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辽宁省辽阳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辽宁省辽阳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辽宁省辽阳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辽宁省辽阳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辽阳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材料可以表明A.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B.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C.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D.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2.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这里的乐包括①等级②舞乐③《诗经》④史诗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3.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据此推测,为引力波假设提供基础理论的应该是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万有引力定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5.13世纪中后期,英国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A.采邑制的创立 B.城市的大规模复兴C.教会绝对专权 D.等级君主制的建立6.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他意在强调这场战争A.使中国蒙受屈辱 B.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C.激发了救亡意识 D.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7.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并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说的“暴乱”是指()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8.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9.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 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10.画面中的英国正在意图脱离的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 B.欧盟 C.北约 D.WTO11.如图为1937年10月某战事期间出版的漫画。针对当时战况,一些军事专家称,该国军队如此无用,纸老虎已经戳穿,不配做一等国。由此可知A.日木国力不如欧美国家 B.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米C.日本侵华战略计划受挫 D.日军的暴行遭到各方批评12.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不缠足运动维新变法时期维新志士所热衷的要务,除了政治变法之外就是妇女的不缠足。材料一:严复认为中国对人民体质“害效最著”者乃鸦片泛滥和妇女缠足二事,使中国“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严复《原强》,《严复集》材料二:1897年6月,上海不缠足总会正式成立,总会设在《时务报》馆内。未几,举国上下,竞相效仿,入会竟达30万之众。1898年4月,谭嗣同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湖南不缠足会,参者有一千多人。但众多会员中却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源自张鸣《历史的碎片》问题:你如何看待维新变法时期的不缠足运动?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族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得到极大发展,也改写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在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对民族主义思想的成功宣传使得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信念深入人心,“19世纪的整个意大利民族运动也以复兴命名”。德意志的民族主义者将希望寄托于奥地利和普鲁士,最终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战胜奥地利。匈牙利摆脱奥匈帝国赢得独立;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和罗马尼亚脱离土耳其取得完成独立。民族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国家和国家权力的发展。“民族主义者将国家视为自己的延伸,视为抵抗外来敌人的守护者和成就民族理想的工具”。英国、俄国、法国以及新独立的意大利、德意志纷纷进行殖民扩张,甚至巴尔干地区的新兴民族国家也加入抢夺帝国的行列,“新帝国主义成为了新民族主义的表现”。——赖海榕黄玉桃《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材料二早在孙中山青少年时期,他认为满洲人强加的留发辨是一种耻辱。从兴中会组建到同盟会创立,他一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进行革命宣传,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目标是要推翻满洲人掌权的政府,重建汉族人掌权的政府。随着孙中山对时局的认识,他提出“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尽灭满洲民族”。“我们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同时明确表示,“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指出革命不专在排满,还要废除专制和创造共和。孙中山把少数掌握政权的满洲统治者与一般满洲人民加以区别,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他们不是把帝国主义看作是革命的最主要的敌人,却极力项外国侵略者表白:反满绝不是排外,力图避免刺激帝国主义强盗,幻想帝国主义会同情和支持。——丁爱玲《初探孙中山之民族主义》(1)结合材料一,归纳概括19世纪下半期的民族主义发展对欧洲发展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从革命目的角度指出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认识的变化过程及其缺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清末……民族企业……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校……各类中外文报刊”即可选出D项;题目中未涉及市政、金融方面的信息,故排除AB两项;题目中未涉及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消极性,故排除C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上海经济的发展2、D【解析】

礼乐制度下的“乐”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主要包括舞乐和史诗,②④正确,D符合题意;①等级说法与材料无关,AB排除;《诗经》是最早的作品成书于西周初期,最晚成书于春秋中期,③错误,C排除。故选D。3、A【解析】

依据材料“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并结合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可知,为引力波提供基础理论的是相对论。A正确;生物进化论是对于物种起源的一种学说,B排除;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C排除;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与引力波的时空观不符,D排除。故选A。4、B【解析】材料中所说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自由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可知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所以答案选B。材料涉及的是政治领域,所以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D材料也没有涉及,排除。5、D【解析】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故D正确;采邑制的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排除A;城市的大规模复兴是11世纪,排除B;教会绝对专权说法绝对,排除C。故选D。6、C【解析】

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故选C;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的是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7、B【解析】从材料“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看出这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成为了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此相关的“暴乱”是指义和团运动,故选B;CD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戊戌变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8、A【解析】从“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善变”,对中国能否适应世界环境感到担忧,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抛弃旧文化,崇尚新文化,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重建儒家信仰”上;C选项没有注意到时间:20世纪初,这个时期康梁变法已经结束;D选项错在材料体现不出这种思想。9、B【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说明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故选B;A无法体现“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排除;西汉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民本意在,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概念名称……使‘义’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0、B【解析】

画面中的旗帜是欧盟的会旗,故英国正在意图脱离的国际组织是欧盟,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11、C【解析】

1937年10月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的“无用”反映了其在侵华过程中遭受挫折,故选C;日本军队的挫折并不能证明其国力不如欧美,排除A;1937年10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排除B;“遭到各方批评”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D。故选C。12、B【解析】

据所学可知,邓小平领导的党中央于1979年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对推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B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不符,A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1997年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与材料不符,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能从材料中辩证出不同的历史现象,并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参考:近代以来,受人权意识等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维新变法时期的不缠足运动成为进步知识分子解放思想观念、挑战传统陋俗、拯救民族危亡、进行社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引发了巨大反响。然而,这一时期不缠足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一批先进的男性,本作为运动主角的女性处于“被启蒙”、“被解放”的被动境地,说明当时女性主体意识薄弱,缺乏内在的解放要求,依附于男性的传统仍根深蒂固。这正说明近代妇女解放是一个挣脱外在束缚到激发自我觉醒的漫长过程,体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解析】

由材料“严复……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可见资产阶级维新把不缠足运动看作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由材料“湖南不缠足会……但众多会员中却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可知不缠足运动缺乏群众基础,男性的传统仍根深蒂固。不缠足运动的局限性说明解放妇女尚待时日,深层次说明中国由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艰难。14、(1)影响:积极方面:推动欧洲政治和社会的变革,民主政治更为完善;推动了民族统一的潮流;加快部分国家民族独立的步伐。消极方面:推动了殖民扩张;引发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2)变化过程:由单纯的反满到不专在排满;由废除专制到创造共和;缺陷: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救亡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引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实业救国等进步潮流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

(1)“影响”,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一信息“民族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得到极大发展,也改写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