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下册评估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淮北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下册评估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淮北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下册评估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淮北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下册评估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淮北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下册评估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某次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里的“我们的工作”指的是(

)A.夺取抗战的胜利B.商讨国内和平问题C.筹备成立新中国D.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2、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他”是(

)A.彭德怀B.罗盛教C.邱少云D.黄继光

3、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它(

)A.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D.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这一建筑成就完成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5、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B.小农经济难以应对西方大国的经济封锁C.广大农民认同土地改革D.人民公社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

6、“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山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有个红薯滚下坡!”这首歌谣反映了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B.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中的“浮夸风”D.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大发展

7、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情况的是(

)A.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D.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特色”主要是指:(

)A.进行物质文明建设B.和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建设C.进行精神文明建设D.在中国国情下实行社会主义

9、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广西哪个城市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A.北海B.钦州C.防城港D.南宁

10、邓小平高度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他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次大会”是指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猛药去病、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材料体现我国的战略布局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D.全面从严治党

12、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A.朋友遍天下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C.科教兴国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3、《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三个代表”D.政治协商制度

14、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B.四项基本原则C.“一国两制”构想D.科学发展观

15、下表是台湾媒体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这些案例(

)时间事故大陆大使馆做法2018年9月因台风台湾同胞被困日本关西机场积极协助台湾同胞撤离2018年8月一名台湾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骗流浪街头及时对该青年提供救助2017年9月墨西哥发生强震,5名台胞被困迅速赶到现场救援2017年1月巴塞隆纳发生恐怖袭击,2名台湾游客受伤派员探望A.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人数越来越多B.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C.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D.显示了国家维护主权的决心

16、某位同学准备撰写“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力量增强”的研究报告,他可以参阅的资料是(

)A.《人民日报》关于“辽宁舰”的报道B.图书馆收藏的焦裕禄人物传记C.互联网上关于青蒿素研究的论文资料D.博物馆“社会生活变迁”图片

17、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B.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18、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梦想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终生”的诺言,这位院士是(

)A.袁隆平B.钱三强C.刘洋D.钱学森

19、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面正确的是:(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二、综合题

20、近代中国饱受外来欺凌,值得庆幸的是先进的中国人从未沉沦,他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救亡图存运动,开展了近百年荡气回肠的近代化的探索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䜣力倡洋务……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马勇《甲午战争的影响:沉痛的转身》材料三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捐,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

(1)材料一中的人物和哪一运动密切相关?他们在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甲午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先进的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进行了什么变革?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位?

(3)材料三中在“武昌”首发的这次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到达南京之后建立了哪一政府?

21、回望历史,中国曾领先世界,也曾受尽磨难。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当代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通往西域道路的开辟,连通古代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繁盛。此外,海上交通线路也得到了开辟。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东南海外贸易更是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明朝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历时29年,跨越亚、非二洲,对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访问,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顶峰。通过这些商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以及四大发明等传到各国,国外的各种商品、文化等也纷纷传入,实现了文明的交流互鉴。——摘编自《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往西域道路”是由汉代哪位冒险家开辟的?概括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意义。材料二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材料三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材料四在过去的60年中,中国曾经历过两次崛起,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崛起中。中国的崛起造成了权力转移和大国间的互动。1949-1950年,中国第一次崛起,为此要求修正地区秩序以反映其力量及其对安全的需求……1978-2008年,中国以和平方式第二次崛起,成为东亚大陆的主导力量。——罗伯特·S罗斯《中国崛起,地区权力转移与东亚安全:从1949年到21世纪》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