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三)_第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三)_第2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三)_第3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三)_第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38分)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词语,做到规范、正确、美观。(5分)

妈妈常沉浸在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中:在田园里追qlngting(),赶shGngchii(),对

着蓝天ndhan();也会学男孩子拍着xi6ngtdng(),moquancazhang(),

练习shuaijiao();甚至有时候还在河边fangsi()地奔跑,把没人看管的xidoti

ng()划走,见到大人来了吓得两腿ch6nddu()。每每这时,她有一种被幸福16ngzh

do()着的感觉。

2.下列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骨文—小篆一一金文一一行书一一格书

B.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

C.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槽书

3.人们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字谜。下列字谜未按这样的方式来设计的一项是

()。(3分)

A.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谜底:哭)

B.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儿坐当中。(谜底:匹)

C.有手搂怀里,有脚想溜掉,有火点就着,有衣身上套。(谜底:包)

I).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谜底:日)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B.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儿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C.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D.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心里露出胜利的喜悦。

B.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完全才走出会场。

C.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D.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再次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6.下列句子中,没有写出“焦急地等人”这个情景的一项是()。(3分)

A.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对小刚来说如同过了三秋一样,他在王东家门外,蹙着眉头走来走

去。

B.她看看表,又看看车站门口,始终不见那张熟悉的面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C.“妈妈!”小妹笑着迎上去,扑到妈妈怀里,“我好想你啊!”

D.爸爸不时踮脚张望着:“怎么回事呀?怎么还没到家?”

7.根据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V”,错的画“X二(4分)

(1)《丁香结》一文中丁香结象征生活中化解不开的烦恼、幽怨,表达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

()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也一样。()

(3)《花之歌》是黎巴嫩的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散文诗,诗表面上是在写花,实际上是在写人。

()

(4)《过故人庄》一诗描写了诗人孟浩然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抒发了诗人和

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8.根据六年级上册内容填空。(8分)

(1)晚上的庭院中,一轮明月挂在天际,清风徐徐吹来,让我想起《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中的诗句:明月别枝惊鹊,。

(2)狼牙山五壮士那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想到了曹植的名言:捐躯赴国难,

(3)《春日》中赞美春天色彩缤纷的诗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o

(4)夏天,经常会有突如其来的大雨。在短时间内,黑云密布,还不等回过神来,已经大雨

倾盆。这让我想起了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的诗句。

(5)“儿童相见不相识,”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你还

积累过哪些思乡的古诗?请写出一句:,.

9.词句段运用。(7分)

(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1分)

(2)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1分)

(3)请选择一种情景,试着用上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具体。

(2分)

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

(4)认真修改下面一段话,共有三处错误。(修改病句)(3分)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李凌同学参加了“田忌赛马”情景剧表演。

欣赏着他的精采表演,我们差不多完全陶醉在故事里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

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

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

是出于这个目的,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

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

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一一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根据问卷调查,某年我国一城市18-70周岁国民每天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

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读报时间看电视时间

15.38分钟18.91分钟98.85分钟

【材料三】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

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

令人无法忍受。

1.从一二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搜集信息的渠道是和。(2

分)

2.根据材料一,人们读书主要是为了、和

1o(3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4分)

(1)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2)周国平认为所有书籍都臧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4.根据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针对此情况,你能提出什么建议?(4分)

(二)阅读《登顶》,完成练习。(19分)

登顶

①海拔8848.86米,这是中国珠峰之顶,也是地球的最高处。

②海拔8430米,海祥和夏尔巴向导正短暂休息,刺骨的寒冷和险峻的山势并没有削减他们的

一丝意志。登山训练基地的两条标语又浮现在海祥脑海中:“中国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为

国登顶,寸土不让。”登顶珠峰是中国人向世界显示韧性和守卫国土意志的一种方式。此刻,只差

400多米就能达成夙愿,护目镜后,他们的眼神无比兴奋,也无比坚毅。

③上到8450米,他们发现一个登山的遇险者倒在雪中,她的右手已经冻得发黑,卧倒缩成一

团,不停地颤抖。下降器被锁死了,整个人被固定在主绳上无法移动,生命体征微弱,但尚有意识。

登珠峰,从来不是一个人上来,队友或许已放弃了她。向导迟疑了一下:“继续登顶,是我们的使

命。我们的体能和装备只够登顶无法救她……相信她也懂,她不会怪我们的。”海祥也迟疑了一下,

向导说得没错,两人——继续——登顶。

④生命随时可能终结在珠峰上——这是所有登山者早就做好的心理准备。这个遇险者也一样,

刚遇海祥,她眼中闪现出求生的渴望,但转瞬她就将眼神移开,示意他们继续攀登,不要管她了。

因为,所有攀登者都知道8000米以上堪称“生命禁区”,受自然条件、身体机能等限制,基本无

法实施救援,登山者在这个高度可以坦然从遇险者身边走过,不会有人苛责。

⑤在犹豫中他们又登了20米,海祥停了下来:“我要去救她!”“海祥,你要理智一点。继

续登顶,不是违背人性的选择,而是8000米以上的规则。”向导没有说错,这点,海祥深知。

⑥短暂沉默后,海祥斩钉截铁地说:“我决定放弃登顶!我要回去!”“什么,你真这样决定

了吗?为了登顶,花了那么多钱,用了那么久的时间,吃了那么多的苦,马上就要登顶了,要在这

个时候放弃吗?你现在清醒吗?救她的后果你想过吗?”

⑦又一次短暂的沉默,海祥毋庸置疑地说:“山还在那里,可生命只有一次。”“救她,很可

能失败……也许我们三个……都会……死在珠峰……我不是怕死……我只是觉得…这样做……不

理智……你们……还背负着那么多人的期待……”向导不是第一次给登山队员带路,在这茫茫雪峰,

他经历过多次生死的考验。“我知道,登珠峰的没有一个怕死的。可中国人骨子里就没有“见死不

救”这个词。我要回去!”向导沉默了。

⑧两个身影开始缓缓下撤,回到8450米。换氧气,喂热水、按摩手脚、心脏复苏……她的眼

睛终于睁开了,眼中闪过一丝光,又陷入了昏迷。她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海祥吃力地托着她的头

和肩,向导用尽全力托着她的双腿。呼吸变得更加急促,强烈的缺氧感袭遍全身每一个细胞,但是

两人仍硬挺着,一手牢牢攥着主绳,另一只手死死抓着她,一点一点缓缓地往下挪。

⑨下撤到海拔8300米的休息点,他和向导真的已经托不动了,在那个海拔高度,拿瓶水都会

觉得累,更何况托着一个不能动的人。然而,幸运,与这两个伟大的灵魂不期而遇——在这里休息

了10分钟左右,海祥遇见了晚出发的队友们。他们都得救了,而登顶则是不可能的了。

⑩为了这次登顶,他们经历了无数艰难的训练,登顶是他们作为中国登山人最大的梦想,这个

梦想停留在了8470这个数字上。

(作者:陋巷)

1.请用小标题或简练的语言依次概括发生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主要事件。(3分)

①8430米:即将登顶,兴奋坚毅

④8450米:__________________

②8450米:__________________

⑤8300米:体力不支,遇见队友

③8470米:__________________

2.用符号批注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请根据下面阅读任务用“符号”批注。(5分)

(1)有人认为“登顶珠峰浪费国家的人力和财力,没有太大意义。”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三个句子回应这些人的不当观点,说明海祥登顶的意义。(3分)

(2)第③自然段中“相信她也懂,她不会怪我们的。”为什么向导说不救那个遇险者,她也不

会怪他们?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原因。(2分)

3.用文字批注也是常用阅读方法,第⑦⑧自然段各有一处画“双横线”的句子,请以“文字批

注”形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第⑦自然段:这句话通过描写,让我体会到海祥此时的内心世界:

第⑧自然段:这两句通过描写,表现了海祥和向导

4.有人说“海祥他们既未登顶,也登顶了。"你怎么理解这个看似矛盾的观点?(3分)

5.海祥等人的事迹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民族的事例还有很多,

如:袁隆平爷爷一心研究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中国高铁里程及运行速度为世界之最……请你再写

出两例和我们分享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自豪。(4分)

(~)1.见死不救,继续登顶实施救援,缓慢下挪放弃登顶,返回救援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上到8450米,他们发现一个登山

的遇险者倒在雪中,她的右手已经冻得发黑,卧倒缩成一团,不停地颤抖。”“继续登顶,是我们的

使命。我们的体能和装备只够登顶无法救她……相信她也懂,她不会怪我们的。”可以拟定小标题

为:见死不救,继续登顶;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句子“换氧气,喂热水、按摩手脚、心脏复苏……

她的眼睛终于睁开了,眼中闪过一丝光,又陷入了昏迷。但是两人仍硬挺着,一手牢牢攥着主绳,

另一只手死死抓着她,一点一点缓缓地往下挪。”实施救援,缓慢下挪。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

“我要去救她!”第⑥自然段句子“我决定放弃登顶!我要回去!”可知放弃登顶,返回救援。

2.(1)“中国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登顶珠峰是中国人向世界显

示韧性和守卫国土意志的一种方式。

(2)因为,所有攀登者都知道8000迷以上堪称“生命禁区”,受自然条件、身体机能等限制,

基本无法实施救援,登山者在这个高度可以坦然从遇险者身边走过,不会有人苛责。.

【解析】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1)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中国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登顶珠峰是中国人向世界显示韧性和守卫国土意志的一种方式。”可知

海祥登顶的意义。(2)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因为,所有攀登者都知道8000米以上堪称“生

命禁区”,受自然条件、身体机能等限制,基本无法实施救援,登山者在这个高度可以坦然从遇险

者身边走过,不会有人苛责。”可知不救那个遇险者,她也不会怪他们的原因。

3.语言人命关天,生命比荣誉更重要。动作勇敢,坚强,坚持。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1)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划线句子,可知描写了海祥的语言,抓

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山还在那里,可生命只有一次。”可知海祥的内心世界:我还有登山的机会,

但是人死了就不能再复生了,人的生命比登到山顶更重要;(2)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划线句子,抓

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托着”“攥着”“抓着”“往下挪”可知是描写的是海祥和向导的动作,从中可

以看出他们的处境危险,更能体现出海祥和向导救人的坚决和勇敢。

4.对珠峰来说,海祥他们没有登上珠峰的山顶,但是他们见义勇为,生命至上的举动登上了生

命的山顶。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题干说法“海祥他们既未登顶,也登顶了。”,结合句子说法,

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海祥没有登顶是从攀登上珠峰的山顶来说的,他们在攀登到8470米时选择

返回救援,与珠峰山顶失之交臂,“登顶了”是从他们的行为来说的,他们虽然没有攀登上珠峰的

顶端,但是他们返回救援的行动,生命至上的原则登上了生命的山顶。

5.“中国天眼”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实现空间行

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与积累,写出能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民

族的事例:如:钱三强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

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

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三、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习作。(30分)

班级要编辑智慧故事集,请选择以下一项任务完成。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不

少于400字。

任务1:推荐身边一位有智慧的人,写写他(她)的智慧故事,如:遇事镇定机智的同学,掌

握诸多生活小窍门的妈妈等,选用典型实例,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多种方法,具体表现

人物的特点。

任务2:推荐身边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如:他巧妙化解同学间的矛盾,她“智斗,'调皮的弟

弟等,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将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写出当时的真实感受。

参考答案

一、1.蜻蜓牲畜呐喊胸膛摩拳擦掌摔跤放肆小艇颤抖笼罩

【解析】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蜓、畜、擦、摔、

艇、颤”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2.D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来书写和应用。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为:甲骨文T金文T小篆T隶书T楷

书。故选D。

3.D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结构和猜字谜。汉字的间架结构是指笔画搭配、排列、组合成字的形式

和规律。根据题干要求,要选出与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相关的字谜。A.“一只狗两个口”是“犬”

和两个“口”字。“谁遇它谁发愁”说的是“哭”字的意思,人哭是因为碰到愁心的事情。此字谜

运用了汉字组合成字的规律。B.“三面有墙一面空”就是“口”少一笔。“一个小儿坐当中”是“儿”。

此字谜运用了汉字的笔画搭配与组合成字的规律。C.“有手搂怀里”是说“包”与提手组合是“抱”,

意为怀里搂住。“有脚想溜掉”是说“包”与足字旁组合是“跑”,意为溜掉。“有火点就跑”是说

“包”字与火与组合是“炮”,意思是放炮的时候人为了安全就会跑远一点。此字谜运用了偏旁与

汉字组合规律。D.“画时圆,写时方”是说画的时候太阳是圆的,写的时候日字是方正的。“冬时

短,夏时长”是说太阳运行的规律,冬天日照短,夏季日照长。故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搭配,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作答,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C项,“分

辩”指辩解某一种自己否认的话题;“分辨”是对事物或人进行甄别、辨认、作出判断。句子表达

的是在夜色中辨认出丁香,故正确应用“分辨”,所以答案选C。

5.C

【解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

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

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A:搭配不当,把“心里”删掉。B:词

序颠倒,把“才”放在“完全”之前。C:正确。D:语义重复,删掉“又

6.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A.读句子可知“如同过了三秋一样”是说小刚非常焦急地

等人的心情。B.读句子可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是她在车站等人的焦急表现。C.读句子可知这

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出了人物的高兴心情。D.读句子可知“爸爸不时踮脚张望着”可

知是在担心所以一直在外张望,这是焦急等人的情景。故选C。

7.(1)X(2)X(3)V(4)V

【解析】(1)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

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

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

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并不是表达了作者的消极态度。(2)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宿建德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

出了作者羁旅之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

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

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

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3)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4)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

的。

8.(1)清风半夜鸣蝉

(2)视死忽如归

(3)万紫千红总是春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5)笑问客从何处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诵读及题

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2)出自三国曹植的《白马篇》。(3)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4)出自宋代

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5)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思乡的古诗有很多,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9.(1)没有人不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2)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3)示例:焦急地等人。龙一鸣在站台上不停地来回走动,时不时踮起脚向前张望,嘴里嘟

嚷道:“怎么还不来……”

(4)“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李凌同学参加了《田忌赛马》情景剧

表演。欣赏着他的精彩表演,我们完全陶醉在故事里了。

【解析】(1)本题考查改为双重否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在句中适当位置加上两个否

定词,例如“不得不”“不能不”“难道”……“不”等,就变成双重否定句了,而且意思跟原句一

样。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没有”和“不”,去掉“人人”。如:没有人不爱自己

故乡的月亮。(2)本题考查改为转述句。将“冒号”改为“逗号”,将"引号"删去,将'‘我"改

为“他”,将“他”改为“诸葛亮",将''感叹号”改为“句号”。即: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

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3)本题考查情境写话。在这三个情景中,人们的心情一般是

怎样的?可能会做出哪些举动?表情可能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①''焦急地等人”是要表现出

焦急的心情,这时可能会皱着眉头四处张望,也可能会不断看表、来回走动,还可能会打电话催促,

催促时语速可能很快,语气中充满了急切...如:他皱着眉头,来回地走着,时不时伸长脖子向远

处张望,口中还念叨着:“怎么还不来啊,急死我了!”②“期待落空”表现出人物的失望,神色的

落寞,可能会哭泣,说一些抱怨的话。如:今天隔壁王大娘在门口里站了已经一个小时了。嘴里喃

喃地说:“不知道他今天会不会来。”不一会儿,王大娘看到远处的小路上有个人,像是她要等的人,

于是她急忙跑了过去,走近才发现这不是她要等的人,瞬间,王大娘的心情就低落了下来。③“久

别重逢”写出相见的惊喜,可能会拥抱、拍拍肩头,以及问候之类的。如:久别重逢,他深情地望

着她,竟一时语塞,无语凝噎。然后,张开怀抱一把把她搂在怀里,拥抱着,拥抱着,唯恐她再走

开。(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①“田忌赛马”是书名,应用“书名号”《田忌赛马》;②错别字,精

采——精彩;③前后矛盾,“差不多”与“完全”前后矛盾,删掉“差不多

二、(一)1.查阅资料调查问卷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材料一是节选自周国平的《经典和我们》一文中的内容,我

们可以查阅资料来搜集信息。从材料二句子根据问卷调查,某年我国一城市18-70周岁国民每天在

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可知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2.为了实际的用途为了消遣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从材料一句子: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

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

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

受。可知人读书主要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为了消遣、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3.(1)V(2)X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从材料一句子: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

个人化的精神行为。可知选项说法正确。(2)从材料一句子: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

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可知经典里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选

项说法错误。

4.我国国民读书时间短,看电视的时间多。建议:我们要多读书、看报,少看电视,因为电视

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所以要少

看电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表达。从材料二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人们的读书、读报

时间少,看电视的时间多,可以建议人们多读书、读报,少看电视。

三、例文1:

聪明的伙伴

我有一个好伙伴,她的名字叫陈灿纯。她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水灵

灵的大眼睛。她很爱笑,更爱动脑筋。

暑假的一天,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狗在树荫下吐着舌头。陈灿

纯爸爸说:“灿纯,今天你就去晒谷坪晒谷吧!"她来到晒谷坪,正好看到一群麻雀落在晒谷坪上,

边吃谷边叽叽喳喳地叫,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