揭露,地下水位埋深(勘察期间)为8.80m,含水层岩性以漂石、卵石层组成,质地纯净,孔隙率较高,厚大于60m,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勘探试验孔为潜水非完整井。对ZK1号孔、ZK2号孔进行段抽水试验,含水层渗透系数综合取值为31.50m/d。2、给水度(μ)根据我公司2013年7月对东嘎水厂水源地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求得μ=0.23。3、计算断面处水力坡度(I)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在工作区未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水力坡度根据现场调查折算取值,取值为0.0150。4、径流断面面积(HB)径流断面面积从勘探剖面上直接量取。与含水层厚度相比,地下水位变幅很小,故将径流断面面积近似作为常。堆龙曲河谷断面宽度B约2400m,含水层厚度为59.75m。5、累计水位变幅(Δh)根据丰水期与枯水期拟建水源地水位埋深差值,取值为3.55m。6、面积(F)调节储存量计算面积按在堆龙曲河谷水源地影响的河谷范围确定,约1.0km2。7、河流入渗补给长度按水源地影范围内河道长度取值约1.0km。4.3地下水天然资源计算1、枯水期断面流入量采用表3-1中公式计算。断面流入量只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由ZK01钻孔抽水试验确定。本次勘察未枯水期,含水层厚度为59.75m。计算结果见表4-4。表4-4最低水位以下河谷断面流量计算表参数及计算结果断面名称渗透系数K(m/d)水力坡度I流入断面面积HB(m2)地下水流入量Q流入(104m3/d)堆龙曲河谷流入断面31.500.01502400×59.756.772、河流激化补给量河流测渗补给根据前述断面天然流量公式进行计算,式中河道的有效激化补给长度取L=1.0km;渗透系数取K=31.50m/d;侧补断面含水层厚度取与地表水有紧密水利联系的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取枯水期含水层厚度H=59.75m;水力坡度取河水面至地下水位之间的坡降,i=0.031。经计算,河流侧渗补给量为5.83×104m3/d,主要消耗于边界流出(表4-5)。表4-5河流侧渗补给量计算表参数及计算结果河流渗透系数K(m/d)水力坡度I河流入渗长度L(m)含水层厚度H(m)河水激化补给量Q激(104m3/d)堆龙曲31.500.031100059.755.833、调节储存量该量主要通过含水层表部或上部的疏干、充水过程来保证和调节。给水度取0.23值,其疏干与充水的变化量按表4-6有关公式计算,水源地调节储存量约为(表4-6)。表4-6调节储存量计算表计算参数计算结果给水度μ面积F(km2)累计水位变幅Δh(m)调节储存量Q调储(104m3/a)xxxxx水厂水源地0.231.03.5581.65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根据有关地下水理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最低水位以下河谷断面流入量+河流侧渗补给量+调节储存量。即6.77×365×104m3/d+5.83×365×104m3/d+81.65×104m3/a=4680.65×104m3/a。综上所述,拟建水源地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主要是上游断面的流入量、河流激化补给量与调节储量,约为4680.65×104m3/a,多消耗于流出断面,即使在水源地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位降低而减少的边界流出量也只能利用一部分。
第五章地下水开采方案建议5.1布井方案由前述,拟建东嘎水厂水源地具有如下基本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较厚(>59.75m),丰水期地下水位为埋深为6.70m,枯水期地下水位为10.25m,含水层岩性以漂石、卵石层组成,质地纯净,孔隙率较高,含水层渗透性强,渗透系数达31.50m/d;河谷较为宽阔,傍河。我公司2013年对该水源地进行了详细勘察阶段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提出了大口井与管井的布井方案。本次勘察在已经施工近期取水大口井的基础上开展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群孔抽水试验,验证水文地质参数,更经济合理的布置开采方案。本次详勘进行了近期开采大口井(1#大口井)与ZK01试验管井、ZK02试验管井的群孔抽水试验,稳定时间为10天,抽水结果表明:在水量极丰富地带,ZK01管井、ZK02试验管井、1#开采大口井抽水孔的降深与单孔抽水孔的降深相比,均受到了干扰的影响,但干扰降深均小于地下水的最大开采降深(1/2含水层厚度),说明80m的井间距合理。表5-1干扰抽水降深与单孔抽水降深比较表孔号单孔抽水降深(m)涌水量(m³d)群孔干扰抽水降深(m)涌水量(m³d)ZK01管井5.114483.295.414483.29ZK02管井2.914438.373.584438.371#大口井2.4112090.302.8812090.30备注:1#大口井与ZK01管井、ZK02管井的距离为80m。根据本次勘察抽水试验情况,共推荐了二个布井方案。一、布井方案一1、近期地下水开采方案一(25000m3/d)近期布井方案一,见表5-2和开采井布置方案(一)建议图。表5-2布井方案表(近期管井与大口井结合方案)取水井类型井数(口)井距(m)井径(m)井深(m)泵型(m3/h)单井出水量(m3/d)取水总量(m3/d)大口井180~1106205001000025000供水管井30.5802505000备用管井10.508025050005000备注1、考虑10%的供水损耗,布置一口备用管井,位于拟选水源地北侧;2、管井下部需要设沉淀管,因此设计管井深度为80m;3、管井成井口径为800mm,滤水管径为500mm。4、1眼大口井位于梯形水源地南西角,4眼管井分别位于水源地南侧、北西侧及北东侧。2、远期地下水开采方案一(50000m3/d)远期布井方案一,见表5-3和开采布置方案(一)建议图。表5-3布井方案表(远期管井与大口井结合方案)取水井类型井数(口)井距(m)井径(m)井深(m)泵型(m3/h)单井出水量(m3/d)取水总量(m3/d)大口井380~1106205001200051000管井30.5802505000备用管井10.508025050005000备注1、考虑10%的供水损耗,布置一口备用管井,位于拟选水源地北侧;2、管井下部需要设沉淀管,因此设计管井深度为80m;3、管井成井口径为800mm,滤水管径为500mm。4、3眼大口井位于水源地的南西角、南角、北东角;4眼管井分别位于水源地南侧、北西侧及北东侧。二、布井方案二1、近期地下水开采方案二(25000m3/d)近期布井方案二,见表5-4和开采井布置方案(二)建议图。表5-4布井方案表(近期管井与大口井结合方案)取水井类型井数(口)井距(m)井径(m)井深(m)泵型(m3/h)单井出水量(m3/d)取水总量(m3/d)大口井11006205001000025000供水管井30.5802505000备用管井10.508025050005000备注1、考虑10%的供水损耗,布置一口备用管井,位于拟选水源地北东侧;2、管井下部需要设沉淀管,因此设计管井深度为80m;3、管井成井口径为800mm,滤水管径为500mm。4、1眼大口井位于梯形水源地南西角,4眼管井分别位于水源地东、南、北及中部。2、远期地下水开采方案二(50000m3/d)远期布井方案二,见表5-5和开采布置方案(二)建议图。表5-5布井方案表(远期管井与大口井结合方案)取水井类型井数(口)井距(m)井径(m)井深(m)泵型(m3/h)单井出水量(m3/d)取水总量(m3/d)大口井31006205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披露
- 2025年土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子商务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实际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哲学与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仓储物流操作失误赔偿补充协议
- 粮油行业一级大豆油集中采购与投资合作合同
- 五年级下册劳动《编花篮》课件
- 2024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祷告的教会》课件
- 《广州恒大俱乐部》课件
- 水泥路面损坏调查表(公式)
- 【MOOC】天文探秘-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市政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 《饮料对人体的危害》课件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州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
-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卷及答案
- 过账协议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