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学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学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学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学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学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学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中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实验室在进行过滤的操作实验时,没有使用的实验仪器是A.烧杯 B.漏斗 C.铁架台 D.天平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氖气的化学式——1个硅原子——Si1个钠离子——B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C铁——由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硫酸铜——由离子构成D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A.A B.B C.C D.D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4.钙、铁、锌、碘等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缺钙易患贫血 B.微量元素的摄入越多越好C.人体缺铁易患骨质疏松症 D.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5.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以通过过滤达到的是()A.硬水变软 B.无色无味C.澄清 D.无细菌和病毒6.“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古代中国经“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下列技术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谷物酿酒 B.蚕丝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青铜7.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C.丙图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D.丁图中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8.2019年4月,《自然》杂志发文宣布,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检测到氦合氢离子(HeH+)。被称为是宇宙中首个化学反应的产物,HeH+是宇宙演化的最重要标记之一。则1个HeH+()A.只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属于阳离子 D.共有3个电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10.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A.烧制陶瓷 B.指南针 C.火药的发明 D.制造青铜器11.6000LO2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对上述事实,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O2分子彼此之间有间隔 B.O2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C.O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D.加压时O2分子的体积急剧减小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铜用于制造导线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上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3)小王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认为F装置可以代替E装置,那么小王在使用F装置时,操作过程中应先_______________;然后将产生的气体从_______________端(填c或d)通入。(4)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5)装置G可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则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6)请阅读表中资料后,回答下列问题:物质制取气体的药品制取气体的反应条件气体的物理性质氯气MnO2固体和浓盐酸需要加热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制取氯气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装置A或B。14.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四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下图所示),其中A、B试剂瓶标签部分破损,C、D试剂瓶标签完全破损。根据查阅药品记录表可知,A、B、C、D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石灰水、CaCl2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下述实验。老师给准备的试剂有:稀盐酸、NaHCO3溶液和酚酞溶液。(1)分别取A、B、C、D溶液于4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发现A、B、C溶液变红,说明这3种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由该实验可确定的溶液为___________(填试剂瓶序号及相应的溶液名称)。(2)分别取A、B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均有气泡产生,小组同学利用上述共计7种试剂,经过下述实验最终确定了这两份溶液的成分。实验操作现象实验结论①分别取A、B溶液于2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___;②过滤后,分别向滤液中滴加____。都有白色沉淀生成A:_______B:_____A是Na2CO3溶液;B是变质的NaOH溶液写出B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3)取C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NaHCO3溶液,充分反应,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滤液中除了H2O外,还含有较大量的阳离子是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查阅资料可知:Ca(OH)2+NaHCO3=CaCO3↓+NaOH+H2O、NaOH+NaHCO3=Na2CO3+H2O。15.欲在室温和1.01×105Pa条件下测定镁的原子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a→→→b→c→f→e→d(填写字母)。⑵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作用是。⑶连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步:①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假设将测定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mL);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假设其质量为mg),并将其投入试管B中;③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⑷若未将试管B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⑸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⑹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图装置来测定一定质量的镁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B中加入镁条;③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量气管,D为可上下移动的水准管);④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⑤B中不在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Ⅰ、甲同学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D管注水,C、D两管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冷至室温外,还应;Ⅱ、甲同学认为镁带在实验前应打磨,目的是;Ⅲ、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理由是。Ⅳ、以上是乙、丙两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在步骤⑤读数时所处的稳定状态图,则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假设其余步骤完善且操作准确无误):乙,丙(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图中B与D组合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此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_______(填序号)。a.不需要加热b.需要催化剂c.制取氧气的反应d.反应物中至少一种是液体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C4H5ON3)是DNA水解产物之一。请计算:(1)胞嘧啶(C4H5ON3)中C、H、O、N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2)胞嘧啶(C4H5ON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3)222g胞嘧啶(C4H5ON3)中氮元素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18.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择的药品有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等,某兴趣小组选择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a=________;(2)该兴趣小组若选择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上述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用文字表示下面的反应,并在括号里指出基本反应类型(1)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故选D。2、B【解析】

A、氖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为Ne而非Ne1.故A错误。B、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正确;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正确;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故B正确。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D错误。故选:B。3、D【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选项A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B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选C项错误;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选项D正确。故选D。4、D【解析】

A、人体缺铁易患贫血,说法错误;B、微量元素的摄入不是越多越好,过多会引起中毒,说法错误;C、人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说法错误;D、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说法正确。故选D。5、C【解析】

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将硬水变软,故选项错误;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色素,故选项错误;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通过过滤可得到澄清的液体,故选项正确;D、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杀死细菌和病毒,故选项错误。故选C。6、B【解析】

A、谷物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蚕丝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烧制瓷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冶炼青铜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7、D【解析】据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实验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A、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正确;B、据实验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故正确;C、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装置中的植物油就起到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的作用,故正确;D、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与检验的操作,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8、C【解析】

A、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属于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外电子数为3-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9、B【解析】

A、有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错误;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还有可能是离子,例如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故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错误;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B。【点睛】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10、B【解析】

A、烧制瓷器,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B、指南针的发明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正确;C、火药的发明,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D、青铜器的制造,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故选B。11、A【解析】

6000LO2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之间间隔减小。故选A。12、C【解析】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能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D、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铜具有导电性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质的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要看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分液漏斗装满水d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气密性良好不可以【解析】

(1)仪器b为分液漏斗;(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表达式为:;(3)气体难溶于水,若用F装置直接收集,则需要知道该气体密度,但此时只已知该气体难溶,因此可将F装置装满水,再收集,气体密度小于水,因此水从下口挤出,故气体需要从上口d通入。(4)装置B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为固液不加热,因此为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表达式为:;(5)装置G制备二氧化碳,需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气密性良好;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表达式为:;(6)实验室制取氯气,根据表格可知: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只能选择A装置制取。14、碱性D;CaCl2溶液加入过量D酚酞溶液滤液无明显变化滤液变成红色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Na+【解析】

本题考查了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A、B、C溶液变红,说明这3种溶液呈碱性,A、B中含有钠元素,氢氧化钙溶液中不含钠元素呈碱性,C是石灰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D是CaCl2溶液;(2)若A是Na2CO3溶液,B是变质的NaOH溶液,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呈中性,若溶液还含有氢氧化钠,滴加酚酞则溶液呈红色。因此:实验操作现象实验结论①分别取A、B溶液于2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过量D;②过滤后,分别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A:滤液无明显变化B:滤液变成红色A是Na2CO3溶液;B是变质的NaOH溶液B是变质的NaOH溶液根据上述实验可知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3)C是石灰水,碳酸氢钠跟溶液中能反应的物质(包括反应中生成的)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滤液是碳酸钠溶液,溶液中阳离子是Na+,溶液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HCO3=CaCO3↓+NaOH+H2O,NaOH+NaHCO3=Na2CO3+H2O;氢氧化钙过量时,此时滤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滤液中的阳离子是Na+、Ca2+;当碳酸氢钠过量时,滤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阳离子是Na+。因此不管反应程度如何,滤液中除了H2O外,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Na+。15、⑴h、g(1分)水使A瓶中的气体进入E瓶,增大E瓶中的气压,将稀盐酸压入B装置与Mg发生化学反应;⑶③②④①(2分)⑷偏低⑸偏高⑹不变调节D管,使CD两管中液面相平Ⅱ、除去表面的氧化层;Ⅲ、重新实验因为中途加酸,装置中的气体会逸出Ⅳ、偏小偏大【解析】(1)E图中气体应该从长管进来,否则就会将液体压出去了。(2)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水,其作用是可以使A瓶中的气体进入E瓶,增大E瓶中的气压,将稀盐酸压入B装置与Mg发生化学反应;(3)先后顺序为③②④①(4)若未将试管B冷却至室温,会导致测量的气体偏多,也就会使测得的相对原子质量会偏少,(5)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则所测得气体质量会偏少,也就会使测得的相对原子质量会偏大,(6)高度差不变,就说明气密性良好。调节D管,使CD两管中液面相平,这样可以消除液体压强的影响。镁表面有氧化膜,不除掉会影响测量结果。因为中途加酸,装置中的气体会逸出,就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乙同学的装置图右边液面高,就会使右边压强比左边大,会使左边测得的气体体积偏小,所以乙同学的测量结果偏小,丙同学的装置左边是密闭的,当盐酸流下后会使左边气压变小,所以最终使测量结果偏高大。16、锥形瓶分液漏斗检查装置气密性密度小于空气ad【解析】

(1)①的名称为锥形瓶;②有活塞,故为分液漏斗;(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产物为氢氧和水,方程式为;在使用密闭的装置实验时,在加入药品前都应检查装置气密性;(3)D为向下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使用这一方法的气体的密度都小于空气;B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反应装置,故反应时一定不需要加热,且一定有一种为液体,a、d正确;使用该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催化剂,因此b、c错误,故选ad。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