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2024-2025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2024-2025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2024-2025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2024-2025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2024-2025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大港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考古探讨,良渚古城的年头为距今5100年到4300年,良渚文明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下图是良渚出土文物上刻画符号与甲骨文数字的比较。据下图可知()A.旧石器时代中华大地已出现了早期文字B.良渚刻符继承了甲骨文成熟的造字模式C.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与一体性D.良渚文明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典型文明【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图示信息可知,良渚文明是长江流域的文化特色,甲骨文是中原地区的文化特色,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多元性,而两者同属于中华文明,又体现出一体性,C项正确;材料所示良渚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无法得出旧石器时代的信息,解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两者存在继承关系,解除B项;良渚文明属于父系氏族社会,不是母系氏族社会,解除D项。故选C项。2.秦汉时期,自皇帝到乡里小吏的事务处理,核心是各种层级的文书行政,包含文书嘱咐下进行的各种活动:从百姓生产完成后的产品支配,到人员、物资的调配,价格的限制,以及朝廷官府实行的各类仪式活动及其各种言论。秦汉时期的文书行政反映了()A.中心集权的国家治理方式 B.三公九卿的权威受到挑战C.由下而上的官员考核途径 D.国家行政体系的效率低下【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关键信息“自皇帝到乡里小吏的事务处理”“从百姓生产完成后的产品支配,到人员、物资的调配,价格的限制,以及朝廷官府实行的各类仪式活动及其各种言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汉时期的文书行政管理范围广泛,自皇帝到乡里小吏的各种事务,管辖内容丰富,产品支配、人员、物资的调配等,这反映了中心集权的国家治理方式,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公九卿的相关论述,无法得知其权威状况,解除B项;材料所述文书行政是国家管理模式,而不是考核官员途径,解除C项;材料所述文书行政进行中心集权的国家管理方式,这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确定程度上提高行政效率,解除D项。故选A项。3.两汉时期的玉璧,大多出土于大型墓葬特别是诸侯王及其家族墓中。据考古发觉,西汉早中期的墓葬普遍随葬玉璧,但西汉晚期,随葬玉璧的数量削减,出土玉璧的墓葬占比也明显下降。上述变更主要反映出,西汉晚期A.地方豪强大族限制政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C.养精蓄锐政策影响深远 D.诸侯王的实力衰微【答案】D【详解】玉璧作为珍贵物品大多出土于诸侯王及其家族墓中,到西汉晚期玉璧的出土削减,说明诸侯王实力衰微,无力随葬玉璧,D项正确;玉璧出土的削减说明诸侯王的实力衰微,并不能说明豪强大族限制政局,解除A项;汉武帝时期就确立了儒家正统的地位,而非不再接受养精蓄锐政策,解除BC项。故选D项。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依据出现的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是()①“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②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③“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答案】B【详解】①“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对应是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雏形起先显现,②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对应的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③“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对应的是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并设立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事的场所,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对应的是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心设立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则设立十个行中书省即行省,因此依据出现的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解除ACD项。故选B项。5.唐代笔记《因话录》记载:有商人在外地做生意,“得钱数百缗,惧川途之难赍(携带)也,纳于公藏(官府钱库)而持牒(凭证)以归,世所谓‘便换’者,寘(放置)之衣囊。”“便换”也称“飞钱”。这一记载表明()A.起先出现最早的纸质货币 B.重农抑商加重商人的负担C.官府强行夺占商人的资财 D.商业发展使汇兑业务出现【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得钱数百缗,惧川途之难赍(携带)也,纳于公藏(官府钱库)而持牒(凭证)以归,世所谓‘便换’者,寘(放置)之衣囊。”可知,唐朝时期,商人去外地做生意,但货币太多,不便利携带,于是将货币放于官府钱库,而后持存入凭证到地方支取,这是中国早期汇兑业务的表现,D项正确;最早的纸质货币是“交子”,在北宋时期出现,解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汇兑业务,没有体现重农抑商使商人的负担增加,解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商人将货币存入官府的钱库,而非官府强行夺占,解除C项。故选D项。6.如图反映了自东汉至西晋末年,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的状况。唐刘知几《史通·邑里》记载:“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衣冠南渡”的缘由是()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①气候恶劣,北方少数民族难以生存②北方战乱,中原地区多数家园被毁③北人南迁,有利于农耕文明发展④衣冠南渡,保存中原儒家传统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的时空是:东汉至西晋末年。依据材料“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结合所学可知,西北边陲地区位于内陆高纬度地区,气候恶劣,北方少数民族难以生存;依据材料“洛阳荡覆”,可归纳为北方战乱,中原地区多数家园被毁,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北人南迁,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和“‘衣冠南渡’,保存中原儒家传统文化”属于“衣冠南渡”的影响,而非缘由,③④不符合题意,解除BCD项。故选A项。7.宋初在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稳定方面效果显著。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这些效果的取得得益于()①派知州与通判管理地方②设立“二府三司”及内阁③设诸路转运司管理财政④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材料“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是对宋朝加强中心集权结果的描述,其中派知州与通判管理地方、设诸路转运司管理财政及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等措施均是宋朝加强中心集权的表现,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内阁是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②错误,解除ACD项。故选B项。8.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主要由都察院和六科行使监察权。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御史和给事中都是正七品官员,这说明()A.明清两代皇权得到加强 B.御史和给事中负责选拔官吏C.给事中只管理地方官员 D.都察院逐步威逼到皇帝权力【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项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的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的权力扩大,且干脆对皇帝负责,可见,明清两代皇权得到了加强,A项正确,解除D项;御史和给事中负责监察,而非选拔官吏,解除B项;依据材料“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可见,给事中不是管理地方官员,解除C项。故选A项。9.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皇权受到确定制约 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峻 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玄宗想法外开恩,但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了当时的皇权受到了确定的制约,故选择A;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贵族政治走向衰落,解除B;宰相姚崇坚持执法也不能说明大臣专权现象严峻,解除C;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与伦理道德无关,解除D。10.1273年,元政府刊刻《农桑辑要》,该书主要是针对北方农业生产特点而作;1313年,王祯的《农书》正式出版,综合了黄河流域旱地农业技术和江南水田精细作业的阅历,对南北农业技术和农具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农书内容的丰富,得益于A.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国家逐步实现统一【答案】D【详解】1271年元朝确立,1279年灭掉南宋,随着元朝的逐步统一,农书中的内容也在丰富,从单一的介绍北方内容到出现南北农业技术比较,D项正确;明朝时期,高产作物传入,解除A项;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解除B项;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常量,不能说明材料中变更的现象,解除C项。故选D项。11.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抢夺此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申报》惊呼:“此事惊闻之下,未免太觉其减价。”因李鸿章和招商局坚决抵制,才未成行。据此可知,当时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漕运成为中外争夺焦点C.民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 D.大众媒介关注政治变革【答案】C【分析】【详解】依据“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抢夺此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可知,材料反映民族企业发展遭到帝国主义的压迫,生存环境恶劣,C项正确;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漕运成为中外争夺焦点,解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大众媒介关注政治变革,解除D项。故选C项。【点睛】12.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在宣扬自己革命主见时反比照搬西方的一套,热忱介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前后,他则更留意吸取马克思主义理论补充其革命建国学说。孙中山此举意在A.为国共合作奠定思想基础 B.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推动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探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学习和吸取马克思主义学说,利用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他的革命思想,推动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国共合作起先于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解除B项;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会探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解除D项。故选C项。13.1898年,《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写到:“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之威海卫及旁边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以为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专归英国管辖。此外……旁边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允价值择用地段,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以期适用”。这意味着()A.清政府起先丢失领土、贸易主权 B.山东地区变成英国的势力范围C.英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扩大 D.美国放弃了“门户开放”政策【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据材料“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之威海卫及旁边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旁边沿海地方、驻扎兵丁;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允价值择用地段、修筑道路,以期适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通过不同等条约,从中国山东获得了贸易、修建炮台、驻兵、修筑医院和道路等特权,说明当时英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扩大了,C项正确;鸦片斗争后清政府起先丢失领土、贸易主权,解除A项;材料只涉及威海卫成为英国的租界,不能看出山东成为英国力力范围,解除B项;美国于1899年正式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故选C项。14.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渐渐衰落 B.戏剧起先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扬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扬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清末。依据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革命思潮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陈去病认为戏剧对宣扬革命的作用比《革命军》等著作作用更大,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渐渐衰落的内容,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戏剧的受众,且“起先”的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下,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扬的效用,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扬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解除D项。故选C项。15.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起先接触和运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起先带有近代趋向,但在许多方面照旧特别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信息“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起先接触和运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起先带有近代趋向,但在许多方面照旧特别守旧和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起先扩大;同时“士”和“商”起先结合,在晚清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又对旧势力存在妥协,即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绅商对于社会转型的意义,但无法得出“主要动力”,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和史实,解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的表述过于确定,解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末新政是晚清王朝从1901—1911年所进行的十年改革。其内容如下主要内容主要措施教化1901年,起先兴办新式学堂并接着派遣留学生。1904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6年,废除科举制。军事1903年,设练兵处。全国编练新军36镇,凡45万人。经济提倡和嘉奖实业。1903年设立商部。1906年,成立农工商部。政治裁汰冗官冗衙。1906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1911年,组建内阁(皇族内阁)。材料二“接受新学问的青年,成为推翻清朝统治的先锋”。“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新军成为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力气”。——刘统《火种——找寻中国复兴之路》(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末新政的影响。【答案】(1)清末新政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先教化、军事、再经济、最终政治,改革进程由易到难,循序进行;改革时间较长;改革设计范围较广。(2)清末新政总体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没使中国摆脱危机,也没有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依据材料“清末新政是晚清王朝从1901—1911年所进行的十年改革”,可归纳为清末新政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改革时间较长;依据材料可知教化改革1901年起先,军事改革1903年起先,经济改革1903年起先,政治改革1906年起先,可归纳为先教化、军事、再经济、最终政治,改革进程由易到难,循序进行;改革设计范围较广。【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教化等方面对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依据材料“接受新学问的青年,成为推翻清朝统治的先锋”、“新军成为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力气”得出清末新政没使中国摆脱危机,也没有挽救其灭亡的命运。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表1、表2是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代表作的书目摘编和版本状况。表1(一)汰冗员议广取士议厚养廉议减兵额议……(二)均赋税议兴水利议筹国用议罢关征议……(三)重儒官议改科举议改会试议停武试议……(四)收贫民议稽户口议严盗课议复宗法议……(五)制洋器议善驭夷议采西学议重专对议……表2稿本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抄本1861年后在士大夫中广泛流传津河广仁堂刻本光绪九年(1883)江西豫章刻本光绪十年(1884)弢园老民活字印本光绪十一年(1885)潘氏敏德堂刻本光绪十八年(1892)丰城余氏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弢园老民铅印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文瑞楼石印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聚丰坊校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冯世激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书局石印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仿泰西法石印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北洋官书局石印本江右两仪堂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关中味经官书局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据《江苏艺文志》等(1)书中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2)表2对我们了解这部书在时代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西学东渐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并行的时代。(2)从1861年到1883年,该作品的抄本在士大夫中流传,可以反映士大夫重视作品的主见,但从侧面相识清政府没有正式接纳该思想,受到顽固派的阻扰。从1883年到1892年,该作品不断地被民间刊刻,有助于相识到洋务运动开展后社会的变更。从1897年到1898年,该作品民间刊刻更加频繁可以反映甲午战败后国人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加。【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晚清时期。据材料“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代表作的书目摘编和版本状况”可知,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据材料表1“重儒官议改科举议改会试议停武试议”“制洋器议善驭夷议采西学议重专对议”可知,西学东渐的时代;结合所学从传统与现代并行的时代来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相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晚清时期。据表2“抄本,1861年后在士大夫中广泛流传”可知,从1861年到1883年,该作品的抄本在士大夫中流传,可以反映士大夫重视作品的主见,但从侧面相识清政府没有正式接纳该思想,受到顽固派的阻扰。据表2“津河广仁堂刻本光绪九年(1883)……潘氏敏德堂刻本光绪十八年(1892)”可知,从1883年到1892年,该作品不断地被民间刊刻,有助于相识到洋务运动开展后社会的变更。据表2“丰城余氏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关中味经官书局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可知,从1897年到1898年,该作品民间刊刻更加频繁可以反映甲午战败后国人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