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学情评估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学情评估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学情评估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学情评估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学情评估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同学在整理宋元时期的历史人物时,搜集到了“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与这些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宋太祖B.宋太宗C.铁木真D.忽必烈2.北宋名将狄青,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并快速获得升迁。但因与当时的国策相悖,他遭到众多文臣猜忌,最终被免去职务,抑郁而终。文中提及的“国策”是指()A.分化事权B.重文轻武C.重农抑商D.重义轻利3.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此规定()A.加强了对人民的限制B.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C.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D.削减了财政收入4.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②③①④5.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斗争,又始终进行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许多。这种态势()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B.使辽宋夏长期处于斗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D.表明落后民族能折服先进民族6.下图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该画作主要反映的是()A.北宋人民劳作的疾苦B.北宋时期的异域风情C.北宋商品贸易旺盛D.北宋政府重农抑商7.[2024·海南]唐代旺盛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材料的主旨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陆路贸易的阻断C.海外贸易的兴盛D.贸易路途的变更8.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推断他要讲解并描述的是()1.收复建康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朱温灭唐9.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迁入草原地区。他们擅长骑射,逐水草而居,后建立元朝,统一中国。这个民族是()A.蒙古族B.女真族C.党项族D.契丹族10.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自己的书中这样描写当时的中国皇宫:“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材料中的“中国皇宫”位于()A.唐朝的长安B.北宋的东京C.元朝的大都D.明朝的北京11.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哪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行分割的一部分()时期史实西汉归属会稽郡,称夷洲三国时期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隋朝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特地记载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A.新疆B.南海C.台湾D.西藏12.《东京梦华录》卷三《相国寺内万姓交易》记载:“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材料反映了()A.榷场的贸易量很大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13.北宋中后期,荡秋千已特别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宋代尚武风气盛行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旺盛D.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14.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下,欧洲人约翰·古腾堡探究独创出机械活字印刷术。近代以来,经过“留洋升级”后的活字印刷术又“反哺”中国。材料说明()A.欧洲的科技独创始终领先世界B.人类文明在沟通互鉴中进步C.世界各国是彼此孤立发展的D.古腾堡最先独创活字印刷术15.某中学历史爱好小组搜集到宋元时期的史料,如“契丹货币”“西夏符牌”“早市”“夜市”“忽必烈像”“回族起先形成”等,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A.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C.旺盛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更二、非选择题(16题18分,17题18分,18题19分,共55分)16.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选官制度】材料一《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用进士人数统计表》时期科举次数录用进士人数平均每榜录用进士人数宋太祖1518813宋太宗81487186宋真宗121760147宋仁宗134561351——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1)依据材料一,写出表格中的数据所反映的趋势。(2分)材料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汪洙《神童诗》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从隋唐到宋元到明清,始终紧紧地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科举的干脆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但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精彩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位。——摘编自余秋雨《山居笔记·十万进士》中国学术思想之发展,先秦诸子而外,当以宋为最。……其所以然者,殆由人主之奖进;而奖进之工具,即科举也。——摘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作用。(6分)【中心集权】材料三中心政府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中心对地方“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限制,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图示如下:(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说说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的。(4分)材料四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元朝中心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概括从宋至元,中心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6分)17.中学历史课程将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唯物史观】材料一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单位总计北方数南方数南方所占比例(%)贯、石、匹、两100181534414841560331255.93【史料实证】材料二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旺盛的阶段。——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时空观念】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平安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1)材料一表中数据反映出宋朝的经济出现了什么状态?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出现这种状态的缘由。(6分)(2)结合所学学问,举两例宋代城市商业旺盛的表现,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缘由。(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缘由有哪些?(4分)18.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南的相关资料仪器的模型制法和用法应用的记载把磁铁磨成汤匙形态,匙柄为S极,将它放在青铜或木制的漆盘上,盘子的四周刻上方位的线格。转动司南,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鬼谷子·谋篇》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韩非子·有度》记载:“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摘编自路甬祥《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材料二北宋初期,人们用人工磁化法使钢片变成磁铁,制成指南针。后来,人们学会了把指南针固定在有刻度的方位盘里,制作出了罗盘针,并用之于航海……南宋时,商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阿拉伯、波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从而学会了运用指南针,并将它传入欧洲。指南针成为欧洲航海家在发觉美洲大陆、完成环球航行等航海过程中的“眼睛”。——摘编自管成学《南宋科技史》材料三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经济发展,城市旺盛,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沟通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司南在当时的用途。(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宋朝指南针的出现有着怎样的价值。(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缘由。(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相识。(5分)

答案一、1.A2.B3.B点拨:募役法将按户轮番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担当,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称为免役钱。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B。4.C5.C6.C7.D8.B9.A10.C11.C12.D13.D14.B15.D二、16.(1)科举取士的名额大幅度增加。(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各阶层流淌;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3)地方官员之间相互牵制;派文臣做知州,并在各州府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心。(答出两点即可)(4)评价:巩固了中心集权,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中心集权不断加强。17.(1)状态:经济重心慢慢南移。缘由: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南方引进新农作物;南方海外贸易的发展;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答出两点即可)(2)宋代商业城市大量兴起;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交子”出现;瓦子和勾栏大量出现等。(答出两例即可)(3)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平安度高;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政府激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