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1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2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3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4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专题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害怕不完美而犹豫不决,以至于错失机会。其实,恰恰是这些不完美给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黑格尔说过:“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可以成为循例办公的人员,也可以成为专门的技术人员。但人们,培养自己的精神,努力从事于高尚、神圣的事业,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而且我们可以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内心中应该激励起一种对于高尚、神圣事业的追求,而不应仅仅满足于外在知识的草芥。”读了上面的材料,作为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金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练语文试题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很多人都有如下经历:在某客户端,点击一条茶叶的消息,之后就会不停地收到各种关于茶的养生知识和广告推送……大数据兴起,技术越来越完善,算法越来越高级,我们已进入传播智能化的算法时代。显然,算法可以快速完成用户与信息的精确匹配,大大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但是,算法也可以轻易过滤掉我们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让我们只看想看的、只听想听的,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证明中固化认知,再难接受异质化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高中阶段即将面临重要的选择,如报考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班级计划举行“生涯规划”主题班会,邀请你在会上发言。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可以预测未来最有前景的职业;可以思考选择职业要考虑的种种因素;可以谈谈自己最心仪的职业,介绍该职业的情况并阐述你选择它的理由等等。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练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赞》体会其寓意和内涵,结合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谈一谈这幅漫画给你的启示与思考,在班级生活会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例文:不完美,别样的完美朱光潜先生曾有言:“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在想象的田地。”我以为,不完美与完美相生相伴,人因不完美追求完美,由完美感念不完美。每每谈到不完美,人们总是唯恐避之不及。然而,正因有了不完美,才有了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双腿的残疾一度让史铁生自暴自弃,但他绝不放弃,于绝境中寻求希望,这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终成一代名家;渐冻症亦不曾阻挡霍金在科学研究上的道路,宏观之宽广遍至宇宙,微观上细致及至量子,纵使肉体困于一隅,思想依旧可以穿越时空。人们总是在面对缺陷、克服困难时一次又一次地被迫长大,并从中汲取力量,那些不完美带给我们直面困难的勇气与毅力,以及在磨难中发现的潜力。外表的缺陷并不意味着内里的丑陋。即便贫穷,矮小,甚至不漂亮,简爱也从未卑躬屈膝,一直保持着善良,勇敢,坚强的本性。敲钟人卡西莫多,他有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尽管外表丑陋不堪而因此受尽冷落,他依然选择用善良来回报这个世界。与之相反,有些人看起来外貌不俗,光鲜亮丽,却仅仅是做足了表面功夫而已,“金玉其表,败絮其中”。人们总说“相由心生”,然而那些暴露在外的“相”,又有多少能真正代表这个人的“心”?或许正是由于“相”的不完美不可改变,才总有人愿意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完美并非“完美”,表面上无可挑剔,实则漏洞百出。时代永远在不断进步,完美也不是绝对的。今日之完美,仅仅是昙花一现,明日就被推翻也未可知。由此推知“完美”本身并不真正存在,从来只是“乌托邦”。况且若人人皆成完美,就没有了区别,何谈不完美,又何来完美?完美不过是人们对自己或对寄予的一种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完美会有新的定义,周而复始,成了每个人的渴望而不可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追求完美全然不可取。千百年来,人们对完美的狂热追求不是毫无道理的。在不断地追求完美中,不完美随之暴露,令我们不会陷于安乐,追求完美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弥补不完美,完善自己的过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之人各不相同,不完美无从避免,但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是“我们”,未必真正完美,但每一次面对不完美时的勇敢与不放弃,亦使我们不断走向心中的完美。不完美,成就别样之完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指出生活中常常因为我们害怕不完美,而错过了机会。本句重在阐述不完美的负面影响。第二句话指出正是因为不完美,让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本句重在阐述不完美也可以有正面的价值和引导。本次作文的关键词为“不完美”,旨在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不完美”。完美是一种极难达成的理想状态,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完美或不完美有时是一种主观感受。害怕不完美,有时候,是畏惧不完美本身。有时候,是害怕不完美而带来的负面评价。为什么不完美可以给予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完美意味着结束,不完美意味着还有发展进步的空间。不完美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提醒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的一种动力。如何面对不完美?正视不逃避,平和从容地接受不完美。理性分析,从不完美中寻得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写作时,我们可以写不完美也是一种美。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即不完美并不妨碍美的铸就。在论证部分,需要思路清晰,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要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可以列举卓别林、霍金、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等例子分别论证即使人生不完美,但不完美中透露出的睿智从容、坚定刚毅、不屈不挠都是一种美;最后结合现实总结升华,不必抱怨命运的不公,付出总会有收获。不完美,并不妨碍完美与伟大的造就;不完美,也是一种别样的美。立意:1.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2.不完美意味着还有发展进步的空间,提醒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3.平和从容地接受不完美,理性对待不完美。4.从不完美中寻得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作文【材料解读】黑格尔的这段话出自于他的《小逻辑》,材料概括起来有两对关系,即精神、事业和追求(或者理想、情怀)同知识、技能、职业,这段话强调了培养精神、追求高尚事业的重要性,和仅仅满足于外在知识、技能、职业的获取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术”与“道”的问题上,古往今来,许多贤哲都不满足于停留在前者的层面,而是竭力追求更高深、更有价值的精神境界,正如孔子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当然,马克思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提到过:“技术的胜利,似乎是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人们在享受各种便捷的同时,很容易深陷知识与科技的泥潭,成为被外物所役使的“工具人”或“空心人”,这个时候,树立高远目标、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显得尤为重要。做黑格尔说的“循例办公人员”或“专门技术人员”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没有崇高精神的引领,可能也会影响其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进一步提升;更有甚者,如果受到卑劣、邪恶思想的影响,那么越守“规矩”、技术水平越高,对社会的危害便会越大。写作时,可围绕“精神培养”、“高尚、神圣事业”和“外在知识技能”等关键词,选择合适的角度行文,能够从精神、事业同知识、技能之间加以辩证思考,肯定前者的重要性,肯定精神、事业对知识、技能的正面影响,属于符合题意;为鼓励批判性思维,如果考生对黑格尔的言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成为循例办公的人员”,或“成为专门的技术人员”不应该被轻视,只要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据,逻辑自洽,同样可视为符合审题要求。如果抛开知识、技能,单纯讲理想、事业、情怀的,或者抛开理想、事业,只是讲知识和技能,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不考虑材料的关键词,只是对材料胡乱引申,或者有不正确的价值观,视为偏题和离题。与此同时,应紧扣黑格尔语录和写作引导语中两次提到的“时代青年”,着眼当下,立足自身,表达自己的思考,抒发真情实感。【参考立意】1.以知识技能为矛,以精神追求为盾2.知识奠基,精神铸魂3.以高尚信仰领航专业,以青春梦想照亮远方4.知识有限,事业无垠5.追求事业,超越知识6.知识与精神并举,智慧与追求共生7.知识的深度与事业的高度8知识撬动事业之门9.循例办公之人也是值得尊重的社会顶梁柱浙江省金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练语文试题卷23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描述了现在很多人的上网经历,在某平台点击了一条茶叶的信息,之后就会不断收到关于“茶”的知识或广告,引发我们对上网现状的思考。第二句话是对上述经历的概括,由于大数据兴起,我们已进入传播智能化的算法时代。这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是时代的发展。第三句话是提出了“算法”带来的好处和弊端。“算法”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完成用户与信息的精确匹配,大大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简言之,就是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算法”的弊端是“可以轻易过滤掉我们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让我们只看想看的、只听想听的,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证明中固化认知,再难接受异质化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简言之,就是会固化人们的认知。注意“显然”“但是”这两个词,“显然”后面提到的“算法”的好处是值得大家肯定的,“但是”后面提到的“算法”的弊端是不容大家忽视的。所以,材料的关键在于要辩证看待“算法”。引导语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阅读材料后的联想、感悟和思考,建议写议论文。写作中心是“辩证看待算法”,比如可以写“算法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可以描写时代背景,举例肯定信息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引出“我们进入算法时代”;然后举例论证使用“算法”带给我们便利;再论证使用“算法”带给我们不便;最后通过以上的对比得出结论“算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注意写作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实际。立意:1.算法是一把双刃剑。2.成为“算法”的主人。3.灵活借助“算法”获取信息。4.“算法”的利与弊。5.对待“算法”,既不排斥也不依赖。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略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练语文试题23.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为图画材料。漫画展现了一株被点赞之手包围的幼苗。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无数的手以“赞美”的手势围绕着幼苗,使幼苗虽然中间有点歪斜,但最终也不断向上。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幼苗虽然很高,却一直非常细弱,其高度与腰围明显不成正比。而漫画题目为“赞”,由此不难看出,本次写作的主题就是要思考对“赞美/表扬/肯定”的思考和认识,围绕“赞美”与“成长”的关系,谈赞美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首先可了解“赞”的本质:有时候做事情最大的目的不是完成某件事,而是得到赞美。赞美是一个人获得自我价值认同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但过度的赞美,却会使人过于自信,最终走向自矜自傲。写作时,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立意。其一,“点赞”对人的成长益处多多。画面中的幼苗在点赞中迅速生长;在幼苗长歪的时候,“点赞”纠正了它的生长方向,使它重新长正,最终绽放,可见,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误入歧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