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历史政治地理共150分钟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需马上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沟通B.加强对地方有效限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史实分析实力。依据题干中所叙述的,各朝各代对诏书传达的重视程度都很高。这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诏书对于中心的重要作用,诏书的快速传达有利于中心对地方的有效限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沟通;C项不是目的是结果;D项错误,不是材料的目的。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心集权制度。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简单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斗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选项题,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只有C项最为贴切,且范围最广,最不易引发争议。故选C。【考点定位】必修一: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选修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缘由,他说:“尔谓帝王可简单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冲突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项,如材料所述,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此一点,也正体现了宋太祖重视史书的记载、重视后人的评说,故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由于史书为史官所撰,而史官在撰史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调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故全部真实可信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太祖由于其重视史书记载而闷闷不乐的状况,对于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锐冲突并没有绽开论述。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宋太祖闷闷不乐的缘由是“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表达的是宋太祖对史书记载的惧惮,而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君主专制时代的重史传统4.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该讲话的发表()A.标记着改革开放事业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邓小平认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权力集中、家长制、终身制等特权现象,改革就要从这些弊端着手,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即革除领导体制中的弊端,故D项正确。A项改革开放事业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制定,无法推断法律体系的完善,解除B。材料没有体现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是强调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解除C。5.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八十多项,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嘉奖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实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等等。这表明A.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B.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的确定性因素是国家的政策C.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思想主流D.南京临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学问的把握。依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B错误,因为此时的确定性因素应为列强短暂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错误,因为材料中未能体现民主科学。D错误,因为材料中所提到的为北京政府,所以A符合题意。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期间6.清代学者袁枚记载,“秦汉侍中本丞相史,不过掌虎子(溺器、便壶)捧唾壶等事。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这说明A.秦汉时期侍中未参与决策B.西晋起先设立三省六部制C.汉代中朝官员地位较低D.侍中的职权始终在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由侍中在“秦汉时期”是皇帝的私属、杂役,到“晋以后”,逐步成为宰相,可知C项正确。结合所学秦汉时期侍中作为内朝官员,已经起先参与决策,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故B项错误。侍中的职权“始终”在扩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点睛】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核心是服务皇帝,维护皇权。7.下表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驾驭迟速量适中”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饮茶时表现“饮罢茶敬方深知,赞美此乃草中英”A.道家养生理念的流行B.儒学思想渗入社会生活C.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D.饮茶推动了诗歌的旺盛【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饮罢茶敬方深知”联系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见“礼”“敬”,材料中茶道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故B正确。材料体现儒家思想没有体现道家养生理念,A错误。材料中的茶道无法体现是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解除C。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促进了诗歌的旺盛,解除D。8.1953—1957年,新中国实行了其次次基础教化课程改革,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安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安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化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其次套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殊留意了学生动手实力的培育。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短时间内基础教化实现了普及化B.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得到了解决C.我国教化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教化改革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须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1953—1957年”这一特定时期,国家教化改革时安排首次“设置了劳动技术教化课”和新颁行的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殊留意了学生的动手实力的培育”,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为适应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须要,教化改革中留意对学生动手实力的培育,故D项正确。“1953—1957年”我国没有实现基础教化的普及化,A项错误;对基础教化课程的改革,不会对专业人才的培育产生太大的影响,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教化的“曲折”,C项错误。【点睛】一五安排时期各行各业对社会主义建设赐予了主动的支持。9.2024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说:“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1971年,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试验室视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验了第190次失败后才出现的。”屠呦呦用自己独创的“中国神药”挽救了数百万非洲人的生命。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屠呦呦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客观缘由是A.中国青蒿分布广泛B.传统中医的助力C.屠呦呦的不懈追求D.非洲人民的信任【答案】B【解析】【详解】由屠呦呦指出“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可知其取得成就的客观缘由是受到了传统中医的启发,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材料无从体现“中国青蒿分布广泛”,A项错误;屠呦呦的不懈追求属于主观因素,C项错误;屠呦呦用自己的独创挽救了数百万非洲人的生命,获得信任是结果,不是缘由,D项错误。10.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状况表:时间项目有阅读实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一般人藏书(单位:本)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化发展B.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D.文化教化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中数据看出,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实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说明文化教化有了较大发展,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一般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故D正确;材料反映文化教化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A错在因果倒置,解除;社会发展推动文化进步,而不是出版业推动文化进步,B表述不恰当,解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欧洲贵族”的信息,解除C。11.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深化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兴中会成立时的誓词带有大汉族主义色调,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关于“人民”的相识,符合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前提下中华民族的含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说明孙中山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渐渐丰富,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制的本质;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近代民族国家构想的改变,并未涉及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D选项错误,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下表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刊的材料,据此可知罪名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审判结果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有罪票数无罪票数死刑票数反对死刑票数慢神和蛊惑青年6000人501人抽签举手一审制281票220票361票140票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B.民意的广泛性确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C.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D.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干脆民主的局限性【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是雅典民主的弊端的产物,是典型的冤假错案,看上去程序的公正但却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A正确;民意的广泛性未必确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解除;选项C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未涉及表决的单一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解除。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历史上一次成功的干脆民主实践,其主要特点是公民集体决策。群体决策一方面体现了干脆民主,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干脆民主内在的局限性。从参政方式上看,抽签选举和轮番坐庄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相同的国家管理权,这样的极端民主化很简单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75年,西班牙人在福建首次接触中医和草药。由此,中国本草学成就通过传教士、医生、药剂师和外交官的书信、日记和游记以及邮包中捎带上的种子传向西方世界。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和医生则更多关注中医脉诊医术、“气血循环”理论和“脏腑”学说,并对中医文献选择性地介绍和翻译术语。随着科学革命的推动,欧洲医学界试图以近现代医学概念解读中医传统思维,无法接触、不行进入试验室体系的模糊学问使得“中医不科学”的论调渐成主流。20世纪后,欧洲中医探讨回来典籍的翻译,希望赐予有志于应用中国医学于临床试验的人士各种材料,使他们公允地比较东亚与西方医学传统。——摘编自高晞《十五世纪以来中医在西方的传播与探讨》材料二中国人最初对西医存有相当的疑虑和抗拒心态,认为洋人有“三怪”,出现了“挖眼、剖心”等谣传,西医被蒙上了神奇、恐怖的色调。19世纪六七十年头,西医的优势已被很多人认可,信任西医并求诊的人日趋增多。在传教士医生的宣扬和引导下,有些地方的老百姓渐渐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19世纪90年头,西医在某些地方仍旧遭到抵制,但总体上已在中国确立了稳固地位。20世纪初,随着教会医院和西医队伍的递增,中医人士起先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的影响渐渐超过了中医。这时,有人起先提倡“改良中医学”。20世纪20年头前后,随着国粹保存思潮和会通思潮的兴起,西医中出现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理论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废止中医”之论。——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和反响》(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医西传”的内容和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时人对于西医相识的改变,并说明“西医东渐”的主动作用。(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中西方文化沟通意义。【答案】(1)内容:采集探讨中医本草;介绍探讨中医技术与理论;选择性翻译中医文献典籍;以近现代医学概念解读中医思维,对中医存在误会。特点:传播载体以西方人士为主;有选择性地介绍和了解中医;从误会中医转向公允对待中医传统。(2)对西医相识的改变:由疑虑抗拒到认可接收;由被动抵制到主动学习;由提倡西医、改良中医到批判否定中医理论。主动作用:带来新的医学学问与治疗方法,丰富了中国医学;促进西方文化的传播,推动国人思想解放;推动近代中国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3)对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对世界: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推动中西文明交融,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加强国际沟通,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解析】【详解】(1)内容:从材料一中“捎带上的种子传向西方世界”知本草的传播方式;“传教士和医生则更多关注中医脉诊医术、气血循环理论和脏腑学说”得出其重视理论和技术;“对中医文献选择性地介绍和翻译术语”归纳为传播文献;“试图以近现代医学概念解读中医传统思维,无法接触、不行进入试验室体系的模糊学问使得中医不科学的论调渐成主流”明白其理解和印象。特点:“传教士、医生、药剂师和外交官的书信、日记和游记以及邮包中捎带上的种子传向西方世界”知其传播的主要渠道和人员;“更多关注中医脉诊医术”等知其爱好和选择性;由“中医不科学”的论调渐成主流到“公允地比较东亚与西方医学传统”知其认知改变。(2)对西医相识的改变:“最初对西医存有相当的疑虑和抗拒心态”到“信任西医并求诊的人日趋增多”心态的改变;从抗拒到“起先自发地学习西医”;由提倡“改良中医学”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理论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废止中医”之论。关注层次中的动词,便利进行对比归纳。主动作用:从材料“信任西医并求诊的人日趋增多”知西医带来新的医学方法和学问;“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知其对大众生活和思想观念的改造;由“教会医院和西医队伍的递增”知其对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事业的推动;结合所学,从医学科技、思想文化、生活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归纳。(3)对中国: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从丰富中华文化的发展到维护民族特色;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到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辩证分析文化来去的意义。对世界:从文化“多样”和建设“和谐世界”、促进和平进步等角度分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4年7月,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蒋介石委派财政部长孔祥熙参与会议。以下内容为1944年7月6日孔祥熙致蒋介石密电。重庆,委员长蒋:4493,密表,货币会议开幕五日,现在分组协商,距离详细程度有待此次集会,美国内部原不一样,国会及银行界尚抱怀疑或持反对,毛财长(美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因急于表现成效,牵强召开,罗(罗斯福)总统亦觉难有把握,于开幕演说词已经略能窥及。协定将来须经各国政府批准,意在应付国会,各国代表对自身希望甚大,而美舆论则认为美国担负太重,连日弟为此事力为毛氏说项,以减困难,惟会内情形各国希望分肥者多对基金摊额安排争持甚烈,苏则要求与英同等,英到支持法、印图占我国之第四席,现正分途运用,想无大碍,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驾驭,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对予将来若将【?】(原文缺失)之运用亦为争点之一,现正进行商讨中,对我国指责善意恶意皆有,均留意于军政用款不当及奢侈致通货膨胀,对币制、物价之担心定概为忧虑,现正分途说明,情形尚佳。所幸我方此来人员均称干练,各方感想颇佳,国际环境不错。不论会议是否圆满成功,总期得一良好印象,以作将来国际会议基础。知注驰陈,弟熙叩。鱼(电报日期)(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的背景及美、英各自的战略目的。(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中国参与该次会议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分析以上“密电”的史料价值。【答案】(1)背景:大萧条、贸易爱护主义政策以及二战的深刻教训;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被打破,亟待重建;反法西斯斗争即将取得成功;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斗争中被严峻减弱;苏联对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为提高;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目的:美国:确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英国:试图维持其对世界的影响力。(2)有利:中国对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亲证明申请书
- 重新申请执业申请书范本
- 申请人()申请书
- 铁矿班长申请书
- 学生资助优惠申请书
- 更夫安全培训课件
- 城管活动申请书
- 护士驰援上海申请书
- 复核听证申请书
- 2025合同样例销售代理协议范本
-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有用无用”作文导写素材及范文
- 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正式版)
- 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介绍及临床应用课件
- MOOC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多格列艾汀使用指南2024课件
- 居民电费户名更改委托书
- 道路车辆 局域互联网络(LIN) 第3部分:协议规范
- 客户反馈管理方案处理客户反馈的有效举措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事起诉状(模板)
- 铝锭质检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