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9_第1页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9_第2页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9_第3页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19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时练191.如图1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简图,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为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对其中4名家族成员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存在相关基因,“-”表示不存在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该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B.未出生的6号个体为女孩,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2号个体C.通过基因检测可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较为精确地诊断病因D.5号个体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且其一定为男孩解析:3号和4号个体正常,7号个体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图2分析,3号个体只有D基因,说明7号个体只从4号得到一个d基因就患病,说明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根据图2分析,未出生的6号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为女孩,既有D基因也有d基因,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4号个体,4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个体;基因检测可以检测致病基因的存在,了解基因状况,更精确地诊断病因,达到优生的目的;5号个体的基因型是1/2XDXD或1/2XDXd,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DY,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8,一定为男孩。2.某研究机构的专家发现了第二种降糖分子,它与胰岛素作用于脂肪细胞一样,也能有效快速地调节血糖,一种名为成纤维生长因子1(FGF1)的激素通过与脂肪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脂肪分解来调节血糖。下列与此相关的推测正确的是(C)A.胰岛素与肝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细胞内糖原的合成B.FGF1通过抑制血糖来源而降血糖,而胰岛素不具有这一功能C.若定期给糖尿病患者注射FGF1达到治疗效果,患者可能会出现肥胖症状D.在治疗胰岛素受体异常而引起的糖尿病时,胰岛素与FGF1可起到相同的疗效解析: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所以胰岛素与肝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细胞内糖原的合成;胰岛素降血糖是通过抑制来源,促进去路实现的;由题可知,FGF1通过与脂肪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脂肪分解来调节血糖,若定期给糖尿病患者注射FGF1达到治疗效果,患者可能会出现肥胖症状;胰岛素受体异常而引起的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并不能达到治疗效果。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中生物不完全是消费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图示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丙→甲B.该食物链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会随着分解者的作用再次进入生产者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该食物链上各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组成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种群存在捕食关系,乙种群的数量峰值最高,说明其营养级越低,并且其在三个种群中数量最先增加也最先减少,所以乙的营养级最低,甲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图示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丙→甲;一般来说,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但有些情况不在该范围内;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会随着分解者的作用再次进入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4.通过引物设计,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分别加在引物1和引物2的3′端B.PCR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脱氧核苷酸、耐高温的DNA聚合酶、ATPC.第2轮PCR中,引物1与图中②结合并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D.在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4解析: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的,据此可知,图中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分别加在引物1和引物2的5′端;PCR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脱氧核苷酸、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缓冲液等物质,但不需要加入ATP;②是引物2以①为模板复制得到的,故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发生在第3轮中;在第3轮PCR结束后,会产生23=8(个)DNA分子,其中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分子有两个,因此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为1/4。5.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但国外进口量长期保持在80%以上,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缓解我国大豆危机的有效途径。选育耐盐碱大豆,有效利用盐碱地资源,是提高我国大豆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耐盐碱大豆叶肉细胞吸收光能的色素有和两大类,其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上。

(2)耐盐碱大豆虽对盐碱地有一定的耐受力,但当盐碱度过高时也会抑制光合速率。请从光合作用暗反应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3)大豆种植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减产,原因是

(4)研究表明:外源脱落酸(ABA)预处理植物能够提高植物对盐碱环境的抗性,且低浓度的ABA缓解效果更好。请以大豆幼苗为材料,选择蒸馏水、高盐溶液、10μmol·L-1的ABA、50μmol·L-1的ABA等试剂,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解析:(1)耐盐碱大豆叶肉细胞吸收光能的色素,即光合色素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两大类,其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2)盐碱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系失水,蒸腾作用减弱,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暗反应减弱,光合速率降低。(3)若大豆种植密度过大,植物叶片相互遮挡,无法充分利用阳光,光合作用强度低,但呼吸作用却非常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得产量降低。(4)要验证外源脱落酸(ABA)预处理植物能够提高植物对盐碱环境的抗性,且低浓度的ABA缓解效果更好,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外源脱落酸(ABA)和外源脱落酸浓度,因变量为植物的生长情况。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并结合所给的实验材料,故设计实验思路为将长势基本相同的大豆幼苗均分为三组,分别用等量的清水、10μmol·L-1ABA溶液、50μmol·L-1ABA溶液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幼苗栽培在同浓度的高盐溶液的环境中,几天后,观察三组大豆幼苗的生长情况。因为是验证性实验,要符合“外源脱落酸(ABA)预处理植物能够提高植物对盐碱环境的抗性,且低浓度的ABA缓解效果更好”,故预期结果为10μmol·L-1ABA预处理过的大豆幼苗在高盐溶液中的长势比50μmol·L-1ABA溶液预处理过的大豆幼苗长势好,50μmol·L-1ABA预处理过的大豆幼苗比清水预处理过的大豆幼苗长势好。答案:(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囊体的薄膜(2)盐碱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系失水,蒸腾作用减弱,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暗反应减弱,光合速率降低(3)植物叶片相互遮挡,无法充分利用阳光,光合作用强度低,但呼吸作用却非常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得产量降低(4)实验思路为将长势基本相同的大豆幼苗均分为三组,分别用等量的清水、10μmol·L-1ABA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