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评估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南北朝时期,南北儒学学风有别,南学“约简”,北学“深芜”。到隋代刘程“学通南北”,还为儒家典籍及旧注作解释,士大夫“咸师宗之”。这体现了(
)A.“三教合一”趋势逐渐加强 B.选官制度的改革扩大了统治基础C.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学术发展受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重点记载北方农业生产,劝君以农为本,让天下人皆知务农重谷之道,是针对时代之弊的救世之举。宋代《陈旉农书》则是根据中国农业生产南移的实际而撰写的一部农书。这体现了(
)A.北魏统治者重视农业 B.古代农书编写者务实的理念C.重农抑商思想影响农书编撰 D.农业耕种区域不断南移3.唐高祖以老子出函谷关的传说为基础,认为老子乃陇西李氏先祖,要求全国各地大修老子庙并亲自主持拜祭老子的典礼。唐太宗也曾以政令、诏书等形式提高道教的地位。由此可知,唐初(
)A.实行自由开放的文化政策 B.传统主流思想受到冲击C.朝廷依靠黄老之学治国 D.儒学、佛教被官方压制4.唐义净翻译尊者胜友集的《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八)中,提到有五种“盐药”,第五种为“三没达攞(luó)”,并解释说它是“煮海为之”。义净翻译的经文中还涉及制造沙糖团的技术。这可以用来说明历史上佛教(
)A.助推了科技的传播 B.重在研究营养膳食C.对信众的影响广泛 D.教理逐渐走向实用5.贾思勰编撰《齐民要术》的标准有三:农业及食品加工存储技术属于“资生之业”,要“靡不毕书”;对尚未引进的国外作物仅存其名目;对“商贾之事”和“花草之流”绝不记录。这表明《齐民要术》的社会历史价值是()A.革新传统农业技术 B.倡导农业立国精神C.推动中外文化交融 D.增益国家粮食安全6.东晋、南朝之际,本来作为人物背景的山水被重视起来,如时人王微善画,提侣“绿林扬风,白水激润”的山水画风,提出“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认为只有心物相印,才能“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画天地万物。据此可知,山水画的这一发展(
)A.推动艺术审美与教化相结合 B.反映出民族交融推动绘画创新C.体现出写意忘形的绘画理念 D.表达了文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7.魏晋南北朝,我国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发展,不仅出现了专职的文人画家,绘画技法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下图是这一时期绘画地理分布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地绘画艺术的发展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条件B.②地绘画艺术发展是佛教本土化完成的结果C.③地绘画艺术发展源于经济的重心完成南移D.魏晋南北朝时的绘画艺术总体上领先于世界8.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中唐以后选择海陆者更多。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中,有33位取道南海。该变化(
)A.受政局动荡的影响 B.源于佛教地位的下降C.因指南针用于航海 D.反映羁縻政策的失效9.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诵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着唐服。同期的朝鲜和后来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中国文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此最全面的解读是(
)A.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 B.唐文化从多方面影响着日本C.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 D.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10.唐代承南北朝之后,以中国文化为主流,并收纳了北方胡人及外面输入的文化因素。外来人才亦颇有发挥余地,高丽人高仙芝可为将,越南人姜公辅可任宰相,日本人晁衡可服务朝廷。这表明唐代(
)A.社会开明开放 B.科技领先世界 C.产生华夏认同 D.经济交流频繁11.中国古代绘画功能论在汉末魏晋时期发生转变,具体表现为由春秋两汉时偏重绘画对客观对象的把握、探讨绘画与外在理性世界的联系、宣扬绘画的“教化”功能,演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绘画对作者心灵的主观抒写与对主体情感的认知,宣扬绘画的“畅神”功能。这一转变(
)A.强化了绘画的社会实用功能 B.受到政治文化与哲学思潮影响C.冲击了儒家正统思想的地位 D.促进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兴起1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女性诗人、作家、书法家、音乐家以及深通经学的女文士。她们写下了众多的诗、赋、谏、铭、颂、书,并流传于后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气的开放 B.玄学研究的发达C.文学艺术的繁荣 D.商品经济的发展13.下面是张自强同学制作的人物名片。与名片相符的历史人物是(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他是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他在399年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他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A.玄奘 B.法显 C.空海 D.鉴真14.魏晋时期,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哀怒喜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反对现实中“礼乐刑政”并举的政治功能。这体现其(
)A.强调音乐移风易俗的属性 B.追求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崇尚思想自由的生活态度 D.倡导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15.唐朝时期的绘画选材多以释道人物画为主,所谓“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但至五代十国时期,绘画选材内容逐渐转向以画家居于其中的出水为主,释道人物画的阵容趋于衰落,山水、花鸟、动物画的阵容日趋壮大。这一变化是因为当时(
)A.国家政治局势的衰颓 B.儒学正统地位的消亡C.开明文化政策的实施 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据杨宝玉《敦煌史话》材料二
1900年5月,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深除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1944年,国民政府在文化届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工作范围。1961年,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成为目前世界史最大的敦煌相关研究实体,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如今,人们正在领略着这份丰富绚烂的文化财富,整理研究,吸收运用。——据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敦煌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以来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画家在数量上不分上下。南方画家集中于南朝统治的重心,即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东地区;北方的画家分布在较为集中的陈郡、荥阳、济南、琅琊、乐安、彭城等郡分属青、徐、兖、豫所辖之地。墓室壁画继承发展了汉代表现方式,经过整理与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墓总计一百三十二座,其中北方地区有一百一十二座,南方仅有二十座。壁画墓年代在曹魏至十六国时期,出土地点几乎均位于河西走廊一带。十六国时期,河西成为北方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佛教美术的充分发展是魏晋南北朝绘画研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南朝有壁画的寺院有三十八座,而北朝只有十座,建康和江陵两地寺院总和已经超过整个南方的半数。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遗址在全国总计有五十九处,北方就占了五十三处,而南方仅有六处,目前留有壁画的十八处石窟则均位于北方,这与寺庙壁画的分布形势刚好相反。佛教由西北陆路传入中国,石窟寺最先在西域、河西地区出现,进而传入中原与北方各地。河西走廊与祁连山脉沿线成了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西起敦煌的莫高窟、西千佛洞,东至永靖炳灵寺与天水麦积山,都有大量石窟壁画遗存。河西走廊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路,因而这里较早接触佛教,石窟寺也随之兴起。北方其他地区少有石窟壁画的遗存,而从石窟的分布来看,也主要集中在北朝时期的都城与比较重要的城市,如当时的平城、洛阳、邺地。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的石窟仅见于南京附近与四川北部的广元地区。——摘编自赵振宇《魏晋南北朝绘画地理格局研究》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分布的特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春秋时代华夏意识的产生,汉民族开始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为诸子百家的诸文化被创造出来,又逐渐在秦汉时代被统合为华夏的文化。秦汉对前代的继承方式,带有将原本来源各异的民族与其诸种文化整合为汉民族、中国文化的特质,统一的文化意味着“中国”的形成。——摘编自【日】石见清裕《秦汉VS隋唐,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材料二
隋唐对前代的继承之处,是汉民族向南方扩张,同时从北方新来的诸民族不断涌入中原。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接受波斯文化形成的希腊风伊朗文化和接受印度文化形成的中国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隋唐结束了魏晋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混乱,带来久违的和平与繁荣的唐代。——摘编自【日】宫崎市定《在素朴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中的东洋社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文化与隋唐文化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秦汉与隋唐文化差异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族子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使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材料二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隋朝。南北朝时期,南朝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玄学成为时代风尚,南北方差异明显。隋朝实现国家统一,推动南北儒学学风合流。,因此学术发展受到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儒学,没体现三教合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学术的发展,不是选官制度,排除B项;儒学当时就是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2.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重点记载北方农业生产”“宋代《陈旉农书》则是根据中国农业生产南移的实际而撰写的一部农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所以贾思勰重点记载北方农业生产;宋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陈旉农书》根据中国农业生产南移的实际而撰写农书,这体现了古代农书编写者务实的理念,B项正确;材料并不能看出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态度,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古达经济重心区域南移,而非农业工作区域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是唐朝初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高祖和唐太宗对道教的推崇和支持,特别是唐高祖以老子为陇西李氏先祖并大修老子庙,以及唐太宗通过政令、诏书提高道教地位,这些行为反映了唐朝初年朝廷在治国理念上受到了黄老之学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实行自由开放的文化政策,排除A项;传统主流思想受到冲击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B项;儒学、佛教被官方压制的情况不符合唐朝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佛教典籍中提及一些化学知识,如盐与糖的提取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技术,可见佛教助推了科技的传播,A项正确;营养膳食并非佛教研究的重点,排除B项;佛教对信众的影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所载佛经中的技术并不是佛教教理的核心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农业及食品加工存储技术属于“资生之业”得出,《齐民要术》注重食品的加工和储存,有利于提高国家粮食安全,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加工和储存技术,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农业对国家的影响,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齐民要术》对国外作物仅存其名目,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战乱不断,这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人雅士,他们更注重内心修养和追求心灵的宁静,“心物相印”“拟太虚之体”等反映出当时以王微为代表的画家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将山水画作为表达内心追求的一种重要方式,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绘画的教化功能,排除A项;山水画的发展折射出当时道家思想影响力的增强,而非民族交融,排除B项;C项是宋代文人画的特点,排C项。故选D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魏晋南北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①是丝绸之路地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佛教本土化完成是在唐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未与世界其他地区绘画进行比较,不能得出这一时期我国绘画艺术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仅唐朝义净《大唐求法高僧传》所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33位往来取道南海。”可得出唐朝中后期由陆路改走海陆,主要是因为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由盛转衰,国内政局动荡,而当时的南方较为稳定,因此走南海一带,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行求法路线选择的变化,据此不能得知佛教地位下降,排除B项;宋朝时期人工制作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排除C项;材料变化反映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与羁縻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受唐文化浸染,朝鲜和越南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文化不仅对日本的政治变革产生了推动作用,还在诸多方面如文化习俗等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周边的朝鲜、越南等国家影响巨大,C项正确;“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仅提及了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没有全面覆盖题目中关于日本及其他国家的信息,排除A项;“唐文化从多方面影响着日本”虽然表述正确,但未涉及对朝鲜和越南的影响,不够全面,排除B项;“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侧重于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而题目要求的是对整体文化交流现象的解读,排除D项。故选C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外来人才亦颇有发挥余地,高丽人高仙芝可为将,越南人姜公辅可任宰相,日本人晁衡可服务朝廷”可知,唐朝任用外来人才,吸收胡人因素,这体现了海纳百川的社会开放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技发展情况,排除B项;华夏认同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才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末魏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连年的战乱和社会动荡中,文人儒士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发生着变化,对政治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促成了玄学的兴起,文人士大夫由此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和个性解放,故这一时期的绘画创作更多“注重⋯⋯主观抒写与对主体情感的认知”,B项正确;当时绘画更注重个体感受,而非社会功能,排除A项;材料中绘画功能由“教化”转为“畅神”不足以冲击儒家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文人画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讲求意境,始于唐,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女性诗人、作家、书法家、音乐家、舞蹈家以及深通经学的女文士。”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化剧烈冲突,各民族之间文化相互吸收和融合,社会风气开放。魏晋时期,随着崇尚自然、不拘名教的玄学的产生和发展,士人形成恣情任性、不拘礼俗的士风,故能够出现材料所述的现象,A项正确;玄学学术的发达也由于社会风气的开放,排除B项;文学艺术的繁荣属于表现,并非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并未有显著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他是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他在399年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历史人物是东晋时期的法显,他向西前往天竺求取佛法,B项正确;玄奘生活于唐朝初年,排除B项;空海是生活于盛唐时期前往中国求取佛法的日本僧人,排除C项;鉴真是东渡前往日本传播佛法的中国僧人,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嵇康认为音乐有其客观性,而哀乐是人的主观感受,反对将音乐与现实中的“礼乐刑政”紧密结合,这体现了他崇尚思想自由,不希望音乐被过多政治化束缚的生活态度,C项正确;选项与他反对音乐的政治功能相悖,排除A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音乐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到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排除B项;材料重点不是在强调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而是在表达对音乐和政治的观点以及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五代十国时期承唐末社会动荡之余绪,政局不稳,面对乱世,一部分士大夫险世避祸,出现“绘画选材内容逐渐转向以画家居于其中的山水为主……山水、花鸟、动物画的阵容日趋壮大”情形,A项正确;儒家正统地位并未消亡,排除B项;唐朝时期统治者亦采取开明的文化政策,排除C项;材料体现国家政治局势的衰颓对绘画内容的影响,未反映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16.(1)特点:内容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中外文化交相辉映;整体风格积极健康,具有极强生命力。(2)因素:时局因素;政府因素;经济因素;史料因素;学者因素。(任意回答三点即可)认识: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唐朝前期(中国)。据材料一“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可得出内容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据材料“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域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可得出中外文化交相辉映;据材料“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可得出整体风格积极健康,具有极强生命力。(2)本题是背景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20世纪至现代(全球)。因素:据材料二“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探险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可知,时局动荡与列强侵略导致文物流失;据材料“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国民政府在文化界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可知,政府因素影响其发展;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可知,经济因素影响敦煌学的研究;据材料“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可知,史料的发现与学者因素推动敦煌学发展。认识:结合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历程,从文化价值、保护措施、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例如,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7.特点:画家和壁画作品分布较广泛;壁画有河西走廊、黄河中下游、江南地区等几个集中分布区;其中河西走廊绘画发展以墓葬壁画和石窟壁画为主;沿黄河中下游分布有大量墓葬壁画;江南地区以寺院壁画为主。【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据材料“南方画家集中于南朝统治的重心,即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东地区;北方的画家分布在较为集中的陈郡、荥阳、济南、琅琊、乐安、彭城等郡分属青、徐、兖、豫所辖之地”可知,画家和壁画作品分布较广泛,壁画有河西走廊、黄河中下游、江南地区等几个集中分布区;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墓总计一百三十二座,其中北方地区有一百一十二座,南方仅有二十座。壁画墓年代在曹魏至十六国时期,出土地点几乎均位于河西走廊一带……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遗址在全国总计有五十九处,北方就占了五十三处,而南方仅有六处,目前留有壁画的十八处石窟则均位于北方”可知,其中河西走廊绘画发展以墓葬壁画和石窟壁画为主;据材料“壁画墓年代在曹魏至十六国时期,出土地点几乎均位于河西走廊一带。”可知,沿黄河中下游分布有大量墓葬壁画;据材料“南朝有壁画的寺院有三十八座,而北朝只有十座,建康和江陵两地寺院总和已经超过整个南方的半数”可知,江南地区以寺院壁画为主。18.(1)差异:秦汉文化整合华夏各族文化,隋唐文化在此基础上吸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拉尔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目及答案
-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考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吕梁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冀教版)
- 社区禁毒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社区物业管理培训
-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第一单元0-9的认识和加减(一)测试卷(含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经理居间咨询合同范本
- 医院内部督查与监督制度
- 2024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学习解读课件
-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
- 2024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附含答案
- WS 329-2024 麻醉记录单标准
- 2021年海南省社区网格员真题九十天冲刺打卡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客观题A卷
- 电梯监督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TSG T7001-2023)
- 不交养老保险劳务合同范本
- 智慧监狱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 DZ/T 0462.1-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1部分:煤(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