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精美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精美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精美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精美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精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粗瓷大碗三年级上册·人教版27*新课导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赵一曼(中华民族抗日英雄)(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陈曼chénmàn联缸liángāng梁顿liángdùn还侦huánzhēn革命gé陈列赵一曼抗日联军政治袭击xí日寇通讯chénmànliánzhèngkòuxùn搪瓷缸子táng高粱一顿饭dùn灶台炊事棚吭声kēng侦查gāngliángzàochuīzhēncí还huánhái(还给)(还是)例:他还()有几本书没有还()给我。(还手)(还有)huánhái陈曼联缸还粱顿侦在一场()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给()带来一个()。但赵一曼让通讯员()。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袭击日寇通讯员赵一曼粗瓷大碗哪里拿来的,还到哪里去开饭时,通讯员跟赵一曼盛了()。但她把饭(),又盛了()。第二天开饭时,赵一曼碗()。据侦查,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一碗高粱饭偷偷倒回去半碗野菜粥又丢了七班的菜盆这样一个普通的碗为什么要放到军事博物馆?赵一曼只用过一次碗,感人之处又在哪里呢?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你认为赵一曼同志具有怎样的品质?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默读课文2-4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2)见到碗后赵一曼为什么拒绝接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回答问题一:通讯员送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急切关心回答问题二: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语气坚定拒绝接受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3)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盛来一大碗高粱米饭?(4)当时抗日联军的生活怎么样?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饱饭了。”回答问题三:结合上下文及这句话可知赵一曼已经好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回答问题四:你从“沾”字中体会到了什么?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日子非常艰苦”。再次默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5)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赵一曼很关心战士?(6)赵一曼用过的这个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回答问题五:(1)将自己的搪瓷缸子送给了一个新战士。(2)拒绝接受通讯员搞来的“来历不明”的粗瓷大碗。(3)将高粱饭倒进锅里,盛半碗野菜粥吃。(4)再一次将自己吃饭的碗送给七班战士当菜盆。赵一曼用过的这个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纪念革命烈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同甘共苦的革命情谊倒叙经过结果仅用过一次感人故事通讯员盛饭赵一曼倒饭成了七班的菜盆起因通讯员送碗赵一曼还碗高贵品质同甘共苦一个粗瓷大碗本文通过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在那样的艰苦时期,还时时关心战士,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歌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课堂小结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这里“丢”的意思是()A、赵一曼太粗心,总把碗弄丢。B、赵一曼把碗送给了别人了。A从这里我们感受到赵一曼()的崇高品质。A、体贴照顾同志胜过爱惜自己。B、宽宏大量,虚怀若谷。A“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丢哇!”这句话的语气是()A.责备B.惋惜C.无可奈何D.敬佩D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是()A.顺叙B.倒叙C.插叙B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滨江述怀赵一曼给宁儿的信27*

一个粗瓷大碗这个粗瓷大碗是谁用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军事博物馆里?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2.认识生字、词语。第一阶:课前预习返回课文大意课文写了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与一个粗瓷大碗的故事,体现了赵一曼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处处以身作则,体贴照顾同志胜过爱惜自己的崇高品质。会认字chénmànliángāng陈列

曼妙

联合

水缸还钱

高粱

顿时

侦察huánliángdùnzhēn陈列

曼妙

联合

水缸还钱

高粱

顿时

侦察水缸缸gāng盛东西的器物,圆筒状,底小口大。

结构:左右部首:缶我会认我会认高粱粱“米”旁,与谷类有关。梁“木”旁,与树类有关。房梁liángliáng多音字还归还还乡还好还是辨析:作副词,表示“仍旧,依然”“更”“再,又”“尚,勉强过得去”“尚且”等意思时,读(hái),如,还是、还有、还好;作动词,表示“回归”“回报”“归还”时,读(huán),如,还家、还礼、还钱。

(hái)

(huán)多音字盛盛饭盛菜盛开盛世字歌:陶瓷瓦罐可盛(chéng)汤,盛(chéng)饭勺子闪亮光。庄稼长得真茂盛(shèng),节日人们着盛(shèng)装。

(shèng)

(chéng)易读错“陈、侦”都是翘舌音;“陈、曼、联、还、顿、侦”都是前鼻音;“缸、粱”是后鼻音。近义词结束-停止艰苦-艰辛一直-总是

连忙-赶紧友爱-友好关心-关怀反义词结束-开始艰苦-优越容易-困难

连忙-缓慢友爱-仇视关心-冷漠[仅仅]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意思跟“只”相同而更强调。[搪瓷]用石英、长石、硝石、碳酸钠等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金属坯胎上,能烧制成不同颜色的图案,并可防锈、耐腐蚀。[缸子]喝水或盛东西等用的器物,形状像罐儿。[连忙]赶紧;急忙。[艰苦]艰难困苦。理解语理解词语搪瓷缸[橡子面]栎树的果实即橡子磨成的面,含淀粉,可充饥。[充饥]解饿。[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理解语理解词语橡子凉粉第二阶:阅读理解学习内容1.这篇文章写的是谁的事?2.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返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圈画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一个“粗瓷大碗”为什么能被放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因为这个粗瓷大碗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用过的,而且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赵一曼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读读下面的内容,说说小通讯员的“心结”是什么?他一直想给赵一曼政委找一个碗。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读第3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选择。(1)赵一曼叫小通讯员把这个粗瓷大碗“哪里拿来的”“还到哪里去”,

是因为她以为这个碗是(

)

A.小通讯员偷来的。

B.小通讯员从老百姓那里拿来的。(2)这段描写反映了赵一曼(

)的可贵品质。

A.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对待下属要求很严格,BA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梁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下面这段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画出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语势连贯,而且表达层层深入,细致入微,把抗联同志间的团结友爱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下面这句话含有责备的语气吗?体现了什么?没有责备的语气。因为这句话看似责备,实则是小通讯员对赵政委的关心与敬佩。这充分体现了赵一曼体贴照顾同志胜过爱惜自己的崇高品质。1.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碗被责令送还。2.赵一曼把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莱粥。3.赵一曼的碗又“丢”了。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赵一曼与粗瓷大碗之间有哪些故事?体现了什么?这些事体现了赵一曼以身作则、关心爱护同志的高尚情操。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是顺叙、倒叙和插叙中的哪一种?

倒叙一个粗瓷大碗起因粗瓷大碗体现人格官兵平等以身作则结构图示经过返回交代粗瓷大碗的渊源结果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碗被责令送还赵一曼把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赵一曼的碗又“丢”了交代粗瓷大碗的归宿第三阶:方法学用学习内容怎样进行阅读?返回怎样进行阅读?

欢欢:我在读课文的时候先阅读了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的内容,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默读课文,阅读的目的更明确了。

乐乐:是啊,我也是带着“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这个问题进行阅读的。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课文内容了。

美美:我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查阅了一些关于赵一曼事迹的资料,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返回第四阶:课后练习学习内容随堂检测(1)选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用横线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4)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返回随堂检测一、选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1.A.

陈列(cén)

B.

联合(lián)

C.

水缸(gānɡ)

(

)2.A.

高粱(liáng)

B.

一顿(dùn)

C.

侦察(zēn)

(

)AC······随堂检测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háiB.huán

你还(

)是自己去玩吧,我还(

)得去图书馆还(

)书呢。AAB···群儿戏于()一儿()瓮.足()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没水中。)皆()去,光随堂检测三、用横线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搏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

)2.一场袭击日寇的站斗刚刚结束。(

)3.他没坑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博战吭群儿戏于()一儿()瓮.足()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没水中。)皆()去,光随堂检测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这里“丢”的意思是(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赵一曼(

)的高尚品质。A.

赵一曼太粗心,总把碗弄丢。B.

赵一曼把碗送给别人了。C.

体贴照顾同志胜过爱惜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