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独立人格前言:我上课时反复给同学们讲四个词:独立思考,独立思想,独立精神,独立人格。并非我偏爱以自己的好恶确定讲课的内容,而是我觉得“四个独立”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最宝贵的特性。一切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芒皆源于此。同学们写作当懂得,做人当懂得……独立是生命的最初形态,也是我们穷其一生要追寻的东西。【作文题目一】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里,是否只有坚持自我,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分析】一、材料简析1.
理解材料关键概念:·“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前提背景,当下的时代环境特点·“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人生志趣、人生选择等等·“获得理想的人生”:完成理想志向、获得自我实现、让生命充实而有意义等等2.
理解材料整体表述:关注关联词、问句等·“只有……才……”:必要条件推理·“是否……?”:类似2023上海高考作文题,提示对这一观点进行思辨二、常见思路(供参考)1.
肯定材料问句中的观点: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坚持自我确实有利于获得理想人生。理由:(1)抵御外界杂音,保持清醒判断;(2)坚守自我主体性,葆有本心初心等等。2.
回答问句,补充材料的观点: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想获得理想人生,并不是必须坚持自我/只有坚持自我这一条路径。理由:(1)从“过度坚持自我的危害”角度思考:固步自封、一意孤行等(2)从“倾听借鉴多元观点的意义”角度思考:自我修正和完善、突破视野局限等3.
进一步思辨获得启示和做法:(1)辨析“坚持自我”和“倾听借鉴多元观点”的内涵:坚持自我不等于固执己见,倾听借鉴不等于盲目从众。要获得理想的人生,应当对多元的观点审慎思辨、实践检验、取舍内化,对自我有所坚守、有所修正,方能获得理想人生。(2)分析“坚持自我”和“倾听借鉴多元观点”的关系:应当先有自我的形成,再去倾听和借鉴多元观点,方能不迷失于五花八门的思潮之中,反而能做到博观约取、为我所用。更进一步,自我的形成也来源于对外界的学习和吸纳,因此“兼容观点多元的世界”和“坚持自我”之间构成微妙的循环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靠近真正的理想人生。(3)反思“理想的人生”的定义:每个人的“理想的人生”未必相同,“理想的人生”未必一定存在/未必能够抵达,“理想的人生”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等等。因此,我们要从自我出发,在观点多元的世界中不体味这个探索独属理想人生的过程。4.
写作中注意“现实针对性”:材料前提“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因此要立足当下社会现实来构思立意和论证行文。不固守,不盲从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传播媒介以难以预料的方式迅速更新迭代。受此影响,多样的观点时刻紧紧包裹着每一个个体,使我们难找时机拨开此等裹挟以获片刻喘息。有人说,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里,我们只有始终坚持自我,最终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诚然,个体周围越来越多元的信息使人惴惴不安,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各异的思维模式,而太过多元的观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个体的思想根基,使其产生自我怀疑,甚至无意义感,最终导致自我价值与认同感的式微。但我们仍需意识到,任何对于“多元观点”与“坚持自我”的一味偏向都是危险的,极端的坚持自我成为一种固守,最终成为群体无意识与网络暴力事件的温床,人们只选择听到自己想听的声音,固守着原先片面而单一的认知,却也自动放弃了探寻其他善的可能,由此生发的悲剧数不胜数,对固守的悲鸣在时间长河中久久回荡。我想,观点的多元并非思想观点盲目又无端的杂糅,它应是一种理性的包容,是人们在坚持自我的同时达到如此客观的兼收并蓄之境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霸一方,纷纷研究治国理政之道。诸子百家由此诞生,他们理论的侧重各不相同,但我们仍会发现,其中的部分有着两家观点的整合,唯有理性分析各方优势,才可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酿就百家争鸣的辉煌。而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面对着内忧外患过后的残局,一批有识之士针对富强国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他们同样能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兼收他人观点,最终造就了那个天才成群而来的时代。我想,历史上许多个重要的命运转折点早已证明,在多元观点和坚持自我间的任何偏指一方都是不可行的。那么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呢?对于个人来说,在当今巨大的观点洪流之下,不固守,不盲从,应是每个个体恪守的品质,我们不应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但也应更为客观地看待周遭的万物。而对于社会来说,管理者应为多元的世界提供包容的土壤,不强调单一的价值取向,最终使人们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依旧能使社会开出包容与多元之花。【作文题目二】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身处各种各样的“群”里,这些“群”对人们的生活和认识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而人们对于“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栖居于群,独立于世诗人顾城有言:“生如蚁,美如神。”生如蚁,说明我们的身体无比渺小,要从群体之中获取生存物资。美如神,说明我们的思想轻盈唯美,可以超脱于群体,轻舞飞扬。生而为人,应该两者兼具,真正做到身体栖居于群,思想独立于世。身体栖居于群,是为了更好生存和发展。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有言:“人是社会性动物。”马克思也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都说明,个体无法摆脱群体,单独生存。毕竟,在一个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时代,我们都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只有在群体中,我们才能各司其职,各求所需。离开了群体,我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甚至连衣食住行都会成为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栖居于群,就像鱼栖居于水、兽栖居于山一样。然而,群在给我们的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乌合之众》有言:“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当我们身处群体之中时,容易受群体影响,变得从众跟风,人云亦云。如此,我们将成为真正的乌合之众,只会随大流,不会有独立的灵魂。时间久了,我们会在群体中迷失自我,成为面目模糊却行动一致的“群员”,而不是立场坚定、个性鲜明的“自我”。这样让人遗憾,值得警惕。或许,最好的规避方式,就是在身体栖居于群的同时,思想独立于世。帕斯卡尔有言:“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即便身处于群体之中,我们也不能放弃独立思考。因为,独立思考除了让人伟大,也可以让人保持自我人格。独立思考有多种方式,门槛最低效果最佳的,当然是读书,如果有时间,不必跟群体抱成一团,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多读点书。书中或许没有黄金屋、颜如玉和千钟粟,却有一个个古今中外的智者,与其交流,我们可以收获知识,拓展视野,美化心灵,成为灵魂带着香气的人。这样的人,宁愿做淡定的一小撮,不愿做盲目大多数,可以在群体大多数人在拾六便士的时候,抬头看到月亮。然而,揆诸当下,有人脱离于群,跑到山里隐居,成为所谓的“隐士”;也有人混迹于群,盲目跟风,成为别人的“传声筒”。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前者可能会越过越困窘,连最基础的物资都难以得到保障;而后者可能会浑浑噩噩,让自己的脑袋,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如此,诚可悲也,令人叹惋,也值得反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独存。”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身体,像树根一样扎根大地,深入群体之中。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思考,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放飞于群体之上。如此,就可以栖居于群,独立于世,成为步履稳健、精神明亮的人。【作文题目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做课前演讲,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独立思考,拒绝盲从《人性的弱点》一书曾提到过“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的人”。是的,盲从的人必定是个没有智慧的人,真正的智者不会是一株墙头草,而会是一个意志坚定的钉子,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坚持真理。而盲从必会像错误的指向标,引导我们坠入错误的深渊。丁肇中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测电子的半径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物理学家所推导出的结论并不相符,他得出不同结果后反复思考,重做实验后证明之前的科学家实验结果都错了。后来丁肇中得出了一个启示:做物理实验,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丁肇中敢于坚持己见,反对专家的结论的行为是大胆的,又是令人钦佩的,与盲目随从的人比较,便可看出盲从随大流的人是如何的愚昧了。春秋时期的东施,是个丑女,她看到美女西施因心口痛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很美,便向西施学习,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驼背,又捂住了胸口,弄得更加丑陋不堪,令人耻笑。东施效顰的故事足以证明盲目随从的可笑。这不免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为什么丁肇中会令人钦佩,而东施会令人耻笑呢?原因很简单,丁肇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想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而东施却不研究实质内容,只单纯效仿表面形式。所以说,我们应当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当今我们这个浮华喧嚣的世界,冠之以专家、教授和大师的“权威人物”有许多。如有许多人打着养生专家的旗号,出书、做报告、给人治病,敛了许多财,也坑害了许多人。我想不是他们骗术高明,也不是他们的骗语华丽,而是他们头上的光环太耀眼。当然,很多权威非一日炼成,自有其高于凡人之处常常能振聋发聩,一语惊醒梦中人。但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值得效仿,不是所有的权威都能信奉,奉劝朋友们,面对那些所谓的头衔、称号,请独立思考,拒绝盲从。因为独立思考,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改革;韩愈发起古文运动,给文学注入新的血液。而因为盲从,东施效颦终成笑话,燕国寿陵人邯郸爬行铸成错误人生。只有独立思考,拒绝盲从,才可使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获得更多的收获,拥有更完美的人生。【素材积累】独立不迁的人格美袁行霈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迂”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泪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国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頂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客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嘀其糟而啜其酶?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因将愁苦而终穷”。“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鯀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鯀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原来,鯀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釆会和一枰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旧收购点转让合同协议
- 监控设备等维护合同协议
- 团购单位白酒合同协议
- 小学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 磁性油墨模具转让合同协议
- 小学防暴教育主题班队会
- 安徽淮北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四川遂宁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国庆节幼儿园班级教育课
- 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与制作
- 临床急救常见急症详解
- 病例分型标准
- LongleyRice无线电波传输模型
- 幕墙工程重要环境因素及采取的措施方案
- 我的家乡烟台课件
- 二级板式换热器热网疏水回收的优势
- 2021届高考英语887核心词(打印、词频、出处、例句、背诵)
- 国外几家气压盘式制动器的比较
- 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 卒中相关肺炎的指南解读
- 六下统编版复习2形近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