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氯、钠
学问及实力
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重要用途。通过钠的化合物有关学问的教学,学习体会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的
科学方法。
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通过碳酸氢钠分解的试验操作驾驭有些固体的鉴别方法。
3、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初步驾驭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4、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特别活泼的非金属
5、了解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驾驭氯气及水、碱反应及相关的生活生产应用。
教学重点:1、Na2O2,Na2O.Na2CO3.NaHCXh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驾驭氯气及水、碱反应及相关的生活生产应用
教学难点:Na2O2的组成结构
一.氯气
1.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1)能跟金属(如Na、Fe、等):2Na+Cb燮2NaCI2Fe+3CI2112FeCL3
(2)和非金属(如或)反应:W+CI2燮2HCI(燃烧的火焰是苍白色,瓶口有白雾产生\
(3)和水的反应:Cl2+H2O==HCI+HCIO(次氯酸X次氯酸的性质:(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
氯水易见光分解方程式2HCIO==2HCI+C)2L新制氯水含:出0、CLHCIO.H+、Cl\CIO\OH';
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盐酸(HCI\
(4)及碱的反应:2NaOH+Cl2==NaCI+NaCIO+H2。(用于尾气处理及制漂白液X
漂白粉制取原理的反应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2+Ca(CIO)2+2H2O.漂白粉的成分是:
CaCI2.Ca(CIO)2;有效成分是:Ca(CI0)2。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Ca(CIO)2+CO2+H2O==CaCO3l+2HCIOo
3.氯气的试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4HQ(浓)叁MnCI2+CI2t+2H2O;
发生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
除杂:用顺口食盐水汲取HCI气体;用浓H2s。4汲取水;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检验:使潮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汲取尾气。
44臭、碘的提取:(1)2KI+C12==2KCI+12;(2)2KI+Br2=2KBr+I2;(3)2KBr+Cl2==2KCI+Br2
二.钠
1.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好导体,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2.化学性质⑴钠及水反应:
现象及说明:
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②熔(说明钠的熔点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③游(说明有气体产生);
④响(说明反应猛烈);
⑤红(溶液中滴入酚猷显红色;说明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
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T;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t.
⑶及氧气反应:4Na+O2==2Na2O;2Na+C)2整NazCh。
3.钠的用途:
①制取纳的重要化合物;
②作为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③冶炼钛、铝、错、钢等金属;
④钠光源。
三、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比较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NaHCOs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白色晶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溶解度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2NaHCO3叁Na2c。3+H2O+CO2T
比Na2c03猛烈
Na2CO3+2HCI==2NaCI+H2O+C
及盐酸反应
02T
NaHCO3+HCI==NaCI+H2O+CO2t
及NaOH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相互转化
Na3Cq,^==^^NaHCO3
①加热、②加NaOH
除杂:Na2c。3固体(NaHCO3)【充分加热】;NazCS溶液(NaHCOj)[NaOH溶液】。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的方法: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加酸先出现气体的是碳酸氢钠,
起先没气体后出现气体的是碳酸钠。
专题二铝、铁、硅
学问及实力
1、驾驭氧化铝性质、主要用途
2、驾驭氢氧化铝的两性、制备及用途
3、驾驭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学会检验Fe3+、Fe2+的方法;知道Fe3+的氧化性
一、铝及其化合物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I2O3O
1.铝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固体较强的韧性、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导电性。
(2)化学性质: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①及氧气反应
常温下及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实的氧化膜,所以铝有良好的抗腐蚀实力:4AI+3O2====2AI2O3O
②及非氧化性酸反应
2AI+6HCI==2AICb+3H2f;2AI+3H2SO4==AI2(S04)3+3H2T
常温下铝及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③及强碱反应
2AI+2NaOH+2H2O===2NaAIO2+3H2t(唯一的一个)
④铝热反应:2AI+Fe2O3^2Fe+AI2O3焊接铁轨,制难熔金属。
2.AI2O3(两性氧化物)
+
及硫酸反应:AI2O3+3H2so4==Al2(SO4)3+3H2。;离子反应方程式:AI2O3+6H==2AP-+3H2O
及氢氧化钠反应:AI2O3+2NaOH==2NaAIO2+H2O;离子反应方程式:AI2O3+2OH==2AIO2-+H2O
3.AI(OH)3(两性氢氧化物)
+
及盐酸反应:Al(OH)3+3HCI==AICI3+3H2O;离子反应方程式:AI(OH)3+3H==AI^+3H2O
及氢氧化钠反应:AI(OH)3+NaOH==NaAIO2+2H2O;离子反应方程式:AI(OH)3+OH==AIO2-+2H2O
受热分解2AI(OH)3叁AI2O3+3H2O
AI(0H)3试验室制取:常用铝盐及足量氨水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AICh+3(NH3-H2O)==AI(OH)3l+3NH4CI
+
离子反应方程式:AP++3(NH3H2O)==AI(OH)3l+3NH4
4.明矶: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I(SO4)2-12H2。]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显酸性,是因为:
A|3++3H2O==AI(OH)3+3H+,因此明帆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具
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使其下沉。
.转化关系A|(QH)3
5AICI3
AI2O3---------NaOH氨水
NaOH
NaAIO2
二、铁及其化合物
1.铁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2.铁的化学性质
①及氧气反应:3Fe+202OFe304②及非金属反应:2Fe+3CL燮2FeCI3;Fe+S叁FeS
③及水反应:3Fe+4H20(g)叁Fe3C)4+4H2T④及酸反应:Fe+H2so4==FeS04+H2T
⑤及盐反应:Fe+CuSO4==FeSO4+Cu
.氧化铁:及酸反应:
3Fe2O3+6HCI==2FeCI3+3H2O
4.Fe3+的检验:及KSCN反应出现血红色溶液。
5.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Fe2+Fe3Fe3+Fe2+
氧化剂还原剂
2FeCI2+Cl2==2FeCI32FeCI3+Fe==3FeCb;Cu+2FeCI3==CuCI2+2FeCl2
6.氢氧化铁:制备:FeCh(黄色)+3NaOH==Fe(OH)3l(红褐色)+3NaCI
及酸反应:Fe(OH)3+3HCI==3FeCI3+3H2O
受热分解:2Fe(OH)3&Fe2O3+3H2。
7.氢氧化亚铁:制备:FeC3浅绿色)+2NaOH==Fe(OH)21(白色)+2NaCI
及酸反应:Fe(OH)2+2HCI==2FeCl2+3H2O
在空气中氧化:4Fe(OH)2+O2+2H2O==4Fe(OH)3
8.钢铁的腐蚀:钢铁及四周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被侵蚀损耗。
电化学腐蚀:不纯金属接触电解质溶液产生微电流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铁及其物质的转化关系—FeCI2
CI2FeCI3
金属防腐的方法1.表面覆盖爰护层
2.变更内部结构3电化学爱护法
三.硅及其化合物
1.硅的物理性质:晶体硅呈现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
单质硅的提取:SiO2+2C==2COT+Si(粗硅)Si+2CI2==SiCI4SiCI4+2H2===Si+4HCI
2.S1O2:化学性质:不活泼,耐高温、耐腐蚀。
①及水、酸(除HF)不反应,能及HF反应:SiO2+4HF==SiF4t+2H2O玻璃瓶不能装HF(酸入
②及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③及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试验室装NaOH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硅元素在自然界以Si02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专题三硫、氮
知能目标
1,了解SO2的物理性质,驾驭S02、S03的化学性质。
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驾驭N。、NO2的化学性质。
3.了解SO2、N02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4两种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及作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1)及水反应SO2+H2O==H2SO3(可逆反应);H2s。3的不稳定性,易被空气中的。2氧化:2H2s03
+O2==2H2SC)4
(2)还原性2so2+022SO3
(3)漂白性:S0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及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短暂性漂
白);氯水永久性漂白。原理:HCI0具有强氧化性
3.酸雨:PH(5.6,正常性雨水PH值大约为6,水中溶解有C02.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缘由:so2
来源:(主要)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厂产生的废气。
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爱护的意识。
常见的环境爰护问题:酸雨:S02;温室效应:C02;光化学烟雾:N02;臭氧层空洞:氯氟煌;白色垃
圾:塑料垃圾;假酒:CH30H;室内污染:甲醛;赤潮:含磷洗衣粉;有毒:C。及N0及血红蛋白结
合;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二、硫酸的制备及性质
1.接触法制硫酸
原理:(1)硫磺及氧气反应生成S02:S+O2==SO2
(2)SO2及氧气反应生成S03:2so2+。22s03
(3)SO3转化为H2so4:SO3+H2O==H2SO4
2.硫酸的性质特性:(1)吸水性:作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2)脱水性:蔗糖的炭化;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及铜反应:2H2s。4(浓)+Cu=W=CuSC)4+SO2T+2H2。,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1/2;
及碳反应:C+2H2s。4(浓)=上=SO2t+CO2T+2H2O。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三、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
1.N2电子式:,N2含有三键,所以匕瞰稳定。
2.氨气的性质(唯一显碱性的气体)
(I)及水反应: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不稳定,受热
分解为氨F口水
+
NH3+H2O^=^NH3-H2O^=^NH4+OH-NH3H2O=△=NH3T+H2O
氨水中有分子:NH3、H20,NH3Z2O离子:NH4\OH-、少量H+。
氨气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氨可以及酸(硫酸,硝酸,盐酸)反应生成盐
2NH3+H2so4==(NH4)2SO4;NH3+HNO3==NH4NO3(白烟);NH3+HCI==NH4c:1(白烟);
离子方程式:NH3+H+==NH4+.
3.钻盐:镀盐易溶解于水。
(1)受热易分解NH4cl=£=NH3T+HCIfNH4HCO3^=zNH3t+H2O+CO2t
(2)镇盐及碱反应放出氨气(用于试验室制氨气及NH4+的检验):NH4CI+NaOH=△=NaCI+NH3t+H2O
★NH4+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硝酸的制备及性质(工业制取):
(1)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及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4NH3+502T4N0+6H2。
(2)NO及氧气网领N02:2NO+O2===2NO2
(3)用水汲取N02生成HNO3:3NO2+H2O==2HNO3+NO
性质:Cu+4HNO3(浓)===Cu(NO3)2+2NO2t+2H2O3Cu+8HNO3(^)==3Cu(NO3)2+2NOT
+4H2O
C+4HNO3(浓)===CO2T+2NO2t+2H2O
专题四原子结构及周期表
一、核外电子排布
1.元素: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含有确定数目质子和中子的原子。
同位素:含有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
质量数:质子数及中子数之和。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最外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氢原子是1个,氮原子是2个);②次外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③倒数第三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④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另外,
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略。
4.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更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必定结果。
(1)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更。
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到8的变更。
(2)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更。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如:NaMgAl左PSO;CNOF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熠大。
(3)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更。
同周期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渐渐增加,最低负价的确定值渐渐减小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及负化合价的确定值之和=8。
(4)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更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渐渐减13,元素的非金属性渐渐增加
NaMgAlSiPSCl金属性:Na>Mg>Al
----------------------------------------------►
金属性渐渐减弱非金属性渐渐增加非金属性:CI>S>P>Si,
(5)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反之也如此.
如:金属性:Na>Mg>AI,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Mg(OH)2>AI(OH)3o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反之也如此。
如:非金属性:Si<P<S<Cl,H3P。4是弱酸,H2so4是强酸,HCQ是最强酸;H3Po4<H2SO4<HCI<D4;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为:SiH4<PH3<H2S<HCL
5.元素周期表f短周期:1、2、3
Y
CJ
周期长周期:4、5、6
V
(1)结构〔不完全周期:7
J主族:IA-VDA
族副族:IB-VDB
第恤族8、9、10;0族:惰性气体
(2)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渐渐减小;主要化合价从:+1~+7(F无正价),金属性渐渐减弱,非
金属性渐渐增加。
每一主族从上到下右,原子半径渐渐增大;金属性渐渐增加,非金属性渐渐减弱。
6.化学艇(chemicalbond):是指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猛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健: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
离子化合物:阳、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二:nt,八人
物确定是离子化合
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键。
(2)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
非极性键:码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
7.电子式
H
••H,H
H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H2、CI2:、N2:、HCI:H:旺、H20;CO2;NH3:;CH4:'
NaCI:喧邛开];MgCI2:;NaOH:Na\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HCI:;
(2)NaCI:。
8.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如:金刚石及石墨;。2及。3等。
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
像。
专题五有机化合物
知能目标:
1驾驭有机物的基本性质(甲烷、乙醇、乙酸等)
2.了解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3.驾驭一些试验基础学问
重点:有机反应类型和特点代表物的重要性质。
一、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煤、石油、自然气。
自然气、沼气、坑道气的主要成分:CH4O
二、甲烷
1.结构:分子式:CH4;结构式:电子式:;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2.化学性质
一般状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应。
(1)氧化性
CH4+2O2点燃>CO2+2H2O;用<0
CH4不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CH4+Cl2^^CH3CI+HCICH3CI+CI2--->CH2CI2+HO
光照>光照>
CH2CI2+CI2CHCI3+HCICHCI3+CI2CCI4+HCI
(3)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化工产品、自然气、沼气应用。
3.烷煌的通式:CnH2n+2(41)
4.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互称。
C4H10:CH3cH2cH2cHyCH3CHCH3异丁烷
正丁烷CH3
CH3
I
C5H12:CH3cH2cH2cH2cH3ICH3cHeH2cH2CH3CCH3
戊烷
CH3CH3
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
5.同系物:结构相像,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
如:CH3cH2cH3与CH3cH2cH2cH2cH3.等。
三、乙烯H\/H
H“人H
1.乙烯分子式:C2H4;结构简式:CH2==CH2;结构式:
空间构型: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CH]=CH2+302邈->2。。2+2Hq
现象:火焰较光明,有黑烟。缘由: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锈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及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干脆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CH2=CH2+Br-Br—CH2-CH2
BrBr
12二浪乙烷
现象:漠水褪色
CH2=CH2+H2。催化剂>CH3CH20H
(3)加聚反应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
加聚反应。
nCHj=CH2—化剂TRHZ-CH法
乙烯聚乙烯
4.用途:(1,石油化工基础原料(21植物生长调整剂催熟剂
评价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标记之一
5.烯煌通式:CnH2n(n>2)(补充:烷煌的通式:CnH2n+2(n>l))
6.焕煌通式:CnH2n-2(n>2)
四、苯
(1)结构简式:
(2)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点燃
a.燃烧2c6H6+1502----->12CO2+6H2O
b.不能使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硝化反应:
(4)用途:基础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胺、苯酚、尼龙等
五、乙醇
1.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0H;官能团:-0H(羟基X
2.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点燃
CH3CH2OH+302———>2co2+3出0
①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r1.3键)
(2)及钠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T(断1犍)
3.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六、乙酸
1.结构
分子式:C2H4。2;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C00H(段基X
2.化学性质
(1)酸性(一元弱酸):CH3coOH^^CH3co0+H+;酸性:CH3COOH>H2CC>3;
2cH3coOH+Na2cCh-2CH3coONa+WO+CO2T
(2)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2)汲取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总结:
七、酯油脂
酯的结构:RCOOR-
「油:植物油(液态):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
脂:动物脂肪(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是酯类物质。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o
(
Ci,H»-C-O-CH,
?IK。?w
C„H,,-C-O-CH+3NaOH3C„HJ5-C-ONs+CH-OH
7II
C„H„-C-O-CH.Of.-OH甘油(丙三醇)
用途:(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八、糖类
1.分类
一单糖:葡萄糖、果糖:C6Hl2。6
V
糖类二糖:蔗糖(水解得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得两分子葡萄糖):C12H22O11
多糖:淀粉、纤维素(水解都得葡萄糖):(C6Hlo05)n
几乎全部水果都含有果糖。在全部糖中,果糖甜度最高,是最甜的糖,以下依次为蔗糖、葡萄糖、麦
芽糖、半乳糖。西瓜之所以吃起来很甜,就是因为西瓜所含的糖主要为果糖。
2.性质
(1)葡萄糖
a.银镜反应:
CH20H(CHOH)4cHO+2[Ag(NH3)2]OH-CH20H(CHOH)4coONH4+2Agl+3NH3t+H2O(服条件:
水浴加热)
b.及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CH20H(CHOH)4cHO+2Cu(OH)2-CH20H(CHOH)4co0H+CU201(红色)+2H2O
c.在人体内的氧化:
C6Hl2。6+6。2-6co2+6H2O+能量
d.及此发生加成反应:
CH2OH(CHOH)4CHO+gCH20H(CHOH)4cH20H
e.及乙酸的酯化反应:
00CCH,
CH2OH(CHOH)4CHO+5CH3COOHCHj(CHOOCCHJ)4CHO+5Ha0
f,发酵发应:
C#HI3O#»2CH3cH2OH+2CC)2
证明葡萄糖的存在:检验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偏高。
(2)淀粉
催化剂c.八
(C6Hl(jO5)n+nH2O一3~►£西2。6
a.水解淀粉葡萄糖
b.颜色反应:及碘单质作用显蓝色。
九、蛋白质
1.组成元素:C、H、O、N等,有的有S、P.
2.性质
(1)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2)★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用于蛋白质的分别及
提纯。
(3)★变性:蛋白质发生化学变更凝合成固态物质而析出。
(4)颜色反应:蛋白质跟很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气味:蛋白质灼烧发出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6)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自然蛋白质水解最终可以得到多种a-氨基酸(氨基及竣基结合在同一碳
COOH
原子上的称为a-氨基酸))|
R——C------NH2
蛋白质氨基酸(a-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高一化学(必修1)各章学问要点归纳
必修一
第一章从试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试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试验平安
1.遵守试验室规则。2.了解平安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试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留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汲取或点燃等)。进行易燃
易爆气体的试验时应留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0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试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快速用湿抹布扑盖。
3.驾驭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驾驭仪器和药品的运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混合物的分别和提纯
1.过滤和蒸发
试验1—1粗盐的提纯
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
步骤现象
1.溶解:称取4克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粗盐渐渐溶解,
溶液浑浊。
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溶液澄清。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
止加热,余热蒸干。蒸发皿中产生了白色固体。
留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憎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储和萃取(1)蒸储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试验1--3从自来水制取蒸储水
仪器:温度计,蒸储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起先加热。弃去起先蒸储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
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上升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福水。
留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僧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僧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⑤溶液不行蒸干。
⑵萃取
原理: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及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注入4mLec1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留意事项: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萃取剂: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C.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03,稀HN0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I
S042-Ba(N03)2稀HN03白色沉淀S042-+Ba2+=BaS04I
四.除杂
1.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留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需在后续操
作中便于除去。
其次节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的单位一一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确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X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或m3/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1)0℃lOlKPa,Vm=22.4L/mol
(2)25℃lOlKPa,Vm=24.8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试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
浓度。(2)单位:mol/L,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确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依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
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器内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O1计算;02称量;。3溶解;04转移;05洗涤;06定容;07
摇匀;08贮存溶液。
留意事项:A.选用及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运用前必需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干脆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
l-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视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及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更
--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探讨化学物质及其变更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更
的学问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探讨,了解物质及其变更的规律。分类要有确定的标准,依据不同
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更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
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匀称、透亮、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匀称、有的透亮、较稳定能有Fe(0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匀称、不透亮、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物质的化学变更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更,依据确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更进行分类。
⑴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
(AB+CD=AD+CB)o
⑵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更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留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溶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
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需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
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02、S03、C0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应,而且表
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与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⑶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
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042-、Ag+和Cl-、Ca2+和C032-、Mg2+和0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0,HC03-,S032-,0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00-,0H-和HC0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留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解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0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
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0H-)。
⑷离子方程式正误推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及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比较
得氧失氧的观点(狭义)化合价升降观点(广义)电子转移观点(本质)
氧化反应
得氧的反应
化合价上升的反应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
失氧的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有氧得失的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化合价上升一一失去电子一一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一一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一一得到电子一一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一一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化学性质:
一、金属及氧气反应(钠、镁、铝)
二、金属及水反应(钠及水、铁及水)
三、铝及氢氧化钠反应;
其次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氧化物(MgO、CuO、Fe2O3、A1203)
二、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
三、盐(NaCO3及NaIICO3、Fe3+的氧化性)
四、焰色反应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铜合金、钢)
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一、钠及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1)及氧气反应:4Na+02=2Na202Na+02Na202(淡黄色)
(2)钠及水的反应:2Na+2H20====2NaOH+H2f
2、氧化钠及过氧化钠:
Na2O+H2O====2NaO[INa20+C02====Na2C03
2Na202+2H20====4Na0H+02t2Na202+2C02====2Na2co3+02t
3、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Na2C03〉NaHC03
(2)受热分解(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受热不稳定:)
2NaHC03Na2C03+C02f+H20
(3)及盐酸反应:
Na2C03+2HC1=2NaCl+C02t+H20
二、铝及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A1既可及酸反应,又可及碱反应
铝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两性,铝单质既能和酸反应生成铝盐,又能和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1)A1及酸反应:2A1+6H+=2A13++3H2t
(2)Al及碱反应:2Al+2NaOH+2H20=2NaA102+3H2t
反应过程:2A1+6H2O=2A1(OH)3+3H2t(用NaOH去膜后的Al发生此反应)
A1(OH)3+NaOH=NaA102+2H20,二式加和得总反应式。
2、氧化铝的两性:A12O3+6HC1=2A1C13+3H2OA1203+2Na0H=2NaA102+H20
3、氢氧化铝
(1)制取
A12(S04)3+6NH3«H20=2Al(0H)3I+3(NH4)2S04
A13++3NH3・H2O=A1(0H)3I+3NH4+
(2)A1(OH)3的两性:Al(OH)3+3HCl=AlC13+3H20Al(OH)3+Na0H=NaA102+2H20
(3)Al(OH)3不稳定:2A1(OH)3A12O3+3H2O
NaHC03+HC1=NaCl+C02t+H20
三、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
1.关于Fe的三种氧化物
比较:FeOFe2O3Fe304
俗名铁红磁性氧化铁
及HC1反应FeO+2H+=
Fe2++H2OFe203+6H+=
2Fe3++3H2OFe304+8H+=
Fe2++2Fe3++4H2O
2.关于Fe元素的两种氢氧化物
Fe(OH)2Fe(OH)3
颜色白f灰绿一红褐色
化学性质①4Fe(OH)2+02+6(120=4Fe(0H)3
(不稳定)(较稳定)
②Fe(OH)2+2H+=Fe2++2H20Fe(OH)3+3H+=Fe3++3H20
思索:用可溶性碱分别及Fe2+、Fe3+反应可制得Fe(0H)2和Fe(0H)3。实际操作时有何不?通过哪些方法
可避开生成Fe(011)2中会有Fe(0H)3?
提示:关键在于无孔不入的02及Fe3+存在。
①驱氧法:如用同煮沸过的NaOH溶液
②隔氧法:如用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后插入亚铁盐溶液面下加入;又如在液面上加某些合适的有机溶剂液
封。
③还原法:在FeS04溶液中加入Fe钉,或者用Fe及稀H2S04反应新制的FeS04溶液,生成的112又可驱逐
02.
3、Fe2+和Fe3+鉴别
Fe2+Fe3+
水溶液颜色浅绿棕黄
加入NaOHFe2++2OH—==Fe(OH)2I
4Fe(OH)2+02+2H20==4Fe(OH)3
白f灰绿一红褐色Fe3++3OH—==Fe(OH)3I
(红褐色)
加入KSCNFe2++2SCN—=Fe(SCN)2
无色Fe3++3SCN—=Fe(SCN)3
血红色
通入C122Fe2++C12=2Fe3++2Cl—
4、Fe2+和Fe3+相互转化:
[编织学问网络]写化学方程式: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
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IVA族碳的下
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氧化硅(Si02)
自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亮的就
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04],因此有良
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生烟,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干净的Si0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及其他酸反应,可以及强碱(NaOH)反应,酸性氧化物,在确定的条
件下能及碱性氧化物反应。
S102+4HF==SiF4f+2H20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1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0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
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困难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
(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
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硅单质
及碳相像,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
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VIIA族,原子结构:简洁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1一,为典
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A)MnC12+2H2O+C1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及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及非金属反应:
2Na+C12===(点燃)2NaCl现象:大量白烟
2Fe+3C12===(点燃)2FeC13现象:棕黄色的烟
Cu+C12===(点燃)CuC12现象:棕黄色的烟
C12+H2===(点燃)2HC1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歌德与贝多芬阅读教学设计
- 建筑架子工(普通架子工)复习题与答案
- 化工知识练习题库(附答案)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桂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睡眠质量改善与疾病防治考核试卷
- 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管理与运作考核试卷
- 纤维素纤维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石棉在玻璃制造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液压与液力技术在医疗影像设备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彝文《指路经》课件
-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课件
-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 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
- 公司报废申请单
- 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
- TSSITS 2002-2022 低速无人驾驶清扫车安全规范
- 籍贯对照表完整版
- 个人理财分期还款计划管理表1
- TGIA 004-2020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 GB/T 709-1988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