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DZDH 002-2021设计技术规范_第1页
TSDZDH 002-2021设计技术规范_第2页
TSDZDH 002-2021设计技术规范_第3页
TSDZDH 002-2021设计技术规范_第4页
TSDZDH 002-2021设计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040

A24

T/SDZDH

团体标准

T/SDZDH002—2021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仪器仪表标识载体

应用指南

IdentificationandResolutionOfIndustrialInternet一

SpecificationOfInstrumentPartsCodingandIdentification

2021-09-30发布2021-09-30实施

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发布

T/SDZDH002-2021

,>Z.-1—

刖三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

新一代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浙江中控自动化仪

表有限公司、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计量

技术研究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平度市检验检测中心、重庆仪表

集团有限公司、日照山川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济南瑞泉电子有

限公司、北京福通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顺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数炬(山东)智能

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荆书典、张惮、史俊花、李士波、傅尔权、李少敏、李明珊、赵华、钱恒、杨扬、

朱本行、张镇、李帆、尹旭、张旭、田娟、陈青峰、鲁新光、荆海伟、潘崇超、姚杰、罗林聪、范韶辰、刘

阳、张天石、王刚、宋述古、于卫国、李宜鹏。

I

T/SDZDH002-2021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仪器仪表标识载体应用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仪器仪表行业标识的对象、标识载体的种类及标识载体的使用指

南。

本文件适用于一维条码、二维条码和无源RFID标签(包括NFC标签)等被动标识载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检验

GB/T18284-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

GB/T18347-2001128条码

GB/T21049-2007汉信码

GB/T22351.2-2010识别卡无触点的集成电路卡邻近式卡第2部分:空中接口和初始化

GB/T23704-2017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GB/T29266-2012射频识别13.56MHz标签基本电特性

GB/T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

GB/T32830.1-2016装备制造业制造过程射频识别第1部分:电子标签技术要求及应用规范

GB/T33848.3-2017信息技术射频识别第3部分:13.56MHz的空中接口通信参数

GB/T35402-2017零部件直接标记二维条码符号的质量检验

GB/T35423-2017物联网标识体系物品编码Ecode在NFC标签中的存储

GB/T36365-2018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无源标签通用规范

ISO/IEC14443-1:2018个人识别用卡片和安全装置一非接触物体一第1部分:物理特性(Cardsand

securitydevicesforpersonalidentification-Contactlessproximityobjects-Part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SO/IEC16022:2006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数据矩阵码码制规范(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identificationanddatacapturetechniques-DataMatrixbarcode

symbologyspecification)

3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标识解析identifierresolution

根据标识编码查询目标对象网络位置或者相关信息。

3.2

T/SDZDH002-2021

标识编码identificationcode

能够唯一识别机器、产品等物理资源和算法、工序等虚拟资源的身份符号。

3.3

标识载体identificationcarrier

指存储和(或)传输仪器仪表或零部件唯一标识的数据媒介。

3.4

被动标识载体passiveidentificationcarrier

依赖标识读写器向标识解析服务器发起标识解析请求的标识载体。

3.5

直接标记directpartmarking;DPM

一种标识技术,通常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打点、激光蚀刻、喷墨和电化学蚀刻等物理方法,对产品进行标

记。

3.6

标识对象Identifiesobjects

特指仪器仪表及其零部件。

4一般要求

4.1广泛性

标识载体应能支持仪器仪表行业各类对象标识,包括不同物理实体(仪器仪表产品、零部件)和逻辑

对象。

4.2唯一性

对标识对象实行一件一码。企业申请,工业互联网仪表平台注册,保证标识编码的唯一性。

4.3实用性

标识编码与标识对象可通过载体绑定关联,在标识对象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

过程中,标识编码与标识对象的关联关系不得改变。

4.4可追溯性

标识载体使用不仅可满足对被标识对象的静态信息采集和存储,同时也应满足其生产、流通、消费、监

管等过程的动态信息共享的需求。

5标识载体应用

5.1一般要求

标识载体应用一般要求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推荐使用一维条码、二维条码、无源RFID、NFC标签作为数据载体,建立与被标识

对象的物理关联;

2

T/SDZDH002-2021

一一采用一维条码、二维条码标签作为载体时,通常将标识编码整体写入。采用无源RFID、

NFC标签作为载体时,将根据标签空口协议和标签存储结构的不同进行具体规定;

——可在载体上明确标注“工业互联网标识”字样的文字标识;

——载体应提供设备可读取的符号或载体,或提供可供人视读的数字符号;

——在标识对象的全生命周期中,应保证标识载体与标识对象之间的物理关联,对于一维

条码、二维条码载体,建议但不限于选用直接印刷、打印、激光打标、电化学蚀刻在标识对象的明

显位置,建议优先选择标牌位置附近安装标识载体;对于无源RFID,NFC标签,建议但不限于选用

反应胶粘接、钾钉钾接、铅封、嵌入本体等方式。对于有凸出位置的仪器仪表产品,应避开凸出位置,以

避免标签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蒯

5.2一维条码载体

5.2.1一维条码载体技术参数

以一维条码作为标识编码的数据载体,采用符号结构符合GB/T18347-2001的规定。载体应符合以

下基本技术参数:

----条码码制为Code128A;

一一数据类型为标准数字和大写字母;

——条码密度宜Xmils;

----条码高度宜々8mm;

——空白区尺寸条码两侧空白区宜N10倍最小模块宽度,其中Q0.17mm,上下空白区

宽度Nlmm;

——印刷或打印条码中的竖条颜色为黑色,空条颜色可为白色、黄色、橙色或红色,建议

颜色搭配为黑白搭配;激光打标、电化学蚀刻等直接标记(DPM)方式应选择能够提高与本体颜

色反差的颜色搭配。

5.2.2标识编码在一维条码载体中的存储

标识编码在一维条码载体中的存储采用标识编码整体写入方式。

示例1:

以示例1生成的被标识对象编码“88.163.1234/301001232350026446020202004000053”为例,对应

生成的一维条码载体如图1所示:

图1一维条码载体示例

5.2.3一维条码载体的质量判定标准及判定规则

使用GB/T14258-2003中给出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一维条码载体的质量判定。

5.3二维条码载体

5.3.1二维条码载体技术参数

3

T/SDZDH002-2021

以二维条码作为标识编码的数据载体技术参数:

——码制可选QR、汉信、DM,符号结构应符合GB/T18284-2000、GB/T21049-2007或

者ISO/1EC16022:2006的规定;

——纠错级别应不低于标准要求的最低级别;

----符号区尺寸宜NlOXlOmm;

—符号区上下左右应各保持有Nlrnm的空白区域;

—建议颜色搭配为黑白搭配;激光打标、电化学蚀刻等直接标记(DPM)方式应选择能够提高与

本体颜色反差的颜色搭配。

5.3.2标识编码在二维条码载体中的存储

标识编码在二维条码载体中的存储,采用标识编码整体写入方式。

示例2:

以示例1生成的被标识对象编码“88.163.1234/301001232350026446020202004000053”为例,对应

生成的二维条码载体符号如下图2所示:

工业互联网标识工业互联网标识工业互联网标识

88.163.1234/3010012323500288.163.1234/3010012323500288.163.1234/30100123235002

644602020200400005364460202020040000536446020202004000053

图2QR码、汉信码和DataMartix码载体符号

5.3.3二维条码载体的质量判定标准及判定规则

使用GB/T23704-2017和GB/T35402-2017中给出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二维条码载体的质量

判定。

5.4无源RFID标签载体

5.4.1无源RFID标签载体技术参数

以无源RFID标签作为标识编码的数据载体,推荐在下述类型中选择:

——工作于13.56MHz敏(HF)频段的,符合GB/T29266-2012或者GB/T33848.3-2017

要求的无源RFID标签;

——工作于800/900MHZ超高频(UHF)频段的,符合GB/T29768-2013或者GB/T

36365-2018要求的无源RFID标签;

——工作于13.56MHz,向下兼容ISO/IEC14443T协议的无源RFID,符合GB/T

29266-2012规定的NFC标签载体;

——无源RFID标签的技术参数,应符合GB/T32830.1-2016的要求;

——无源RFID标签的封装方式,建议但不限于选用:PVC标签、铅封标签和抗金属标

签等;

——无源RFID标签在被标识设备上的安装方式,建议但不限于选用反应胶粘接、怫钉

4

T/SDZDH002-2021

钾接、铅封、嵌入被标识设备本体等;

一在无源RFID标签载体上宜保留可供人视读的数字或字母符号,以提供查询、使用上

的便利。该数字符号应与载体内部保存的标识编码保持一致。无源RF1D标签表面面积充足的情

况下,推荐在无源RFID标签载体表面混合使用一维条码或者二维条码。

示例3:

下图3是在普通标签封装方式的高频(HF)无源RFID标签表面,混合使用二维条码的示例。

工业互联网标识

88,1631234/30100123235002

6446020202004000053

正面夹层

图3混合使用二维条码的高频(HF)无源RFID标签正面夹层图

5.4.2标识编码在无源RFID标签载体中的存储

5.4.2.1标识编码在高频频段(HF)无源RFID标签的存储方式

高频频段(HF)无源RFID标签标识编码在内存结构中的存储方式为:

——符合GB/T29266-2012(包含GB/T22351.2-2010和IS0/IEC14443-1:2018)或者

GB/T33848.3-2017规定的高频(HF)频段无源RFID标签,其标签内部为离散内存结构。

——符合GB/T22351.2-2010规定的电子标签内存按块进行寻址和写入、读出,每个块包

含若干字节的内存空间,块编号从0开始连续增加;符合IS0/IEC14443-1:2018规定的电子标

签内存按扇区进行划分,每个扇区又分成若干个块,按照“扇区+块”寻址和写入、读出。每个扇区的尾

块作为密钥存储和安全保护控制。

——符合GB/T22351.2-2010或IS0/IEC14443-1:2018规定的电子标签写入完成后,

使用相关标准约定的“锁定块”命令,将写入编码数据的块进行锁定,以防止后续使用中该数据被非

预期的篡改。

5.4.2.2标识编码在超高频频段(UHF)无源RFID标签的存储方式

超高频频段(UHF)无源RFID标签标识编码在内存结构中的存储方式为:

-符合GB/T29768-2013或者GB/T36365-2018规定的超高频(UHF)频段无源RFID

标签,其标签内部为分段式内存结构。在GB/T29768-2013中,按照逻辑内存划分为标签信息

区、编码区、安全区和用户区四个区域,每个逻辑存储区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字。在IS0/IEC

18000-63:2015中,划分为TID区、UII区、RESERVED区和USER区。参见图4。

——在这种类型的无源RFID标签载体中,使用编码区存储标识编码。所选择使用的此类载体,编码区长

度应不小于400bits。

5

T/SDZDH002-2021

图4GB/T29768-2013无源RFID标签存储区结构

5.4.2.3标识编码在NFC标签逻辑结构中的存储方法

标识编码在NFC标签逻辑结构中的存储方式:

一一参照GB/T35423-2017,采用NFC类型1标签的静态逻辑存储结构,详见附录A;

一一标识编码存储在用户读写控制区。

5.4.3无源RFID标签载体的质量判定标准及判定规则

使用GB/T32830.1-2016中给出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无源RFID标签载体(含NFC标签载体)

的质量判定。

6标识解析及信息查询

标识解析是指能够根据标识编码查询目标对象的网络位置或其他相关信息,对被标识对象进行唯一性

的定位和信息查询。二级节点平台的解析子系统可以面向一维条码、二维条码、无源RFID、NFC标签等数

据载体触发解析。标识解析发起方向标识解析节点发送标识解析请求,标识解析节点根据收到的标识解析请求将标

识所关联对象的地址反馈给标识解析发起方,标识解析发起方向数据服务器发送寻址到目标地址的请求,数据服务器

将标识所对应的信息对象通过标识解析系统返回结果展示给用户。解析或查询的过程示意图如图5。

6

T/SDZDH002-2021

4、标识所对应

的信息对

数据服务器

2、标识所关联对

筑的地址

1、标识解析请求

标识解析

标识解析节点

发起方

图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