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同时,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如下说明:(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常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春青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说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可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范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外诗歌作为研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掌握诗歌写作的一般技巧,注重语言的锤炼。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革命领袖的伟人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春青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难点: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说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实施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青春像一条河,流淌梦想,洗涤灵魂,沉淀智慧;青春像一把剑,飞舞激情,挥洒文思,撩拨心弦;青春是一块璞玉,磨难越多,越显光彩:青春是一棵孤松,风雨越猛,身姿越挺;青春是人生途中必经的驿站;青春是英勇无畏不悔的信念!青春之字典中,无“苟安”一词;青春之誓言中,无“害怕”一语。时光匆匆,我们怎能辜负青春!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文学阅读与写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吕耀*致云雀/雪莱3百合花/茹志鹃*哦,香雪/铁凝学写现代诗歌单元导读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理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欣赏作品的意蕴,并结合白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春青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说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可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范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外诗歌作为研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掌握诗歌写作的一般技巧,注重语言的锤炼。单元学习任务1.欣赏作品,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2.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3.联系历史背景理解作品,选择片段进行点评。4.发挥想象,借鉴课文的方法写作诗歌并编诗集,单元学习任务单作品作者时间标记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意象特点作者寄寓的情感青春蕴含的价值《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親幅共和国开国领袖。他的诗词有着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道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善以豪迈气派、悲悯情怀、宏大气象营造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境,著名诗人臧克家评价:“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情怀。1919年,郭沫若在日木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今大渡河)和若水(今雅砻江),这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906年入新式学堂,其问,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弃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诗歌:《天狗》《炉中煤》《凤凰涅槃》《天上的街市》历史剧:《屈原》《虎符》《王昭君》《蔡文姬》《棠棣之花》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的时代的精神。--闻一多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邓小平2.2《红烛》闻一多(1899年-1946年),字友三,本名闻家骅huá,“五四”以后改名为一多。湖北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其诗歌颂自然、歌颂青春,感情热烈,形式整齐,突出地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怒斥国民党特务,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2.3《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曾远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战场上负伤后转入学校读书。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6年到青海文联工作,后长期在农场劳动。1979年到青海作协工作。昌耀一生命运坎坷,社会阅历丰富,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很深,其作品表现出深重的苦难感、命运感和哲学意识;昌耀由于长期生活在青海地区,其作品带有青海高原的民风民情和高原气质。昌耀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借鉴了自“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探索的成果,从民间文学中得到了许多滋养,又吸取了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中的有益经验。昌耀的诗歌大气、豪放,孤绝超拔,沉雄遒劲,有着鲜明的个性风格,史学界有“昌耀体”的说法。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等。《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其短诗中的精品。2.4《致云雀》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他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雪菜于1822年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幕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珍奇的瑰宝。代表作: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歌《西风颂》《致云雀》3.1《百合花》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作家。当代作家王安忆的母亲。1943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上海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的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短篇小说。茹志鹃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代表作:《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三走严庄》3.2《哦,香雪》铁凝(1957年-一),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对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人物内心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中篇小说《麦秸垛》,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sà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力安想篡夺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军阀阎恒惕ti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词。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冈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原载1920年1月5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第二辑。“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郭沫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次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地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2《红烛》该诗写于1923年。当时的中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社会一片黑暗,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闻一多对此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爱国诗的深层根基。这首名诗《红烛》,便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2.3《峨日朵雪峰之侧》本诗初稿写于1962年8月。受反右派斗争影响,作者被打成右派,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创作此诗时作者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但是诗人没有消沉,而是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对生活充满热爱。诗人自身坎坷的命运和所处的艰苦生活,磨硕了诗人的意志,更砥砺了诗人的思想。这首诗便是诗人生命处于困厄中的一首诗作,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2.4《致云雀》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等传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置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得不到保障。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自由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3.1《百合花》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茹志娟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3.2《哦,香雪》本文是铁凝的成名作,并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十分投缘,并与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对铁凝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她。可以说,农村女孩的善良、质朴是铁凝创作的源泉,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随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其影响,产生了一大批时代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痛苦与喜悦。活动三、读文本,明体裁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jú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jing自由。怅寥liáo廓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hóu。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2.2《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汨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一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躋对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zhi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jiè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2.3《峨日朵雪峰之侧》吕耀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1i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xiāo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mǎo钉一样揳xiē入巨石的罅xià隙xi。血xuè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地平线下的太阳,放射出金色的电光,晴空里霞蔚云蒸,你沐浴着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疾的远征。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融。像昼空里的星星。虽然不见形影,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至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整銖厾戈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射出光芒,清辉洋溢宇宙。我们不知,你是什么?什么和你最为相似?从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能和当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2.4《致云雀》雪莱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居住在深宫的楼台,在寂寞难言的时刻,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像疁秋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它的行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yin蔽着的玫瑰遭受到热风的摧残,直到它的芳菲以过浓的香味使鲁莽的飞贼沉醉;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称得上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能够进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赞婚的合唱也罢,凯旋的欢歌也罢,和你的乐声相比,不过是空洞的浮夸。人们可以觉察,其中总有着贫乏。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什么田野、波涛、山峦?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钢筋铁骨: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撼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十分好看的样子。窸窸窣窣: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①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②)按段落,有的词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分成上下阕或上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③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A.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B.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感情婉转缠绵,语言清丽含蓄,如李清照、李、柳永。·新诗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