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苏科新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6.1食物网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渠道一般是()A.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B.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耔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3.如果在一片草场上喷洒了某种有毒物质,且这种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那么在食物链“草→昆虫→青蛙→蛇”中,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A.草 B.昆虫 C.青蛙 D.蛇4.如图表示某个被重金属污染的淡水生态系统。图示生物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A.浮萍 B.小鱼 C.黑鱼 D.虾5.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 C.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 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7.在食物链“草→虫→鸡→鹰”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虫 B.鸡 C.鹰 D.草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正确选项是()A.草、食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C.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传递的 D.图中有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9.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如下的捕食关系: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丙、丁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增加 B.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 C.甲、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 D.只有丁的数量增加10.下表是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可能是正确的?()生物种类ABCDE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0.9870.1240.00210.5320.009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苏科新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6.1食物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渠道一般是()A.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B.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A【分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接着是植食性动物、最后是肉食性动物,故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A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食物链的书写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耔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A【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解答】解:A、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此项符合食物链的写法,A正确;B、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食物关系,而此选项中蚱蜢→草,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B错误;C、写食物链的时候,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而此链条的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C错误;D、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但此链条此链条的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D错误。故选:A。【点评】把握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箭头的指向要注意.3.如果在一片草场上喷洒了某种有毒物质,且这种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那么在食物链“草→昆虫→青蛙→蛇”中,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A.草 B.昆虫 C.青蛙 D.蛇【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答案】D【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答:A、草是植物为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少,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B、昆虫在该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比生产者多,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C、青蛙在该食物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比初级消费者多,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D、蛇在该食物链中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多,符合题意为正确项。故选:D。【点评】关键知道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4.如图表示某个被重金属污染的淡水生态系统。图示生物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A.浮萍 B.小鱼 C.黑鱼 D.虾【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答案】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图中黑鱼的级别最高,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的积累,题型较简单,以选择、填空较多.5.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 C.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能量的流动。解答时可以从物质能量流动的规律方面来切入。【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所以选项A错误。根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量可以推测,选项BCD均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 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生态系统的分类、自动调节能力、能量流动等方面来分析.【解答】解:A、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主要存在于物质中,物质流动的特点则是反复循环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主要指空气、光、水、温度等。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物质流动的特点则是反复循环。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该选项符合题意;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造福人类,而不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7.在食物链“草→虫→鸡→鹰”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虫 B.鸡 C.鹰 D.草【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答案】D【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解答】解: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因此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草。故选:D。【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正确选项是()A.草、食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C.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传递的 D.图中有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答案】C【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解答】解:A、草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属于消费者,而不是都属于生产者,错误;B、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该图不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错误;C、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传递的,正确;D、图中有5条食物链,但是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蛙→蛇→猫头鹰,而不是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物质能量流动的特点9.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如下的捕食关系: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丙、丁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增加 B.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 C.甲、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 D.只有丁的数量增加【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C【分析】此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题能力,二是考查动物在生态平衡中重要的作用.解此题关键是由直方图确定,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初级消费者,乙表示次级消费者,丁表示三级消费者,从而获得解题信息.【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丙→丁→甲→乙”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故选:C。【点评】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资源.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0.下表是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可能是正确的?()生物种类ABCDE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0.9870.1240.00210.5320.009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小学教师线上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南
- 金属材料来料质量检验标准
- 2025年铜陵市安徽陵港控股有限公司招聘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宁波余姚市人民医院医共体第一次招聘编外人员1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疫苗知识产权保护-洞察及研究
- 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机制优化
- 《三国演义》中的语言艺术分析
- 化工厂酒精存储安全操作规程
- 2025江苏苏州市昆山高新集团有限公司选聘子企业负责人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园博学校非在编顶岗教师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CT检查设备十大品牌简介
- 英语中的时间表达(示范课例)
- 项目产品研发各阶段质量控制输出文件
- 2021苏教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
- 脊柱外科进修汇报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纲要课程笔记
- 危重症患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 《学术英语(综合)》课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