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西藏林芝市其次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晰。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Ι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单项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相识正确的是()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②个体劳动的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标记③私有制的出现是剥削社会产生的前提④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分化的确定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封建社会的主要冲突是地主阶级和农夫阶级的冲突。以下关于封建社会的论述正确的是()①劳动者完全失去土地,靠出卖劳动力为生②地主阶级通过对土地的占有来剥削劳动者③收取地租成为地主剥削农夫的主要方式④农夫的劳动成果全部归地主阶级全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以下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动者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建的剩余价值③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使劳动力成为买卖的商品④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大量货币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必备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冲突,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冲突。这两对冲突在资本主义社会()①从阶级关系上看,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②表现为非对抗性冲突,可以通过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以解决③是一切冲突和冲突的总根源,确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④会导致社会生产的确定过剩,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定灭亡和社会主义必定成功的历史必定性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与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同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B.无产阶级起先尝试建立政权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究7.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密不行分。这充分表明()①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证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力气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超过资本主义④社会主义社会模式多种多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览全局,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推断。对这一重大推断相识错误的是()A.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B.给予了我们党新的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定结果D.不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9.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宏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就是中国革命的终结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③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打算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0.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五四运动相识正确的是()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打算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为资产阶级革命力气登上历史舞台创建了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建了绚丽的中华文明。然而,近代中国仍旧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日趋落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推翻封建制度,变更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凄惨命运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华蜜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共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详细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宏大飞跃。这一宏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体现这一宏大飞跃的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③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绽开④宏大的改革开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关于共产党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②共产党为自己的利益斗争,更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③共产党的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取而代之④“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是共产党一次成功的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新中国成立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定性。从国家角度看,其有利因素有()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快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阅历,不同程度地起先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须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记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解并描述他当时的感受:“假如说此前中国始终在隧道中探究,1992年应当说人们最终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16.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迎来三个“宏大飞跃”。下列不属于三个“宏大飞跃”的是()A.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C.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跟跑、并跑到领跑D.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有17.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途、政治路途和组织路途②农村改革领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③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④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77处提到“制度”,将“制度”的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①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②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究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③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的最集中体现④是符合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也正是由于这一思想的真理力气和实践伟力,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③是引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④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冲突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须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发展之间的冲突”这一重要推断()①意味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②没有变更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推断③是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的标记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建人民美妙生活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个小题,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英国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凄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同等的志向社会。包括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在内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证将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定性和合理性,对将来社会提出一些主动主见和有价值的揣测。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志向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气。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发觉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需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干脆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确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需由这个基础来说明,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觉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别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觉,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从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指责家所做的一切探讨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请依据材料,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6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宏大革命,从今中国的面貌面貌一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40多年风雨征程,改革开放创建了令世界赞美的“中国奇迹”。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其次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40多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宏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供应了全新选择。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学问,说明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10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人民具有宏大幻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溢变革和开放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沟通,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创建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绚丽文明。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改革开放更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毅领导下,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究竟。请结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学问,分析我们应如何在改革的征途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究竟”?(12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心运筹帷幄、周密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广阔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阔人民群众坚决实行党中心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决信念、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全国人民临危不惧、尽锐出征,中心一声令下,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一场抗击病毒、捍卫生命和健康的战斗打响。外媒评价说,这种“火速”“神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世界没有其次。202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表示,我们完全有信念、有实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谭德塞等人对于我国为防控疫情做的大量工作在经济等方面付出的代价深有感受。他表示,一生中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动员,信任中国能够限制这场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念,传达的是决心和胆识,昭示的是底气和资本。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分析说明我们能够打赢这场战“疫”的底气所在。(12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段考试高一政治参考答案1.B2.C3.D4.A5.B6.D7.A8.D9D.10.B11.C12.A13.B14.A15.B16.C17.C18D.19A.20A21.(1)历史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将来志向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3分)(2)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歼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气,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3分)22.①改革开放是确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确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关键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