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综述4900字(论文)】_第1页
【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综述4900字(论文)】_第2页
【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综述4900字(论文)】_第3页
【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综述4900字(论文)】_第4页
【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综述49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PAGE1-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综述目录TOC\o"1-2"\h\u308616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综述 1132691明确短视频的作品属性 1322331.1回归作品本质属性 127791.2遵循个案分析原则 2178292完善合理使用制度 3181272.1增加“其他情形”为兜底条款 3275002.2加入转换性使用认定标准 438953明确短视频网络平台的注意义务 543843.1建立版权过滤机制 574213.2细化短视频网络平台适用避风港规则的认定 51明确短视频的作品属性1.1回归作品本质属性本文第二章已明确短视频的作品性,短视频具有独创性就能成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短视频的独创性认定标准至今尚未有定论,更不要提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短视频独创性“有法可依”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短视频能否构成作品,关键在于判断有无独创性。实践中将短视频置于类电作品的创作高度框架中,再判断是否达到此创作高度,进而认定该短视频是类电作品、录像制品或其他的做法存在错误认识。短视频的作品性认定应该回归本质,判断是否具有独创性而非达到某类作品的创作高度。短视频的独创性认定可以借鉴法国“反映个性标准”认定,即反映出作者独特的个性化表达就具有独创性,进而构成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短视频法律定位为视听作品更为适宜。《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提到“视听作品”概念,视听作品包括电影作品、类电作品、录像制品以及短视频等视频类作品,扩大了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在短视频领域中,视听作品的独创性仍然包括“独”和“创”两部分。首先,短视频是制作者是独立完成的,没有抄袭可能。可以是完全的创新,也可以是能与原作品明显区分的二次创作。其次,短视频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特点,可以是在素材选择、剪辑编排、特效音乐等方面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就可以认定为该短视频具有独创性。短视频因其自身篇幅简短,时长不影响独创性的认定,不是限制条件,如果在更短时长的短视频中充分体现出作者的个性,更应该认为具有独创性。短视频的制作者利用平台提供的元素、音乐等创作的短视频,并不一定限制独创性的认定,元素属于主题,任何人都可以加以利用,只要作者在利用平台提供的元素时添加了自己的选择,能够体现自己的个性化表达,就认为具有独创性。《著作权法》虽然最终并未规定视听作品,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著作权法》在回应时代的发展,这是良好的开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1.2遵循个案分析原则本文认为短视频独创性认定借鉴“个性化标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化标准”也只是明确独创性的一个界限、一个框架。短视频内容丰富多样,数量也多,短视频传递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即便是同类型的短视频,可能因其在制作方式、素材编排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对其是否构成作品有影响,例如,对同一片沙滩进行记录时,如果创作者选择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记录,即使拍摄角度未发生改变,也能体现出创作者在一天不同时间段内的画面进行了选择和编辑,体现出独创性,构成作品,但若只是同一镜头连续录制数十秒或者数十分钟的画面制作的短视频,则无法体现出作者的独创性,进而无法构成作品。因此具体落实判断某个短视频是否具有独创性还需要个案分析。比如实务中很多短视频的创作来源于利用平台提供元素进行创作,有些法官则认为平台只是提供了元素,具体如何使用和添加这些元素需要创作者自己决定,该过程往往体现出作者的独创性,元素主体提供者是谁并无太大影响。短视频种类繁多,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不断更新增加的趋势,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在创作风格、创作角度乃至之后产生的效果和与公共利益的联系都不尽相同,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将“个性化标准”作为判断短视频独创性的标准,或者将以往类似案例的判断结果机械化套用,那么短视频独创性的判断将不可避免陷入僵化局面。短视频是在不断创新和变化的,其独创性标准的认定更不能一成不变,短视频的独创性认定要在体现作者个性的前提下,遵循个案判断。灵活判断短视频的独创性,维护著作权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大众利益的平衡,更要鼓励大众创作热情,促进短视频行业的良性发展。2完善合理使用制度2.1增加“其他情形”为兜底条款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十二种合理使用的情形,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原则性条款的规定,直接导致其他未规定的使用行为都很难被认定为合理使用,即使在个案中判断可能给会采用四要素标准认定,但是主观色彩强烈并未成为主流观点。尤其短视频的创作,多数情况下避免不了使用他人的作品,但是由于使用行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认定较为模糊,导致在现有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下,很多关于短视频纠纷的案件被判断为侵权,打击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短视频制作简单,每天产生的短视频数量数以万计,当然侵权纠纷较之其他案件会更多,合理使用在短视频中问题更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合理使用制度规定范围较为狭窄,合理拓宽合理使用的范围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不二选择。增加“其他情形”作为兜底条款不失为有效解决方法之一。我国对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援引自德国,但是援引不够彻底,只援引了一半,我国制定了较之德国更为严格的合理使用。德国对合理使用规定了一般概括式条款,使得合理使用行为有了更多弹性空间,这也是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加以借鉴德国法律,在合理使用规定中增加一般性的概括式条款。从立法成本讲,增加原则性条款难度比增加兜底性条款更大,但是两者作用并无二致,都是为灵活运用合理使用制度助力,因此,增加兜底条款是最佳选择。我国可以选择在现有的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最后增加一项“其他情形”做为兜底条款,如此一来,“其他情形”可以结合《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进一步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使得整个立法逻辑更为严谨,法律体系联系也更为紧密。增加“其他情形”做为兜底条款可以将很多未纳入著作权法保护的使用行为灵活认定为合理使用,大大增加了我国合理使用的范围,填补了法律漏洞,也方便了司法实践中法官审理案件,为其提供法律支撑,法官审理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对创作者的使用行为进行自由裁量,不必完全依赖借鉴域外经验分析使用行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合理使用制度的设立本质是为平衡著作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其他情形”的规定加大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实际上是把著作权利人的权利进一步让渡出来,是为了更好的鼓励创作,但是其他情形认定也是有限制的,使用行为能否构成“其他情形”需要结合合理使用的认定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稿中提出了在原本十二种的具体适用情形下,再增加第十三项“其他情形”作为兜底条款,但最终送审稿中又将其删除。可喜的是我国已经有了增设兜底条款的意识,欲从立法层面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实施,兜底条款的适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2.2加入转换性使用认定标准我国《著作权法》没有明确规定合理使用的标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表明我国合理使用认定标准与德国一致,为“三步检验法”认定标准,但是三步检验法的标准较为严格,很多使用行为被排除在合理使用范围外,短视频这种新型作品类型的出现使得合理使用制度更捉襟见肘,三步检验法在应对短视频的合理使用判断中问题更加凸显。由于没有明确的认定标准,短视频合理使用问题又愈发增多,司法实践中法官常会借鉴四要素标准认定短视频的合理使用,除此之外,也有的法官也有采用转换性理论认定合理使用。不同的认定标准可能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因此,确定合理的合理使用认定标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短视频侵权乱象的现状。合理使用的标准中加入转换性使用是很有必要的。转换性使用可以为我国合理使用创设新方向,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国著作权法援引德国自德国,在扩大合理使用范围上也并不能直接违背德国立法,由于德国未规定转换性使用标准,我国也不能直接采用转换性使用。但是,传统的三步检验法标准不能满足短视频合理使用的需求,弊端亟需完善。虽然转换性使用无法直接成为制度,但是可以是一种解释创新,熊琦.著作权转换性使用的本土法释义[J].法学家,2019(2):134.即以三步检验法标准为主,辅以转换性使用作为《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解释方法。熊琦.著作权转换性使用的本土法释义[J].法学家,2019(2):134.《著作权法》第22条:(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3明确短视频网络平台的注意义务3.1建立版权过滤机制“通知—删除规则”强调从侧面反映网络平台的被动性,当著作权利人发现作品侵权时,主动要求网络平台删除侵权内容或断开链接时,网络平台才采取一定的措施,若平台在合理时间内及时对侵权作品进行审查与删除,就不构成间接侵权也无需承担法律责任,该种事后审查措施存在弊端,首先短视频庞大的基数注定侵权视频数量较多,仅依靠著作权人的力量发现侵权短视频和侵权行为人难度较大,而且短视频依靠网络传播,传播速度极快,在权利人发现到通知平台开始审查再到采取措施,侵权作品可能已经被传播,给著作权人造成严重损失,但是网络平台因履行通知—删除义务而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属实对著作权人不公平。如此看来,事后审查机制不足以打击侵权行为,为降低因事后审查导致权利受损的影响,建立事前审查机制很有必要。版权过滤机制就是一种事前审查,指网络平台利用其版权数据库主动对上传至平台中的短视频进行筛查对比,当短视频的侵权像红旗一样明显时,网络平台应主动及时删除。版权过滤机制下网络平台的注意义务要求更高,不仅包括通知—删除规则,更包含作品上传时的审查义务。版权数据库是建立版权过滤机制的前提,大型的网络平台例如腾讯、抖音、快手等本身就具有很多的作品储量,也是短视频上传、传播的主要平台。如果将这些大型网络平台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版权数据库,进行资源共享,当用户上传短视频时,网络平台利用此数据库对比分析短视频内容,如果是侵权短视频将阻止其上传成功,从源头遏制侵权短视频的传播。对于拦截的侵权短视频的再上传,网络平台可以建立惩罚机制,采取警告、期限内封号等措施,当然,对于积极举报侵权短视频的用户使用奖励机制,例如赠送会员等。事前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监控格局,扩大侵权打击范围,促进短视频的良性发展。3.2细化短视频网络平台适用避风港规则的认定避风港原则核心是通知—删除规则,设立本意是合理规定网络平台的责任,平台在收到作品侵权通知后及时采取措施就可以免受惩罚。但是实践中发现该规则常被滥用。短视频网络平台责任细化是减少侵权现象的有效手段。正确理解避风港原则,首先我们要区分避风港原则与平台合理注意义务,平台注意义务属于事前审查,网络平台在用户上传短视频时要尽合理审查义务,当侵权行为很明显时,平台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阻止侵权短视频的上传和传播,一旦侵权作品得以成功上传,就不再适用通知—删除规则。通知—删除规则更多是事后审查,针对侵权行为不明显的情况。细化避风港原则前提是区分网络平台的角色定位。如前述内容所述,网络平台可能网络服务提供者,仅为用户上传的短视频提供储存服务或者为方便查找和观看,将短视频进行分类、排序等,不改变短视频的内容,此时平台承担注意义务要求较低,网络平台承担间接侵权责任,适用通知—删除规则,只要证明采取合理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