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选择题1.[2023·山东烟台期末]“此职之设,对于巩固西北边防,抵抗沙俄侵略,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曾发挥了重大作用。”材料中的“此职”指的是()A.台湾府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理藩院2.[2023·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A.因英国侵略而发展停滞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3.嘉庆年间,户部请在奏折内将军机处抬写,以示优异。嘉庆皇帝以“军机处体制与部院衙门无异”为由予以否决。四川前线将领广兴递送奏报时另有一份咨文送军机处,被嘉庆察知责罚,皇帝再三谕饬,严禁臣僚奏事关会军机处。这些举措表明嘉庆皇帝重在()A.分割中枢机构权力B.防范内外大臣交结朋党C.抑压军机处的权势D.提高部院衙门行政效率4.[2023·湖北省荆、荆、襄、宜七地考试联盟期中考试]如图为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对该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人口持续快速增长B.人身依附关系增强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耕地面积不断缩小5.[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6.[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这表明郑和使团()A.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局面B.大大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C.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D.促使明廷放弃了“海禁”政策7.[2023·青岛黄岛区期中]《明史》载:“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这表明()A.中央集权加强B.君主专制加强C.宦官取代六部D.宦官权力失控8.[2023·黑龙江省龙西北地区八校联考]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A.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D.缓和了君相之间的矛盾9.(2023·浙江嘉兴期末)下表是学生根据某一主题梳理的相关史实。他们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时间史实16世纪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平倭,九战九捷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A.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B.清政府抗击外来侵略有得有失C.新航路开辟对中国沿海的影响D.倭寇和西方殖民者成为海防新问题10.1735年,乾隆帝以军机处为“前朝败政”,予以撤销;1737年,又谕令大学士鄂尔泰等人办理军机事务;到1738年,正式称为“军机处”,省去“办理”二字。此后,军机处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大。这一变化说明()A.君主集权走向顶峰过程艰难B.军机处是强化皇权的工具C.清初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创新D.清初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11.“文字狱”自古就有,但在清朝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而康雍乾尤为恶劣,“盛世”的箫鼓难掩一个时代的腥风血雨,“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清朝大兴“文字狱”()A.是为了整顿文化市场B.是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的必要手段C.制造冤狱,破坏了社会稳定D.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12.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采取封爵、给俸、联姻政策;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设置驻藏大臣。这表明清朝()A.边疆治理措施多样 B.因俗而治民族平等C.南征北战开疆拓土 D.国家治理体系完备二、非选择题13.[2023·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考试](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洪武二年,倭寇“数侵掠苏州、崇明,杀掠居民,掠夺货财”。明初政府加强海防,倭寇未酿成大患。明朝中期以后,国势日益衰弱,到了嘉靖时,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倭患日益严重。嘉靖二十五年,戚继光在兵书上题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誓言。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在昆山“分掠村镇,杀人万计”“烧房屋二万余间”“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四五”。嘉靖三十五年,戚继光出任宁绍台参将,镇宁台州等地。他请求在义乌山区招募新兵,获得朝廷恩准。嘉靖三十八年,他亲自到义乌招募三千人,组编成军进行训练,又适应东南沿海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鸳鸯降”等新战法。经过两个月训练,他招募的这支军队开赴抗倭战场。嘉靖四十年,倭寇大掠台州等地,戚继光率军作战连战皆捷、救回被掳男妇数千名,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浙东倭患平定后,戚家军又赴福建、广东抗倭。所到之处,“戚家军号令金石,秋毫无犯,民乃以手加额曰:‘今日始见仁者之师矣!’”——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9卷明时期》等材料二用兵能用浩然之气,即是义理之勇,否则血气而已矣……兵众而不知律,必为寇所乘。——戚继光《止止堂集》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须兵士立得脚跟定,则拽柴可以败荆,况精器乎!——戚继光《练兵实纪·原火器》从“时代与个人关系”角度,解读戚继光的历史功绩。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选择题1.[2023·山东烟台期末]“此职之设,对于巩固西北边防,抵抗沙俄侵略,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曾发挥了重大作用。”材料中的“此职”指的是()A.台湾府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理藩院解析:“巩固西北边防,抵抗沙俄侵略”可以判断为近代西北边疆的机构,抵抗沙俄的入侵,只有伊犁将军有此功能,故选C项;台湾府在东南沿海,不在“巩固西北边防”,排除A项;驻藏大臣只针对西藏,与沙俄无关,排除B项;理藩院是管理少数民族的专业机构,是一个对内机构,不针对俄国,排除D项。2.[2023·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A.因英国侵略而发展停滞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解析:清朝前期曾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据材料“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可知,当时的繁华背后已隐藏着衰败的危机,故选B项;乾隆年间尚未遭到英国的侵略,排除A项;C项只是当时“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的原因之一,并不能完整概括材料,排除C项;白莲教起义指清朝嘉庆年间爆发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时间不符,排除D项。3.嘉庆年间,户部请在奏折内将军机处抬写,以示优异。嘉庆皇帝以“军机处体制与部院衙门无异”为由予以否决。四川前线将领广兴递送奏报时另有一份咨文送军机处,被嘉庆察知责罚,皇帝再三谕饬,严禁臣僚奏事关会军机处。这些举措表明嘉庆皇帝重在()A.分割中枢机构权力B.防范内外大臣交结朋党C.抑压军机处的权势D.提高部院衙门行政效率解析:嘉庆皇帝“严禁臣僚奏事关会军机处”,目的是限制军机处的权势,加强君主专制,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中枢机构权力的分割,排除A;材料反映嘉庆皇帝压制军机处的权力,无法体现防范内外大臣交结朋党,排除B;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4.[2023·湖北省荆、荆、襄、宜七地考试联盟期中考试]如图为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对该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人口持续快速增长B.人身依附关系增强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解析: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中,人口曲线呈上升趋势,而人均土地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故选C项;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中,人口曲线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平缓,只有最后才急剧上升,不属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态,排除A项;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中,无法判断人身依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排除B项;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中,虽然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说明土地开垦速度比不上人口增长速度,而不能说明耕面积缩小,排除D项。5.[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解析:《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我国东北边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说明这时期我国中央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故选D项;“开始”说法错误,唐代在东北就进行过有效管辖,排除A项;“睦邻友好关系”指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元朝将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内,排除C项。6.[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这表明郑和使团()A.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局面B.大大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C.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D.促使明廷放弃了“海禁”政策解析: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地区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国多次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说明郑和下西洋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故选C项;西汉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明朝实行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增加了明朝的财政开支,排除B项;明朝仍然推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排除D项。7.[2023·青岛黄岛区期中]《明史》载:“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这表明()A.中央集权加强B.君主专制加强C.宦官取代六部D.宦官权力失控解析:明朝内阁拟票“决于内监之批红”体现了依赖太监的皇权的强化,故选B项;内阁权力的大小跟地方无关,排除A项;文中不能体现宦官取代了六部,六部归君主领导,排除C项;文中宦官“承意指之不暇”否定了宦官权力失控,排除D项。8.[2023·黑龙江省龙西北地区八校联考]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A.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D.缓和了君相之间的矛盾解析:据材料“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可知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有利于简化决策程序,强化君权,故选A项;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有利于强化皇权,排除B项;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导致皇帝政务负担加重,君权高度强化不利于科学决策,排除C项;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相权已经消失,排除D项。9.(2023·浙江嘉兴期末)下表是学生根据某一主题梳理的相关史实。他们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时间史实16世纪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平倭,九战九捷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A.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B.清政府抗击外来侵略有得有失C.新航路开辟对中国沿海的影响D.倭寇和西方殖民者成为海防新问题解析:D材料反映了16世纪的明朝,面临海防新问题:一方面,东南沿海的倭患日益严重,朝廷派戚继光等人平倭;另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对中国海防构成威胁,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据此可知D项正确;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民间的海外贸易,官方的朝贡贸易仍在进行,排除A项;材料与清政府无关,排除B项;倭患严重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C项。10.1735年,乾隆帝以军机处为“前朝败政”,予以撤销;1737年,又谕令大学士鄂尔泰等人办理军机事务;到1738年,正式称为“军机处”,省去“办理”二字。此后,军机处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大。这一变化说明()A.君主集权走向顶峰过程艰难B.军机处是强化皇权的工具C.清初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创新D.清初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解析:B乾隆帝先撤销军机处,后又常设军机处,且其职权越来越大,说明军机处可以实现强化皇权的目的,故选B项;题干未体现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艰难,排除A项;乾隆沿用的仍是军机处,而非对中枢权力体系进行创新,排除C项;清代并不存在宰相这一职位,排除D项。11.“文字狱”自古就有,但在清朝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而康雍乾尤为恶劣,“盛世”的箫鼓难掩一个时代的腥风血雨,“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清朝大兴“文字狱”()A.是为了整顿文化市场B.是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的必要手段C.制造冤狱,破坏了社会稳定D.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解析:D清朝大兴“文字狱”,目的是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以巩固封建统治,不是为了整顿文化市场,也不是必要手段,A、B两项错误;清朝大兴“文字狱”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破坏社会稳定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清朝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选D项。12.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采取封爵、给俸、联姻政策;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设置驻藏大臣。这表明清朝()A.边疆治理措施多样 B.因俗而治民族平等C.南征北战开疆拓土 D.国家治理体系完备解析:A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有“改土归流”“封爵、给俸、联姻政策”“设理藩院”“设置驻藏大臣”等,说明治理措施多样化,故选A项;“改土归流”是以汉化夷,不是因俗而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边疆地区的和平治理,没有体现征战方式,排除C项;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等,材料只是体现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3·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考试](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洪武二年,倭寇“数侵掠苏州、崇明,杀掠居民,掠夺货财”。明初政府加强海防,倭寇未酿成大患。明朝中期以后,国势日益衰弱,到了嘉靖时,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倭患日益严重。嘉靖二十五年,戚继光在兵书上题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誓言。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在昆山“分掠村镇,杀人万计”“烧房屋二万余间”“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四五”。嘉靖三十五年,戚继光出任宁绍台参将,镇宁台州等地。他请求在义乌山区招募新兵,获得朝廷恩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