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的雪地生活环境,雪兔冬季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夏季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雪兔在历史上的冰河时代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之后随着冰河的后退而迁移。据此完成1~2题。1.雪兔毛色的季节变更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A.整体性B.差异性C.多样性D.区域性2.冰河时代以后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D)A.向东 B.向南C.向西 D.向北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雪兔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的雪地生活环境,其毛色随季节变更而变更,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由材料可知,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喜寒冷环境。冰河时代结束后,随着冰河后退,气候寒冷的区域向北缩小,因此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向北。修建水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B)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图示信息反映了自然环境的(C)A.区域性 B.开放性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故甲为水位上升;受人工湖泊的影响,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故乙为改善局部气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下游河流泥沙积累削减,故丙为削减;水库的调整作用使河流下游地区洪水灾难减轻,故丁为减轻。第4题,图示信息是修建水库后,水文条件发生了变更,进而使土壤、生物、气候等发生变更,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更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更,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欣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旁边的浅滩上。据此完成5~6题。5.“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A)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6.旁边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C)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暖和,利于繁殖B.旁边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解析第5题,图中沿海地区为沙漠,降水量小,河流稀有,输沙量微小,B错误;“倒沙入海”会给沿海海疆带来养分盐类,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C错误;“倒沙入海”奇景与填海造陆无关,D错误;受离岸风(东南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流沙,造成“倒沙入海”奇景,A正确。第6题,受离岸风的影响,海水上涌,饵料丰富,鱼类众多,火烈鸟聚集于此,便于捕食,C正确;该地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A错误;旁边没有雨林,B错误;旁边浅滩会被潮水沉没,不利于筑巢,D错误。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2000~2500米),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更的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起先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更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在全球气候变更的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遇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B)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8.草本植物入侵后,当地(C)A.生物量增加 B.生物耗水量增加C.土壤肥力降低 D.土壤水分削减解析第7题,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更的背景下,较低海拔地区的草本植物入侵为重度入侵,坡度为30°~35°,故高山苔原带最先遭遇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故选B。第8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无入侵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随着入侵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故草本植物入侵后,当地土壤肥力降低,C正确。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9~10题。9.图中①③两地的自然地带(A)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10.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地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解析第9题,图中①③两地的自然地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①地的草原带是因海拔高,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的;③地是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限制形成的。第10题,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地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从森林带、草原带到荒漠带,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两山地属于(D)A.昆仑山脉 B.秦岭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1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缘由是乙山地(C)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解析第11题,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旁边,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推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正确。第12题,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猛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C正确。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更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上升、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更。据此完成13~14题。13.一般状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A)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14.林线上升,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更趋势为(A)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堪察加火山群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降水差异小。因此影响林线和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足够,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第14题,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更的影响,林线上升,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降水增多。因此,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更趋势为暖湿,A正确。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肯定依次排列形成的自然带,最下面的起始带称为基带。读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5~16题。15.在3000~3500米海拔范围内,该山体北坡比南坡(A)A.降水量大 B.年均温高C.植被稀疏 D.土壤贫瘠16.北坡山麓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是(C)A.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干旱加剧B.冬季寒冷多大风,蒸发旺盛C.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D.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稀有解析第15题,依据图示信息,在3000~3500米海拔范围内,北坡出现了山地草原、高寒草原,而南坡只有盐柴类半灌木荒漠,说明北坡比南坡潮湿,A对。第16题,依据基带可推想,该山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而北坡山麓形成荒漠景观,C对。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的地方约400千米。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约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1)说明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区和狐猴分布区所属的自然带名称,以及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3分)(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缘由。(3分)(3)推想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缘由。(6分)答案(1)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区为热带草原带,狐猴集中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带;反映了地方性分异规律。(2)岛屿长期远离大陆,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困难,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削减,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削减;(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更,狐猴生存环境变更;(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实力较弱。(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第(1)题,猴面包树分布区为热带草原分布区,狐猴集中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分布区,可从地形、信风、暖流等角度分析自然带分异规律。第(2)题,生物物种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等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自然环境变更和人为干扰等角度分析。1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巴塔哥尼亚高原(如下图)北起36°S的科罗拉多河,南濒麦哲伦海峡,西接安第斯山脉,东临大西洋,自然环境独特,素有“风土高原”之称。巴塔哥尼亚高原由广袤的草原和沙漠组成,沙漠直抵东海岸。7月均温为0~4℃,1月均温为12~20℃;年均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风力强盛,常吹时速超过110千米的狂风。(1)说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植被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2)乙区域曾全部是茂密的森林,现在其东部地区已变成草原和荒漠,请在下图中画出其植被和地形演化过程,并作相应阐述。(8分)答案(1)植被类型以荒漠和草原为主,地面摩擦力较小,风力强劲;防风固沙作用弱,沙尘暴不断;土壤有机质补充少,表土层浅薄,极易沙化。(2)(绘图时有森林、草原、荒漠以及山脉的隆起即可)①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为足够,植被多为森林。②受板块碰撞挤压影响,山脉渐渐隆起,阻挡了盛行西风带来的潮湿水汽深化,东部地区植被慢慢退化成草原。③山脉接着隆起,盛行西风更加难以翻越,降水更加稀有,东部地区的草原不断退化,形成荒漠。解析第(1)题,从植被对天气、地貌、土壤等的影响方面作答即可。第(2)题,须要有肯定的绘图实力,依据题干信息和板块构造学说绘出即可。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喜马拉雅山脉屹立在青藏高原南缘,长2500多千米,拥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十几座,是世界上最高大宏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沟谷地区是该区生物的自然“避难所”,也是本地区生物扩散和沟通关键的“生态走廊”。(1)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多高峰的缘由。(2分)(2)简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河流和地形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3)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6分)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地壳抬升猛烈,形成高大褶皱山脉;两侧均为大陆板块,板块厚度大,山峰海拔高。(2)山脉南坡高差大,抬升西南季风,降水多;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流速快;侵蚀(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猛烈,形成众多峡谷;高海拔处冰川发育广,多冰川侵蚀、积累地貌。(3)山脉垂直高差大,水热(气候)垂直地域分异显著,物种丰富;喜马拉雅山脉范围广,南北坡差异明显,自然环境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及其组合多样,生态系统困难多样;地形坎坷,沟谷(峡谷)众多,环境独特,(生物的自然“避难所”较多)利于特有动植物生存;沟谷地势较低,沟通不同生态系统,利于本区生物迁移和扩散。20.(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秦岭南北宽100~200千米,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域分异显著,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专家认为,把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确定在秦岭南坡800米等高线上更精确、更科学。下图示意秦岭南北坡的景观差异。(1)与秦岭南坡相比较,指出北坡1月平均气温的特点并分析缘由。(6分)(2)说明秦岭高山灌丛草甸发育的主要环境特点并分析缘由。(4分)(3)你是否赞同材料中专家的观点?请表明看法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特点:气温较低。缘由:冬季风(或寒潮)影响大;位于阴坡,不利于接受太阳光照;纬度相对较高,获得太阳光热较少。(2)特点:冷湿。缘由: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3)赞同。理由:南坡800米等高线以下是常绿阔叶林,说明是亚热带(是亚热带的代表植被群落);800米以上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 辽宁省名校联盟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英语试题(解析版)
- 秋季学期小学少先队安全教育计划
- 高一上学期数学作业设计计划
-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阅读计划
- 醴陵板杉镇老年保健食品品牌构建与包装设计
- 泛素样修饰激活酶5在骨关节炎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新三板企业财务舞弊审计风险研究-以LS公司为例
- 靶向CD19的CAR外泌体抗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 仿太极手性自锁吸能结构设计及其压溃行为研究
- 设计院保密管理制度(3篇)
- 《投资理财课件》课件
- 2025年中国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阔盘吸虫病病因介绍
- 【MOOC】国情分析与商业设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 风机安装与调试方案
- 肿瘤的化学治疗
- 空腔脏器手术解析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 Spring Begins from March第2课时说课稿 陕旅版(三起)
- 大班剪纸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