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八校联盟2025届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苏格拉底说:“人知道自己便会享受许多幸福,对于自己有错误的认识便会遭受许多祸害。至于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的人,……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下列选项对苏格拉底幸福观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既要自由也要自律 B.重视人的价值和打破神的权威C.倡导幸福从知识中来 D.追求理性而完全否定感官幸福2.下图宣传画发表期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是A.全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B.农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3.“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这里的“大炮”是指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4.阅读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形图(1501~1875年)。决定柱形图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程度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世界工业化发展水平提高 D.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5.漫画不仅带有时代烙印,而且还能勾起人们对历史的重温和思考。右幅漫画可以引起我们重温和反思的历史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6.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7.明朝《四方斋丛说》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两段史料包含的相同信息是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B.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8.下面法国《时事画报》刊登的漫画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 B.租界设立 C.瓜分狂潮 D.门户开放9.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10.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图)。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劳动力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发生,逃避斩获D.国民经济崩溃,学业难继11.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策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策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士”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A.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 B.尊重民意成为朝野共识C.群众运动影响了外交决策 D.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12.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一举措A.扩大了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 B.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C.顺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D.是经济新模式的重要探索13.德意志在平均劳动时间方面,由1872年每周72小时下降到1914年每周57小时,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产业工人实际工资在1871年至1913年之间翻了一番。人口平均寿命由1871年的37岁上升到1910年的47岁。这可以说明A.君主立宪政体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B.德国军国主义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C.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化国家D.工业化奠定了德国民主改革的基础14.在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中,对罗马法的研究曾一时盛行。出现这一状况的最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影响D.罗马法思想深邃1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杜甫:《忆昔》)对此诗评述较为恰当的是A.客观真实,无需考证B.文学家言,尚待求证C.背离实际,不足为信D.溢美之辞,不足为信16.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B.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C.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D.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17.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18.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19.东汉时期,太学中“三奸”现象突出,即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与此同时,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当时A.儒学的影响力减弱 B.太学的政治地位衰退C.太学的学术性降低 D.察举制度的弊端暴露20.1930年代的中国,各色各样的国货运动进展得如火如茶,1934—1937年四个国货年更是被冠以“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公务员国货年”等不同主题。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迫切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愿望 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较大提高C.大力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民族企业遭受经济危机冲击2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这反映出当时A.绘画技术先进 B.社会动荡不安 C.佛教广泛流传 D.经济繁荣发展22.《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B.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C.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23.“欧洲中世纪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功绩包括奠定卡洛林王朝的基础,确立了采邑制,巩固与发扬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上述材料评价的历史人物是A.克洛维B.亨利四世C.查理.马特D.格列高利七世24.13世界末到17世纪,被称为西欧的”原初现代化”时期。现代意识的兴起是其中一个表规,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 B.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C.激发人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 D.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25.《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26.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区别于国民党军事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自卫队相互转化、相互依靠、三位一体的军事.中共能在敌后长期游击的“秘诀”并不在于“游击战术”,而在于数量庞大的地方武装、人民武装。其意在强调A.人民力量的强大 B.中共军事体系完善C.枪杆子里出政权 D.两党抗战路线不同27.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皆源于儒 B.百家争鸣同大于异C.儒家思想偏于保守 D.社会时弊有待革新28.学者认为,《夏小正》内容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了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农业方面的著作,主要记载蚕桑、畜牧、渔猎、采集等生产活动,学者们对《夏小正》的不同认识说明()A.学者争论太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无考古资料佐证的历史认识不可信C.研究角度不同使历史认知出现差异 D.时代久远漫长导致了历史认识模糊29.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这表明当时在英国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C.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30.有观点认为“作为文艺复兴之精神原动力的人文主义思潮,实并未彻底抛弃基督教神学。相反,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恰恰是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据此推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是对基督教神学的继承和发展B.不能脱离宗教土壤而独立存在C.根源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D.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完全对立起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买及买(卖)殴(也),各婴(悬挂)其贾(价)。”——《金布律》“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帝乃诏丞相绾法度量诰承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公文书皇帝尽并兼天下”——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材料二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朱泾、朱家角、罗店、南浔、菱湖、濮院、乌青、双林、盛泽等成为著名的棉花、生丝及丝绵纺织品集散地。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各类富商大贾生活条件、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冲击着传统的社会观念。——摘编自张敏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材料三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79年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在工商业的管理中采取的措施,请辩证地分析这些措施对工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明清之际“社会观念”变化的具体反映。(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个问题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请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分析总结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探索。②“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试以平遥古城为例,写出全国第一家票号的名称及其历史价值;简述平遥古城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内涵。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题目。材料1965-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反战运动开始于1965年,反战人员“超越政治见解、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年龄、肤色的差别”,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如1965年《纽约书评》的编辑们曾发起过一次反对约翰逊总统战争升级的请愿活动,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1968年,越战导致的美国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厌战情绪蔓延到军队内部,数千名越南退伍老兵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高喊“胡志明,民族解放阵线必胜”的口号,并扔掉了他们在越战中获得的勋章。受反战运动影响,新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庄严宣告“我要结束这场战争”。——朱美娣《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33.历史概念的掌握——“经济全球化”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内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给“经济全球化”下一定义。材料一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摘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摘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摘自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材料四1960年,全球五个最富国家和五个最穷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是30倍,1990年达到60倍,如今则扩大到74倍。1999年,最富裕国家人均GDP(美国为30600美元)与最贫困国家人均GDP(埃塞俄比亚仅为100美元)之比竟达300:1,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摘自(英)沃尔夫《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材料“人知道自己便会享受许多幸福”“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的人,……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即幸福从知识中来,C正确;A是康德观点,排除;B项是文艺复兴的主张,排除;D表述绝对,而且与苏格拉底幸福观无关,排除。2、B【解析】
依据图中“农业合作社是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是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故B正确;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是1978年,排除D。故选B。3、D【解析】
根据材料“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表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批评与改造当时社会制度的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兴起,其中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等,因此“大炮开火”预示的是一个新的开端,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D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发生于14-17世纪,A项错误;启蒙运动主发生于17-18世纪,B项错误;材料中“乌托邦式的”是指空想社会主义,C项错误。4、C【解析】
据材料图示可知,1501~1875年非洲奴隶贸易从迅速上升到急剧下降,此期间经历了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殖民国家需要大量劳动力,说明工业化水平较低情况下依靠众多劳动力,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会大幅度下降,因而出现图示现象,故世界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非洲奴隶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殖民扩张程度虽与非洲奴隶贸易密切相关,但并非是决定性因素,故A项错误;非洲黑奴贸易主要强调劳动力的重要性,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劳动力更显得重要,但图示显示19世纪中后期奴隶贸易却减少,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不能决定非洲奴隶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早在17世纪自然科学理论已出现突破,与非洲奴隶贸易的兴起与衰落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5、B【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以英、美、法、德、俄、日、奥、意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英法发动,排除A项;题干与一战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中国的只有日本,排除D项。故选B。6、A【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可直接排除BD两项,本题应选A项指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变动。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7、D【解析】
“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说明从事商业经营人增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较快,D正确;商帮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B和C项错误。8、C【解析】
图片中文字“中国之险象”及图中寓意可知,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形势,C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到五口通商、租界的设立、门户开放等信息,故A、B、D与材料无关。9、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钱币使用方便,反映出西汉时期的商业交换比较发达。而东汉时期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改用布帛作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了东汉时期市场的衰退,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发展较快,影响了市场交换,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流通而不是中外贸易,故A项错误;通读材料可知,没有涉及到滥发钱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金属货币使用频繁,没有涉及赋税征收,故D项错误。10、B【解析】
根据题干“1919年5月”、“上海许多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荒废学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五四运动爆发后,上海学生通过罢课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因此出现题干中的现象,由此可以知道,引发题干中现象的原因是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学生反帝爱国运动,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故A选项错误;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根据材料“1919年5月”“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荒废学业”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五四运动,而不是国民经济崩溃,学业难继,故D选项错误。11、C【解析】
因为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拒绝了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这表明群众运动影响了北洋政府的外交决策,故C正确;材料主旨说的是北洋政府的外交决策的原因,故A错误;B项错在“共识”,故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北洋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故D错误。12、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利用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提出了在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的目标,同时又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表明其未能摆脱传统的斯大林模式的体制的束缚,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的扩大,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提出的,C项错误;材料仍然未摆脱传统体制,不是经济新模式的探索,D项错误。故选B。13、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颁布后,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逐渐成为工业化国家,故选A项,排除D项。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特征,但军国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经济军事化,并不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排除B项;材料并未把德国工业与美国工业作对比,排除C项。故选A。14、B【解析】
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被后世继承和发扬。中世纪中晚期欧洲出现了许多经济繁荣的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德国的汉堡等,城市经济的复兴需要罗马法律中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条款作为支撑,故B符合题意。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势力强大,没有减弱,故A项不符合题意。本题的主旨是罗马法对欧洲中世纪的影响,而不是传统教育对学习罗马法的影响,故C项不符合题意。罗马法思想深邃的表述太过主观,而且也不是促使欧洲中世纪罗马法研究盛行的根本原因,故D项不符合题意。15、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学考证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诗证史,但是诗歌本身属于文学作品,真实性有待考证,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排除;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的,CD选项说法错误。16、B【解析】
材料“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体现的是李鸿章维护上海织布局的利益,对民间织布设厂进行限制,体现的本质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表现,排除;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C选项排除;此规定的确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但是这并不是材料的反映的实质问题,D选项排除。17、C【解析】
据材料“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说明由1952年到1955年、1958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因此大型农机具开始出现,C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使用的原因,A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应该是经济建设中心,B错误;据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说法错误。【点睛】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53年—1956年农业合作化;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8、A【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是指美国成为世界上的最大债权国,A项符合题意,B项出现在二战之后,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详解】19、C【解析】
据所学可知,太学是汉朝时期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但“三奸”现象突出,而“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太学的学术性降低”,C正确;材料“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太学的学术性降低”,但儒学的影响力并未减弱,A说法错误;材料“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太学的政治地位,B错误;据所学可知,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D错误。20、A【解析】
材料显示,1930年代,社会特意设置不同主题的“国货年”以增强人们使用国货的意识,意在推动国货的发展,反映了处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工商业,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爱国意识的高涨,并不能体现民众爱国觉悟提高程度,爱国意识不等于爱国觉悟,排除B;国货年涉及的是消费领域,而经济建设围绕的是生产领域,排除C;经济危机的冲击多表现为失业、商品滞销等,D与题无关,排除。21、C【解析】
石窟艺术是--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这-时期大量石窟的修建,表明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和宣传,这是佛教盛行和广泛流传的反映,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石窟艺术的水平,不能体现技术先进,排除A;石窟艺术的繁荣不能证明社会动荡,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B;魏晋时期社会动乱,经济并不繁荣,排除D。22、C【解析】
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题干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强调的是魏晋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故C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没有混消儒家与道家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良,已经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本题阐述的是儒家思想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而不是道学的发展历程,故D不符合题意。23、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理.马特改革确立了采邑制,C选项符合题意。克洛维统一法兰克王国,A选项排除。亨利四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B选项排除。格里高利七世为了实现天主教会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进行了毕生的斗争,D选项排除。24、D【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均彰显了人们在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共同推进人类在精神层面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故D项正确;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指的是宗教改革,排除A项;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革命,排除B项;激发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指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故选D。2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时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孔子、孟子排名第一、第二,可知儒学影响深远,A项正确;孙中山排名第三,不能说明其“影响力巨大”,B项符合题意;学生崇拜人物中有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等可知国人对西方哲人有初步了解,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弱化对帝王的崇拜,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项表述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26、A【解析】
据“数量庞大的地方武装、人民武装”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共能够在敌后长期游击的主要原因在于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实际上是人民力量的强大,故选A;材料仅反映了中共的军队体系,无法体现整个军事体系的完善,排除B;C项提出于八七会议,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爆发,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抗战路线的内容,排除D。故选A。27、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诸子百家都在试图运用自己的学术主张来服务于现实政治,解决现实问题,这说明社会时弊有待革新,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选项材料并未比较,排除;C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D。28、C【解析】
根据“《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可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夏小正》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故C正确;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并非没有价值,排除A;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D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9、B【解析】
据材料“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可知,工人的阶级意识在增强,故B正确。材料只提及工人阶级维护阶级利益,未涉及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故A错。英国政党政治逐渐成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党制的逐步完备,故C错。此时的工人运动,并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1848年诞生的,故D错。30、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的外衣,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项;人文主义倡导人性反神性,和基督教神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未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否则就不会借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神学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密切关联,而非对立,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措施: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影响:积极: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也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消极: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非常严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2)表现: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城市和城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具体反映:思想“工商皆本”思想产生;文化:明清小说繁盛。(3)①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②:日升昌票号;历史价值: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中国票号的博物馆;文化内涵:传统礼制,“神人共治”;“三教合一”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有买及买(卖)殴(也),各婴其贾(价)”“法度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将措施归纳为: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影响:根据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一分为二作答。积极:从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也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分析回答;消极:从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非常严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进行回答。(2)表现:根据材料二“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渠蚕压倒稻作的新趋势”“在江南地区……成为著名的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签订合同代理授权书
- 2025翻译服务合同(口译)
- 2025中文版租房合同样本
- 《神经疾病症状学》课件
- 《直肠癌根治术》课件
- 《POCT临床应用管理》课件
- 《薪资结构设计与优化》课件
- (三诊)德阳市高中2022级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七章 第三节“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教学设计
- 2025年重庆货运资格证答题窍门
- Part1-2 Unit1 Travel 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英语精研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
-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 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监管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金融风险传染性研究
-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1-6年级新教科版
- 搬运机器人介绍
-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光伏电站事故处理规程
- 宠物共同抚养协议书范本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