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安康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安康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安康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安康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情况,这些图片说明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题应该(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A.反抗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斗争B.反抗列强侵略中国的斗争C.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斗争D.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2、圆明园从皇家园林变成如图所示景象,印证了()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行径B.英法联军侵华的罪行C.八国联军的野蛮掠夺D.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

3、钱穆先生评价:“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天演论》D.《申报》

4、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后顺序是(

①割让香港岛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A.①③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③①

5、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②新文化运动③中国同盟会成立④百日维新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②④①③

6、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当时的“政治精英”开始(

)A.引进先进技术B.建立现代工业C.呼吁政治变革D.传播科学思想

7、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禁止株连通电》中提到:对“曾仕清廷”之人不可株连,不可以“嫌疑”二字滥用拘系。这一主张有利于(

)A.消除立宪派的影响B.推动中国的法制化进程C.打击北洋军阀统治D.获得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8、下图是1916年的中国政治版图,我们能够认识到(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B.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C.工人运动此起彼伏D.早期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9、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共和”C.“民主”与“和谐”D.“富强”与“民主”

10、下图是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某一场景,与其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北伐战争

11、一位同学通过梳理教材进行主题学习,找到了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等史实。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民族危机的加剧B.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国共两党的合作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2、绘画作品往往能够定格历史的瞬间,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

13、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生死攸关”,这些信息反映的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4、“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这首诗是为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作()A.红军长征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15、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16、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并不起眼的西北小城,却成为无数中国先进青年心中的圣地。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A.开展大生产运动B.实行减租减息C.坚持全民族抗战D.推行精兵简政

17、广州、武汉沦陷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日本改变了对华策略。下列哪一事件不是日本改变对华策略的产物A.汪伪国民政府的建立B.皖南事变C.大生产运动D.平型关大捷

18、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国共关系的变化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D.抗日战争的胜利

19、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B.《新青年》创办——《狂人日记》发表C.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创建D.百团大战——重庆谈判

20、民国三十六年,某报刊登的文章说:“国民党把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当作重要口号之一,但是他们却没有功夫实行这位卓越领袖所订的土地改革方案,而中国共产党却开始着手实施这一计划。”中共“实施这一计划”在当时的表现为(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C.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21、中国近代哪位实业家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A.瓦特B.张謇C.史蒂芬孙D.查理一世

22、剪发辫、禁缠足、称先生穿西装等社会风俗的变迁最早应该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C.抗战胜利后D.五四运动后二、综合题

23、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摘编自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有哪些主要表现?

(3)材料三认为孙中山一生追求实现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他们发起的护国战争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4)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些精神?

24、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和创新,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曾国藩、李鸿章等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材料二:

材料三: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1921年,从上海到浙江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信念永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发起了哪一运动?其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同盟会何时成立?孙中山后来将此政治纲领阐发为哪一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到南湖的红船”是指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5、19世纪中后期,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中华民族危机重重。八年级2班的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也加入进来。材料一

张琴同学自制了一幅近代列强侵华大事件简易年代尺示意图:

材料二

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洋人的朝廷’”材料三

如图是1910年上海出版的《神州五日画报》上的一幅漫画。作品描绘一名枯瘦如柴的穷苦老百姓,身上背着一个大包袱,上面写着“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字样;包袱上面还站着一个清朝高级官员。

(1)有人说,年代尺B处的战争是A处战争的继续,因为这两场战争发动的目的相同。你认为这两场战争爆发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引发A处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B处战争中,作为帮凶的沙俄获得的最大利益是什么?

(2)年代尺C处的战争称为什么?战争结束后,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侵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